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1、问答题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包括哪三个方面的含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任何自治地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任何自治地方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只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3)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通过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来管理本地区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2、问答题 简述新中国民族平等的含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新中国的民族平等主张直接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观。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新中国的民族平等主张直接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观。其基本含义有三:
一是作为权利主体的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异同,都在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同等地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汉族和少数民族一律平等,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也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民族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权。
二是作为法律客体的各民族的权利和义务都受到同等对待和保护,对违法行为一律依法予以追究,决不允许任何民族中的违法者逍遥法外;任何人不得强制任何民族的公民承担法律以外的义务,不得使各个民族的公民受到法律之外的处罚。
三是在社会生活中对少数民族的权利在一些方面实行特殊保护,特别是在发展方面给予特殊帮助,这一点在事实上也构成了我国的民族平等原则,包括了各民族政治、法律上的平等,也包括了事实上的平等。
3、问答题 黄河全长是多少公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5464公里。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5464公里。
4、多项选择题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是我国的根本社会制度,而()则是我国的三项基本政治制度。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少数服从多数的人民代表表决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单项选择题 & nbsp;目前陕西已经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
A.省级
B.省、市两级
C.省、市、县三级
D.市、县两级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单项选择题 西部大开发中的标志性工程没有()。
A、西电东输
B、南水北调
C、西气东输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填空题 要突出抓好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工作,坚持()式扶贫。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开发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开发
8、判断题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政府。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问答题 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长期存在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还存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还存在,这些阶级斗争还会反映到民族问题上来。
(2)民族间的差异和发展差距不可能在短时期消灭,是民族问题长期存在的重要原因。
(3)思想观念的影响,会导致民族问题的长期存在。
(4)社会主义国家和执政党对民族和民族问题认识的偏颇,也会导致民族问题并使之长期存在。
10、判断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集中表现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要求加快发展经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1、单项选择题 2005年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加入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
A.平等
B.团结
C.互助
D.和谐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2、多项选择题 处理好民族自治地方内的民族关系,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有()。
A.切实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利
B.坚决维护各民族的团结
C.坚持民族自治地方各民族共同发展和繁荣
D.充分尊重各民族的自主权
E.积极促进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3、填空题 民族关系既是一种()现象,也是一种()现象,还是一种社会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社会;历史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社会;历史
14、单项选择题 国家和有关部门在民族地区开发资源,兴办工厂企业,建设各种项目和基地,都要树立的指导思想是()。
A.有利于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
B.帮助和扶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C.带动和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D.发展民族特色经济和优势经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5、单项选择题 陕西进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是()。
A.中国剪纸
B.秦腔
C.凤翔泥塑
D.太白酒酿造技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6、填空题 民族间()发展上的不平衡和明显差距,是当前民族矛盾和摩擦的主要原因。大多数民族矛盾主要集中在经济关系及与此密切相关的文化发展关系上,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则在于合理调节民族间经济的发展、()、文化发展的需求。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经济文化;利益分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经济文化;利益分配
17、单项选择题 景宁畲族自治县位于().
A.浙江省
B.安徽省
C.福建省
D.广东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8、单项选择题 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史上,提出第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民族定义的人是()。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9、判断题 一个民族中,说不上好坏的一般的风俗习惯,对民族社会生活不起明显的促进或阻碍作用,这种情况被称为民族风俗习惯的混合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0、多项选择题 民族自治机关建设要注意的民族特点包括()。
A.民族干部
B.民族文化
C.民族语言文字
D.民族风俗
E.民族形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C, 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1、名词解释 共同历史源渊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地域渊源(地缘)、族体渊源(族源)等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地域渊源(地缘)、族体渊源(族源)等。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族体渊源就成为无本之水,如果没有地域渊源就成为空中楼阁。
22、单项选择题 国家制定了少数民族节日放假制度,建立了每()年举办一次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制度。
A.2年
B.3年
C.4年
D.5年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3、问答题 中国民族理论的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实践性:不论毛泽东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或是邓小平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实践性:不论毛泽东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或是邓小平民族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民族问题理论和新世纪新阶段的民族理论新发展,都来自于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来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国民族工作本身就是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
(2)继承性:中国民族理论的思想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在一些 91exam .org基本观点上乃至语言表述上,都是一贯相通、一脉相承的,都来自于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经典论述。
(3)创新性:中国民族理论在继承中,根据变化着的实际不断创新的。如在毛泽东的“和平过渡”的观点,就是对马列主义民族理论在落后民族如何实现社会变革这一重大问题上的理论创新。
(4)科学性:作为对中国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科学认识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也是科学的,是我们党处理国内民族问题的锐利武器。中国民族理论也是一套严密的科学体系。
(5)世界意义:国际社会一致公认,我国几十年的革命和建设实践,在纷繁复杂、跌宕起伏的时代背景下,保障了中国社会稳定团结、欣欣向荣的局面,这是具有国际性借鉴意义的典范。
24、单项选择题 我国成立最早的自治区是()。
A、广西壮族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
C、宁夏回族自治区
D、西藏自治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5、单项选择题 到目前为止,我国建立了()个民族乡,作为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补充形式。
A.1700
B.1173
C.1713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6、填空题 我国南方气候湿热,居住的少数民族喜欢干栏式房屋,()是干栏式民居的代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吊脚楼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吊脚楼
27、单项选择题 以下不属于建设文化强省的“八大工程”的是()。
A.核心价值引领工程
B.宣传舆论导向工程
C.文化人才引进工程
D.文化精品繁荣工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8、问答题 什么是结构语言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结构语言学兴起于20世纪初,其起源是由于瑞士语言学家索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结构语言学兴起于20世纪初,其起源是由于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区分语言和言语,强调普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系统而不是言语活动;区分共时和历时,强调语言分析的真正对象是共时关系而不是历时变化;区分能指和所指,即语言的音响形象和概念,两者之间的联系是不可分割的。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个可以明确把握的、可从形式上做精确描写的、由相互间的关系限定的形式成分系统(而非实体成分系统);研究这些成分的内在关系是语言学的中心任务。
29、多项选择题 下列人们共同体中哪些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
A.氏族
B.部落
C.部落联盟
D.民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0、名词解释 基本人格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文化人类学的基本理论之一。诞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文化人类学的基本理论之一。诞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主要代表人物有A•卡迪纳、林顿和E•萨皮尔。其特点是着眼于理解一个社会系统中文化的组成、文化传统的传递、延续和发展的心理过程和状况。主要对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分析:文化与人性的关系;文化与典型人格的关系;文化与个别人格的关系。具体说来,便是一个社会如何教育儿童学习,接受文化传统;这一套儿童教育方式如何影响其人格形成;基本人格构成如何趋向于文化典范;异常行为的文化心理因素及过程;文化传递过程中容许变迁和发展的可能等。这种理论的研究者认为,社会化过程是个人与文化传递的关键所在。它利用奖惩,利用肉化了的双亲偶像、利用升华的欲望,使社会成员都纳入文化所期望、要求的轨迹之中。这样,每个社会成员有许多个性因素是共同的。这种共同的因素便是基本人格。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民族学与文化学》题库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题库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民族学与文化学:民族学》题库,分栏、分答案解析排版、小字体方便打印背记!经广大会员朋友实战检验,此方法考试通过率大大提高!绝对是您考试过关的不二利器!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