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1-19 02:22:24
1、多项选择题 下列建筑中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其基础抗震承载力验算的是()。
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50kPa的4层16m民用框架
B.砌体房屋
C.非软弱黏性土层上的多层厂房
D.岩石地基上的3层高度12m框架厂房
2、多项选择题 对于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抗震设防烈度越高,地震影响系数就越大
B.当结构自振周期大于设计特征周期时,结构自振周期越大,地震影响系数越大
C.当结构自振周期小于设计特征周期时,地震影响系数随结构的阻尼比的增大而增大
D.当结构自振周期小于0.1s时,地震影响系数随结构自振周期的增大而增大
3、单项选择题 下列()为抗震措施的范畴。()
A.对地震作用计算
B.以外的抗震设计
C.除A.、
D.地震危险性分析
4、单项选择题 某水工建筑物基础埋深为5m,场地土层波速值为0~5m:黏土,=200m/s;5~15m:砂土=350m/s;15~25m:砾石土=450m/s;该场地土的平均剪切波速为()。
A.300m/s
B.337.5m/s
C.350m/s
D.383m/s
5、单项选择题 当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建筑场地为Ⅰ类时,丙类建筑应允许按()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A.7度
B.8度
C.9度
D.应进行专门论证
6、单项选择题 判别场地液化时,下述不正确的是()。
A.进行场地初步液化判别的深度为自地面以下20m
B.进行场地液化判别的对象为饱和砂土及亚砂土层
C.应首先根据地层时代,黏粒含量与地震烈度,地下水埋深,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等进行初判,初判有液化可能性时,应进一步判定其液化性
D.对初判有可能液化的土层,必须通过标准贯入方法进一步判定液化性,不得采用其他方法
7、单项选择题 下述对基础和上部结构的处理措施中()不能减轻液化影响。()
A.选择较小的基础埋置深度,使基础埋深小于液化土层底面的埋深
B.减小基础的偏心
C.加强基础的整体性及刚度
D.加强上部结构的整体刚度及均匀对称性
8、单项选择题 抗震设防中,第一水准的设防目标是()。
A.结构虽已进入非弹性阶段,但经修复后仍可使用
B.允许发生局部破坏
C.震后建筑仍可正常使用
D.结构产生较大塑性变形,但不倒塌
9、多项选择题 关于抗震设防三个水准目标,下述( )正确。()
A.第一水准烈度是指50年内超越概率为63%的地震烈度,即众值烈度
B.基本烈度、第二水准烈度及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的峰值加速度所对应的烈度三者相同
C.第三水准烈度为50年超越概率为10%的烈度,即罕遇地震烈度
D.一般情况下,众值烈度比基本烈度低1.5度,而罕遇地震烈度比基本烈度高一度
10、单项选择题 对饱和砂土或粉土(不含黄土)进行初判时,下述不正确的是()。
A.地质年代为第四纪晚更新世Q3,设防烈度为9度,判为不液化
B.8度烈度区中粉土的黏粒含量为12%时,应判为液化
C.7度烈度区中粉土的黏粒含量为12%时,可判为不液化
D.8度烈度时粉土场地的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为6.8m,地下水位埋深2.0m,基础埋深1.5m,该场地应考虑液化影响
11、多项选择题 根据场地的运动特征不同,震害的类型可分为以下()。
A.驻波破坏
B.共震破坏
C.相位差破坏
D.弹性破坏
12、单项选择题 下列()可允许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A.Ⅰ类建筑场地、甲类建筑,7度烈度
B.Ⅰ类建 91EXAm.org筑场地、乙类建筑,7度烈度
C.Ⅰ类建筑场地、丙类建筑,7度烈度
D.Ⅰ类建筑场地、丙类建筑,6度烈度
13、多项选择题 若P为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的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Pmax为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的基础边缘的最大压力,C为调整后地基土抗震承载力,在验算天然地基在地震作用下的竖向承载力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P≤faE,Pmax≤1.2aE
B.P≤faE,Pmax≤1.25aE
C.基础底面与地基土之间零应力区超过25%
D.基础底面与地基土之间零应力区不超过25%
14、单项选择题 有甲、乙两个建筑场地,覆盖层厚度均为15m,甲场地由两层土组成,第一层厚度为5m,剪切波速度为100m/s,第二层厚度为10m,剪切波速度为400m/s,乙场地也由两层土组成,第一层厚度为7.5m,剪切波速度为150m/s,第二层厚度为7.5m,剪切波速度为250m/s,甲、乙两个场地的等效剪切波速的关系为()。
A.二者相等
B.甲场地大于乙场地
C.乙场地大于甲场地
D.不能确定
15、多项选择题 建筑抗震设防标准是衡量建筑抗震设防要求的尺度,一般由()确定。()
A.抗震设防烈度
B.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
C.建筑物的结构类型及抗震能力
D.地震的基本烈度
16、单项选择题 某桥梁采用扩大基础,基础埋深为5m,地基土层为:0~4m为黏性土,承载力[σ0]=150kPa;4~15m为密实中砂,承载力为450kPa;15m以下为基岩,该场地土的类型为()。
A.Ⅰ类场地土
B.Ⅱ类场地土
C.Ⅲ类场地土
D.Ⅳ类场地土
17、单项选择题 在抗震设计选择建筑场地时,下述不正确的是()。
A.应对抗震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地段做出综合评价
B.对抗震不利地段应提出避开要求
C.当无法避开抗震不利地段时,应采取有效措施
D.在抗震危险地段进行建筑时,设防级别应提高一级
18、单项选择题 下列()不是设计地震动参数。()
A.地震活动的周期
B.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
C.加速度反映谱
D.峰值加速度
19、多项选择题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地震设计反应谱曲线有两个下降阶段,各下降段的起点为()。
A.T=2Tg
B.T=Tg
C.T-=3Tg
D.T=5Tg
E.T=6.0s
20、单项选择题 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的取值与下列()无关。()
A.抗震设防烈度
B.结构的阻尼比
C.抗震设防类别
D.场地类别
21、单项选择题 抗震设防烈度一般不宜采用下列()。
A.采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的地震基本烈度
B.采用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对应的烈度值
C.A+B
D.众值烈度值
22、单项选择题 某水工建筑场地为Ⅲ类场地,设计烈度为7度,建筑结构基本自振周期为1.5s,场地特征周期宜为()。
A.0.30s
B.0.40s
C.0.45s
D.0.65s
23、多项选择题 公路抗震设计时,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基土抗震容许承载力需在深宽修正后的地基容许承载力基础上再修正
B.地基土抗震容许承载力不宜高于深宽修正后的地基容许承载力
C.柱桩基础的抗震允许承载力提高系数可取1.5
D.抗震容许承载力提高系数取值应依据地基土的类型不同而不同
24、单项选择题 根据抗震概念设计原则,一般不需计算而对结构和非结构各部分必须采取的各种细部要求称为()。
A.抗震措施
B.抗震构造措施
C.抗震设计
D.抗震概念设计
25、多项选择题 地震作用下坚硬地基上的刚性结构易受到较大的破坏,这与下列()因素有关。()
A.坚硬场地土地基地震作用强烈
B.刚性建筑抗震性能差
C.刚性建筑自振周期短
D.场地特征周期较短
26、单项选择题 对混凝土拱坝,在考虑地震动分量及其组合时,下述()是正确的。()
A.只考虑顺河流方向的水平向地震作用
B.只考虑垂直河流方向的水平向地震作用
C.应同时考虑A+B
D.除考虑A+B外,还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效应
27、单项选择题 建筑结构影响系数曲线形状受建筑结构阻尼比影响,下述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阻尼比通常应取0.05,这时阻尼比调整系数应按1采用
B.当建筑结构阻尼比大于0.05时,阻尼调整系数小于1
C.当建筑结构阻尼比小于0.05时,阻尼调整系数大于1
D.阻尼调整系数小于0.30时,应取0.30
28、单项选择题
某丁类建筑位于黏性土场地,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80kPa,未进行剪切波速测试,其土层剪切波速的估算值宜采用()。
A.υs=170m/s
B.υs=270m/s
C.υs=470m/s
D.υs=570m/s
29、多项选择题 地震小区划工作中进行地震反映分析时常用的土工参数有()。
A.土体密度
B.动剪切模量
C.动弹性模量
D.阻尼比
30、多项选择题 验算天然地基抗震承载力时,下述是()是正确的。()
A.验算天然地基在地震作用下的竖向承载力时,荷载值应取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的基础底面平均压力和边缘最大压力
B.地基承载力应采用调整后的抗震承载力
C.地基抗震承载力的提高系数与基础类型有关
D.高宽比大于4的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基础底面不宜出现零应力区
31、多项选择题 地基土的地震效应可分为介质效应与地基效应,下列()不属于介质效应。()
A.软土的震陷
B.砂土液化
C.振动和破坏
D.强度丧失
32、单项选择题 建筑结构的竖向地震影响系的最大值可取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的()。
A.65%
B.75%
C.85%
D.95%
33、单项选择题 水工建筑物工程场地地震烈度或基岩峰值加速度应根据工程规模及区域地震地质条件确定,下列()情况下,确定设防依据时,可不必进行专门的地震危险性分析并提供基岩加速度结果。()
A.基本烈度为6度,坝高250m
B.基本烈度为8度,坝高为200m
C.基本烈度为6度,库容为80亿m3
D.基本烈度为8度的大型工程
34、单项选择题 危害最大的地震是()。
A.构造地震
B.陷落地震
C.诱发地震
D.火山地震
35、多项选择题 下列关于地震等烈度线的说法中()是正确的。()
A.地震烈度相同区域的外包线称为地震等烈度线或等震线
B.等烈度线一般呈不规则的封闭曲线
C.等烈度线随震中距的增加而递减,震中距大的地段,烈度等级必然较低
D.一般情况下,等震线取地震烈度级差为一度
36、单项选择题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时,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可能为()。
A.0.05g
B.0.10g
C.0.20g
D.1.40g
37、多项选择题 对于结构自振周期大于设计特征周期的建筑,在确定地震影响系数时,当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正确的是()。
A.Ⅱ类场地的地震影响系数总比Ⅲ类场地的地震影响系数小
B.结构自振周期越大,地震影响系数越大
C.阻尼比越大,曲线下降段的衰减指数就越小
D.设计地震分组第二组的地震影响系数总是比第三组的地震影响系数大
38、单项选择题 某丁类建筑位于黏性土场地,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k一180kPa,未进行剪切波速测试,其土层剪切波速的估算值宜采用()。
A.=170m/s
B.=270m/s
C.=470m/s
D.=570m/s
39、单项选择题 西藏自治区米林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及设计地震分组分别为()。
A.9度、0.4g、第二组
B.8度、0.2g、第二组
C.8度、0.3g、第二组
D.8度、0.3g、第三组
40、单项选择题 计算公路路基水平地震荷载时,下述不正确的是()。
A.计算水平地震荷载时,对高速公路的重点工程,其重要性修正系数应取1.7
B.综合影响系数Cz应取0.25
C.对8度烈度区,水平地震系数应取0.2
D.路基水平地震荷载与计算土体的重力无关
41、单项选择题 在场地初步勘察阶段,对大面积的同一地质单元,测量剪切波速的钻孔数量不宜少于()。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2、多项选择题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进行土的液化判定时,下述正确的说法是()。
A.当场地烈度不超过6度时,可不必进行液化性判别
B.砂土的液化性初判时,可不考虑黏粒含量百分率的影响
C.一般情况下,实测标准贯入击数越大,土的液化可能性就越小
D.地下水水位越高,液化可能性就越小
43、多项选择题 场地和地基的地震破坏作用形式包括下列()。
A.场地地面破裂
B.地震引发的滑坡及崩塌
C.砂土的液化和软土的震陷
D.火山喷发
44、单项选择题 公路工程采取抗震措施时,下述()不正确。()
A.构造物一般应按基本烈度采取抗震措施
B.一级公路上的抗震重点工程,可比基本烈度提高1度采取抗震措施
C.基本烈度为9度的地区,其抗震措施应专门研究
D.四级公路上的一般工程其抗震措施可比基本烈度降低1度采取抗震措施
45、单项选择题 下列可不进行抗震设计的地区是()。
A.抗震设防烈度为5度的地区
B.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的地区
C.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的地区
D.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的地区
46、单项选择题 对于存在液化土层的地基,应根据液化指数综合划分地基的液化等级,下述不正确的是()。
A.测试点标准贯入锤击数的实测值大于该点临界值时,液化指数为0
B.对液化土层标准贯入锤击数实测值越小,液化指数越大
C.当标准贯入锤击数实测值与临界值一定时,土层埋深大的液化指数相对较大
D.当液化指数为10时,场地液化等级为中等
47、单项选择题 某水工建筑物库区有过5级左右的地震活动,枢纽区边坡稳定条件较差,地基抗震稳定性差,该场地按抗震条件应划分为()。
A.有利地段
B.不利地段
C.危险地段
D.安全地段
48、多项选择题 关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的设计特征周期,下述()正确。
A.设计特征周期即设计所用的地震影响系数特征周期
B.设计特征周期与设计地震分组有关
C.设计特征周期与场地类别有关
D.设计特征周期即指建筑场地的固有周期
49、多项选择题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进行液化指数计算时,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液化指数计算的深度一般情况下应取20m
B.0~5m范围内权函数为10
C.深度增加,权函数值相应减少
D.当实测标准贯入击数大于临界标准贯入击数时,液化指数应取负值
50、单项选择题 某10层建筑物高度30m,其筏形基础宽12m,长50m,地基土为中密的碎石土,经深宽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280kPa。当验算天然地基抗震承载力时,在容许最大偏心距(短边方向)下,按地震作用效应的标准组合的建筑物总竖向作用力应为()。
A.≤91650kN
B.≤99520kN
C.≤111300kN
D.≤112000kN
51、多项选择题 地震按成因可分为以下()类型。()
A.构造地震
B.火山地震
C.滑坡地震
D.人工诱发地震
52、单项选择题 水工建筑物设计反映谱下限值的代表值不应低于设计反映谱最大值的()。
A.10%
B.20%
C.30%
D.40%
53、多项选择题 剪切波具有如下()性质。()
A.只能在水中传播
B.只能在固体介质中传播
C.速度小于纵波
D.速度大于面波
54、多项选择题 下述对地震烈度及地震烈度表的表述中()不正确。()
A.地震烈度是指地震时在一定地点震动的强烈程度
B.相对于震源而言,地震烈度即为地震场的强度
C.《中国地震烈度表》(GB/T17742-2008)中即考虑了宏观地震烈度,又考虑了地面运动参数
D.宏观地震烈度是指水平向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及峰值速度
55、多项选择题 下列()为强震区。()
A.6度烈度区
B.7度烈度区
C.8度烈度区
D.9度烈度区
56、多项选择题 建筑结构抗震设防标准是衡量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综合尺度,主要与下列()有关。()
A.地震震级
B.地震烈度
C.建筑结构的强度
D.建筑结构的使用功能
57、单项选择题 当建筑场地为Ⅲ类场地,设计地震为第一组时,场地特征周期应为()。
A.0.35s
B.0.40s
C.0.45s
D.0.55s
58、多项选择题 下列()项场地属于建筑抗震不利地段。()
A.液化土
B.高耸孤立的山丘
C.坚硬土
D.高含水量的可塑黄土
59、单项选择题 计算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时,下述不正确的是()。
A.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为计算深度与剪切波速在地面与计算深度之间的传播时间的比值
B.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为各土层剪切波速的厚度加权平均值
C.当覆盖层厚度大于等于20m时,计算深度取20m,当覆盖层厚度小于20m时,计算深度取覆盖层厚度
D.剪切波速在地面与计算深度之间的传播时间为剪切波速在地面与计算深度之间各土层中传播时间的和
60、多项选择题 水工建筑物地基中的可液化土层,可根据工程类型及具体情况采用下列()抗震措施。()
A.采用降水法使液化土层达到不饱和状态
B.采用振冲法或重夯击实等人工加密方法
C.采用桩基础
D.用非液化土层置换液化土层
61、单项选择题 在下列路基和挡土墙中,()需验算抗震稳定性。
A.高速公路路基高度为15m,中硬碎石土地基,一般黏性土填筑,非浸水,8度烈度
B.一级公路非液化土地基上的碎石土路堤:高度5m,7度烈度区
C.一级公路软土地基上的重力式挡墙,地震烈度为7度
D.中硬土地基上的三级公路挡墙,8度烈度
62、单项选择题 在一般建筑场地内存在发展断裂时,对于下列()项情况应考虑发展断裂错动对地面建筑的影响。()
A.抗震设防烈度小于8度
B.全新世以前的断裂活动
C.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隐伏断裂的土层覆盖厚度大于60m时
D.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隐伏断裂的土层覆盖厚度大于80m时
63、单项选择题 下列()情况下建筑物可不进行桩基抗震承载力验算。()
A.地基为均质黏土,承载力特征值为140kPa,7层民用框架结构的房屋,设防烈度为8度,主要承受竖向荷载的低承台桩基础
B.0~5m为液化土层,5~20m为硬黏土,承载力为250kPa,单层厂房,设防烈度为7度
C.0~5m为淤泥质土,5~20m为硬黏土,单层厂房,设防烈度为8度
D.均质软塑黏土场地,承载力特征值为90kPa,单层空旷房屋,设防烈度为7度
64、多项选择题 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下列对液化土的判别的表述中,()正确。()
A.液化判别的对象是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
B.一般情况下6度烈度区可不进行液化判别
C.对6度烈度区中的对液化敏感的乙类建筑可按7度的要求进行液化判别
D.对8度烈度区中的对液化敏感的乙类建筑可按9度的要求进行液化判别
65、单项选择题 下列()为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地段。()
A.条状突出的山嘴地段
B.开阔、平坦、密实、均匀的中硬土地段
C.疏松的断层破碎带
D.发震断裂上可能发生地表错位的地段
66、单项选择题 当某一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时,下列()建筑可按6度采取抗震措施。()
A.地震时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或重大建筑工程
B.地震时使用功能不应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
C.抗震次要建筑
D.除A、B、C以外的一般建筑
67、单项选择题 下述公路抗震措施中()不正确。()
A.基本烈度为8度,路堤高度为10m的一级公路路堤由卵石土填筑时,应放缓边坡坡度
B.基本烈度为8度,路堤边坡高度为10m的高速公路路堤由一般黏性土填筑时边坡坡度可不考虑抗震要求
C.基本烈度为8度时,高速公路干砌片石挡土墙高度不宜超过3m
D.岩体严重风化地段,当基本烈度为9度时,路基挖方不宜采用大爆破施工
68、单项选择题 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1989),用标准贯入试验判别地震液化时,下述不正确的是()。
A.黏粒含量越大时,临界标准贯入击数相对越小
B.地下水位埋深越大时,土层越不易液化,临界标准贯入击数越小
C.临界标准贯入击数受深度影响,土层埋深越大时,临界标准贯入击数相对越小
D.实测标准贯入锤击数应进行钻杆长度修正
69、单项选择题
地震设防烈度为8度,基本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场地中土层的粒度成分如下表所示,该土层的液化初判结果为()。
A.液化
B.不液化
C.处于临界状态
D.不能判定
70、多项选择题 水工建筑物场地进行液化初判时,下述正确的是()。
A.卵砾类土不能排除液化的可能性
B.采用不大于0.005mm的颗粒含量判定液化性时,不计入不小于5mm的颗粒粒组的影响
C.液化初步判定时,地下水位以上的非饱和土可判为不液化
D.当上限剪切波速大于土层的剪切波速时,可判为不液化
71、单项选择题 按公路工程的设防目标要求,在发生与规范要求相当的基本烈度地震影响时,下述不正确的是()。
A.一般地段的一级公路工程,经一般抢修即可正常使用
B.一般地段的二级公路工程,经短期抢修即可恢复使用
C.位于液化土层上的高速公路工程不发生严重破坏
D.位于抗震危险地段的一级公路工程,保证桥梁、隧道及重要构造物不发生严重破坏
72、多项选择题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要求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时,下述不正确的说法是()。
A.天然地基基础抗震验算时,应采用地震作用效应基本组合值
B.地基抗震承载力应取深宽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乘以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
C.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级别确定
D.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应根据设计地震烈度确定,且不得小于1.0
73、多项选择题 土层剪切波速在建筑抗震设计中可用于()。
A.计算场地的液化指数
B.确定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的最大值
C.划分场地类别
D.确定土的动泊松比
74、多项选择题 在进行建筑抗震设计时,对地基和基础的设计应符合下述()原则。()
A.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不宜设置在性质截然不同的地基上
B.同一结构单元不宜部分采用天然地基部分采用桩基础
C.同一性质的地基上不宜采用不同的结构类型
D.地基为软弱黏性土、液化土、新近填土或严重不均匀土时,应估计地震时地基不均匀沉降或其他不利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
75、单项选择题 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称为()。
A.建筑抗震构造设计
B.建筑抗震计算设计
C.建筑抗震概念设计
D.建筑抗震总体设计
76、单项选择题 下列()说法不符合桩基抗震设计要求。()
A.液化土层中的桩基承台周围,宜用非液化土填筑夯实
B.液化土层中桩的纵向配筋应适当加密,箍筋可与非液化土层中相同
C.有液化侧向扩展的地段,应考虑土流动时的侧向作用力
D.存在液化土层的低承台桩基抗震验算时,不宜计入承台周围土的抗力
77、多项选择题 一般情况下,考虑宏观地震烈度时应参考的因素是()。
A.地震能量的大小
B.地震时地面上人的感觉
C.房屋震害及其他震害现象
D.地表震害现象
78、单项选择题 建筑场地的范围相当于厂区、居民小区和自然村或不小于()km2的平面面积。()
A.0.5
B.1.0
C.2.0
D.3.0
79、单项选择题 某天然地基为中密粗砂,承载力特征值为200kPa,深、宽修正后承载力特征值为300kPa,地基抗震承载力应为()。
A.260kPa
B.300kPa
C.390kPa
D.450kPa
80、多项选择题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要求进行液化初判时,下述()不正确。()
A.晚更新世的土层在8度烈度时可判为不液化土
B.粉土黏粒含量为12%时可判为不液化土
C.地下水位以下土层进行液化初判时,不受地下水埋深的影响
D.当地下水埋深为0时,饱和砂土均为液化土
81、单项选择题 下述消除地基液化的措施中,全部消除地基液化沉陷的措施是()。
A.采用箱基、筏基或钢筋混凝土交叉条形基础,加设基础圈梁
B.采用振冲挤密法处理,经处理后的地基液化指数为3
C.采用基础底面埋入液化深度以下的稳定土层中0.5m以下的深基础
D.调整基础底面积,减少基础偏心
82、单项选择题 用标准贯入试验判别地震液化时,下述不正确的是()。
A.实测标准贯入锤击数应进行钻杆长度修正
B.临界标准贯入击数受深度影响,土层埋深越大时,地震剪应力随深度的折减 系数越小
C.黏粒含量越大时,临界标准贯入击数相对越小
D.地下水位埋深越大时,土层越不易液化
83、单项选择题 某丙类建筑的地基液化等级为中等,其抗液化措施是()。
A.全部消除液化沉陷
B.部分消除液化沉陷,且对基础和上部结构进行处理
C.对基础和上部结构进行处理,或更高要求的措施
D.可不采取措施,或采取其他经济的措施
84、单项选择题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3-2000)的设防目标是()。
A.小震不坏
B.中震可修
C.大震不倒
D.能抗御设计烈度地震,如有局部损坏,经一般处理后仍可正常运行
85、单项选择题 验算地基的抗震强度时,下述不正确的是()。
A.地基土的抗震容许承载力可取地基土经深宽修正后的容许承载力乘以地基土抗震允许承载力提高系数
B.柱桩的抗震允许承载力提高系数可取1.5
C.200kPa≤[σ0]<300kPa的一般黏性土的地基抗震允许承载力提高系数应取1.3
D.中密的粉细砂地基中的摩擦桩抗震允许承载力提高系数应取1.5
86、单项选择题 对处于发震断裂两侧5km以内的建筑结构,地震动参数宜乘以增大系数()。
A.1.25
B.1.50
C.2.0
D.2.25
87、多项选择题 地震灾害调查表明,下列()地段可能加重建筑物的震害。()
A.场地覆盖层较厚
B.场地土质松软
C.土层剪切波速较低
D.土层年代较老
88、单项选择题 按《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3-2000)要求,下述()不正确。检修D.对设计烈度为6度的甲类水工建筑物必须进行动力试验验证
A.对坝高大于100m,库容大于5亿m3的水库,如可能发生大于6度的水库诱发地震,应在蓄水前进行地震前期监测
B.水工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时应在设计中从抗震角度提出对施工质量的要求和措施
C.水工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时,应考虑便于震后对遭受震害的建筑物进行
89、单项选择题 某城市(设计地震分组为二组)修建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为1s的建筑,建筑场地选在Ⅲ类场地上时,其地震影响系数大约为选在Ⅱ类场地上的()。
A.2倍
B.1.38倍
C.0.75倍
D.1.33倍
90、多项选择题 下列给出的地震震级中,可称为破坏性地震的是()。
A.4级
B.5级
C.6级
D.7级
E.8级
91、单项选择题 建筑场地的等效剪切波速为400m/s,覆盖层厚度为18m,该场地类别应为()。
A.Ⅰ类场地
B.Ⅱ类场地
C.Ⅲ类场地
D.Ⅳ类场地
92、单项选择题 某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4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考虑罕遇地震作用下的特征周期应为()。
A.0.35s
B.0.40s
C.0.45s
D.0.50s
93、单项选择题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不适用于下列()地区。()
A.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的地区
B.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的地区
C.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的地区
D.抗震设防烈度为11度的地区
94、单项选择题 场地是指工程群体所在地,具有相似的反映谱特征,下述对场地范围的表述中,()不正确。()
A.面积不小于0.5km2
B.相当于居民小区
C.相当于厂区
D.相当于自然村
95、单项选择题 某建筑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多遇地震条件下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为()。
A.0.16
B.0.24
C.0.90
D.1.20
96、单项选择题 当发生强震时,不属于地震液化时可能产生的现象是()。
A.砂土地基地面产生喷水冒砂
B.建筑场地地面明显变形
C.建筑物产生明显不均匀沉陷
D.饱和砂土内有效应力大幅度提高
97、单项选择题 当地基内有液化土层时,下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基内液化土层的承载力、土抗力、内摩擦角、内聚力等应根据液化土层的液化抵抗系数予以折减
B.液化土层以下地基承载力可适当提高
C.液化土层以上地基承载力不宜提高
D.对10m以下的液化土层,当液化抵抗系数为0.5时,折减系数可取2/3
98、单项选择题 确定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的设计基准周期和超越概率分别为()。
A.50年设计基准周期,超越概率为63.2%
B.50年设计基准周期,超越概率为10%
C.100年设计基准周期,超越概率为63.2%
D.100年设计基准周期,超越概率为10%
99、单项选择题 划分建筑场地的类别时,应以下列()为准。()
A.平均剪切波速度与覆盖层厚度
B.等效剪切波速度与覆盖层厚度
C.场地土类别及其厚度
D.场地土层的承载力特征值及土层厚度
100、单项选择题 建筑的天然地基基础抗震验算时,应采用地震作用效应的()。
A.基本组合
B.标准组合
C.准永久组合
D.偶然组合
101、单项选择题 在考虑水工建筑物地震作用的类别时,下述()不正确。()
A.面板堆石坝的水压力可以不计
B.地震对渗透压力和浮托力的影响可以不计
C.地震对淤砂压力的影响一般可以不计
D.当高坝的淤砂厚度特别大时,地震对淤砂压力的影响应做专门研究
102、多项选择题 进行水工建筑物场地液化判定时,下述正确的说法是()。
A.初判时为不液化的土层可判为非液化层,不必进行复判
B.初判时不能排除液化性的土层不一定是液化土层,需进行复判
C.地下水位的变化对土体的液化性无明显影响
D.黏性土不存在液化问题
103、单项选择题 云南省景洪某建筑场地为Ⅱ类场地,考虑罕遇地震作用时其特征周期应为()。
A.0.35s
B.0.40s
C.0.45s
D.0.50s
104、多项选择题 存在液化土层承受竖向荷载为主的低承台桩基验算,不正确的是()。
A.各类建筑均应进行桩基抗震承载力验算
B.不宜计入承台周围土的抗力
C.桩承受全部地震作用,桩承载力应扣除液化土层的全部桩周摩阻力
D.处于液化土层中的桩基承台周围可用密实干土填筑夯实
105、多项选择题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对抗震设防的三个标准可正确地表达为()。
A.抗震设防的三个水准是依据今后50年内发生的地震烈度的超越概率不同而制定的
B.抗震设防的三个水准是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不同而制定的
C.抗震设防的三个水准是根据地基土的类型不同而制定的
D.在建筑物使用期限内,对不同强度的地震应具有不同的抵抗能力
106、单项选择题 某地区基本烈度为8度(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满足第一水准设计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为()。
A.0.24
B.0.32
C.0.50
D.0.72
107、单项选择题 水工建筑物场地土的液化判别可分为初判和复判,在初步判别时,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质年代早于晚更新世的土层不会发生液化
B.小于5mm的颗粒质量百分含量不足30%时,可判为不液化
C.勘察工作中处于地下水位以上的非饱和土可不必进行液化判定
D.黏粒含量超过某一临界值时可判为不液化
108、多项选择题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要求,验算竖向承载力时,下述正确的是()。
A.荷载值应取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值
B.基底平面平均压力不应大于调整后抗震承载力值,即P≤
C.基础边缘最大压力不应大于调整后抗震承载力的1.2倍,即Pmax≤1.2
D.基础底面零应力区面积不应大于15%
109、多项选择题 对于建筑抗震设计的设计特征周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同的设计特征周期会影响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的直线上升段和水平段
B.设计特征周期与所在地的建筑场地类别有关
C.设计特征周期与地震震中距的远近有关
D.当结构自振周期大于场地的设计特征周期时,结构自振周期越大,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就越大
110、多项选择题 公路工程场地进行液化判定时,下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测标准贯入锤击数不应进行杆长修正
B.实测标准贯入锤击数应进行杆长校正
C.实测标准贯入锤击数应按测试点处土的总上覆压力值进行修正
D.临界标准贯入锤击数与地下水位的变化无关
E.当液化土层中采用桩基础时,土层的承载力可不进行折减
111、多项选择题 进行抗震评价时,场地土一般是指下列()范围的土。()
A.0~15m
B.0~20m
C.15~20m
D.20m以下
112、多项选择题 下述对场地的卓越周期的说法中()是正确的。()
A.场地的卓越周期一般等于地震波穿过覆盖层所用时间的2倍
B.不同场地的卓越周期不同是因为场地的覆盖层厚度及波速不同的缘故
C.卓越周期一般在0.1s至数秒之间变化
D.当建筑物的自震周期与场地的卓越周期相同或相近时,可发生类共振现象,建筑物的震害有加重的趋势
113、多项选择题 下列哪些地区未处于地震活动区内()。
A.江苏
B.河北
C.台湾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14、单项选择题 对应于50年设计基准期内超越概率为2%~3%的地震烈度称为()。
A.多遇地震烈度
B.罕遇地震烈度
C.小震烈度
D.众值烈度
115、单项选择题 建筑所在地区的地震影响不应采用下列()。
A.工程使用年限内可能遭受的最大地震加速度和特征周期
B.相应于抗震设防烈度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特征周期
C.采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的地震动参数
D.B+C
116、单项选择题 下列建筑中()不能确认为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的建筑物()。
A.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下卧层的砌体房屋
B.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土层的一般单层厂房
C.8层以下且高度在24m以下的一般民用框架房屋
D.规范规定可不进行上部结构抗震验算的建筑
117、多项选择题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要求,下列()为抗震设计危险地段。()
A.可能发生砂土液化的地段
B.可能诱发边坡失稳的地段
C.可能产生地表裂缝的地段
D.可能发生地表塌陷的地段
118、多项选择题 在建筑抗震设防水准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众值烈度是对应于小震不坏水准的烈度
B.众值烈度是一个地区50年内地震烈度的平均值
C.罕遇地震烈度比基本烈度约高一度
D.50年超越概率2%~3%的地震烈度是指基本烈度
119、多项选择题 剪切波具有的特性是()。
A.比面波的波速快
B.比压缩波速度快
C.只能在水中传播
D.只能在固体介质中传播
E.既可在水中传播又可在固体介质中传播
120、多项选择题 在相同地质条件下,下列()地震波的速度小于纵波波速。()
A.面波
B.剪切波
C.L波
D.瑞雷波
E.P波
121、单项选择题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规定,在下列对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阐述中,()是描述乙类建筑的。()
A.一般情况下,地震作用仍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应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
B.地震作用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其值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措施,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C.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
D.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122、单项选择题 计算建筑结构地震影响系数时与下列()无关。()
A.地震震级
B.特征周期
C.自震周期
D.阻尼比
123、单项选择题 下述()不符合公路工程抗震设计的要求。()
A.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地段布设路线和选定桥位
B.适当加强构造物的整体性
C.适当增加构造物的高度
D.适当减轻构造物的自重
124、单项选择题 某场地中自5~15m为液化砂土层,液化抵抗系数为0.7,则该土层的承载力折减系数应取()。
A.
B.
C.
D.1
125、多项选择题 建造在坚硬地基上的柔性结构在地震时一般表现较好,主要是因为()。
A.振动阻尼小
B.地面卓越周期短
C.地面震陷较大,但沉降均匀
D.结构自振周期长
E.柔性结构较刚性结构抗震能力强
126、多项选择题 场地土的刚性大小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对建筑震害的影响十分明显,一般表征场地土的刚性时不采用()。
A.承载力
B.压缩模量
C.剪切模量
D.剪切波速度
127、多项选择题 建筑抗震设计的设计地震分组,其反映了()的影响。()
A.震源机制
B.震级大小
C.建筑场地类别
D.震中距远近
128、单项选择题 对承载力特征值为200kPa的黏性土,进行抗震验算时,其地基土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应为()。
A.1.0
B.1.1
C.1.3
D.1.5
129、多项选择题 地震时强震区的场地与地基可能导致的宏观震害或地震效应有下列()。
A.强烈地面运动导致各类建筑物的震动破坏
B.场地、地基的失稳或失效
C.地表断裂活动
D.地面异常波动造成的异常破坏
130、单项选择题 饱和粉质黏土场地抗震设防烈度8度(0.30g),其塑性指数为14,当满足下列()项时,其可判定为震陷性软土。()
A.WS≥0.8WL,IL≥0.75
B.WS≥0.8WL,IL≥0.65
C.WS≥0.9WL,IL≥0.75
D.WS≥0.9WL,IL≥0.65
131、单项选择题 某建筑物在水平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下的基底边缘最大压应力Pmax=350kPa,地基土为中密状态的中砂,则该建筑物的经过基底深宽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为下列()项时,才能满足验算天然地基地震作用下的竖向承载力要求。()
A.≥292kPa
B.≥265kPa
C.≥225kPa
D.≥215kPa
132、多项选择题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对抗震设计要求分阶段进行,其具体内容包括()。
A.满足地震荷载标准组合条件下的强度验算
B.满足第一水准强度及变形验算要求
C.满足第二水准强度及变形验算要求
D.满足罕遇地震条件下弹塑性变形验算要求
133、多项选择题 下述关于发震断裂的表述中,()不正确。()
A.发震断裂包括全新活动断裂与非全新活动断裂两种
B.全新世地质时期以来有过地震活动的断裂称为发震断裂
C.发震断裂一般是指近期有过地震活动的断裂
D.在未来100年内可能发生不小于5级地震的断裂称为发震断裂
134、单项选择题 下述()不是抗震设防目标的合理表述。()
A.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主体结构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
B.当遭受到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但经一般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C.当遭受到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损坏
D.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135、多项选择题 下列()方法可测试土的剪切波速。()
A.单孔法
B.跨孔法
C.共振柱法
D.面波法
136、单项选择题 当对饱和砂土进行液化进一步判别时,设计基础埋深为5.5m,液化判别深度通常应为()。
A.10m
B.15m
C.20m
D.应视场地情况判定
137、单项选择题 水工建筑物场地中用液性指数判定黏性土层的液化性时与下列()无关。()
A.天然含水量
B.饱和含水量
C.液限含水量
D.塑限含水量
138、单项选择题 某水工建筑物基础埋深为5m,场地土层波速值为:0~5m,黏土,Vs1=200m/s;5~15m,砂土,Vs2=350m/s;15~25m,砾石土,Vs3450m/s。该场地土的平均剪切波速为()。
A.300m/s
B.337.5m/s
C.350m/s
D.378m/s
139、单项选择题 某水工建筑物场地土层平均剪切波速为200m/s,覆盖层厚度为12m,该场地的类别应为()。
A.Ⅰ类
B.Ⅱ类
C.Ⅲ类
D.Ⅳ类
140、单项选择题 对中等液化场地中的乙类建筑进行抗震设计时,应采用的抗液化措施为()。
A.不必消除液化沉陷
B.部分消除液化沉陷
C.部分消除液化沉陷且对基础及上部结构处理
D.对基础及上部结构处理
141、单项选择题 某建筑物基础埋深2.0m,场地中15~17m范围有一层饱和砂土,在16m处进行标准贯入试验测得实测锤击数为15击,经计算修正液化临界标准贯入锤击数为12,场地地下水位埋深为15m,0~15m范围土层的平均重度为20kN/m3,则饱和砂土层可判定为()。
A.液化土层
B.非液化土层
C.处于临界状态
D.不能判定
142、单项选择题 国家重点抗震城市的某33层高层住宅属于()建筑。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丁类
143、单项选择题 进行公路工程抗震设计时,下述不正确的是()。
A.7度、8度、9度烈度区的抗震设计应按规范要求进行
B.烈度为6度时,应采用简易设防,烈度大于9度时抗震设计应进行专门研究
C.对于修建特别重要的特大桥场址,宜进行烈度复核或地震危险性分析
D.公路用房的抗震设计,应按公路抗震规范要求执行
144、多项选择题 对饱和沙土或粉土,当符合下列()条件时,可初步判断为非液化土。()
A.基本烈度7度,粉土黏粒含量≥10%
B.基本烈度8度,粉土黏粒含量≥14%
C.基本烈度9度,粉土黏粒含量≥16%
D.形成土的地质年代早于第四纪晚更新世
E.标准贯入试验实际锤击数小于临界锤击数
145、单项选择题 设计特征周期与下列()有关。()
A.设计地震分组和地震烈度
B.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
C.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地震烈度
D.场地类别与地震烈度
146、单项选择题 根据我国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规定,对于抗震设防的"三水准"要求是指()。
A.抗震设防烈度不同,抗震设防要求不同
B.建筑物场地类别不同,抗震设防的要求不同
C.建筑重要性不同,抗震设防要求不同
D.50年内地震烈度超越概率不同,抗震设防的要求不同
147、单项选择题 某建筑结构自震周期为0.1s,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阻尼比为0.05,该建筑结构地震影响系数为()。
A.0.08
B.0.12
C.0.50
D.不能确定
148、多项选择题 下述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的"小震"和"大震"的理解中()是正确的。()
A.小震烈度即为众值烈度,是发生概率最大的地震,即烈度概率密度分布曲线上的峰值所对应的烈度
B.一般而言,基本烈度为设计基准期内超越概率为10%的烈度,众值烈度(小震烈度)的超越概率为63.2%,大震烈度的超越概率为2%~3%
C.一般而言,基本烈度比众值烈度高1.55度,而大震烈度比基本烈度高1度左右
D.如基本烈度为6度,大震烈度约为8度
149、单项选择题
场地特征周期TG=0.40s,建筑结构自震周期T=3.5s,该建筑结构地震影响系数应在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取值。()
A.直线上升段
B.水平段
C.曲线下降段
D.直线下降段
150、单项选择题 当建筑场地为Ⅱ类场地,设计地震为第二组时,场地特征周期应为()。
A.0.30s
B.0.40s
C.0.45s
D.0.55s
151、多项选择题 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等局部突出地形对地震动参数的放大作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高突地形距离基准面的高度越大,高处的反应越强烈
B.离陡坎和边坡顶部边缘的距离越大,反应相对减小
C.在同样地形条件下,土质结构的反应比岩质结构小
D.高突地形顶面越开阔,远离边缘的中心部位的反应是明显减小
152、多项选择题 影响饱和砂土及粉土液化的因素很多,除规范中列出的地质年代,土中黏粒含量,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和地下水位深度外,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砂土的密实程度是影响土层液化的重要因素,如Dr<50%的砂土普遍发生液化,而
B.土层的埋深越大,侧压力越大,土层越易发生液化
C.地震烈度越高,地面运动强度就越大,土层越容易发生液化,一般在6度烈度及其以下地区可不考虑液化问题
D.震动作用的持续时间越长,越容易液化,因此某场地在遭受到相同烈度的远震比近震更容易液化,因为前者对应的大震持续时间比后者对应的中等地震持续时间要长
153、多项选择题 下列关于场地识别的阐述中,正确的是()。
A.场地类别为Ⅳ类,场地震害效应大
B.场地类别为Ⅰ类,说明土层密实坚硬
C.分层土的剪切波速越大,说明土层越密实坚硬
D.覆盖层越厚,震害效应越小
154、单项选择题 在抗震设计中,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称为()建筑。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丁类
155、多项选择题 下列()可称为破坏性地震。()
A.4级地震
B.5级地震
C.6级地震
D.7级地震
156、多项选择题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三水准""两阶段"是指()。
A.设防目标的三水准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B.为满足第一水准抗震设防目标的要求,需进行第一阶段设计,即按小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验算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弹性变形及弹塑性变形
C.第二水准抗震设防目标的要求应以抗震措施来加以保证
D.为满足第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的要求,应在大震作用下验算结构的弹塑性变形
157、单项选择题 建筑场地的类别划为应以()为准。
A.土层的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
B.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
C.土层的剪切波速和抗震设防类别
D.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和抗震设防类别
158、多项选择题 对于地震烈度和基本烈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B.一般地,距震中越近,地震烈度也就越高
C.基本烈度是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按一定的概率可能遭遇到的最大地震烈度
D.地震烈度是一个地区进行抗震设防的依据
159、单项选择题 由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及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确定的衡量抗震设防要求高低的尺度称为()。
A.抗震设防烈度
B.抗震设防标准
C.地震作用
D.设计地震动参数
160、单项选择题 对非液化土中低承台桩基进行抗震验算时,下述()不正确。()
A.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可比非抗震设计时提高25%
B.单桩水平向承载力特征值可以比非抗震设计时提高25%
C.当承台周围回填土夯实度满足要求时,桩的水平承载力由桩与承台正面土共同承担
D.当承台周围回填土夯实度满足要求时,桩的水平承载力由桩与承台正面土及承台底面与地基土间的摩擦力三者共同承担
161、单项选择题 下述对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的设计烈度或设计地震加速度的代表值的取值要求中()不正确。()
A.一般情况应采用基本烈度作为设计烈度
B.甲类水工建筑物可在基本烈度基础上提高一度作为设计烈度
C.对6度烈度,坝高为150m,库容为60亿m3的挡水水工建筑物,应取基准期100年内的超越概率为0.02
D.空库时如需要考虑地震作用,可将设计地震加速度代表值减半进行抗震设计
162、多项选择题 确定建筑物地震影响系数时,下述正确说法是()。
A.建筑结构地震影响系数应根据烈度、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结构自震周期以及阻尼比确定
B.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为分段曲线,各曲线段有各自不同的曲线方程
C.当阻尼比不等于0.05时,曲线下降段衰减指数、直线下降段斜率调整系数均需进行修正
D.直线下降段的下降斜率调调整系数应大于等于1.0
163、单项选择题 抗震设防的"两阶段"设计法中,第二阶段设计时应采用()。
A.多遇地震作用
B.偶遇地震作用
C.罕遇地震作用
D.对应基本烈度的地震作用
164、单项选择题 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的要求中下述不正确的是()。
A.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甲类建筑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提高一度要求
B.乙类建筑的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要求
C.丙类建筑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要求
D.丁类建筑地震作用应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
165、单项选择题 一般情况下,水工建筑物地基中的下列()土层是软弱土层。()
A.黏性土的液限为35,塑限为18,天然含水量为32
B.不固结不排水剪试验结果为Cu=30kPa,φ=0
C.标准贯入试验中贯入30cm的锤击数为6击
D.十字板剪切试验结果为:天然状态峰值抗剪强度为30kPa,重塑状态抗剪强度为10kPa
166、多项选择题 关于抗震设防三个水准目标,下述()不正确。()
A.第一水准烈度是指50年内超越概率为63%的地震烈度,即众值烈度
B.基本烈度、第二水准烈度即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的峰值加速度所对应的烈度
C.第三水准烈度为50年超越概率为10%的烈度,即罕遇地震烈度
D.一般情况下,众值烈度比基本烈度低1.5度,而罕遇地震烈度比基本烈度高1度
167、单项选择题 如果已知如下勘测资料:Ⅰ场地土类型;Ⅱ土质相对密度;Ⅲ场地覆盖层厚度;Ⅳ场地液化指数。在判断场地类别时,下列组合中正确的是()。
A.Ⅰ,Ⅱ
B.Ⅰ,Ⅲ
C.Ⅰ,Ⅳ
D.Ⅱ,Ⅲ
168、多项选择题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中所指的软土层包括下列()。
A.液性指数大于0.75的土
B.无侧限抗压强度qu≤80kPa的土
C.标准贯入锤击数≤5的土
D.灵敏度≥4的土
169、单项选择题 对建筑场地进行剪切波速的测量时,下述不正确的是(),
A.初步勘察阶段,对大面积的同一地质单元测量土层剪切波速的钻孔数量不宜少于3个
B.详勘阶段对单幢建筑,测量土层剪切波速的钻孔数量不宜少于2个
C.详勘阶段,对小区中处于同一地质单元的密集高层建筑群,测量土层剪切波速的钻孔数量每幢高层建筑下不得少于3个
D.对层数不超过10层且高度小于24m的丙类建筑,可按岩土名称和性状,根据当地经验查表估算各土层的剪切波速
170、单项选择题 确定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时,可不直接受()的影响。
A.地震震级
B.场地类别
C.设计地震分组
D.结构自震周期
171、单项选择题 一般情况下,设计烈度为8度时,水平向和垂直向设计地震加速度的代表值应分别取()。
A.0.2g、0.1g
B.0.2g,0.13g
C.0.3g、0.15g
D.0.3g、0.2g
172、单项选择题 抗震设防烈度是指()
A.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B.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时期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C.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建筑物或住宅小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D.一个地区在今后50年可能遭遇到的最大地震烈度
173、多项选择题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下列()为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
A.高耸孤立的山丘
B.条状突出的山嘴
C.边坡边缘
D.平坦开阔密实、均匀的中硬土场地
174、多项选择题 按地震的成因划分,可将地震分为()类型。()
A.火山地震
B.潮汐地震
C.诱发地震
D.构造地震
E.陷落地震
175、单项选择题 根据《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3-2000)的规定,拱坝的设计反映谱最大值的代表值βmax=2.50,设计反映谱下限的代表值βmin应不小于()。
A.0.5
B.0.75
C.1.0
D.1.25
176、单项选择题 国家重点抗震城市的某450m高的电视发射塔属于()建筑()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丁类
177、多项选择题 进行设计地震评价时应包括下列()内容。()
A.根据区域地震地质背景,预测未来一定年限内工程场地可能遭遇的最大震级或烈度
B.根据历史地震资料及近场的实际地震记录分析工程场地的地震运动特征
C.推算可能出现的地面峰值加速度及其年超越概率水平
D.判定和分析场地的卓越周期,提出工程场地距震中或可能发生强震断裂的最小距离
178、多项选择题 建筑抗震设计进行设计地震分组的划分,可更好体现()的影响。()
A.震级
B.震源深度
C.震中距
D.反应谱频谱特性
179、单项选择题 当路线或桥位必须通过或无法避让发震断层时,下述()是正确的()
A.桥位应垂直断层布设,使桥墩台均匀地分布于断层两侧
B.路线设计宜采用低填浅挖的设计方案
C.路线宜布设在破碎带较宽阔,有中央安全岛的部位或断层转折处
D.当路线必须平行于发震断层时,宜布设于断层上盘上
180、多项选择题 桩基础抗震验算时,下述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所有的建筑桩基础均应进行抗震验算
B.单桩竖向抗震承载力特征值可比非抗震设计时提高25%
C.液化土层的桩周摩阻力应进行适当的折减
D.桩数较多的挤土桩的施工可使桩间土挤密,液化可能性降低
181、单项选择题 对场地液化性判别时,下述不正确的是()。
A.存在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不含黄土)的地基,7~9度烈度时,应进行液化判别
B.判别饱和的砂土和饱和粉土(不含黄土)液化时,可先进行初判,对初判不能排除液化的土层,可采用标准贯入等方法进一步进行液化判别
C.当采用标准贯入判别液化时,应对锤击数进行杆长修正
D.对存在液化土层的地基,应根据液化指数划分地基的液化等级
182、单项选择题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我国地震烈度区划图上所示的地震烈度称为基本烈度,是指在50年期限内,可能发生的超越概率为()的地震烈度值。()
A.2%
B.3%
C.10%
D.63.2%
183、单项选择题 下列()项满足建筑场地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vse值与按厚度加权平均值计算的平均剪切波速vsm值相等。()
A.计算深度范围内,各土层厚度相同
B.计算深度范围内,各土层剪切波速相同
C.计算深度范围内,各土层剪切波速呈线性递增
D.上述A、B、C项均不正确
184、单项选择题 抗震设计主要方法包括:(1)瑞典圆弧法;(2)简化毕肖普法;(3)底部剪力法;(4)动力有限元法。其中用于土石坝抗震设计的方法为()。
A.(1)(2)(3)
B.(2)(3)(4)
C.(1)(2)(4)
D.(1)(3)(4)
185、多项选择题 全部消除地基液化沉陷的措施中,下列正确的是()。
A.用非液化土替换部分液化土层
B.用非液化土替换全部液化土层
C.采用加密法加固时,应处理至液化深度下界
D.采取桩基时,桩顶伸入液化深度以下稳定土层中的长度(不包括桩尖部分),除应按计算确定外,对碎石土、砾石、粗砂、中砂、坚硬黏性土尚不应小于0.5m,对其他非岩石土不宜小于1.5m
E.采用深基时,基础底面应埋入液化深度以下的稳定土层中,其深度不应小于0.5m
186、多项选择题 确定地震作用的方法一般包括下列()方法。()
A.加速度反映谱法
B.时程分析法
C.振型分解法
D.数值计算法
187、多项选择题 下列()场地为建筑抗震不利地段。()
A.基岩埋深为0.5~1.0m的场地
B.土质陡坡
C.半填半挖地基
D.地震作用下可能产生滑坡的部位
188、单项选择题 一般情况下,下列()情况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A.甲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B.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C.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D.丁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189、多项选择题 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有关抗震设防的基本思路和原则的是()。
A.抗震设防是以现有的科学水平和经济条件为前提的
B.以"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三个水准目标为抗震设防目标
C.以承载力验算作为第一阶段设计和以弹塑性变形验算作为第二阶段设计来实现设防目标
D.对已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城市,可按批准的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防
190、多项选择题 抗震设防烈度7度区,地面下无液化土层,采用低承台桩基,承台周围无软土(fak>120kPa),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下列钢筋混凝土结构,可以不进行桩基抗震承载力验算的是()。
A.一般的单层厂房
B.28层框剪结构办公楼
C.7层(高度21m)框架结构办公楼
D.33层核心筒框架结构高层住宅
191、单项选择题 可以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成电能的装置叫做()。
A、电流
B、电压
C、电场
D、电源
192、多项选择题 下列()是常用于土石坝抗震计算的方法。()
A.瑞典圆弧法
B.简化毕肖普法
C.标准反映谱法
D.底部剪力法
193、多项选择题 进行抗震设计时,下述()正确。()
A.抗震设计的原则应使工程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以减少地震发生时造成损失和人员伤亡
B.抗震设计的原则应避免过高的设防标准造成浪费
C.应根据抗震计算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
D.应选择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场地
194、多项选择题 建筑抗震设计的设计特征周期与()有关。()
A.设计地震分组
B.抗震设防烈度
C.场地覆盖层厚度
D.等效剪切速度
195、单项选择题 某建筑物坐落在性质截然不同的地基上,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进行地基基础设计时,正确的是()。
A.同一结构单元可以设置在性质截然不同的地基上,但应采取有效措施
B.同一结构单元不宜部分采用天然地基部分采用桩基
C.差异沉降满足设计要求时,不分缝的主楼和裙楼可以设置在性质截然不同的地基上
D.当同一结构单元必须采用不同类型基础形式和埋深时,只控制好最终沉降量即可
196、单项选择题 当地表下的20m范围内有饱和砂土或亚砂土层时,下述初判结果中()不正确。()
A.对Q3砂土,当地震烈度为9度时不能判为不液化
B.当亚砂土的黏粒含量百分率为12%时,7度烈度时可判为不液化
C.当亚砂土的黏粒含量百分率为12%时,8度烈度时不能判为不液化
D.当基础埋置深度小于2m时,可根据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或地下水位深度判定土层的液化性
197、多项选择题 地基抗震承载力一般均大于静力条件下的承载力,这是因为()。
A.地震作用是低频作用
B.地震动荷为有限次的脉冲作用
C.地震作用历时较短
D.地震作用为偶然作用,在结构使用期间不一定发生
198、多项选择题 下列对于建筑抗震设计中岩土名称与性状划分的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当无实测剪切波速时,丁类建筑和丙类建筑可按土的类型直接查表估算、各土层的剪切波速
B.划分土的类型对于甲类、乙类建筑是没有意义的
C.当测得各土层的剪切波速,结合场地覆盖层厚度,可确定场地的类别
D.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弧石、透镜体,应视同周围土层
199、单项选择题 抗震设计用的地震影响曲线中,反映地震震级、震中距和场地类别等因素的下降段起点对应的周期值为()。
A.地震活动周期
B.设计特征周期
C.结构自震周期
D.地基固有周期
200、多项选择题 下述()常作为描写强震地面运动特征的物理量。()
A.最大振幅
B.加速度峰值
C.持续时间
D.主要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