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1、填空题 世界上的表音文字很多,从字母代表的语言单位来看,可以分为()()和()三大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音节字母文字;辅音字母文字;音位字母文字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音节字母文字;辅音字母文字;音位字母文字
2、问答题 举例说明疑问句的种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根据疑问手段,疑问句可以分成四类:是非问:你真要带我走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根据疑问手段,疑问句可以分成四类:是非问:你真要带我走?特指问:谁叫你来的?选择问:明天你去还是他去?正反问:这个人老实不老实?。
3、判断题 充当谓语的材料只能是谓词性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名词解释 关系语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凡名词,直接和动词联系,或者放在句首、句末,以表示时间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凡名词,直接和动词联系,或者放在句首、句末,以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或者表示行为所凭藉的工具、行为之所由来等等,这个名词所处的位置就叫做关系位。在这种位置上的名词就叫做关系语。如: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5、问答题 泥母今音读什么?来母今音读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n],[l]。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n],[l]。
6、填空题 短语是()和()都能搭配而没有()的一组词,是()的备用单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语义上;语法上;句调;造句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语义上;语法上;句调;造句
7、名词解释 词汇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词汇是具体语言所有词和相当于词的作用的固定结构的总汇。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词汇是具体语言所有词和相当于词的作用的固定结构的总汇。
8、填空题 根据谓语的构成材料,主谓句可以分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名词谓语句;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名词谓语句;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
9、判断题 副词都不能单独回答问题。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0、名词解释 反义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同一语义场中含有相反或相对语义构成成分的义位的类聚。<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同一语义场中含有相反或相对语义构成成分的义位的类聚。
11、名词解释 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具体就是一、二、三、四等,是韵图中同一类声母、同一声调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具体就是一、二、三、四等,是韵图中同一类声母、同一声调的字分为四类,分等的标准一般认为是根据韵腹开口度大小的不同作为标准。
12、填空题 构成语境的因素有两方面:一是(),二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主观语境因素;客观语境因素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主观语境因素;客观语境因素
13、问答题 直接成分分析法与传统句子分析法相比,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特点:按语言成分组合的顺序分析句子结构的内部层次,逐层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特点:按语言成分组合的顺序分析句子结构的内部层次,逐层找出直接组合起来的两个直接成分,分析到词为止。这是一整套切分语言单位的理论和方法,它按照语言组合的次序,层层切分,逐层分析语言结构的内部层次,把每一层次上的两个直接成分切分出来。复杂词组的直接成分,有的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结构,还要继续往下分析,直到所有的直接成分都是词为止。
优点:揭示了句子的结构层次,有助于人们的认识理解;可以分解某些歧义结构;句子的内在层次一目了然,直接成分可大可小。当然,作为句子分析的方法,目前仍存在一些缺点:如从形式出发分析句子结构,所以不能解决语义歧义结构等。
14、名词解释 构形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构成同一个词位的表示不同语法意义的形式的方法。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构成同一个词位的表示不同语法意义的形式的方法。
15、名词解释 引申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从本来的意义生出一种新的意义来,旧意义和新意义之间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从本来的意义生出一种新的意义来,旧意义和新意义之间的关系式可以说明的。如“朝”字本来是“早上”的意思,引申为“朝见”的意思。因为朝见是在早上进行的。
16、问答题 结合实例谈谈修辞同语境的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修辞中语言手段的恰当运用要以适应语境为前提,修辞效果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修辞中语言手段的恰当运用要以适应语境为前提,修辞效果的检验也难以离开语境。像适应表达内容一样,适应语境也是修辞的重要原则。‚超常‛是修辞特点之一。修辞往往借助故意违反常规表达而取得不同一般的表达效果,但是这要紧紧依靠语境的配合和制约。双关就是故意使语句具有双重含意,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手法,不管是利用词语意义,还是借助语音条件,总是以语境为前提的。又如‚拈连‛辞格的运用:‚在高原上种下一株株树秧,也就是种下了一个美好的希望。‛在这句话里,把‚种……树秧‛的‚种‛同‚希望‛拈用一起,不仅不是病句,而且顿生文采,含蓄、隽永,别具一格。修辞的情境意义、形象意义、色彩意义以及风格意义都要受制于语境。
17、填空题 基本词具有()()两个突出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全民常用性;稳固性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全民常用性;稳固性
18、判断题 现代汉语的句法成分有八种,都是两两配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9、问答题 全浊上声变去声,如果声母是塞音或塞擦音,是送气的还是不送气的?举例说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今读是塞音塞擦音的前提下,古全浊声母平声字变为送气清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今读是塞音塞擦音的前提下,古全浊声母平声字变为送气清音,仄声则变为不送气的清音。如:步[pu’]读[.tu]住[tʂu’]。
20、问答题 语义与意义、词义有什么区别?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意义: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意义是各种各样的符号所标记的内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意义: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意义是各种各样的符号所标记的内容,内容非常丰富。作为学科术语,它是哲学、逻辑学、心理学、语言学、文学、人类学都要探讨的对象。
语义:从语言学角度看,语义指具体语言的特定形式所表达的内容,也就是特定语言符号具有的内容,包括词、短语、句子乃至段落所表达的内容。
词义:词义就是是一个词所代表的意义,是词的语音形式所表达的内容。它是以一定的语音形式固定下来的人们对某一客观事物、现象的本质特征的概括反映和对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
由此可知,从概念上看,意义、语义、词义具有上下包含的关系。其中,词义和句义是语义研究的核心内容。
21、名词解释 构词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按照语法规则构成新词的方法。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按照语法规则构成新词的方法。
22、填空题 代词有()、()作用,一般分为()、()、()三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代替;指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代替;指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
23、填空题 根据词组的整体功能和成分功能之间的关系,可将词组分为()、()两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内心结构或向心结构;外向结构或离心结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内心结构或向心结构;外向结构或离心结构
24、名词解释 语言发展的内部规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凡是与语言结构本身有关的,不能用社会发展的原因来加以说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凡是与语言结构本身有关的,不能用社会发展的原因来加以说明的发展规律,就是语言发展的内部规律。
25、名词解释 主谓句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由主语、谓语两个成分构成的单句叫主谓句。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由主语、谓语两个成分构成的单句叫主谓句。
26、问答题 “平病”都是並母字,“田电”都是定母字,一个送气,一个不送气,说明分化的条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韵母的洪细。“平病”是洪音,&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韵母的洪细。“平病”是洪音,“田电”是细音。
27、填空题 复句中的各分句之间一般有(),书面上用()或()、()表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停顿;逗号;分号;冒号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停顿;逗号;分号;冒号
28、名词解释 分析性手段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所构成的语法形式超越词位范围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词位来体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所构成的语法形式超越词位范围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词位来体现的方法称为分析性手段。
29、判断题 双宾语句中的两个宾语之间可以有结构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0、填空题 同一类的虚词有(),而其中每个虚词又有(),很多()往往不止一种语法意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共性;个性;虚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共性;个性;虚词
31、问答题 简述连谓句和紧缩句的区别。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紧缩句的两个谓词性成分之间有假设、让步、条件等逻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紧缩句的两个谓词性成分之间有假设、让步、条件等逻辑关系,而连谓句的谓词性成分之间只有动作先后、目的方式等关系。
(2)紧缩句的两个谓词性成分之间可以有关联词语,而连谓句不能有。如:你有意见就提。/我打电话叫车。
(3)紧缩句的两个谓词性成分可以有不同的主语,而连谓句的主语必须相同。如:我一听就懂。(主语同,有关联词语)我一说就懂。(主语不同)
32、名词解释 复句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子成分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子成分的分句组成。
33、问答题 从中古到现代声调发生了哪些变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浊上变去
2、平分阴阳
3、入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浊上变去
2、平分阴阳
3、入派三声
4、去声不变
34、判断题 语气词只能用在句子的末尾。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5、问答题 王力关于汉语史分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上古期:
①判断句一般不同系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上古期:
①判断句一般不同系词;
②疑问句的代词宾语放在动词前:
③入声有两类(其中一类到后代变为去声)。
中古期:
①在口语的判断句中系词成为必需的句子成分;
②处置式的产生;
③完整的“被”字式被动句的普遍应用;
④形尾“了”、“着”的产生;⑤去声字的产生,等等。
近代期:
①全浊声母在北方话里的消失;
②-m尾韵在北方话的消失;
③入声在北方话里的消失,等等
现代期:
①适当地吸收西洋语法;
②大量地增加复音词,等等。
36、问答题 语言的分化分哪两个阶段?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语言的分化就是一种语言分化成两种或多种独立的方言或独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语言的分化就是一种语言分化成两种或多种独立的方言或独立的亲属语言的过程。一种语言由于社会方面的原因分化成几种方言,如果分化继续下去,也可能发展成为几种独立的亲属语言。这种分化通常是由于社会的分化或不完全统一引起的。
语言的分化分两个阶段:
(1)方言的形成。
社会的发展往往造成社会内部进一步的分工,这样,同一分工的人群在语言交际上就具有某一社团的特征,产生了语言分支或者语言变体,这就是社会方言。社会的发展往往还伴随着人群生活地域的扩展或者迁移,这样,原来是同一种语言的语言群落,由于地域的变更,某一地域的语言变体就会跟原来的语言逐渐有了差距,各地域之间的语言变体有了自己的稳定性,就产生了地域方言。方言差异是语言演变不平衡性的重要体现,这种不平衡是指在不同语言社团中进展速度快慢的不同。方言是全民语言的地方变体,各方言之间并未斩断一切联系,他们的基本词汇和语法构造基本上还是相同的。
(2)亲属语言的形成。
一个社会由于国家解体,国家分治等原因,分化成几个独立的单位,相互间的交际断绝,语言便在不同方言的基础上继续分化为独立的亲属语言。一种语言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方言还是不同的亲属语言,主要取决于社会分化的程度以及共同语是否继续存在。
37、名词解释 致动用法(使动用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就意义上说,它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某一性质、行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就意义上说,它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某一性质、行为,或成为另一事物。如:“将以愚之”。
38、名词解释 入声韵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以塞音-p、-t、-k收尾的韵叫做入声韵。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以塞音-p、-t、-k收尾的韵叫做入声韵。
39、问答题 从文字符号和语言符号的对应关系看,文字记录语言的情况大致可以分成几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表意文字。
表意文字通常是一个词或形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表意文字。
表意文字通常是一个词或形位只用一个符号表示,而这个符号却与该词或形位赖以构成的语音形式没有直接关系。它跟整个词或形位发生关系,因此也就间接地和它所表达的意义发生关系。表词文字和形位文字都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
(2)表音文字。
表音文字是指用单个形体符号去记录语言中的音节,那么具体的形体符号只与特定的语言单位相联系而与意义无关。音节文字、音位文字都属于表音体系的文字。不过,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不管使用什么样的文字,都应该适应所记录的语言的结构特点和语音特点,所以文字的特点是与语言的特点是有联系的。
40、填空题 偏正复句可以分为()、()、()、()、()五小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转折;条件;假设;因果;目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转折;条件;假设;因果;目的
41、判断题 和、跟、同‛等只能连接名词性成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2、问答题 影云以三母今音读什么?各举例字说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影:[Ǿ]安烟湾;
云:[3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影:[Ǿ]安烟湾;
云:[Ǿ]有王,[ɕ]熊,[ʐ]荣;
以:[ʐ]融[Ǿ]油维
43、名词解释 句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句法是指组词成句的规则。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句法是指组词成句的规则。
44、填空题 转折复句根据前后分句意思相反、相对程度的强弱,可以分为()、()、()三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重转;轻转;弱转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重转;轻转;弱转
45、判断题 汉语词类和句子成分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6、名词解释 《释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东汉刘熙著,是我国第一部词的理据词典 。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东汉刘熙著,是我国第一部词的理据词典。
47、名词解释 零谓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不能与施事、受事结合的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不能与施事、受事结合的词。
48、问答题 简要说明语言发展的历史进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语言发展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因此语言发展的历史进程跟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语言发展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因此语言发展的历史进程跟人类社会组成单位的发展过程基本上是一致的。人类社会组织单位的发展是从氏族到部落,从部落到部族,从部族到民族,最后是民族差别的消亡;语言的发展是从氏族语言到部落语言,从部落语言到部族语言,从部族语言到民族语言,最后是国际共同语。
49、判断题 假设复句所说明的内容都是未实现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0、判断题 倍数只能用来表示数目的增加,不能表示数目的减少。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1、问答题 简述复句的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从分句数量上看,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充当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从分句数量上看,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充当分句的材料可以是主谓形式,也可以是非主谓形式。
(2)从结构上看,复句中的分句与分句,在结构上互不包含。换句话说,就是复句中的任何一个分句都不作另一个分句的组成部分,不是另一分句的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成分。因此,复句在结构上至少有两套结构中心,每个分句都有相对的独立性。如果发生了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即使再长,也是单句。这是复句与单句最根本的区别。复句与单句的区别不在于长短,正如词、短语和句子的区别一样。
(3)从停顿上看,复句也有一定的语音标志,分句间有结构性的停顿,书面上用‚,‛‚;‛表示,不用表示句终的标点符号。一个复句只有一个句调,句末有较大的语音停顿,反映到书面上,要用一定的表示句终的标点符号:句号、问号或叹号。所谓结构性停顿是用停顿来区别句子成分或语言单位,实则是一种语法手段。
(4)从分句与分句间的意义关系上看,分句与分句间必须有内在联系,即必须有一定的逻辑关系,表达这种逻辑关系的手段有两种:意合法和关联词语。
52、判断题 汉语的虚语素多数是位臵固定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3、问答题 普通话语次浊声母字和少数清声母字也变为去声。所以普通话语音的去声比古去声的范围扩大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因为古去声全部变为去声之外,浊上归去和入派三声,使得古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因为古去声全部变为去声之外,浊上归去和入派三声,使得古上声全浊声母字、古入声。次浊声母字和少数清声母字也变为去声。所以普通话语音的去声比古去声的范围扩大了。还包括古上声全浊声母字、古入声次浊声母字和少数清声母字。
54、问答题 怎样理解语言统一的过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语言的统一是指亲属方言之间的差异逐渐缩小以至消失而统一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语言的统一是指亲属方言之间的差异逐渐缩小以至消失而统一成民族共同语的过程和结果。一种方言长期作为某一地区人民的交际工具和思维的工具,在体系上往往具有相当稳固的特点。因而,方言差异的消失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方言区往往形成方言与共同语并存并用的双语现象。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方言差异不断消磨,各方言逐渐向共同语靠拢,另一方面是共同语不断吸收一些方言的成分来丰富自己,最终将所有的方言融合在共同语之中,形成高度统一的民族共同语。共同语是在某一地域方言的基础上形成,哪一种方言能成为共同浯的基础方言决定于经济、政治、文化的条件。语言的分化与统一,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不同。在氏族社会语言的分化占有时,部落分裂导致方言的产生,阶级和国家出现后,语言的分化与统一交叉出现,但封建割据和封闭式的自然经济有利于分化过程的进展。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语言的统一过程占优势。
55、填空题 区别词前面不能加(),否定时前面常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不;非
本题解析: 试题答案不;非
56、填空题 短语可以从意义上分出()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单义短语;多义短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单义短语;多义短语
57、问答题 零声母可以分为哪四种类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韵头或全韵为i的,可以叫做i类零声母;韵头或全韵为y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韵头或全韵为i的,可以叫做i类零声母;韵头或全韵为y的,可以叫做y类零声母;韵头或全韵为u的,可以叫做u类零声母;没有韵头,而主要元音为a,o,ə的,叫做a类零声母。
58、问答题 排比的修辞效果是什么?了解排比的结构形式对写作有什么好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的一种辞格,它可以增强语势,突出语义,加深感情,提高表达效果。构成排比的各项往往有共同的提示语,因而节奏感强,和谐流畅。在写作中遇有内容不便于作总括叙述时,可以采用排比列举叙述;有的虽然能作总括叙述,但为了加强语势,突出重点词语,也可采用排比句。排比多用于说理、抒情。用于说理,可以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于抒情,可以把感情发挥得淋漓尽致。
59、名词解释 反切系联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反切对古人来说仅仅是一种注音的方法,对于现代音韵学来说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反切对古人来说仅仅是一种注音的方法,对于现代音韵学来说则是研究古音的重要对象。
60、问答题 辞格的综合运用形式有哪些?它们的修辞效果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辞格的综合运用有连用、兼用、套用等形式。辞格的连用是指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辞格的综合运用有连用、兼用、套用等形式。辞格的连用是指同类辞格或异类辞格在一段文字中的接连使用。具有不同修辞效果的辞格交错使用,前后配合,互补互衬,珠联璧合,浑然一体,可使思想内容表达得更加丰富多彩,鲜明有力。辞格的兼用是指一种表达形式兼有多种辞格,也叫‚兼格‛。它可以使多种修辞效果相得益彰,多彩多姿,使文章的表达更有文采和力量。辞格的套用是指一种辞格里又包含着其他辞格,形成大套小的包容关系。套用的几个辞格互相配合,使大辞格有所借助,小辞格有所依托,大中有小,变化层出,从而加强了表达效果。
61、名词解释 主语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分名词性主语和谓词性主语。
本题解析:
试题答案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分名词性主语和谓词性主语。
62、问答题 简述反复和排比的区别。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反复是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反复是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的辞格。排比着眼于结构相似,语气一致,多项并举;反复着眼于词语或句子字面上的重复,当一个排比句用相同的词语作‚提挈语‛时,这就叫排比与反复的合流,或叫排比与反复的兼用。但是,排比与反复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辞格,它们又有本质的不同。如何区别:
第一,从结构形式上区分。反复强调语句相同,排比只要求结构相同,这是两者的根本区别。当排比没有出现相同的词语或句子,只有结构的相同相似,只能叫排比,不能叫反复。同样,当反复不具备结构相似,多项并举的条件时,也只能叫反复,不能叫排比。
第二,修辞作用不同。排比的修辞作用主要是加强气势,提高表达效果。反复的修辞作用主要是突出语意重点,抒发强烈情感,表达迫切的愿望,用以显示章法,梳理文脉,谐和音律,增强节奏感,显示语言音乐美,有很强的感染力。
63、问答题 论述汉语词汇复音化的主要原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语言的简化上古汉语语音复杂,,不断简化适应社会需要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语言的简化上古汉语语音复杂,,不断简化适应社会需要。闽粤方言比较复杂,复音词就比较少。
2.外语的吸收上古外来语,如“葡萄”、“琵琶”等复音词
3.单音词义项多,不利于表达意思
4.韵律的要求
5.语言的本质是口语交际,任何一种语言单音词数量是有限的,社会发展对词的数量需求是无限的。
64、名词解释 形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具体语言中特定语音与语义相结合的最小的构词单位。
本题解析:
试题答案具体语言中特定语音与语义相结合的最小的构词单位。
65、填空题 我们通常所说的说文四大家是指()。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段玉裁、桂馥、王筠、朱骏声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段玉裁、桂馥、王筠、朱骏声
66、填空题 从语法结构角度分类,一般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四种类型,汉语属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孤立语、屈折语、粘着语、复综语、孤立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孤立语、屈折语、粘着语、复综语、孤立语
67、填空题 助词可以分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结构助词;动态助词;比况助词;其他助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结构助词;动态助词;比况助词;其他助词
68、名词解释 入派三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入声消失这种变化也是在元代(14世纪)就已经完成。《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入声消失这种变化也是在元代(14世纪)就已经完成。《中原音韵》书中有“入声作平声”、“入声作上声”、“入声作去声”的说法,但入声具体派入三声的字和今天北京话的不大相同:全浊归阳平,次浊归去声,清音归上声。
69、填空题 虚词有共同的特点,一是依附于(),表示语法意义;二是();三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实词或语句;不能单独成句;不能重叠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实词或语句;不能单独成句;不能重叠
70、名词解释 今音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今音又称中古音,今音学是以《切韵》系韵书作为对象,研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今音又称中古音,今音学是以《切韵》系韵书作为对象,研究魏晋南北朝到唐宋的汉语语音系统。
71、填空题 文字是记录()的符号,是由()()()三个方面组成的统一体。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语言;字音;字形;字义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语言;字音;字形;字义
72、填空题 标点符号分为()和()两类。常用的标点符号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点号;标号;16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点号;标号;16种
73、填空题 结果补语在结构上同()结合得很紧,其间不能加进别的成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中心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中心语
74、判断题 根据结构分出来的句子类型叫句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5、填空题 公文语体的风格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简明;准确;平实;庄严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简明;准确;平实;庄严
76、判断题 从位臵上看,补语总是位于动词、形容词之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7、填空题 倍数只能用来表示数目的(),不能表示数目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增加;减少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增加;减少
78、问答题 现代汉语中的零声母来源于中古的哪些声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i类零声母,是从云(yi)余(j)疑(ng)影(o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i类零声母,是从云(yi)余(j)疑(ng)影(o)变来的。
2.y类零声母,是从云(yi)余(j)疑(ng)影(o)变来的。
3.u类零声母,是从云(yi)余(j)疑(ng)影(o)和微(nj)变来的。
4.a类零声母,是从疑(ng)影(o)变来的。因为云余没有一等字。
79、填空题 能愿动词经常用在别的动词或者形容词前边作()。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状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状语
80、问答题 为什么说社会的发展变化是语言发展变化的基本条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 91ExAm.org社会发展是语言发展变化的首要原因。首先,语言是一种社会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社会发展是语言发展变化的首要原因。首先,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其发展变化必然要受到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其次,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社会成员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和思维的工具,必须适应因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新的交际需要,与社会的发展保持一致,因此必然要发生变化,社会的任何变化都会在语言中反映出来。社会的分化、统一、接触直接影响语言。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而语言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具体表现:
(1)社会进步推动语言的发展:新词产生,旧词消亡
(2)社会的相互接触推动语言的发展:丰富扩充词汇→促使词汇发展
(3)社会的分化和统一影响语言的发展
(4)社会的变动影响语言的发展
(5)社会的发展推动思维的发展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非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所以社会的发展并非语言发展的必要条件,它是影响语言发展的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语言内部的矛盾运动)发挥作用。
81、判断题 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是语言学的三个分科,修辞学也是语言学的分科之一。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2、判断题 能受数量短语修饰的都是名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3、问答题 简述连谓句的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连谓句的基本特点:
第一,几个谓词性成分都是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连谓句的基本特点:
第一,几个谓词性成分都是主要动词,不能是助动词(我要走)、判断动词(我们的目的是实现四化)、介词(我从绵阳来)。不能是读轻声的趋向动词,趋向动词放在动词、形容词后常读轻声,这样的趋向动词是补语。如:她拿〈来〉一本书。趋向动词放在一个动词前面决不读轻声,可以构成连谓句。
第二,几个谓词性成分之间不能有五种语法关系:主谓、联合、动宾、偏正、补充,如果有不是连谓句。
第三,几个谓词性成分必须属于同一个主语,对主语是陈述关系,不同于兼语句。内部没有语音停顿,也不能有关联词语。如果有了语音停顿,加上了关联词语,就是复句。
84、填空题 表意文字主要包括()和()两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表词文字;形位文字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表词文字;形位文字
85、问答题 上古汉语数量表示有哪些主要方式?请举例说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数词+名词,数次在名词前面,不用单位词:&ldq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数词+名词,数次在名词前面,不用单位词:“五事”“五城十二楼”等。
(2)名词+数词,作谓语,不用单位词(主谓—>功能概述):“牛一”“羊一”等。
(3)名词+数词+单位词(名词作谓语,数词作限定作用,修饰度量衡):“马三匹”“禾三百廛”等。(度量衡单位必须用第三种方式)。
86、名词解释 系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系词是在判断句中把名词性谓语联系于主语的词。就汉语来说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系词是在判断句中把名词性谓语联系于主语的词。就汉语来说,真正的系词只有一个“是”字。
87、问答题 什么叫等韵图?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简称韵图,是用汉字编排的声韵调配合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简称韵图,是用汉字编排的声韵调配合表。
88、判断题 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可能是主谓句,也可能是非主谓句。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9、名词解释 古音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古音又称上古音,古音学是对今音学来说的,它研究的对象是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古音又称上古音,古音学是对今音学来说的,它研究的对象是先秦两汉的诗歌韵文,而以《诗经》用韵为主要的根据,并且结合形声字,研究上古时期的汉语语音系统。
90、问答题 日母今音读什么音?举例说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ʐ]例,耳染人热软让。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ʐ]例,耳染人热软让。
91、填空题 趋向动词经常用在别的动词或者形容词后边表示(),作()。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趋向;趋向补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趋向;趋向补语
92、名词解释 民族语言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民族语言是现阶段语言发展的最高形式,为了交际的需要,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民族语言是现阶段语言发展的最高形式,为了交际的需要,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共同语和文学语言作为统一的民族语言的最高形式。
93、填空题 语言系统中最基本的词汇单位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词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词位
94、填空题 语言的统一主要是指()的形成。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民族共同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民族共同语
95、问答题 词义为什么会有模糊性特点?有哪些具体表现?词义的模糊是否会影响语言交际的准确性?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词义模糊性的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
(1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词义模糊性的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
(1)客观事物的联系性。
客观事物是连续不断运动的,又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无法切割,它们按照自身规律运动发展,本身无所谓精确或模糊,人类要认识它、把握它,就只能省略一些环节,使之变得相对清晰明确。
(2)主观认识的差异性。
从主观方面来看,因为人的个性上的差异,人们的认知水平、心理、态度、爱好及所处环境都有所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不都一致,很难有一致的标准。词义模糊性的具体表现:词义反映事物是概括的、明确的,但词义所包含的概念的外延是模糊的。具体表现为:
(1)事物的范围不确定,界限不分明。(早晨、中午、晚上)
(2)反映客观事物的标准不明确。(大、小;好、坏)
(3)不同民族语言中词义范围、界限的不同。(四季、颜色)
词义的模糊性不会影响到语言交际的准确性:
(1)模糊与清楚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人们对客观事物之间的界线有一个大致的划分标准,在一定范围内,这种标准是一个民族共同认可的,互相理解的;
(2)人的大脑具有处理模糊信息的特殊功能,能对一系列比较模糊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加工,从而综合出较为清晰精确的信息
词义的模糊性在人们的交际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就一般情况而言,只要把不同事物相区别开来,明确这个词所指代的事物的大致范围就可以了。
96、名词解释 后缀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后缀是附着在词根形位后边的附加形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后缀是附着在词根形位后边的附加形位。
97、名词解释 句群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句群也叫句组,它由前后连贯共同表示一个中心意思的几个句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句群也叫句组,它由前后连贯共同表示一个中心意思的几个句子组成。
98、问答题 义位组合要受到哪些条件的制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义位的组合有规律性的一面,也有特殊性的一面。义位的组合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义位的组合有规律性的一面,也有特殊性的一面。义位的组合要受特定规律的制约:
(1)语法规则的制约→语言符号线性规律的制约义位与义位在组合搭配时受结构规律的制约。如副词不修饰名词;多层定语组合规律等。
(2)语义条件的制约→结构内部的语义组合
义位的组合要符合现实现象之间的实际关系,即客观真实性;进行组合的词义内容不能存在矛盾对立,即语义表达的一致性。
(3)语言实际的制约→社会习惯,约定俗成
(4)语境的制约(文化背景、思维习惯、价值观)
由于不同团体、不同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的关系,各自都形成了一个固定的语言文化系统,有一些语言的解读并不是因为词义的还原引起交流困难的,而是因为对对方文化背景的不了解。
99、问答题 古入声有收[ptk]尾的分别。哪些摄的入声收[p]?哪些收[t]?哪些收[k]?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咸、深两摄的入声收[p];山、臻两摄的入声收[t];宕、江、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咸、深两摄的入声收[p];山、臻两摄的入声收[t];宕、江、曾、梗、通五摄的入声收[k]。
100、名词解释 古无舌上音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在上古声母系统中上只有“端[t]&rdq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在上古声母系统中上只有“端[t]”、“透[t’]”、“定[d]”、“泥[n]”这组舌头音声母,没有“知”、“彻”、“澄”、“娘”这组舌上音声母。
101、填空题 一个词最初的意义是(),在他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意义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本义;派生义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本义;派生义
102、填空题 根据谓词与项目的组合关系,可以把谓词分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零谓词;一元谓词;二元谓词;三元谓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零谓词;一元谓词;二元谓词;三元谓词
103、问答题 邪母今音有几个读法?试各举一个例字说明。四个读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ɕ]:详
[ʨ&lsq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ɕ]:详
[ʨ‘]:囚
[s]:随
[ts‘]:辞
104、问答题 帮母今音是什么?有无两种读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p],无。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p],无。
105、判断题 所有的短语都可以独立成句。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06、填空题 就构成的条件看,双关可以分为()和()两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谐音双关;语义双关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谐音双关;语义双关
107、名词解释 词根形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词中表示基本词汇意义的形位是词根形位。词根形位是词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词中表示基本词汇意义的形位是词根形位。词根形位是词的核心部分,词的意义主要是由它体现出来的。它可以单独构成词,也可以彼此组合成词。
108、名词解释 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等韵图把《广韵》206韵归并为16摄,只要韵尾相同、韵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等韵图把《广韵》206韵归并为16摄,只要韵尾相同、韵腹相近就归为一摄。
109、判断题 汉语里的量词十分丰富,这是汉语语法上一个突出的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10、问答题 虚词有何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虚词的特点有:一是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二是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虚词的特点有:一是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二是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三是不能重叠。
111、判断题 名词性短语全部是名词为中心的短语。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12、填空题 散文体的风格主要是()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繁丰;藻丽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繁丰;藻丽
113、判断题 短语是从句子里割下来的部分,也可以是句子去掉语调和语气词后剩下的部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14、名词解释 古语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古语词是古代流传下来而现代已经不常用的词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古语词是古代流传下来而现代已经不常用的词语。
115、判断题 仿词只是对词的仿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16、填空题 古汉语声母中有[b][d][g][p][t][k],现已合流了,这条语音规律叫做()。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浊音清化规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浊音清化规律
117、问答题 如果以研究内容为出发点,语音学可以进一步分为哪几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普通语音学、历史语音学、描写语音学(研究某种语言在一定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普通语音学、历史语音学、描写语音学(研究某种语言在一定时期的语音系统及特点)、试验语音学、应用语音学等。
118、名词解释 语言的分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语言的分化指的是一种语言分化成良种或多种半独立的方言或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语言的分化指的是一种语言分化成良种或多种半独立的方言或独立的亲属语言的过程和结果。
119、填空题 汉语里有一种特殊的名词,叫做单位词。单位词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度量衡单位,如“尺”、“寸”、“升”等,第二种是(),如“个”、“只”、“枚”。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天然单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天然单位
120、名词解释 团音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牙喉音“见溪群晓匣”也叫&ld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牙喉音“见溪群晓匣”也叫“团音”。
121、问答题 简述形容词和动词的区别。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第一,从组合功能看,动词一般不结合程度副词,性质形容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第一,从组合功能看,动词一般不结合程度副词,性质形容词可以。动词常带宾语,形容词不带宾语。
第二,从句法功能看,动词常作谓语、动语;形容词常作定语、谓语、状语、补语。第三,从形态功能看,动词重叠往往是叠词不叠字,如考虑——考虑考虑;形容词常常是叠字不叠词,如干净——干干净净。
122、判断题 根据语气分出来的句子类型叫句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23、名词解释 等韵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以宋元以来的等韵图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汉语发音方法和发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以宋元以来的等韵图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汉语发音方法和发音原理。
124、问答题 举例说明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共同语是社会打破地域隔阂、走向统一时出现的一种语言形式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共同语是社会打破地域隔阂、走向统一时出现的一种语言形式,是在一种方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通用的语言。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
(1)共同语是在某一地域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是方言的一种高级形式。
但哪一种方言能成为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则取决于客观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条件。如现代汉语选择北方方言作基础方言,主要是因为几千年来,北方方言区域一直是汉民族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在全国影响非常大,而且北方方言通行地域广,使用人口多,这些优势条件都是其它方言所不具备的。
(2)推广民族共同语,是为了消除方言之间的隔阂,而不是为了禁止和消灭方言。方言是不能用人为的力量消灭的,它只能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而逐步缩小自己的作用,最后趋向消亡。共同语作为方言的高级形式,它只能引导方言的发展,吸引方言向自己靠拢,准备最后取代方言。
(3)方言的语言材料不断丰富和充实共同语。如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词汇在以北方话词汇为基础的前提下吸收了其它方言的许多词语。如“名堂、瘪三”等词就是分别从湘方言和吴方言中吸收过来的。
由此可见,方言和共同语还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共存,但共同语最终将取代方言而完成语言的统一。
125、填空题 动词和形容词的语法特性大同小异,可以合称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谓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谓词
126、判断题 所有的动词都可以带兼语。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27、判断题 量词都不能重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28、填空题 汉语的句法成分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主语;谓语;动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中心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 主语;谓语;动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中心语
129、填空题 标点符号用来表示()、()或词语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停顿;语气;性质和作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停顿;语气;性质和作用
130、判断题 汉语所有的语素都是单音节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31、问答题 韵和韵母的差别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韵和韵母都要区分韵腹和韵尾,但是它们有些区别。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韵和韵母都要区分韵腹和韵尾,但是它们有些区别。
(1)从韵头看:韵不区分韵头,韵母要区分韵头。
(2)从声调看:韵母不区分声调,韵要区分声调。
132、名词解释 同义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具体语言中语义构成成分完全相同或大部分相同的义位形成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具体语言中语义构成成分完全相同或大部分相同的义位形成的类聚。
133、问答题 义位为什么要组合起来?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交际功能的促使:社会发展→交际要求&r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交际功能的促使:社会发展→交际要求→组合表义
A、义位是高度概括的,所以不能完全体现语义内容,有时必须组合起来相互补充,才能全面反映客观事物。
B、交际的经济原则要求利用已有材料,表达无限内容,为了避免记忆负担,义位也只有组合起来。
(2)义位自身的性质决定的。
任何事物都是对象、性质和变化的统一体,而义位只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概括反映,所以交际中只有组合起来,才能整体地反映世界。
134、问答题 从中古到现代声调发生了哪些变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浊上变去
2、平分阴阳
3、入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浊上变去
2、平分阴阳
3、入派三声
4、去声不变
135、填空题 选择复句一般分为()和()两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未定选择;已定选择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未定选择;已定选择
136、填空题 清代学者对于先秦古韵的研究有卓越成就,他们主要靠两种材料:第一是先秦的韵文,特别是()里的韵脚;第二是汉字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诗经》;谐声偏旁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诗经》;谐声偏旁
137、问答题 古汉语中的合成复音词的三种情况?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最初某些同义词的组合没有固定的形式,两个同义词可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最初某些同义词的组合没有固定的形式,两个同义词可以自由组合,甚至可以颠倒。
如“阻、隘、险”,“民人”也叫“人民”。
(2)对一类同义词,常常加以区分。如“婚姻”很早就是复音词,但也有所区分,如《说
文》说:妇家为婚,婿家为姻。又如,“饥馑”也是复音词,朱熹还说:“谷不熟曰饥,菜不熟曰馑。”
(3)构成这类复音词的每一个语素,往往保持着一定的独立性。在这个地方它是一个复
音词,在其他地方又可以独立成为一个单音词。如《战国策·齐策》:“齐王闻之,君臣恐惧。”《孟子·梁惠王下》:“吾甚恐。”
138、判断题 代词都是名词性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39、名词解释 高邮王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父-王念孙(字怀祖)著《广雅疏证》明确提出&ldquo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父-王念孙(字怀祖)著《广雅疏证》明确提出“就古音以求古义,引申触类,不限形体”。突破形体的限制,从有声语言的本身来观察,因声求义。《读书杂志》校正古书错误的著作,对于字形、字义、字音,都有精确的考证。子-王引之《经义述闻》《经传释词》。
140、问答题 义句的主要结构类型有几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简单义句:表现为一个命题,与逻辑中的判断对应。按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简单义句:表现为一个命题,与逻辑中的判断对应。按是否有谓词分成五类:
无谓词义句:不包含谓词,由一个项目独立成句的义句。不与判断、命题相连。
零谓词义句:由零谓词构成的简单义句。
一元谓词义句:由一元谓词与施事构成的义句。
二元谓词义句:由二元谓词与施事、受事结成的简单义句。
三元谓词义句:由三元谓词同施事、受事、与事组合成的简单义句。
(2)复合义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义句连在一起,共同表达一个比较复杂的意思的语义单位叫复合义句。各个分句叫分义句。分义句的分析与简单义句同。
(3)复杂义句:义句内部又包含义句的成分(义句的一个或一些成分也是一个义句)复杂义句中的义句形式称从属义句或义句成分。
141、判断题 数量短语和指量短语统称量词短语。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42、填空题 数量短语和指量短语统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量词短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量词短语
143、填空题 能愿动词、趋向动词除了可以单独作谓语或者谓语中心外,能愿动词还常作(),趋向动词还常作()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状语;补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状语;补语
144、名词解释 谓语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谓语是陈述主语的。可分动词性谓语、形容词性谓语、名词性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谓语是陈述主语的。可分动词性谓语、形容词性谓语、名词性谓语、主谓谓语。
145、判断题 短语和句子的区别主要表现在长短上。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46、问答题 根据韵母韵尾的不同,可以将韵母分为哪三类?它们各自以什么收尾?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根据韵母韵尾的不同,可以将韵母分为三类:阴声韵、阳声韵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根据韵母韵尾的不同,可以将韵母分为三类: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阴声韵包含的是无韵尾和以元音收尾的韵。阳声韵包含的是以鼻音-n、-ng、-m收尾的韵。入声韵包含的是以塞音-p、-t、-k收尾的韵。
147、判断题 锤炼词语要从意义和形式两个方面着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48、判断题 大部分介词都还保留着动词的功能。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49、名词解释 言语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动态语言系统中语言符号(自由短语、句子、句群、段落、篇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动态语言系统中语言符号(自由短语、句子、句群、段落、篇章)所具有的意义内容;特定语境中用来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的内容。
150、问答题 在发展过程中,有些单位词的应用范围扩大了,有些应用范围缩小了,有些应用范围转变了,请举例说明这些变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范围扩大:个(箇、個)、只、条、张;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范围扩大:个(箇、個)、只、条、张;
(2)范围缩小:枚;
(3)范围转移:盏;
(4)新兴的:顶、挂;
(5)消失的:株、章(指树木)(一般说来,单位词是由普通名词演变而成的,并且它们的语法意义就是由它们的本来意义引申的。)
151、问答题 研究汉语史有哪些材料?(列举五种以上)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现代口语及现代方言。
2.历代的字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现代口语及现代方言。
2.历代的字书。
3.甲骨文和金文。
4.汉字本身的结构。
5.韵书和韵图。
6.历代韵文。
7.姓氏和地名。
8.古人名之外有字。
152、问答题 《说文解字》的体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全书分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收字9395个,另有重文1163个。
153、问答题 晓匣两母今音都有些什么读法?是按什么条件分化的?试举例说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晓:1、[x]:花火汉黑;2、[ɕ]:胸险向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晓:1、[x]:花火汉黑;2、[ɕ]:胸险向。
匣:1、[x]:红后害滑;2、[ɕ]:玄限巷协。
154、问答题 什么是韵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韵书是以分韵和注音为主要功能的工具书。这种工具书按照音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韵书是以分韵和注音为主要功能的工具书。这种工具书按照音节的内部成分(声调、韵腹和韵尾、介音、尾音、声母)给汉字层层分类。并且用反切给汉字注音。通过分析韵书的内部分类和反切用字情况,我们可以了解一部韵书的语音系统包括多少个声调、多少个韵,多少个声母,一韵内包含几个韵母,哪些是同音字。不同时代产生的韵书在编排体例上有所不同,表现音系的细致程度也有所不同。下面分别介绍中古和近代两种有代表性的韵书体例。
155、名词解释 陈澧系联法的具体条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同用、互用、递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同用、互用、递用。
156、填空题 语法这个术语有两个含义,一个指(),另一个指()。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语法结构规律本身;语法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语法结构规律本身;语法学
157、问答题 现代普通话中的j、q、x声母来源于中古哪两组声母?其演变条件如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现代普通话中的j、q、x声母来源于中古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现代普通话中的j、q、x声母来源于中古的“精清心”和“见溪晓”两组声母。演变条件是根据韵母的开合齐撮四呼的情况,如果是开口呼和合口呼,则保留原有的声母;如果是齐齿呼和撮口呼则演化为j、q、x的发音。
158、填空题 历代学者的汉语研究可以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的阶段,第二阶段是()的阶段,第三阶段是()的阶段。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语义研究;语音研究;全面发展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语义研究;语音研究;全面发展
159、名词解释 全清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清音还分不送气的清音、送气的清音和清擦音三类,不送气的清音和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清音还分不送气的清音、送气的清音和清擦音三类,不送气的清音和清擦音传统音韵学称为“全清”音。
160、名词解释 自由形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能单独成词的形位称自由形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能单独成词的形位称自由形位。
161、填空题 方位词主要是加在别的词语后面,组成(),表示处所或时间。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方位短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方位短语
162、填空题 反语可以分为()和()两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以正当反;以反当正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以正当反;以反当正
163、名词解释 类推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类推也叫类化。指的是在某种规则模式的影响下语法和词汇形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类推也叫类化。指的是在某种规则模式的影响下语法和词汇形式发生变化的过程或结果,即促使一些语言成分跟另外一些语言成分协调一致的作用。这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它在所有语言的一切发展时期都起作用。
164、名词解释 反切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其方法是:反切上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165、问答题 “並定从崇船群”六个声母都是全浊声母,在普通话里,“並定”两个字的声母不送气,“从崇船群”四个字的声母送气,说明分化的条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分化条件为古音调类的平仄不同。“並定&rd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分化条件为古音调类的平仄不同。“並定”两个字的声母为仄声,故不送气;“从崇船群”四个字的声母为平声,故送气。
166、填空题 在一种语言内部划分地域方言时的依据主要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语音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语音
167、填空题 就借词的方式而言,“浪漫主义”“冰淇淋”“马克思主义”等属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半音半译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半音半译词
168、填空题 层递可以分为()和()两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递升;递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递升;递降
169、判断题 所有的形容词都受程度副词修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70、判断题 汉语所有能单用的语素都是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71、判断题 所有的比喻都必须出现本体和喻体。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72、填空题 语法是()、()、()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词;短语;句子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词;短语;句子
173、填空题 同一个义位的质变主要有义位的()、()、()三种情况。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扩大;缩小;转移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扩大;缩小;转移
174、填空题 一般词汇通常包括()()()()以及部分带有地域色彩的()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新词语;古词语;社会方言词语;外来词;方言词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新词语;古词语;社会方言词语;外来词;方言词语
175、名词解释 韵目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广韵》206韵:平声字多,分上平声28韵,下平声29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广韵》206韵:平声字多,分上平声28韵,下平声29韵;上声55韵;去声60韵,入声34韵。这206韵每一部用它的首字来代表,这些代表字就叫做该韵部的“韵目”,如“东冬锺江”等。
176、名词解释 《说文解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东汉许慎著,我国第一部字典。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东汉许慎著,我国第一部字典。
177、填空题 从词汇的整体看,所有词汇成分分属三个层次()()()。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形位层;词位层;固定词组层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形位层;词位层;固定词组层
178、问答题 简述定语和状语的区别。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状语和定语都是修饰语,它们与中心语之间有一项是名词的就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状语和定语都是修饰语,它们与中心语之间有一项是名词的就是定语,如:伟大的祖国敌人的狡猾;两项都是非名词性的,就是状语,如:认真研究。
179、填空题 只有一个意义的短语叫(),不止一个意义的短语叫()。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单义短语;多义短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单义短语;多义短语
180、名词解释 全浊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浊音没有送气不送气的对立,但也有浊塞音、浊塞擦音和浊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浊音没有送气不送气的对立,但也有浊塞音、浊塞擦音和浊擦音甚至鼻音、边音的区别,传统音韵学把前三者同称“全浊”音。
181、判断题 分数既可以表示数目的增加,也可以表示数目的减少。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82、问答题 疑问代词有哪些活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疑问代词有任指和虚指两种活用。任指是表示任何人或事物,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疑问代词有任指和虚指两种活用。任指是表示任何人或事物,说明在所说的范围内没有例外.如:‚哪里都有困难。‛中的‚哪里‛就是任指用法,指所有地方。虚指是指代不能肯定的人或事物,包括不知道、说不出或不想说出的。如:‚我好像在哪儿见过她。‛中的‚哪儿‛就是虚指用法,指不确定的地方。
183、问答题 语言融合的条件和方式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语言融合的条件:
(1)不同民族必须在同一地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语言融合的条件:
(1)不同民族必须在同一地区有较长时期的杂居生活。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匈奴、羯、氐、鲜卑、羌等各族统治阶级在华北、西北一带相互征伐,各族人民大迁移,经济文化互相交流,这些少数民族逐渐放弃本族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汉语。
(2)一种语言能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全社会的交际工具,不取决于政治上的统治地位,而是一个经济文化地位高的民族成为“胜利者”。
语言融合的方式:
(1)自愿融合(合作方式):顺乎历史发展规律,自觉地放弃使用自己的语言,选用汉语作为共同的交际工具。如北魏孝文帝拓跋珪禁讲鲜卑语,“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融入汉语之中。
(2)被迫融合(斗争方式):为保持本民族语言进行斗争,但迫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最终放弃本族语言,采用汉语。如金世宗采取强硬措施,要求使用女真语,但不能阻止
184、多项选择题 基本词汇的主要特点是()。
A.它们所表达或反映的,都是与一个民族的全体成员日常生活关系极为密切的各种事物。
B.它们不是全民共用的,往往在相对狭小的范围内使用。
C.大多是由一个词根构成,是一种语言词汇中孳生新词的基干。
D.它们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E.是由词根与词素组合而成,因 而再次构词的能力较弱,甚至不具备构词能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85、填空题 补语是()、()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动词;形容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动词;形容词
186、填空题 区别词和形容词的区别是:区别词一般只能作(),而不能作()。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定语;谓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定语;谓语
187、名词解释 单句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单句由带上一个句调的短语或词构成。可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单句由带上一个句调的短语或词构成。可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
188、单项选择题 在社会变动较大或政治斗争激烈的时期,语言中变化最大的是()
A.语音
B.词义
C.词汇
D.语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89、判断题 存现句的宾语可以受指代词修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90、填空题 分不出主语和谓语的单句叫()。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非主谓句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非主谓句
191、填空题 ()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构词单位,是语言的备用单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语素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语素
192、判断题 动词只能带名词性宾语。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93、填空题 中心语是()、()里的中心成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偏正短语;中补短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偏正短语;中补短语
194、名词解释 基本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基本词是指表示客观现实中基本事物和基本概念的那些长期以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基本词是指表示客观现实中基本事物和基本概念的那些长期以来常用的词。如表示自然现象和常见事物的词、表示生产和生活资料的词、表示亲属关系的词、表人体器官的词、表示方位和时令的词、表示数字的词等。
195、名词解释 音位字母文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音位字母文字的字母基本上是代表音位的。它既有表示辅音音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音位字母文字的字母基本上是代表音位的。它既有表示辅音音位的字母也有表示元音音位的字母。如希腊文、拉丁文、英文、俄文等。
196、填空题 根据带宾语的情况可把动词分成()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
197、判断题 结构助词‚的‛任何时候都是定语的标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98、判断题 大多数短语加上句调就成为句子,主谓短语加上句调就成为主谓句。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99、名词解释 形位变体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形位因受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变异形式,一般只是语音形式变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形位因受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变异形式,一般只是语音形式变异,而语义内容不变。
200、填空题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形位组合而成的词叫(),根据构词特点,它又可分为()和()两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合成词;复合词;派生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合成词;复合词;派生词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文学》题库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题库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文学:汉语史》题库,分栏、分答案解析排版、小字体方便打印背记!经广大会员朋友实战检验,此方法考试通过率大大提高!绝对是您考试过关的不二利器!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