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8-09 06:48:57
1、填空题 教育制度化的形成的标志是______。
2、单项选择题 实质教育论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
A.理论知识
B.实用知识
C.数学知识
D.逻辑知识
3、单项选择题 动作技能形成的正确顺序是()
A.定向,分解,熟练,定位
B.定向,分解,定位,熟练
C.定向,分解,熟练
D.分解,定位,熟练
4、单项选择题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由()决定的。
A.教育自身的矛盾特殊性
B.人们的认识活动规律
C.教育自身的性质
D.教育自身的活
5、填空题 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这句名言可以用来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师生关系的_____特点。
6、单项选择题
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金溪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少年,5岁时就能作诗,但后来由于他父亲没有及时教育,使他到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就不如以前了,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体现了()对于人发展的影响。
A.遗传
B.环境
C.学校教育
D.主观能动性
7、单项选择题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反映了古代教育的()特点。
A.严格的等级性
B.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分离和对立
C.教育目标明确
D.鲜明的阶级性
8、单项选择题 受教育者学习、修养和内在化的客体是()。
A.德育规律
B.德育原则
C.德育内容
D.德育方法
9、单项选择题 下列不属于教态语言特征的是()
A.辅助性
B.动作性
C.情境性
D.间断性
10、判断题 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
11、单项选择题
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
9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你要注意这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让我防不胜防,头痛死了。”继母好奇地走进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
”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戴尔·卡耐基。
A.天才教育
B.特殊教育
C.赏识教育
D.实践教育
12、单项选择题 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的表现。
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经验
C.课程是活动
D.课程是项目
13、单项选择题 ()是调节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于生态环境利益关系的规范。
A.环境道德
B.网络道德
C.社会道德
D.学校道德
14、单项选择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有些人先天失明,但是嗅觉、听觉等却比正常人要灵敏得多,这说明人的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15、填空题 德育过程通常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其中受教育者包括受教育者__________,他们都是德育的对象。
16、判断题 启发性原则是为了处理好教学中获取新知识与保持旧知识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
17、判断题 弗洛伊德把“基因复制”看做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18、问答题
阅读下列案例材料,详细分析案例中运用了哪条教学原则,结合案例谈谈该教师如何贯彻这一原则?我教《沙漠里的船》一课时,一个名叫颜江武的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书上说,骆驼的嗅觉灵敏,不论什么地方有水,它都能找到,我看有些不科学。
水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水既然没有气味,那骆驼怎能嗅得到呢?”我肯定了这个问题提得好,并鼓励大家谈出自己的看法。
不一会儿,一个同学蛮有把握地说:“有水的地方空气湿润一点,无水的地方干燥一些。如果骆驼的鼻子感到舒服,就知道哪儿有水。”有的说:“空气湿润和干燥,骆驼的鼻子很灵敏,可以凭感觉判别出来。”后来,颜江武同学的《骆驼“嗅”不到水源》发表在《小学生科普报》上,引起了一些小读者的兴趣。
19、单项选择题
一位教师教“因式分解”这一单元时,发现学生的知识基础差别较大,于是对八位成绩好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到图书馆自学《因式分解及其 应用》一书。经过自学,他们不但完成了规定的习题作业,而且集体选编了几十道有代表性的习题。教师有选择地按难度分别介绍给其他同学练习和讨论,进一步推动了全班的学习,使全班提前五课时完成了“因式分解”单 元的教学任务。
案例中,教师运用了什么教学原则?()
A.直观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20、问答题 我国传统的小学课程以分科为主,存在很多弊端,试分析这一现状。
21、多项选择题 学校规章制度的作用包括()
A.明确与规范
B.提高与改进
C.约束与激励
D.平衡、协调与稳定
22、单项选择题 国家对学龄儿童和少年不分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和能力,普遍实施的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称为()。
A.初等教育
B.平民教育
C.普及教育
D.义务教育
23、判断题 运用谈话法和自学法的前提是学生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24、问答题 试述因材施教原则及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
25、问答题
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在答题卷相应的题号旁作答。
花园里,同学们都纷纷说了自己喜欢的花,这时全校闻名的“调皮大王’’李刚发话了:“老师,我最喜欢的是仙人掌,它虽然全身长满了刺,但它的生命力最旺盛,而且刺丛中还能开出美丽的花儿呢!”他的话立即遭到同学们的反驳。“你们就看到它的刺了!你仔细看看人家刺中也有花,也值得我们去喜欢呀!”平时从不受欢迎的调皮大王,见同学们都不赞同他,便据理力争。“刺中有花!刺中有花!”调皮大王的话如一股电流触动了我的神经,赏花与育人不也同样吗?我激动地走到李刚身边,搂着他的肩对同学们说:“李刚说得对。
仙人掌虽然浑身是刺,但是他刺中也有美丽的花,我们不能只看到它的刺,就看不到它的花啦;更不能因为它刺多就不喜欢它的花。我们对待同学也应像赏花一样,特别是对缺点多一些的同学,更应该正确看待他身上的潜在的闪光点。‘花’有千万种,各有优缺点,你们说对不对?”说着我拍了拍李刚的肩,我的话赢得了一片掌声,李刚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请你分析:
(1)读了《刺中有花》一文,你能否就“刺”与“花”进一步谈谈与之相关的教育观点?
(2)你认为对个别学生的转化,应从哪些方面着手?
26、判断题 在学习动机的理论中,需要层次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班杜拉。()
27、问答题
阅读下列案例,结合你学的教育学的相关知识谈谈你的感想。
《曾参杀猪》曾参(公元前505年一前436年)是孔子的学生。有一天,曾参的妻子要上街。他的小儿子拉着她的衣襟,又哭又闹,要求跟着去。曾参的妻子被闹得没有办法,就对孩子说:“你留在家里,妈妈回来杀猪给你吃!”孩子被哄回家去了。曾参的妻子从街上回家,只见曾参拿着绳子在捆猪,旁边还 放着雪亮的尖刀,正在准备杀猪呢。他的妻子赶忙制止他说:“我刚才是和小孩子说着玩的,并不是真的要杀猪呀!”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
孩子小,什么也不懂,只会学父母的样子,听父母的教训。今天你说话不算数,骗了孩子,就是在教孩子讲假话。再说,母亲骗了孩子,孩子觉得母亲的话不可靠,以后再对他进行教育,他就不容易相信了。这样做,对家教是很不利的。”
结果,他说服了妻子,还是把猪杀来煮了。曾家的这口猪,也许还没有养到该杀的时候,他杀了这口猪是一个损失。可是,换来的却是在孩子面前树立了一个诚实的形象。
同时,他的做法对他的妻子也是一个教育,让她记住:作为一个母亲,无论什么时候,也不应该在孩子面前说假话。
28、单项选择题 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楼梯试验说明了()。
A.遗传的重要性
B.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C.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D.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
29、单项选择题 个体道德的核心成分是()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观念
D.道德行为
30、单项选择题 ()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A.中国公民
B.世界公民
C.华侨
D.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