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1、单项选择题 在城市的起源上,认为商品经济发展和商品交换导致城市出现的是()。
A、防御说
B、集市说
C、私有制说
D、地利说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问答题 结合实际谈谈我国推进公共参与城市行政管理的意义。
来源:91考试 网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公众参与是城市行政管理现代化的需要。
B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A、公众参与是城市行政管理现代化的需要。
B、公众参与是一种新的城市行政管理概念。
C、公众参与有利于提高城市行政管理的效率。
D、公众参与城市行政管理是保证公众利益的有效途径。值得注意的是,公众参与城市行政管理不能一蹴而就,必须与城市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文化背景相适应。
3、名词解释 代内流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一个人一生中在职业和地位方面的水平的或垂直的流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一个人一生中在职业和地位方面的水平的或垂直的流动。
4、问答题 城市生态问题的表现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城市人口膨胀
2)城市气候特殊化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城市人口膨胀
2)城市气候特殊化
3)城市供水紧张
4)城市“热岛现象”普遍
5)城市环境污染严重
6)城市绿化锐减
5、多项选择题 城市发展指标的功能有()
A、反映规划
B、规划管理和调控
C、预测
D、比较和评价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问答题 建国后我国城市化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949-1957年城市化起步阶段;1958-1960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949-1957年城市化起步阶段;1958-1960年爆发性的工业化引起超高速城市化阶段;1961-1965年工业调整时期第一次逆城市 化阶段;1966-1976年工业化停滞时期的第二次逆城市化阶段;1977年至今改革开放之后的高速城市化阶段。
7、问答题 简述转型期我国城市代际流动的六大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城镇范围内代际流动的比率相当高,传统上的&ldq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城镇范围内代际流动的比率相当高,传统上的“子承父业”有了极大的改变,高达60%~70&的人从事着与父辈不同的职业;
(2)城市中流动总趋势呈向上流动,即从事脑力型职业的人数比重越来越大,而从事体力型职业的人数比重越来越小;
(3)各社会阶层在社会流动上各有其特征;
(4)工人阶层的流动存在很大的问题,其代际间的世袭率很高,而流入率很低;
(5)各阶层子代的流动机会是不平等的;
(6)流动中出现无序和越轨。
8、问答题 简述东西方中世纪城市发展的比较。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从城市发展的进程来看,中国城市持续发展而欧洲城市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从城市发展的进程来看,中国城市持续发展而欧洲城市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衰亡到复兴的历史;
(2)从城市的地位与作用来看,中国城市是政治中心,主要承担军事行政职能,而西欧城市多是工商业城市,主要承担经济职能;
(3)城市内部矛盾不同。中国中世纪城市内部矛盾表现为封建社会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矛盾,而西欧城市内部矛盾则是工商业者、自由民与封建主之间的矛盾;
(4)城乡关系不同。中国封建社会城市与农村的关系与欧洲中世纪城乡关系的特点不同,如果说欧洲中世纪城市是通过垄断价格、商品交换不等价实现对农村的剥削,那中国封建社会城市则是对农村的强取豪夺。
9、名词解释 城市人口容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指一个城市的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能够维持多大规模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指一个城市的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能够维持多大规模的人口得以生存的潜力。
10、问答题 试模仿沃思论述城市人格及其成因的方法,分析乡村人格及其成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第一个因素:人口规模。农村人口减少,个性化与多样化的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第一个因素:人口规模。农村人口减少,个性化与多样化的机会减少。随着农村人口减少,原先的竞争、理性的关系被初级程度降低,社会互动呈现实名制的特点。第二个因素:人口密度。一方面,密度减少,人与人之间的压力变小,是人与人之间的态度变得友善;另一方面,密度减少导致城乡之间的距离缩小。第三个要素:人口同质性。同质性构成了阶段和种族的界限。同质性越高,社会分化减弱。公共生活实名性和个人性程度提高。
11、多项选择题 下列属于社会空间方法理论要点的是()。
A、空间因素与社会因素同等重要
B、空间因素不能作为独立的分析因素引入城市研究
C、社会因素决定了人们与空间的关系
D、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上应用空间方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2、多项选择题&n bsp; 城市规划协调发展原则中,协调主要指()
A、各项生产与人民生活相协调
B、各项建设在分布上协调
C、居住条件与生活水平的协调
D、建设用地与绿化用地相协调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3、问答题 中世纪东西方城市发展有哪些不同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从城市发展的进度来看,中国城市持续发展,而欧洲城市发展经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从城市发展的进度来看,中国城市持续发展,而欧洲城市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衰亡到复兴的历史;
2)从城市的地位与作用来看,中国城市是政治中心,主要承担军事、行政职能,而西欧城市多是工商业城市主要承担经济职能;
3)城市内部矛盾不同。中国中世纪城市内部矛盾表现为封建社会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矛盾,而西欧城市内部矛盾则是工商者、自由民与封建主之间的矛盾;
4)城乡关系不同。中国封建社会城市与农村的关系与欧洲中世纪城乡关系的特点不同。
14、问答题 城市化具有哪些主要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城市化都有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城市化增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城市化都有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城市化增长尤其迅速。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由于受信息化影响呈现后现代特点。当代城市化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大城市化趋势明显,出现了都市区、城市群以 及大都市带等新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
15、名词解释 礼俗社会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以农村为代表的礼俗社会,人们有共同的利益和生活目标,亲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以农村为代表的礼俗社会,人们有共同的利益和生活目标,亲属关系、邻里关系、朋友关系等自然的社会关系支配一切,大家共同劳动,团结互助,亲密无间,由共同的语言和传统维系在一起,有共同的善恶观念,具有强烈的认同感。
16、填空题 生态城市是()的结果。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城市生态化发展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城市生态化发展
17、问答题 概念:城市性、城市生活方式、城市文化模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⑴城市性:人类居住在城市地域共同体内形成的生活方式和特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⑴城市性:人类居住在城市地域共同体内形成的生活方式和特征。
⑵城市生活方式:
①生态角度:人口基础、技术和生态秩序组成的物理结构。
②组织的观点:社会结构的特点,一系列的社会机构以及社会联系的一个典型的社会组织系统。
③个性及态度的观点:作为一组态度和观点以及牵涉到集体行为的典型形式和服从于社会控制机制特性的个性组合。
⑶城市文化模式:城市群体意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及生活方式的总和。
18、名词解释 城市生态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城市生态化以人和环境的协调为根本价值取向,以生态文明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城市生态化以人和环境的协调为根本价值取向,以生态文明为标志,调控人口再生产、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态环境在生产过程,推动绿色生产、生活和消费,发展生态工业和生态农业,逐步形成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融合的复合型城市生态系统。就是维护城市生态系 统的稳定,实现城市自然—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19、问答题 城市生态城市社会学研究的方法体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个案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
统计资料与现场观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个案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
统计资料与现场观测资料相结合
对比研究与定位研究结合
数理模型分析
新技术应用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结合
20、单项选择题 下列关于城市流动人口描述不正确的是()。
A、数量大
B、从事经济活动为主
C、短期停留
D、增长速度快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1、单项选择题 城市部门和设施从城市中心向边缘扩散属于()。
A、集中型城市化
B、向心型城市化
C、飞地型城市化
D、扩散型城市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2、问答题 试述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居民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居民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也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加工、改造而建设起来的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不仅有生物组成要素(植物、动物和细菌、真菌、病毒)和非生物组成要素(光、热、水、大气等),还包括人类和社会经济要素,这些要素通过能量流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物资供应与废物处理系统,形成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
23、问答题 比较中世纪时中西方城市特点的异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从公元5世纪到16世纪,约1100年。各国处于封建社会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从公元5世纪到16世纪,约1100年。各国处于封建社会时期。美社会学家斯若伯格称为“前工业城市”.
(1)共性:
①坐落(有利于农业、防御和贸易的地方);空间布局(城墙环绕、宗教建筑占据城市中心、中心广场);
②居民空间分异(从中心广场放射出宽阔道路,两侧居住富人;富人住宅周围一直延伸到城墙地带居住其他人;商人和工匠住在工作地方称为“市”;城墙外居住下等人、妓女、外国人)
③城乡关系(城市统治周边农业地区,取得粮食,作为回报保护农民不受侵犯,农民和外国人不是城市的公民).
(2)不同:
①从城市发展的进程来看,中国城市持续发展,而欧洲城市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衰亡到复兴的历史。
②从城市的地位和作用来看,中国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承担军事行政职能,而欧洲城市则主要是工商业城市,主要承担经济职能。
③城市内部矛盾不同。中国中世纪内部矛盾表现为封建社会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矛盾,而欧洲则是工商业者、自由民与封建主之间的矛盾。④城乡关系不同。中国封建社会城市与农村的对立与欧洲中世纪城乡对立的表现不同。中国更偏向强取豪夺。欧洲更偏向城市对农村通过垄断价格、高利贷等经济剥削,农村对城市政治剥削。
24、名词解释 城市就业问题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所谓就业问题,实际上就是劳动者与生产者的分离。城市就业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所 谓就业问题,实际上就是劳动者与生产者的分离。城市就业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经济问题,其实质是劳动力不能有效地、充分地与生产资料相结合。
25、问答题 简述转型期的城市社会分层的四个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城市社会分层的层次非常丰富;
(2)社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城市社会分层的层次非常丰富;
(2)社会阶层结构发展失衡;
(3)各阶层关系紧张;
(4)不同阶层之间的社会活动越来越活跃
26、多项选择题 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是()。
A、政治文明
B、社会文明
C、经济高效
D、环境和谐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7、单项选择题 德国经济史学家松巴特提出了(),强调连结城市各中心地的重要交通干线的作用。
A、增长极理论
B、发展轴理论
C、都市带理论
D、成长三角理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8、问答题 为什么涂尔干将近代城市的分工关系看作是有机关系,而腾尼斯却认为是机械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以城市为代表的有机团结、以农业社会为代表的机械团结。<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以城市为代表的有机团结、以农业社会为代表的机械团结。
涂尔干认为分工是城市的特征,也是破坏传统社会整合性的力量,是建立新型社会凝聚力的基础。
29、填空题 ()已成为现代城市的发展目标。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生态城市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生态城市
30、问答题 我国城市劳动就业问题有哪几种情况?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显性劳动就业问题;隐性就业问题;结构性就业问题;间断劳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显性劳动就业问题;隐性就业问题;结构性就业问题;间断劳动就业问题;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社会学》题库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题库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社会学:城市社会学》题库,分栏、分答案解析排版、小字体方便打印背记!经广大会员朋友实战检验,此方法考试通过率大大提高!绝对是您考试过关的不二利器!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