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6 08:30:35
1、单项选择题 患者牙痛剧烈,齿龈红肿,舌红,苔黄燥,脉弦数。应选取的主穴是()
A.合谷、曲池、下关
B.地仓、颊车、外关
C.下关、上关、外关
D.合谷、太冲、下关
E.合谷、颊车、下关
2、单项选择题 与足太阴经相交接的经是()
A.肺与胃经
B.胃与心经
C.胃与大肠经
D.三焦与心经
E.肝与心包经
3、单项选择题 由痰所致的病取丰隆穴,属何种取穴方法()
A.辨证取穴
B.近部取穴
C.远部取穴
D.对症取穴
E.经验取穴
4、单项选择题 阴挺的针灸治疗原则是()
A.陷下则灸之
B.菀陈则除之
C.热则疾之
D.寒则留之
E.以经取之
5、单项选择题& 91eXAm.orgnbsp; 最早的针刺工具是()
A.砭石
B.骨针
C.青铜针
D.金针
E.银针
6、单项选择题 属手厥阴心包经的腧穴是()
A.尺泽
B.曲泽
C.曲池
D.少海
E.支 沟
7、单项选择题 虚脱亡阳者,宜配用的腧穴是()
A.气海、大椎、三阴交
B.太溪、涌泉、三阴交
C.太溪、涌泉、百会
D.百会、足三里、三阴交
E.气海、关元、足三里
8、单项选择题 枕部痛或下连于项者,治疗宜用的腧穴是()
A.率谷、外关、足临泣
B.天柱、后溪、昆仑
C.印堂、合谷、内庭
D.太溪、太冲
E.四神聪、太冲、内关
9、单项选择题 下列腧穴中,不宜深刺的是()
A.手五里
B.手三里
C.温溜
D.肩髃
E.扶突
10、单项选择题 心包的募穴是()
A.天枢
B.关元
C.曲池
D.巨阙
E.膻中
11、单项选择题 不属于手太阴经的腧穴是()
A.鱼际
B.侠白
C.阳白
D.少商
E.云门
12、单项选择题 角法又称()
A.毫针
B.温针
C.火针
D.灸法
E.拔罐法
13、单项选择题 依据"以痛为腧"应取的腧穴是()
A.阿是穴
B.经外奇穴
C.输穴
D.原穴
E.八会穴
14、单项选择题 取头、面、胸、腹部以及下肢前面的腧穴应选择的体位是()
A.仰卧位
B.侧卧位
C.俯卧位
D.仰靠坐位
E.俯伏坐位
15、单项选择题 《素问·气穴论》称具有"溢奇邪"、"通营卫"作用的是()
A.皮部
B.孙络
C.浮络
D.别络
E.大络
16、单项选择题 治疗肝胆火盛之耳聋、耳鸣,宜选的辨证配穴是()
A.翳风、耳门
B.中渚、太冲
C.太冲、足临泣
D.行间、丘墟
E.肝俞、太溪
17、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项中,属于远部取穴的是()
A.治疗胃痛取中脘
B.治疗腰背痛取委中
C.治疗气虚取气海
D.治疗肢体挛急取阳陵泉
E.治疗拇指麻木取合谷
18、单项选择题 阳跷脉的郄穴是()
A.阳交
B.申脉
C.仆参
D.金门
E.跗阳
19、单项选择题 在面部发生左右交叉的经脉是()
A.胃经
B.大肠经
C.小肠经
D.三焦经
E.膀胱经
20、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组腧穴中,具有分利水湿、蠲化痰浊作用,常用于减肥的是()
A.曲池、天枢
B.阴陵泉、丰隆
C.太冲、丰隆
D.曲池、阴陵泉
E.天枢、太冲
21、单项选择题 位于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中极旁开3寸的腧穴善于治疗的病证是()
A.鼻炎、目疾、齿痛
B.头痛、眩晕、失眠
C.感冒、头痛、发热
D.小便不利、便秘、腹痛
E.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症
22、单项选择题 孔最治疗咯血属()
A.子母补泻法
B.荥主身热
C.阴经郄穴治血证
D.合治内腑
E.相交经脉病证
23、单项选择题 在腹部,循行距任脉旁开4寸的经脉是()
A.足少阴肾经
B.手太阴肺经
C.足太阴脾经
D.足阳明胃经
E.足厥阴肝经
24、单项选择题 针灸治疗落枕,循经远部取穴首选()
A.足三里
B.阴陵泉
C.后溪
D.合谷
E.太溪
25、单项选择题 电针密波的频率是()
A.2~5次/秒
B.10~40次/秒
C.50~100次/秒
D.110~150次/秒
E.150次/秒以上
26、单项选择题 患者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情绪不稳,冲动任性,有轻度的学习困难,舌淡红,苔薄白,脉弦。下列各穴中,不属于主穴的是()
A.百会
B.印堂
C.太溪
D.风池
E.肝俞
27、单项选择题 皮内针法不宜埋针的部位为() 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
A.关节
B.耳部
C.腹部
D.背部
E.大腿部
28、单项选择题&nb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sp; 对感觉和运动神经均能起抑制作用的电针波形是()
A.密波
B.疏波
C.疏密波
D.断续波
E.锯齿波
29、单项选择题 患者产后乳少汁稀,乳房松软不胀,面色少华,倦怠乏力,舌淡,苔薄,脉细弱。治疗时除主穴外,还应用的腧穴是()
A.足三里、脾俞、胃俞
B.太冲 、内关
C.期门、膻中
D.乳中、膻中、少泽
E.天枢、中脘
30、单项选择题 手厥阴心包经脉的循行起始的部位是()
A.中焦
B.心中
C.胸中
D.中脘
E.心包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