时间:2019-08-25 01:04:29
1、多项选择题 妊娠呕吐,呕吐痰涎、粘液,身倦乏力者宜加用()。
A.肺俞
B.中府
C.丰隆
D.胃俞
E.三阴交
2、多项选择题 肝肾阴虚型阴痒的针灸治则是()。
A.针灸并用
B.以针为主
C.补泻兼施
D.泻法
E.补法
3、单项选择题 用穴位注射法治疗滞产,应首选()。
A.合谷阴陵泉
B.合谷至阴
C.合谷三阴交
D.合谷昆仑
E.合谷气海
4、单项选择题 脾胃虚弱妊娠呕吐症,可在基本方基础上再加()。
A.内关、太冲
B.百会、足三里
C.天枢、三阴交
D.脾俞、胃俞
E.中脘、阳陵泉
5、单项选择题 月经先期一般选用()。
A.气海三阴交
B.关元肝俞
C.关元血海
D.关元三阴交
E.血海三阴交
6、多项选择题 妊娠呕吐伴头晕目眩者,宜加用()。
A.太冲
B.百会
C.神门
D.风池
E.丰隆
7、单项选择题 恶露不绝气虚失摄证宜在基本方基础上再加()。
A.膻中
B.足三里
C.百会
D.太冲
E.地机
8、单项选择题 妊娠呕吐选基本处方加灸中脘、天枢、针里内庭是治疗()。
A.脾胃虚弱
B.痰饮阻滞
C.肝胃不和
D.神倦嗜卧
E.厌食较重
9、多项选择题 治疗子宫脱垂的基本处方是()。
A.气海
B.三阴交
C.关元
D.百会
E.归来
10、单项选择题 不孕痰湿阻滞证,可在基本方基础上再加()。
A.公孙、内关
B.合谷、三阴交
C.丰隆、阴陵泉
D.中脘、足三里
E.中极、肺俞
11、单项选择题 更年期综合征的基本处方中,除肾俞、太溪、三阴交外,还包括()。
A.足三里、气海
B.神门、内关
C.太冲、风池
D.关元、百会
E.丰隆、中脘
12、多项选择题 属于不孕证的基本处方的穴位是()。
A.关元
B.大赫
C.三阴交
D.次髎
E.血海
13、多项选择题 属于治疗恶露不绝基本处方的穴位是()。
A.足三里
B.气海
C.血海
D.地机
E.关元
14、单项选择题 妊娠呕吐加用百会、风池的治疗作用是()。
A.疏肝和胃
B.清头明目
C.降逆平冲
D.宁心安神
E.降逆止呕
15、单项选择题 治疗痛经虚证的主要处方是()。
A.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
B.关元中极地机三阴交
C.关元气海地机三阴交
D.足三里三阴交气海次髎
E.中极地机气海次髎
16、单项选择题 针灸治疗肝经湿热型阴痒的处方是()。
A.蠡沟、太冲、中极、三阴交、行间、曲骨
B.肾俞、太溪、中极、足三里、三阴交、照海
C.血海、三阴交、足三里、胃俞、命门、太冲
D.太冲、中极、三阴交、脾俞、足三里、肾俞
E.三阴交、行间、曲骨、足三里、脾俞、太溪
17、单项选择题 血滞经闭一般选用()。
A.中极太冲三阴交合谷
B.中极太冲合谷肾俞
C.中极三阴交合谷足三里
D.关元脾俞肾俞足三里
E.关元脾俞肾俞中极
18、多项选择题 更年期综合征肝肾阴虚除加太冲外,还应选加()。
A.风池
B.劳宫
C.涌泉
D.足三里
E.神门
19、单项选择题 滞产气血虚弱型,宜在基本处方基础上再加()。
A.血海
B.足三里
C.膈俞
D.内关
E.气冲
20、单项选择题 恶露不绝血热内扰证宜在基本方基础上再加()。
A.足三里
B.百会
C.中极
D.地机
E.膈俞
21、多项选择题 治疗阴部干涩,灼热瘙痒,带下量少色黄,五心烦热,头晕目眩,时有烦热汗出,腰酸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者,除主穴外,还宜加()。
A.照海
B.命门
C.足三里
D.脾俞
E.太溪
22、多项选择题 妊娠8周,不欲饮食,食入即吐,呕吐清水,神倦嗜卧,头晕目眩,少寐心悸,应在基本方基础上加用()。
A.百会、气海
B.百会、风池
C.脾俞、胃俞
D.三阴交、丰隆
E.神门、心俞
23、单项选择题 用穴位注射法治疗痛经,首选穴组是()。
A.关元地机血海足三里
B.关元血海三阴交足三里
C.关元地机气海三阴交
D.关元地机三阴交血海
E.关元三阴交气海足三里
24、单项选择题 用灸法矫正胎位,效果最好的穴位是()。
A.关元
B.气海
C.至阴
D.昆仑
E.合谷
25、多项选择题 肾虚胞寒不孕症宜选加()。
A.命门
B.肾俞
C.气海
D.神阙
E.归来
26、单项选择题 妊娠呕吐加用三阴交、丰隆的治疗作用是()。
A.健脾和胃
B.补益脾胃
C.健脾化痰
D.开胃进食
E.清头明目
27、多项选择题 肝肾阴虚型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治则是()。
A.针灸并用
B.以针为主
C.只灸不针
D.补法
E.平补平泻
28、多项选择题 更年期综合征心肾不交,心火内扰除加心俞外还应加用()。
A.膻中
B.劳宫
C.神门
D.大陵
E.内关
29、多项选择题 妊娠呕吐痰饮阻滞证的刺灸法是()。
A.补法
B.泻法
C.平补平泻法
D.灸法
E.针灸并用
30、多项选择题 恶露不绝气虚失摄证的刺灸法是()。
A.平补平泻
B.补泻兼施
C.补法
D.泻法
E.针灸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