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1、判断题 汉语词类和句子成分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填空题 就借词的方式而言,“浪漫主义”“冰淇淋”“马克思主义”等属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半音半译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半音半译词
3、问答题 等韵学的基本内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即韵图和门法。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即韵图和门法。
4、名词解释 互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就是两个被切字互为反切上字。“当&rdqu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就是两个被切字互为反切上字。“当”、“都”互为反切上字,无疑为同声类。博,补各切;补,博古切。每对互用的反切上字一定属于同一声母。
5、填空题 区别词前面不能加(),否定时前面常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不;非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不;非
6、名词解释 洪音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指今天的开口呼喝合口呼韵母,如:a/uaan/uan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指今天的开口呼喝合口呼韵母,如:a/uaan/uanang/uangen/uenai/uaiei/uei等。
7、判断题 和、跟、同‛等只能连接名词性成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判断题 双宾语句中的两个宾语只能是名词性词语。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问答题 汉字为何适应汉语的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汉字的特点
汉字一般不能通过字形判断具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汉字的特点
汉字一般不能通过字形判断具体的读音,有些汉字可以通过声旁确定音类或者大致的读音;汉字往往可以通过字形断定义类;汉字的字形不限于和一种读音挂钩,古今的汉字读音有异,不同地域的读音也有差别,但是汉字的字形不变,不会影响对汉字意义的理解。
(2)汉字和汉语的关系
汉字始终是一种文字,是符合文字和语言的关系这一规律的。汉字与汉语的特点是相适应的。汉语是以单音节为主要形式,一个形位一般用一个音节表示,虽然一个音节不是固定地表示某个形位,还有许多同音形位,但形位的单音节形式确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汉字也是记录音节的,一个字独立地表示一个音节(但与音节不是对应关系),也正好记录一个形位,与汉语形位的特点相适应。所以正好适应了汉语方言分歧的特点,使得汉字具有了超方言的特性。
10、判断题 倍数只能用来表示数目的增加,不能表示数目的减少。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1、名词解释 词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词位是语言词汇的基本单位,是特定的语音形式和特定的语义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词位是语言词汇的基本单位,是特定的语音形式和特定的语义内容相结合的能自由运用的最小的造句单位。
12、填空题 句子成分分析法的基本单位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词
13、问答题 义位为什么要组合起来?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交际功能的促使:社会发展→交际要求&r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交际功能的促使:社会发展→交际要求→组合表义
A、义位是高度概括的,所以不能完全体现语义内容,有时必须组合起来相互补充,才能全面反映客观事物。
B、交际的经济原则要求利用已有材料,表达无限内容,为了避免记忆负担,义位也只有组合起来。
(2)义位自身的性质决定的。
任何事物都是对象、性质和变化的统一体,而义位只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概括反映,所以交际中只有组合起来,才能整体地反映世界。
14、问答题 反义关系主要表现为哪几种类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互补反对关系:互相矛盾,互相排斥,两项对立,肯定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互补反对关系:互相矛盾,互相排斥,两项对立,肯定一方否定另一方→互补反义词/绝对反义词:生死、动静、建设/破坏
(2)两极反对关系:对立的两极→存在过渡的中间义位(第三者)→分等级反义词/相对反义词:黑白,大小,贫富,天才/傻瓜
(3)关系对立关系:同类关系中的义位具有相反或相对的义素。→既对立又依存,平等并列的同类关系:买卖,被告/原告,教师/学生,上级/下级。嫁娶
15、判断题 单句和复句的区分关键看有无关联词语。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6、判断题 语法的结构规则是有限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7、判断题 汉语中的主语只能是施事主语。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8、名词解释 实物记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为了把信息传到远处,或把信息在时间上固定下来,人们曾使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为了把信息传到远处,或把信息在时间上固定下来,人们曾使用各种有象征意义的实物赖记事,最普遍的是结绳、串珠、刻木等。实物记事一般都是没有文字的社会里人们用以辅助语言帮助记忆的记事方法,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和主观性。
19、判断题 主谓谓语句只能是动词性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0、填空题 语言发展变化的基本条件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社会的发展变化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社会的发展变化
21、问答题 义位组合要受到哪些条件的制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义位的组合有规律性的一面,也有特殊性的一面。义位的组合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义位的组合有规律性的一面,也有特殊性的一面。义位的组合要受特定规律的制约:
(1)语法规则的制 约→语言符号线性规律的制约义位与义位在组合搭配时受结构规律的制约。如副词不修饰名词;多层定语组合规律等。
(2)语义条件的制约→结构内部的语义组合
义位的组合要符合现实现象之间的实际关系,即客观真实性;进行组合的词义内容不能存在矛盾对立,即语义表达的一致性。
(3)语言实际的制约→社会习惯,约定俗成
(4)语境的制约(文化背景、思维习惯、价值观)
由于不同团体、不同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的关系,各自都形成了一个固定的语言文化系统,有一些语言的解读并不是因为词义的还原引起交流困难的,而是因为对对方文化背景的不了解。
22、填空题 主语是施事的句子叫施事主语句,也就是(),是汉语最常用的句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主动句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主动句
23、填空题 汉代语义方面的代表作品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尔雅》、扬雄《方言》、许慎《说文解字》、刘熙《释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尔雅》、扬雄《方言》、许慎《说文解字》、刘熙《释名》
24、判断题 汉语不仅同义词丰富,而且同义句式也多样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5、问答题 列举十六摄的名目。指出哪些有入声,哪些无入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果、假、遇、蟹、止、效、流、咸、深、山、臻、宕、江、曾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果、假、遇、蟹、止、效、流、咸、深、山、臻、宕、江、曾、梗、通。果、假、遇、蟹、止、效、流7摄无入声;咸、深、山、臻、宕、江、曾、梗、通有入声。
26、名词解释 构形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构成同一个词位的表示不同语法意义的形式的方法。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构成同一个词位的表示不同语法意义的形式的方法。
27、名词解释 基本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基本词是指表示客观现实中基本事物和基本概念的那些长期以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基本词是指表示客观现实中基本事物和基本概念的那些长期以来常用的词。如表示自然现象和常见事物的词、表示生产和生活资料的词、表示亲属关系的词、表人体器官的词、表示方位和时令的词、表示数字的词等。
28、判断题 修辞就是指辞格。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9、判断题 短语是从句子里割下来的部分,也可以是句子去掉语调和语气词后剩下的部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0、判断题 结构助词‚的‛任何时候都是定语的标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1、判断题 副词都不能单独回答问题。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2、填空题 中心语是()、()里的中心成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偏正短语;中补短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偏正短语;中补短语
33、问答题 零声母可以分为哪四种类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韵头或全韵为i的,可以叫做i类零声母;韵头或全韵为y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韵头或全韵为i的,可以叫做i类零声母;韵头或全韵为y的,可以叫做y类零声母;韵头或全韵为u的,可以叫做u类零声母;没有韵头,而主要元音为a,o,ə的,叫做a类零声母。
34、问答题 古入声有收[ptk]尾的分别。哪些摄的入声收[p]?哪些收[t]?哪些收[k]?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咸、深两摄的入声收[p];山、臻两摄的入声收[t];宕、江、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咸、深两摄的入声收[p];山、臻两摄的入声收[t];宕、江、曾、梗、通五摄的入声收[k]。
35、判断题 一种语气只能用一个语气词来表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6、判断题 假设复句所说明的内容都是未实现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7、判断题 汉语中的宾语只能是受事宾语。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8、问答题 试述短语在语法中的重要地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短语是交际造句的必用的材料单位。在汉语的各级语言单位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短语是交际造句的必用的材料单位。在汉语的各级语言单位中,短语具有特别的重要性。短语处于词和句子这两级语法单位之间的重要位臵上,短语这一级,各种组合方式(实词和实词的组合,实词和虚词的组合)、组合手段(语序、虚词)、组合关系(主谓、动宾、偏正、补充等)都已具备了;短语由词构成,短语和词一样可以作句子的组成成分,而且大多数短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加上一定的语调(有时还需要加上一定的语气词),便由静态单位变为动态单位,成为交流思想的语言基本运用单位——句子。短语本身没有目的性、针对性,没有语调,因而短语不等于句子,虽然有的短语独立出来比某些句子还长,但对它所从属的句子来说,它永远是小于句子的。我们掌握了短语的性质、功能和结构,也就基本上掌握了句子。短语的主要的结构类型和词的结构类型是基本一致的,掌握了短语的结构分析,也就不难掌握合成词的结构分析了。
39、问答题 举例说明汉语组成短语的语法手段。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汉语组成短语的语法手段是语序和虚词。有一些短语只靠语序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汉语组成短语的语法手段是语序和虚词。有一些短语只靠语序组成。例如主谓短语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动宾短语是动语在前,宾语在后。有一些短语既依靠语序,也依靠虚词。例如偏正短语和中补短语里都有一部分短语不只靠语序,还要分别用上相应的结构助词。
40、问答题 守温为什么能创制三十字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一方面,一般的和尚既无官场之逐,又无百姓之辛苦,可以拿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一方面,一般的和尚既无官场之逐,又无百姓之辛苦,可以拿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各种学问。另一方面,佛教经典都是印度传来的,他们使用的梵文是拼音文字。守温既通晓双声叠韵,又对梵文字母有着深刻的理解。
41、判断题 现代汉语中的单句只有主谓句。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2、判断题 所有的形容词都受程度副词修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3、问答题 古汉语中的合成复音词的三种情况?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最初某些同义词的组合没有固定的形式,两个同义词可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最初某些同义词的组合没有固定的形式,两个同义词可以自由组合,甚至可以颠倒。
如“阻、隘、险”,“民人”也叫“人民”。
(2)对一类同义词,常常加以区分。如“婚姻”很早就是复音词,但也有所区分,如《说
文》说:妇家为婚,婿家为姻。又如,“饥馑”也是复音词,朱熹还说:“谷不熟曰饥,菜不熟曰馑。”
(3)构成这类复音词的每一个语素,往往保持着一定的独立性。在这个地方它是一个复
音词,在其他地方又可以独立成为一个单音词。如《战国策·齐策》:“齐王闻之,君臣恐惧。”《孟子·梁惠王下》:“吾甚恐。”
44、填空题 短语按照层次可以分为()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简单短语;复杂短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简单短语;复杂短语
45、填空题 从修辞的角度说,表示相同或相近的意义而在()、()、()方面存在细微差别的一些句式,称做同义句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风格色彩;修辞功能;表达效果;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风格色彩;修辞功能;表达效果;
46、名词解释 句群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句群也叫句组,它由前后连贯共同表示一个中心意思的几个句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句群也叫句组,它由前后连贯共同表示一个中心意思的几个句子组成。
47、判断题 疑问代词除了询问以外,还有任指和虚指用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8、问答题 中古“见溪晓”和“精清心”演变为普通话的什么声母?演变的条件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中古“见溪晓”和“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中古“见溪晓”和“精清心”演变为普通话的什么声母?演变的条件是什么?答:中古“见溪晓”演变为普通话的gkh和jqx两组声母,“精清心”演变为普通话的zcs和jqx两组声母。演变条件是根据韵母的开合齐撮四呼的情况,如果是开口呼和合口呼,则保留原有的声母;如果是齐齿呼和撮口呼则演化为j、q、x的发音。
49、问答题 溪母今音有[k‘tɕ‘]两读,是按什么条件分化的?试举四个例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按照韵母的洪细。
[k‘]:亏口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按照韵母的洪细。
[k‘]:亏口快开阔;[tɕ‘]:轻起去缺欺
50、问答题 义句的主要结构类型有几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简单义句:表现为一个命题,与逻辑中的判断对应。按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简单义句:表现为一个命题,与逻辑中的判断对应。按是否有谓词分成五类:
无谓词义句:不包含谓词,由一个项目独立成句的义句。不与判断、命题相连。
零谓词义句:由零谓词构成的简单义句。
一元谓词义句:由一元谓词与施事构成的义句。
二元谓词义句:由二元谓词与施事、受事结成的简单义句。
三元谓词义句:由三元谓词同施事、受事、与事组合成的简单义句。
(2)复合义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义句连在一起,共同表达一个比较复杂的意思的语义单位叫复合义句。各个分句叫分义句。分义句的分析与简单义句同。
(3)复杂义句:义句内部又包含义句的成分(义句的一个或一些成分也是一个义句)复杂义句中的义句形式称从属义句或义句成分。
51、填空题 一个词位除去只表示语法意义的附加形位即(),剩下的部分是词干。如英语discoverers一词的词干是(),其中,词干部分包含词根(),前缀(),后缀()。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词尾;discoverer;cover;dis;er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词尾;discoverer;cover;dis;er
52、填空题 根据形位的活动情况可以将形位分为()和(),根据组成形位的音位是否连在一起,可以把形位分为()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自由形位;粘着形位;连续性形位;非连续性形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自由形位;粘着形位;连续性形位;非连续性形
53、填空题 段玉裁说:“同声必同部。”意思是说,凡同一谐声偏旁的字,一定同属一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韵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韵部
54、判断题 大多数短语加上句调就成为句子,主谓短语加上句调就成为主谓句。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5、名词解释 阴声韵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无韵尾的韵和以元音收尾的韵,为阴声韵。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无韵尾的韵和以元音收尾的韵,为阴声韵。
56、问答题 什么是语法?语法的主要性质特征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语法就是词的构造、变化的规则和用词造句的规则。语法的主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语法就是词的构造、变化的规则和用词造句的规则。语法的主要性质特征是:
(1)抽象性、概括性
这是语法的最主要的特点。语言中不论词的某一种变化,或是句子的某种结构关系、结构类型等,都是从一系列的词、句子中抽象、概括出来的,都是反映许多具体的词、具体的句子的共同的、一般的东西。它反映的不是个别的词和句子。
(2)生成性(递归性)
任何语言所包含的词组和句子的数量都是无限的,而句法结构的规则却是有限的。运用不多的结构规则生成无限多的词组和句子,正是不断重复使用具体结构规则的结果。大的复杂的结构是由小的简单的结构逐层组合而成的。
(3)稳固性
语法的稳固性是相对于语音、词汇而言的。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语法体系是最稳固的,千百年沿用,很少改变。
(4)系统性
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语法规则,同一语言的语法规则又有着自己的系统,各种具体的规则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在使用某一个语法格式、某一条语法规则的同时,必须同时受到相关的规范的制约。
57、名词解释 词干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词位中除去只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尾,剩下的就是词干。词干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词位中除去只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尾,剩下的就是词干。词干部分不仅包括词根,还包括前缀、后缀等附加形位。
58、填空题 基本词具有()()两个突出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全民常用性;稳固性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全民常用性;稳固性
59、名词解释 粘着形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不能单独成词,必须依附别的形位才能出现的形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不能单独成词,必须依附别的形位才能出现的形位。
60、判断题 各分句如果出现主语,则主语必须不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1、问答题 什么叫等韵图?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简称韵图,是用汉字编排的声韵调配合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简称韵图,是用汉字编排的声韵调配合表。
62、判断题 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可能是主谓句,也可能是非主谓句。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3、填空题 排比可以分为()和()两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句子排比;句子成分排比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句子排比;句子成分排比
64、问答题 禅母今音有几个读法?有什么分化条件没有?试各举一个例字说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四个。有,分化条件:声调的平仄。“崇船禅&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四个。有,分化条件:声调的平仄。“崇船禅”三个声母的情况比较复杂,分化的条件不是很清楚。比较清楚的是:崇母平声不分化,一律是ch[tʂ‘],只有仄声分化,有zh[tʂ]也有sh[ʂ]。船禅则仄声不分化,一律是sh[ʂ],平声则分化出ch[tʂ‘]和sh[ʂ]。例子,[tʂ‘]:承[ʂ]:时[ʂ]:受[tʂ]:殖。
65、名词解释 次清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清音还分不送气的清音、送气的清音和清擦音三类,送气的清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清音还分不送气的清音、送气的清音和清擦音三类,送气的清音称为“次清”音。
66、填空题 构成语境的因素有两方面:一是(),二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主观语境因素;客观语境因素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主观语境因素;客观语境因素
67、判断题 顺承复句的分句次序一般不能颠倒。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8、判断题 连谓短语的谓词性成分之间没有语音停顿,也不用任何关联词语。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9、填空题 方位词主要是加在别的词语后面,组成(),表示处所或时间。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方位短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方位短语
70、名词解释 古无舌上音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在上古声母系统中上只有“端[t]&rdq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在上古声母系统中上只有“端[t]”、“透[t’]”、“定[d]”、“泥[n]”这组舌头音声母,没有“知”、“彻”、“澄”、“娘”这组舌上音声母。
71、填空题 多重复句不同层次上分句之间的关系往往是(),也可以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不同的;相同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不同的;相同的
72、填空题 语言系统中最基本的词汇单位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词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词位
73、判断题 数量短语和指量短语统称量词短语。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4、判断题 区别词只能作定语,不能作谓语、主语、宾语,个别的可以作状语。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5、问答题 词义为什么会有模糊性特点?有哪些具体表现?词义的模糊是否会影响语言交际的准确性?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词义模糊性的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
(1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词义模糊性的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
(1)客观事物的联系性。
客观事物是连续不断运动的,又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无法切割,它们按照自身规律运动发展,本身无所谓精确或模糊,人类要认识它、把握它,就只能省略一些环节,使之变得相对清晰明确。
(2)主观认识的差异性。
从主观方面来看,因为人的个性上的差异,人们的认知水平、心理、态度、爱好及所处环境都有所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不都一致,很难有一致的标准。词义模糊性的具体表现:词义反映事物是概括的、明确的,但词义所包含的概念的外延是模糊的。具体表现为:
(1)事物的范围不确定,界限不分明。(早晨、中午、晚上)
(2)反映客观事物的标准不明确。(大、小;好、坏)
(3)不同民族语言中词义范围、界限的不同。(四季、颜色)
词义的模糊性不会影响到语言交际的准确性:
(1)模糊与清楚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人们对客观事物之间的界线有一个大致的划分标准,在一定范围内,这种标准是一个民族共同认可的,互 相理解的;
(2)人的大脑具有处理模糊信息的特殊功能,能对一系列比较模糊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加工,从而综合出较为清晰精确的信息
词义的模糊性在人们的交际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就一般情况而言,只要把不同事物相区别开来,明确这个词所指代的事物的大致范围就可以了。
76、填空题 从语言的亲属角度进行分类,汉语属于()语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汉藏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汉藏
77、名词解释 《康熙字典》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清代圣祖(玄烨)于康熙49年(公元1710)年命张玉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清代圣祖(玄烨)于康熙49年(公元1710)年命张玉书、陈廷敬等38人编纂的。前后经过6年,这是中国第一部官修字典,共收字47035字,是按部首编排的字典。
78、填空题 就汉语来说,真正的系词只有一个()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
79、问答题 谈谈文字与语言的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文字从本质上看也是一种符号,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是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文字从本质上看也是一种符号,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是语言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符号如何记录语言符号已如前述。文字和语言既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它们之间又有着质的区别。
(1)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字。语言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同时产生的,而文字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文字是记录符号的符号。
(2)语言和文字虽然都是交际工具,但它们在社会中的作用是不一样的。语言是社会必需的交际工具,没有语言,社会就不会存在。而文字对一个社会来讲,则不是不需的,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而照样存在。文字只是辅助语言的交际工具,它只是扩大了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功能。
(3)文字和语言发展变化的速度不同。文字和语言都是处于不断地变化与发展之中的,但文字的发展变化 要比语言慢得多,语言的变化不能马上在文字中表现出来。因此常常发生文字与语言脱节,文字落后于语言发展的现象。这样就形成了文字的书写形式与语言的实际发音的矛盾。文字作为辅助交际工具的长处是它能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文字记载的资料经过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人们还能够看得懂,就是由于文字具有更大的稳固性。
(4)文字可以改革、借用,而语言一般则不能。当文字脱离语言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即影响到交际功能时,文字就得改革,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还可以创造新的文字。文字还可以借用。一个民族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可以借用其它民族的文字,而语言一般是不能借用的,语言往往是一个民族的标志,从整个民族来讲不能没有自己的民族语言。
(5)文字对语言具有促进作用。文字把语言记录下来从而形成书面语,人们可以对语言进行加工锤炼,使语言越来越精密细致,甚至有些词汇就是在文字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
80、判断题 语气词只能用在句子的末尾。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1、问答题 举例说明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共同语是社会打破地域隔阂、走向统一时出现的一种语言形式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共同语是社会打破地域隔阂、走向统一时出现的一种语言形式,是在一种方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通用的语言。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
(1)共同语是在某一地域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是方言的一种高级形式。
但哪一种方言能成为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则取决于客观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条件。如现代汉语选择北方方言作基础方言,主要是因为几千年来,北方方言区域一直是汉民族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在全国影响非常大,而且北方方言通行地域广,使用人口多,这些优势条件都是其它方言所不具备的。
(2)推广民族共同语,是为了消除方言之间的隔阂,而不是为了禁止和消灭方言。方言是不能用人为的力量消灭的,它只能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而逐步缩小自己的作用,最后趋向消亡。共同语作为方言的高级形式,它只能引导方言的发展,吸引方言向自己靠拢,准备最后取代方言。
(3)方言的语言材料不断丰富和充实共同语。如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词汇在以北方话词汇为基础的前提下吸收了其它方言的许多词语。如“名堂、瘪三”等词就是分别从湘方言和吴方言中吸收过来的。
由此可见,方言和共同语还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共存,但共同语最终将取代方言而完成语言的统一。
82、填空题 短语可以从意义上分出()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单义短语;多义短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单义短语;多义短语
83、问答题 简述上古汉语中“吾”和“我”的区别。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吾”与“我&rd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吾”与“我”的分别:“吾”字用于主格和领格,“我”字用于主格和宾格。当“我”用于宾格时“吾”往往用于主格;当“吾”用于领格时,“我”往往用于主格。在任何情况下,“吾”都不用于动词后的宾格。。
84、问答题 短语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分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短语可以从多种角度去观察,从而分出各种不同的类别。最主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短语可以从多种角度去观察,从而分出各种不同的类别。最主要的有两种分类:一种是结构类,这是向内看的分类,主要看它内部结构类型。可以分为: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定中短语、状中短语)、中补短语、联合短语、连谓短语、兼语短语、同位短语、方位短语、量词短语、介词短语、助词短语(‚的‛字短语、比况短语、‚所‛字短语)。另一种是功能类,这是向外看的分类,主要看它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定它的类。可以分为名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和形容词性短语。第三,短语按构成要素是否凝固来分,可分为固定短语和临时短语;第四,根据意义可分出单义短语和多义短语;第五,根据成句的能力可以分出自由短语和不自由短语;第六,根据层次可以分出简单短语和复杂短语。
85、填空题 早期文字的创造方法主要是()()()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象形、象意、象声、转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象形、象意、象声、转注
86、判断题 判断动词"是"只能带名词性宾语。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7、名词解释 古文字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金文和甲骨文二年古称古文字学。金石学、甲骨学。金石之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金文和甲骨文二年古称古文字学。金石学、甲骨学。金石之学,起始于11世纪,到清末中兴。1899年甲骨文在河南安阳出土。郭沫若先生在这方面有卓越的成就,如《甲骨文字研究》《卜辞通纂考释》《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金文叢考》等。
88、问答题 王力关于汉语史分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上古期:
①判断句一般不同系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上古期:
①判断句一般不同系词;
②疑问句的代词宾语放在动词前:
③入声有两类(其中一类到后代变为去声)。
中古期:
①在口语的判断句中系词成为必需的句子成分;
②处置式的产生;
③完整的“被”字式被动句的普遍应用;
④形尾“了”、“着”的产生;⑤去声字的产生,等等。
近代期:
①全浊声母在北方话里的消失;
②-m尾韵在北方话的消失;
③入声在北方话里的消失,等等
现代期:
①适当地吸收西洋语法;
②大量地增加复音词,等等。
89、判断题 分句只能是主谓句形式,不能是非主谓句形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0、填空题 疑问句根据表示疑问的结构形式上的特点和语义情况,可以分为四类()、()、()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正反问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正反问
91、填空题 能愿动词经常用在别的动词或者形容词前边作()。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状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状语
92、名词解释 义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义位是从具体语言或方言中归纳出来的能够独立运用的具有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义位是从具体语言或方言中归纳出来的能够独立运用的具有辨音功能的最小的所指功能差别单位。
93、判断题 从位臵上看,补语总是位于动词、形容词之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4、填空题 恩格斯关于语言起源的重要理论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劳动说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劳动说
95、判断题 同位短语从功能上看是名词性短语。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6、填空题 语法学分()和()两个部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词法;句法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词法;句法
97、问答题 世界上的表音文字主要有几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音节字母文字
音节字母文字是用一个字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音节字母文字
音节字母文字是用一个字母代表一个音节的文字。它适应于音节数量不多,音节结构比较简单的语言。
(2)辅音字母文字
辅音字母文字的字母只表示辅音,元音只用一些附加符号,有的连符号也不用。使用这种文字的语言通常是辅音较多,元音较少并依靠元音有规律的变化来表示语法意义。
(3)音位字母文字
音位字母文字的字母基本上是代表音位的。它既有表示辅音音位的字母也有表示元音音位的字母。
98、填空题 公文语体使用的句式主要是()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陈述句;祈使句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陈述句;祈使句
99、判断题 表示语气的成分对句型的划分有一定的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00、问答题 词汇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原有词语的演变
词语的演变既表现为语音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原有词语的演变
词语的演变既表现为语音形式的变化,也表现为语义内容的变化。不论是语音的变化还是语义的变化,都导致音义关系的调整即整个词语的变化。正因为如此,不同历史阶段的语言才形成了不同的系统,它们的语音、语义、词汇和语法也是不同的系统。就某个词语来说,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上,它处在不同的词汇系统之中,受到特定系统的规定和制约,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就变化的情况看,一般是个体的变化在前,而系统的变化在后,因为许多个体的变化必然会引起相互关系的调整,从而导致整个系统的变更。
(2)新要素的增加(新词的产生)
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的事物、现象、观念的出现,就需要有相应的词语来指称,于是新词随之而生,如“电脑、硬盘、光盘”等。促使新词产生的情况:
A、适应新事物出现创造新词→新词新义下海、多媒体、下岗、网吧
B、改换旧事物名称而产生新词冠→帽子;戏子→演员;邮差→邮递语;虎→大虫(避讳)死→故(委婉)
C、改换旧名称的内容而产生新词小姐→服务性人员;丈人(年长的男子)→岳父
(3)旧要素的消亡
同新词的产生一样,社会中旧事物的消亡、人们认识的变化等也可以引起词语的消亡,如“太子、天子、宰相”等词语,现在语言中就很少使用直至逐渐消亡。促使旧词消亡情况:
A、旧事物消失导致旧词的消亡:太监、皇帝、乡试
B、事物名称改变而导致旧词消亡:船→舟;我→吾、余;火柴→洋火;布→洋布
C、社会发展,生活变化而导致旧词消亡:古代表示畜牧业的词汇大都消失了
D、词汇系统的规范调整导致一些旧词的消亡
当然,旧词的消亡是一个逐渐的过程,有些词汇成分在日常生活中消失,交际中失去重要作用,但旧词仍在语言词汇系统中存在:或者作为古语词(历史、文言词)存在于书面语著作中;或者作为构词语素继续创造新词,发挥交际功能。因此,有时新旧概念会在一定时期内并存。
101、填空题 同一类的虚词有(),而其中每个虚词又有(),很多()往往不止一种语法意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共性;个性;虚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共性;个性;虚词
102、问答题 古平声是按照什么条件分化为普通话的阴平和阳平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古平声的字调分类是由古平声声母的清浊决定的。古清声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古平声的字调分类是由古平声声母的清浊决定的。古清声母→今阴平;古浊声母→今阳平。
103、判断题 动词既能带名词性宾语,也能带非名词性宾语。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04、填空题 因果复句一般分为()和()两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说明因果关系;推论因果关系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说明因果关系;推论因果关系
105、问答题 简述汉语研究的三个主要阶段。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第一阶段:从汉初(公元前三世纪)到东晋末(五世纪)是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第一阶段:从汉初(公元前三世纪)到东晋末(五世纪)是语义研究阶段,为经学而研究的小学。第二阶段:从南北朝初(五世纪)到明末(十七世纪)是语音研究阶段,成果如元代《中原音韵》。第三阶段:从清初(十七世纪)到现在是全面发展的阶段,说文四大家。
106、名词解释 《尔雅》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我国第一部词典。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我国第一部词典。
107、问答题 句法结构对词形式的制约大致有哪几种情况?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形态变化丰富的语言中,句法结构制约着词形变化。这种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形态变化丰富的语言中,句法结构制约着词形变化。这种制约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1)一致关系:特定句法关系中属于特定词类的几个词的形式具有相同的语法范畴特征。→一个词的形式要与另一个词的形式保持一致。
(2)支配关系:特定句法关系中,特定词类的一个词形式决定另一个词形式显示一定的语法形式范畴。→一个形式决定另一个形式(两形式不一致)
108、问答题 什么是语法体系?对语法体系的分歧应采取什么态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语法体系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指语法结构成分的组合规则和关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语法体系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指语法结构成分的组合规则和关系所构成的整体。在这个意义上,一种语言只能有一个客观的语法体系。但是在语法学界,由于众多语法研究者的认识不尽相同,所使用的析句方法和术语也就不同,对同一语法现象分析的结果和解释会出现分歧,从而形成不同的语法体系,这一含义的语法体系应该说成语法学体系。不同的语法学体系都是为了帮助大家认识和运用好各种语法结构的,它们往往大同小异,各有长短,因此学习的时候要细心观察,拿它来同语言实体相印证,采用符合事实的说法。不能因体系分歧而否定学习语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语法学体系的分歧,是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不可避免的。只有通过对语法的深入研究才有可能逐步减少分歧。我们有必要分清语法体系的两个含义,知道通常说的语法体系往往是指语法学体系。
109、判断题 双宾语句中的两个宾语之间可以有结构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10、填空题 复句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有时用()来表示,叫();有时不用或不能用关联词语表示,叫()。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关联词语;关联法;意合法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关联词语;关联法;意合法
111、判断题 汉语所有能单用的语素都是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12、问答题 晓匣两母今音都有些什么读法?是按什么条件分化的?试举例说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晓:1、[x]:花火汉黑;2、[ɕ]:胸险向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晓:1、[x]:花火汉黑;2、[ɕ]:胸险向。
匣:1、[x]:红后害滑;2、[ɕ]:玄限巷协。
113、问答题 词法和句法有何联系与区别?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区别:词法和句法分属不同的语法规则,两者的范围也不同。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区别:词法和句法分属不同的语法规则,两者的范围也不同。词法指词位的构成和变化的规则;句法则指组词成句的规则。词法学主要研究的对象是词位和形位;而句法学的研究对象则是词组和句子。
联系:二者的关系却非常密切:相互依存,相互补充。
(1)词以确定地形式进入句子,造句时词法与句法规则并用。
(2)某些句法特点受制于词法:we‘restudyingEnglish。→句法:一般现在时
(3)二者相互补充:形态变化少的语言,句法重要(词在句中的位置固定);形态变化多的语言,词法重要(词在句中的位置自由)
114、填空题 副词主要用来修饰()和(),作()。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动词;形容词;状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动词;形容词;状语
115、填空题 短语最重要的有两种分类:一种是();另一种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结构类;功能类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结构类;功能类
116、填空题 世界上的表音文字很多,从字母代表的语言单位来看,可以分为()()和()三大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音节字母文字;辅音字母文字;音位字母文字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音节字母文字;辅音字母文字;音位字母文字
117、问答题 由记事图画演变成图画文字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成熟的文字体系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当简约的图画被用来粗略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成熟的文字体系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当简约的图画被用来粗略地记录话语中的语句时,图形开始被用来指代语言中的词语,图形通过象形表意与语言中的词语联系起来。总之,图形与语言单位没有一一对应,因此还不能称之为成熟的文字体系。成熟的文字体系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图画文字必须成为约定俗成的符号。
(2)图画文字必须具有相对固定的形体,必须把物象外表相对地规范在一定的形式里,一般只描写较简单的线条轮廓。
(3)特定的形体必须跟语言的词语相联系,成为可以诵读的东西,不象记事图画那样只可意会,不能诵读。
118、名词解释 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等韵图把《广韵》206韵归并为16摄,只要韵尾相同、韵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等韵图把《广韵》206韵归并为16摄,只要韵尾相同、韵腹相近就归为一摄。
119、填空题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形位组合而成的词叫(),根据构词特点,它又可分为()和()两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合成词;复合词;派生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合成词;复合词;派生词
120、问答题 在发展过程中,有些单位词的应用范围扩大了,有些应用范围缩小了,有些应用范围转变了,请举例说明这些变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范围扩大:个(箇、個)、只、条、张;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范围扩大:个(箇、個)、只、条、张;
(2)范围缩小:枚;
(3)范围转移:盏;
(4)新兴的:顶、挂;
(5)消失的:株、章(指树木)(一般说来,单位词是由普通名词演变而成的,并且它们的语法意义就是由它们的本来意义引申的。)
121、名词解释 入声韵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以塞音-p、-t、-k收尾的韵叫做入声韵。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以塞音-p、-t、-k收尾的韵叫做入声韵。
122、问答题 古代单音词转化现代复音词的三种情况?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换了完全不同的词。如克—&mdash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换了完全不同的词。如克——战胜;弈——下棋;常——规律;师——军队
(2)加上词头词尾。如杯——杯子;虎——老虎
(3)两个反义词或同义词构成一个复音词。如儿子,人民,言语,道路。(许多古汉语
的单音词,发展到现在已经不成词了,但还作为语素留存在现代汉语里。如”虑”在现代汉语中只保存在”考虑””深谋远虑”等几个词中,而不能作为单独语素存在。)
123、填空题 根据使用情况,一般把语言系统中的词汇分为()和()两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基本词汇;一般词汇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基本词汇;一般词汇
124、名词解释 等韵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以宋元以来的等韵图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汉语发音方法和发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以宋元以来的等韵图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汉语发音方法和发音原理。
125、填空题 主语的意义类型主要是就主语所表示的人、事物和谓语所表示的动作之间的语义关系来说的。常见的有三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施事主语;受事主语;当事主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施事主语;受事主语;当事主语
126、问答题 为什么同是阳平字,“牌”字声母送气,“白”字声母不送气?“题”字声母送气,“敌”字声母不送气?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因为“牌”和“题&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因为“牌”和“题”是古平声字,声母是塞音或塞擦音,是送气的;“白”和“敌”是古入声字,不送气。
127、名词解释 入派三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入声消失这种变化也是在元代(14世纪)就已经完成。《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入声消失这种变化也是在元代(14世纪)就已经完成。《中原音韵》书中有“入声作平声”、“入声作上声”、“入声作去声”的说法,但入声具体派入三声的字和今天北京话的不大相同:全浊归阳平,次浊归去声,清音归上声。
128、问答题 汉语史的分期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王力先生以语法为标准,分为四个时期。
(1)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王力先生以语法为标准,分为四个时期。
(1).公元三世纪(商、周、秦,汉)为上古时期。(三、四世纪为过渡阶段。)
(2).公元四世纪到十二世纪(六朝、唐、南宋前半)为中古期。(十
二、十三世纪为过渡阶段。)(
3).公元十三世纪到十九世纪(鸦片战争)为近代。(自1840年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为过渡阶段。)
(4).二十世纪(五四运动以后)为现代。
129、名词解释 递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就是一个被切字的反切上字,又被递用为下一个反切的被切字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就是一个被切字的反切上字,又被递用为下一个反切的被切字。“冬”、“都”、“当”递用为反切上字,应为同声类。
130、判断题 宾语就是动词支配、关涉的对象。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31、问答题 什么是实词?实词包括哪几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一般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叹词、拟声词。
132、填空题 政论语体的根本风格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庄重;谨严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庄重;谨严
133、判断题 代词都是名词性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34、问答题 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的关系怎样?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词汇中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构成语言的一般词汇。一般词汇的特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词汇中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构成语言的一般词汇。一般词汇的特点是不为全民常用、使用范围窄、产生历史较短、构词能力较弱。一般词汇所包含的词的数量大大超过基本词汇的数量,内容也非常复杂。一般词汇对社会的变化很敏感,社会的发展变化首先反映在一般词汇中。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各有特点,存在差异,但又是相互依存,联系密切的。
(1)基本词汇是一般词汇形成的基础,一般词汇是基本词汇的源泉。一般词汇中多数词都是在根词的基础上形成的:如电脑、超市等;一般词汇不断为基本词输送新的血液。二者都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交际的需要而不断增长。
(2)二者可以互相转化。
在语言的发展中,一般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使用频率的提高,有些可以进入基本词汇,使基本词汇不断得到充实;同时,基本词汇也可能随着时代的发展、事物的改变和社会的变迁而转入一般词汇。有时候一些尚处于转化过程的词很难确定是属于基本词汇还是一般词汇。
(3)二者的构造材料相关。
无论是基本词、根词还是一般词都是由构词材料——形位按照一定规则构成的。相同的形位可以构成基本词,也可以构成一般词。如“电”“光”“年”等。
135、问答题 词类的划分标准主要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形态标准:语法意义的形式标志。性、数、格&rar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形态标准:语法意义的形式标志。性、数、格→名/代;时、体、态、式、人称→动词;级→形容词、副词
(2)句法标准:根据句法功能的异同进行分类。词与词的组合能力:副词不能修饰动词;数量词修饰名词;充当句法结构成分的能力:副词一般不能修饰名词和动词;名词作主语、宾语;形容词作谓语、定语。
(3)意义标准:有时可以参考。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名词;表示动作行为变化→动词但词类是词的语法类别而非词汇的类别;意义相近的词的语法特征不同。
136、问答题 简述紧缩句的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两个谓词性成分之间没有语音停顿,但有分句间的某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两个谓词性成分之间没有语音停顿,但有分句间的某种逻辑关系。
(2)两个谓词性成分的主语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3)可以有关联词语,也可以没有。
137、填空题 根据词组的整体功能和成分功能之间的关系,可将词组分为()、()两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内心结构或向心结构;外向结构或离心结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内心结构或向心结构;外向结构或离心结构
138、问答题 简述词汇的性质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词汇是言语的建筑材料
词汇作为句子的材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词汇是言语的建筑材料
词汇作为句子的材料库存在,体现了语言发达的水平。词汇的最终职能是进入句子,完成交际。
(2)词汇具有系统性的特点
词汇是语言符号聚合而成的分层体系。各级词汇单位形成一个有序的组合体,它们彼此联系,共同制约。
(3)词汇具有民族性特点
具体语言中的词汇形成特定的系统,不同语言或方言的词汇系统不同。
(4)词汇具有发展性特点
词汇直接反映社会变化,因此不同时代的词汇系统不同。词汇的发展性和稳定性是统一的:发展性使得词汇的个体元素不断增加和更替,这是为了满足社会生活的变化的需要;但稳定性又使得词汇的基本成分和整体系统保持固定和平衡。
139、问答题 语言融合的条件和方式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语言融合的条件:
(1)不同民族必须在同一地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语言融合的条件:
(1)不同民族必须在同一地区有较长时期的杂居生活。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匈奴、羯、氐、鲜卑、羌等各族统治阶级在华北、西北一带相互征伐,各族人民大迁移,经济文化互相交流,这些少数民族逐渐放弃本族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汉语。
(2)一种语言能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全社会的交际工具,不取决于政治上的统治地位,而是一个经济文化地位高的民族成为“胜利者”。
语言融合的方式:
(1)自愿融合(合作方式):顺乎历史发展规律,自觉地放弃使用自己的语言,选用汉语作为共同的交际工具。如北魏孝文帝拓跋珪禁讲鲜卑语,“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融入汉语之中。
(2)被迫融合(斗争方式):为保持本民族语言进行斗争,但迫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最终放弃本族语言,采用汉语。如金世宗采取强硬措施,要求使用女真语,但不能阻止
140、填空题 文艺语体的主要特征是()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形象性;情感性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形象性;情感性
141、名词解释 正齿音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舌面前的塞擦音和擦音,即,照穿状审禅。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舌面前的塞擦音和擦音,即,照穿状审禅。
142、问答题 句子成分分析法的主要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句子成分分析法:以词为单位,根据词与词的关系逐个确定句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句子成分分析法:以词为单位,根据词与词的关系逐个确定句子成分步骤:先分主语和谓语,然后各自找出其中心语,再确定其附加成分:宾语、定语、补语、状语
优点:词与词的关系分明,词的作用和功能清晰。
缺点:不能反映句子的结构层次→句子的组合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分层次进行的。
143、判断题 句子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有句调。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44、填空题 柴门霍夫所创造一种国际辅助语叫()。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世界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世界语
145、问答题 简述形容词和动词的区别。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第一,从组合功能看,动词一般不结合程度副词,性质形容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第一,从组合功能看,动词一般不结合程度副词,性质形容词可以。动词常带宾语,形容词不带宾语。
第二,从句法功能看,动词常作谓语、动语;形容词常作定语、谓语、状语、补语。第三,从形态功能看,动词重叠往往是叠词不叠字,如考虑—— 考虑考虑;形容词常常是叠字不叠词,如干净——干干净净。
146、填空题 非主谓句可以分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动词性非主谓句;形容词性非主谓句;名词性非主谓句;叹词句;拟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动词性非主谓句;形容词性非主谓句;名词性非主谓句;叹词句;拟声词句
147、名词解释 句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句法是指组词成句的规则。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句法是指组词成句的规则。
148、问答题 语言义与言语义有什么区别?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语言义:客观对象在人们头脑中抽象概括的反映,是社会约定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语言义:客观对象在人们头脑中抽象概括的反映,是社会约定俗成的,语言体系固有的,不受任何语境的影响,因此具有抽象概括性、规定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点。
言语义:语言符号意义的个别体现和具体运用,受语境的强烈制约,不能脱离具体语境而存在;它是渗透主观意愿而产生的临时意义,因此具有具体性、临时性、不稳定性的特点。二者的区别:
二者的联系:
(1)语言义来自言语义。前者是从后者中概括出来的,语言义总是存在于具体、个别的言语义之中。
(2)语言义是言语义的基础。言语义是具体体现和运用,是语言义在动态使用中产生的无数变体。
(3)言语义可以转化为语言义。某些具体个别用法不断重复使用,经过社会认可后,就会固定为语言义。
149、问答题 疑母今音读什么?举例说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Ǿ]:饿、魏元言
[n]:牛虐<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Ǿ]:饿、魏元言
[n]:牛虐
150、填空题 句法方面常见的语病有()、()、()、()四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搭配不当;残缺和多余;语序不当;句式杂糅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搭配不当;残缺和多余;语序不当;句式杂糅
151、问答题 现行汉字是否需要改革?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文字改革虽然是人为的,但同样受语言特征以及语言以外的社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文字改革虽然是人为的,但同样受语言特征以及语言以外的社会历史文化的制约。历史悠久的文字系统,如汉字,有极其丰富的历史文献,这些文献保存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要进行文字性质和类型的变革首先必须要解决书面语的继承这一问题。汉字虽然字符量大,学习起来比拼音字母困难些,但中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方言分歧大,汉字作为一个意音文字体系除了适应了汉语的语言特征,同时也超越了语言在时间和地域上的差异,起到了贯通古今,沟通南北的作用。汉字体系在传承文化传统,维系国家和民族的统一方面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就现阶段而言,汉字体系没有根本变革的必要,在文字体系内的改进也应慎重而行。
152、判断题 汉语大部分虚词是靠剩余法划出来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53、填空题 趋向动词经常用在别的动词或者形容词后边表示(),作()。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趋向;趋向补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趋向;趋向补语
154、问答题 汉语史各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 :1.(1)公元三世纪(五胡乱华)以前为上古时期。三四世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1)公元三世纪(五胡乱华)以前为上古时期。三四世纪为过渡阶段。
(2)公元四世纪到十二世纪(南宋前半)为中古期。十二三世纪为过渡阶段。
(3)公元十三世纪到十九世纪(鸦片战争)为近代。自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为过渡阶段。(4)二十世纪(五四运动后)为现代。
2.上古时期的特点:
(1)判断句一般不用系词。
(2)在疑问句里,代词宾语放在动词前面。
(3)入声有两种(其中一种到现代变了去声)。
3.中古时期的特点:
(1)在口语的判断句中系词(如“是”)成为必需的句子成分。
(2)处置式的产生。
(3)完整的“被”字句被动句的普遍应用。
(4)行尾“了”、“着”的产生。
(5)去声字的产生。
4.近代汉语的特点:
(1)全浊声母在北方话里的消失。
(2)-m尾韵在北方话里的消失。
(3)入声在北方话里的消失。
5.现代汉语的特点:
(1)适当地吸收西洋语法。
(2)大量地增加复音词。
155、名词解释 词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词法指词位的构成和变化的规则。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词法指词位的构成和变化的规则。
156、填空题 根据谓语的构成材料,主谓句可以分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名词谓语句;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名词谓语句;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
157、判断题 同一句型可以是不同的句类,同一句类可以是不同的句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58、判断题 汉语所有的句子都是由短语或词去实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59、判断题 凡是能作状语的都是副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60、判断题 语法系统具有客观性。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61、填空题 中国第一部记录方言的书是扬雄所著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方言》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方言》
162、问答题 研究汉语史有哪些材料?(列举五种以上)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现代口语及现代方言。
2.历代的字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现代口语及现代方言。
2.历代的字书。
3.甲骨文和金文。
4.汉字本身的结构。
5.韵书和韵图。
6.历代韵文。
7.姓氏和地名。
8.古人名之外有字。
163、问答题 双关的修辞作用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双关可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类。恰当地运用双关手法,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双关可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类。恰当地运用双关手法,一方面可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另一方面也能适应某种特殊语境的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164、问答题 简述连谓句和紧缩句的区别。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紧缩句的两个谓词性成分之间有假设、让步、条件等逻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紧缩句的两个谓词性成分之间有假设、让步、条件等逻辑关系,而连谓句的谓词性成分之间只有动作先后、目的方式等关系。
(2)紧缩句的两个谓词性成分之间可以有关联词语,而连谓句不能有。如:你有意见就提。/我打电话叫车。
(3)紧缩句的两个谓词性成分可以有不同的主语,而连谓句的主语必须相同。如:我一听就懂。(主语同,有关联词语)我一说就懂。(主语不同)
165、填空题 宾语和补语常见的位次有()、()、()三种情况。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先补后宾;先宾后补;宾在中间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先补后宾;先宾后补;宾在中间
166、填空题 句类是根据句子的()分析出来的句子类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语气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语气
167、问答题 词的理性意义与概念是相同的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理性意义是词义中体现人们对词所指称的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理性意义是词义中体现人们对词所指称的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的那部分内容,词义来源于客观现实,是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即使是像反映现实社会中并不存在的“地狱”、“鬼魂”、“玉帝”等词,其意义的产生也有客观基础,是人们对现实现象的一种歪曲的反映。词义中这种反映客观现实现象的部分就是理性意义。但理性意义不等于概念。理性意义是语义标记功能和交际功能的主要承担者,处于核心的地位。它属于语言范畴,其基本职能是为了交际,因此只要抓住其区别性特征就可以了。概念是思维范畴,它用来认识反映客观世界的,要求全面、深刻、科学。如“电”的物理学概念是“一种电荷存在和电荷变化现象”;其语言学意义是“一种发光、发热、产生动力的能源”。
168、填空题 周德清的()是最早反映入声韵尾-p,-t,-k在北方话里消失的韵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中原音韵》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中 原音韵》
169、填空题 人称是()的语法范畴,它表示动作行为是由谁发出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动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动词
170、问答题 现代普通话中的j、q、x声母来源于中古哪两组声母?其演变条件如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现代普通话中的j、q、x声母来源于中古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现代普通话中的j、q、x声母来源于中古的“精清心”和“见溪晓”两组声母。演变条件是根据韵母的开合齐撮四呼的情况,如果是开口呼和合口呼,则保留原有的声母;如果是齐齿呼和撮口呼则演化为j、q、x的发音。
171、判断题 连谓短语的谓词性成分之间可以有语音停顿,也可以有关联词语。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72、判断题 而‛连接词语时,只表示递进关系,‚而‛和‚而且‛可以任意替换。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73、名词解释 状语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状语是谓词(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状语是谓词(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174、名词解释 附加形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词中表示附加意义或只表示语法意义的形位叫附加形位。它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词中表示附加意义或只表示语法意义的形位叫附加形位。它只能粘附在词根上构成新词,本身不能单独构成词。
175、填空题 人类早期使用的帮助记事的方法主要有()和()两大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实物记事;图画记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实物记事;图画记事
176、问答题 区分词尾“子”字和非词尾“子”字是相当困难的,请从意义方面来讨论哪几种“子”不该认为是词尾?举例说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词尾“子”字比词尾&ldquo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词尾“子”字比词尾“儿”字产生的早。现在我们只能凭借意义来看它是不是词尾。有六种“子”字不应该认为词尾。
(1)儿子的子(男儿子、女儿子)
(2)是作尊称用的子(夫子、君子)
(3)是指野兽虫类的出生者(虎子、龙子)
(4)是指鸟卵(鸡子、凤子)
(5)是指某种行业的人(舟子、渔子)
(6)是指圆形的小东西(史记汉高祖本纪: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177、填空题 地域方言进一步分化就会成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亲属语言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亲属语言
178、问答题 简述语义双关和借喻的区别。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语义双关是双关的一种,利用词语或句子的多义性在特定语境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语义双关是双关的一种,利用词语或句子的多义性在特定语境中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辞格。借喻是比喻的一类,不出现本体,或不在本句出现,而是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语义双关和借喻是根本不同的。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鉴别。
第一,结构方式不同。借喻是喻体表本体,说的是喻体,要表达的是本体事物,是比喻与被比喻的关系,本体同喻体间必定有相似点。而语义双关是关涉两项,表达的是两种意思,借一个词语或句子的意义关顾两个事物,表里意思不一,说的是一回事,本意却是另一回事,二者在意义上没有必然联系。
第二,修辞作用不同。借喻旨在‚显‛,目的是使抽象深奥的事物表达得生动形象、具体简洁。语义双关旨在‚隐‛,言此而意彼,目的在于收到含蓄委婉,幽默风趣的效果。
179、填空题 历代学者的汉语研究可以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的阶段,第二阶段是()的阶段,第三阶段是()的阶段。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语义研究;语音研究;全面发展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语义研究;语音研究;全面发展
180、名词解释 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把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画的多少为序。同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把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画的多少为序。同一部首的,笔画少的在前,笔画多的在后。
181、填空题 介词的语法特征是不能(),总要构成介词短语作()。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单独作句法成分;状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单独作句法成分;状语
182、问答题 马克思关于语言发展的理论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语言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发展。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语言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发展。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在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因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不可能脱离社会和作为社会动物的人存在和发展。另一方面,语言的交际职能也是在被人们实际使用的过程中逐渐得到发展的。
(2)语言是不断发展的,但语言发展不平衡。在语言各要素中,语法发展最慢,词汇发展最快。
(3)不同语言可能具有某些共同规律,但构成语言发展的主要是差别。马克思指出:不同语言具有某些共同的规律和规定,但各语言之间存在差别。正是这些差别构成了语言的发展。原始语言应该是一致的,随着语言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的世界语言。
(4)政治经济的集中使方言成为共同语。在任何一种发达的现代语言中,自然地产生出来的语言之所以提高为民族语言,部分是由于现成材料所构成的语言的历史发展,部分是由于民族的融合,部分是由于方言经过经济的集中和政治的集中而集中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语言。
183、填空题 政论语体的主要特征是()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宣传鼓动性;严密的逻辑性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宣传鼓动性;严密的逻辑性
184、问答题 为什么从古平声来的阳平字,如果声母是塞音或塞擦音,只有送气声母,没有不送气声母?(如“旁頭才成”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全浊声母今读送不送气,除了要考虑今读是否塞音塞擦音外,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全浊声母今读送不送气,除了要考虑今读是否塞音塞擦音外,还要考虑古声调的平仄。
在今读是塞音塞擦音的前提下,古全浊声母平声字变为送气清音,仄声则变为不送气的清音。古平声来的阳平字自然变为送气清音。
185、名词解释 致动用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致动”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致动”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某一性质、行为、或成为某一事物。
186、填空题 语言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等方面。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语言的分化与统一;语言的接触与融合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语言的分化与统一;语言的接触与融合
187、判断题 所有短语的命名和所有短语的结构成分的命名都是根据结构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88、填空题 对偶可以分为()、()、()三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正对;反对;串对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正对;反对;串对
189、填空题 “批评”和“批判”的区别主要在于();“发挥”和“发扬”的区别主要是();“成果”和“后果”的主要区别在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词义轻重不同;搭配功能不同;感情色彩不同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词义轻重不同;搭配功能不同;感情色彩不同
190、名词解释 零谓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不能与施事、受事结合的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不能与施事、受事结合的词。
191、名词解释 感情意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语义中所包括的语言社团对客观对象所作的主观评价或态度方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语义中所包括的语言社团对客观对象所作的主观评价或态度方面的内容。
192、问答题 见母今音有[ktɕ]两读,是按什么条件分化的?试举四个例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按照韵母的洪细。
[k]:高古怪固;[t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按照韵母的洪细。
[k]:高古怪固;[tɕ]:街九脚。
193、问答题 浊音清化的规律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声母简化规律。除了次浊音(m,n,l)之外,所有浊音声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声母简化规律。除了次浊音(m,n,l)之外,所有浊音声母都变了清音,于是它们与清音合流了。如果浊声母是一个破裂音或破裂摩擦音,那么平声字变为吐气的清音,仄声字变为不吐气的清音;如果这个浊声母是个单纯的摩擦音,没有送气不送气的区别,一般是变为相应的清音。
194、多项选择题 基本词汇的主要特点是()。
A.它们所表达或反映的,都是与一个民族的全体成员日常生活关系极为密切的各种事物。
B.它们不是全民共用的,往往在相对狭小的范围内使用。
C.大多是由一个词根构成,是一种语言词汇中孳生新词的基干。
D.它们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E.是由词根与词素组合而成,因而再次构词的能力较弱,甚至不具备构词能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95、问答题 上古汉语数量表示有哪些主要方式?请举例说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数词+名词,数次在名词前面,不用单位词:&ldq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数词+名词,数次在名词前面,不用单位词:“五事”“五城十二楼”等。
(2)名词+数词,作谓语,不用单位词(主谓—>功能概述):“牛一”“羊一”等。
(3)名词+数词+单位词(名词作谓语,数词作限定作用,修饰度量衡):“马三匹”“禾三百廛”等。(度量衡单位必须用第三种方式)。
196、问答题 全浊声母是怎样影响今调类的分合的?次浊声母呢?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古平声,古浊声母→今阳平
2、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古平声,古浊声母→今阳平
2、古上声,古次浊声母→今上声,古全浊声母→今去声
3、古去声,无论清浊,今音全是去声。
4、古入声,古全浊声母→今阳平,古次浊声母→今去声
197、判断题 最小的单说形式必是词,词未必都能单说。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98、判断题 语法既要研究组合规律,也要研究聚合规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99、名词解释 典故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一段古代传说或历史故事压缩成为一个句子或词组。如:愚公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一段古代传说或历史故事压缩成为一个句子或词组。如: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
200、名词解释 三元谓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能与施事、受事和与事结合的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能与施事、受事和与事结合的词。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文学》题库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题库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文学:汉语史》题库,分栏、分答案解析排版、小字体方便打印背记!经广大会员朋友实战检验,此方法考试通过率大大提高!绝对是您考试过关的不二利器!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