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1、问答题
计算题:
一个封闭经济的消费函数、投资函数和政府支出如下:
C=400-400r+0.2Y
I=240-400r
G=200
(1)构造IS曲线,并进行解释。
(2)Y=1000时,利率水平为多少?Y上升至1020时,利率水平又为多少?
(3)政府支出提高到240,IS曲线将如何移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IS曲线为
由于是封闭经济,所以Y=C+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IS曲线为
由于是封闭经济,所以Y=C+I+G
即
整理得
(2)由(1)当Y=1000时,
同理,当Y=1020时,=0.03
(3)国家实行的是财政扩张政策,使的政府支出增加,从而国家计划总支出E增加,使IS曲线向右平移。移动后IS曲线变成
2、多项选择题 乘数的公式表明()
A、边际消费倾向越高,乘数就越小
B、边际消费倾向越低,乘数就越小
C、边际消费倾向越高,乘数就越大
D、边际消费倾向越低,乘数就越大
E、乘数一定是不小于1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D, 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单项选择题 在四部门经济中,若I、S、G、T、X、M同时增加,则均衡收入()
A、不变
B、趋于增加
C、趋于减少
D、不确定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问答题 投资过多论怎样解释经济周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该理论对经济由繁荣转向萧条的解释是:在经济扩张过程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该理论对经济由繁荣转向萧条的解释是:在经济扩张过程中,投资过渡扩张。投资过渡扩张造成的结果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投资品过剩、消费品不足。消费品不足限制了就业的增加,从而使扩大了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利用。另一方面,资本不足或储蓄不足。尽管投资过渡扩张已经消费减少,储蓄增加,然而储蓄增加仍然赶不上投资增加,结果造成储蓄不足或资本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投资扩张还不可能继续进行下去。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经济势必由繁荣转向萧条。
5、单项选择题 如果通过向个人和企业征税来增加政府开支,而这税款中的一部分本来为个人和企业用于消费和投资,一部分用于储蓄,那么挤出效应()
A、部分存在
B、不存在
C、全部存在
D、不能确定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名词解释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当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时,经济处于均衡状态。在均衡点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当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时,经济处于均衡状态。在均衡点处,决定总需求的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以及决定总供给的劳动市场同时处于均衡。此时,由产品和货币市场均衡决定的总需求恰好使得劳动市场均衡决定的就业量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完全实现均衡。
7、判断题 供给学派认为,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经济出现的“滞胀”,是财政庞大的开支、过高的税率和政府对经济管制过多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问答题 一些经济学家说,政府可以永远有预算赤字。如何有这种可能性呢?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人口和生产水平在持续提高。经济的还债能力在不断提高,只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人口和生产水平在持续提高。经济的还债能力在不断提高,只要政府债务增长速度小于经济收入增长速度,政府可以一直保持赤字运行。
9、问答题 简述三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核算恒定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三部门经济是指导包括家庭、厂商和政府三种经济单位在内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三部门经济是指导包括家庭、厂商和政府三种经济单位在内的经济,在三部门经济中,按支出方法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家庭消费、私人投资、政府购买之和,即GDP=C+I+G;用收入法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私人部门用于消费的收入、储蓄和税收之和,即GDP=C+S+T。用支出方法和收入方法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应该是恒等的.因此,得出国民收入核算的恒等式:
C十I十G=C+S+T
两边消去C可以得到:
I十G=S+T
即私人投资与政府购买之和等于私人储蓄与政府税收之和。这就是三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
10、名词解释 货币的交易需求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由人们的交易动机所产生的对货币的需求被称为货币的交易需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由人们的交易动机所产生的对货币的需求被称为货币的交易需求。货币的交易需求由国民收入决定,并且随国民收入增加而增加。
11、问答题 简述导致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原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任一给定的价格水平上,生产能力的提高或降低都会导致厂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任一给定的价格水平上,生产能力的提高或降低都会导致厂商愿意供给的某种产出数量的变化,从而引起总供给曲线,特别是垂直部分发生移动。导致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自然的和人为的灾祸。例如,地震或战争会极大地引起总供给曲线移动。
第二,技术变动。引起总供给曲线移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技术的变化。技术变动通常是正向,即技术水平倾向于提高,所以技术变动的影响一般使得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第三,工资率等要素价格的变动。当工资下降时,对于任一给定的价格总水平,厂商愿意供给更多的产品,因而降低工资将使总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反之,工资上升,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此外,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也会引起总供给曲线的移动。如果厂商以进口商品作为原料,那么进口商品的价格变化时,厂商的成本就会发生变动,从而愿意生产的数量也会变动。
总之,生产技术水平提高或生产成本下降,经济的总供给增加,总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反之,生产技术水平下降或生产成本提高,经济的总供给减少,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12、多项选择题 欠缴税款数额较大的某集体企业,在()之前,应当向税务机关报告。
A、处分其不动产
B、处分其大额资产
C、变更法定代表人
D、变更财务主管人员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3、多项选择题 在考察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时,通常把经济由简单到复杂地分成()
A、一部门经济
B、两部门经济
C、三部门经济
D、四部门经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4、判断题 拉弗曲线表明税率为50%时税收总额最大。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5、问答题 若经济进入“凯恩斯陷阱”,应当采取何种政策?为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宏观经济进入“凯恩斯陷阱”,L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宏观经济进入“凯恩斯陷阱”,LM曲线呈现水平状,货币政策完全失效。财政政策却基本上完全有效,即只要增加财政支出,就能在利率不变的情况下,使国民收入增加。
16、判断题 宏观经济的主要目标之间具有冲突性。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7、名词解释 利率效应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指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指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情况。
18、问答题 消费和消费支出有何区别?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一般来说,消费品可分为三类;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一般来说,消费品可分为三类;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劳务。耐用消费品的特征是消费期常常会持续一年以上,比如汽车。非耐用消费品是在购买的当年就消费完的。而劳务则是购买和消费同时进行的。
消费是指消费者购买消费品后的消费过程,消费支出是指消费者购买消费品的开支。从数量上来看,消费和消费支出的区别在于耐用消费品的消费和消费支出(购买)上。由于耐用消费品的消费不仅是在购买的当年,而要连续好几年;而非耐用消费品的购买时在某一年一次性完成的,因此,消费的波动要比消费支出平稳。
19、判断题 以总需求分析为中心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的特征之一。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0、名词解释 物价指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物价指数是表示某些商品的价格由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的变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物价指数是表示某些商品的价格由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的变动程度,它通常用来衡量一般价格总水平。依据选取的商品种类和数量的不同,物价指数可以有多种。在实际中,经常用到的物价指数有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和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指数。
21、单项选择题 马尔萨斯模型关于人类将永远生活在贫困中的预测()。
A.自动稳定器对经济事件作出反应的之前;
B.自动稳定器对经济事件作出反应之后;
C.经济冲击与应对该冲击的政策行动之间;
D.政策行动和其对经济产生影响之间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2、单项选择题 下列不正确的命题是()
A.国民生产净值(NNP)减直接税等于国民收入(NI)
B.国民生产净值(NNP)加资本消耗(折旧)等于国民生产总值(GNP)
C.总投资等于净投资加折旧
D.个人收入等于个人可支配收入加直接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3、判断题 充分就业与任何失业的存在都是矛盾的,因此只要经济中有一个失业者,就不能说实现了充分就业。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4、判断题 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是一致的,两个目标一定可以同时实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5、单项选择题 假定资本完全流动,相对于大型开放经济,在小型开放经济中()。
A.货币需求对收入富有弹性
B.投资对利率变得更富有弹性
C.收入所得税提高
D.以上都不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6、问答题 为什么古典模型中存在“货币中性”性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当总供给曲线为垂直线时,名义货币供给的变化会导致价格水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当总供给曲线为垂直线时,名义货币供给的变化会导致价格水平同比例变化。由于实际货币供给保持不变,名义货币供给的变化就不影响利率水平和产出构成。从这个意义上讲,名义货币变化就是中性的。
27、名词解释 存款创造乘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一般地,如果法定准备率为rD,而银行系统中最初存款数量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一般地,如果法定准备率为rD,而银行系统中最初存款数量的改变量为△D,那么银行系统中存款改变量最多可以达到△D/rD,即银行系统中存款的改变量为原有存款量的l/rD。l/rD就是存款创造乘数。由于法定准备率rD小于1,因而银行系统存款创造乘数大于1。
28、名词解释 经济增长率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经济增长率是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之一。假定经济中的实际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经济增长率是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之一。假定经济中的实际收入(总量或人均)为Y,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的改变量为△Y,那么经济增长率G可以表示为:
G=△Y/Y
29、单项选择题 由工资提高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是()
A、需求拉动;
B、成本推动;
C、结构性;
D、其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0、问答题 计算分析题:假定货币需求为L=0.2Y,货币供给M=200,消费C=90+0.8Yd,税收T=50,投资I=140-5r,政府支出G=50,求:(1)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2)若其他条件不变,政府支出G增加20,那么收入、利率和投资有什么变化?(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由Y=C+I+G得IS曲线为:Y=1200-25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由Y=C+I+G得IS曲线为:Y=1200-25r;
由L=M得LM曲线为:Y=1000;说明LM处于充分就业的古典区域,故均衡收入为:Y=1000;联立IS和LM得到:r=8,I=100;
同理得:r=12,I=80,Y仍为1000。
(2)G增加20使投资减少20,存在挤出效应。说明政府支出增加时,只会提高利率和完全挤私人投资,而不会增加国民收入,这是一种古典情况。
31、名词解释 个人收入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个人获得的总收入。PI=NI-(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个人获得的总收入。PI=NI-(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公司未分配利润)+政府和企业对个人的转移支付
32、问答题 简述理解国内生产总值概念需要注意的问题。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经济系统的活动成果通常由国内生产总值来表示。国内生产总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经济系统的活动成果通常由国内生产总值来表示。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在特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及其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简写为GDP。
理解这一定义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生产的最终商品的总价值。
第二,国内生产总值通常是指一年内生产出来的商品和劳务的总价值,它不包含以前产品的库存等。
第三,国内生产总值只包含那些作为最终产品进入消费和生产领域的产品,因此不包含中间投入的产品。
第四,国内生产总值不仅包含有形的最终产品,而且要包含无形的劳务。
最后,由于最终商品和劳务是各种各样的,因而国内生产总值是以货币形式表示出来的。
33、问答题 经济增长的特征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按人口计算的产量的高增长率和人口的高增长率;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按人口计算的产量的高增长率和人口的高增长率;
(2)生产率本身的增长也是迅速的;
(3)经济结构的变革速度是高的;
(4)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的迅速改革;
(5)经济增长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大;
(6)世界增长的情况是不平衡的。
34、单项选择题 根据哈罗德模型,当资本-产量比率为4,储蓄率为20%时,则经济增长率为()
A.5%;
B.80%;
C.20%;
D.10%。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5、单项选择题 财政政策扩张性最显著的是()。
A.减税100亿元
B.增税100亿元
C.增加政府支出100亿元
D.减少政府支出100亿元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6、单项选择题 实际GDP与充分就业GDP的关系是()。
A.实际GDP总是高于充分就业GDP
B.实际GDP总是低于充分就业GDP
C.两者总是相等的
D.实际GDP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充分就业GDP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7、问答题
计算题:
设一个国家的总量生产函数是:
y=k
其中y和k分别指人均产出和人均资本。如果储蓄率为28%,人口增长率为1%,技术进步率为2%,折旧率为4%,该国稳定状态的产出是多少?如果储蓄率下降到10%,而人口增长率上升到4%,其他不变,那么该国新的稳定状态产出又是多少?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当达到稳定状态时有:k=
代入数据得:(4%+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当达到稳定状态时有:k=
代入数据得:(4%+1%+2%)k=28%k
从而人均资本稳态水平k=16
从而产出y=4
同理,当达到新的稳态时,得k=1
从而新的产出水平y=1
38、判断题 出口增加会使国民收入增加,贸易收支状况改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9、单项选择题 垂直的长期总供给曲线表明,如果价格水平可以充分调整,那么()。
A.收入总额必须正好等于消费者从收入中来的计划的支出加上计划的储蓄
B.GDP总额必须等于计划储蓄总额与计划投资总额之和
C.消费者支出总额必须正好等于收入的收支均衡水平
D.所得收入总额必须等于全体消费者从收入中来的计划支出加上计划投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0、单项选择题 消费函数的斜率取决于()
A、边际消费倾向;
B、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总量;
C、平均消费倾向;
D、由于收入变化而引起的投资的总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1、名词解释 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通货膨胀会导致收入和财富在不同阶层之间的再分配,这就是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通货膨胀会导致收入和财富在不同阶层之间的再分配,这就是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其效应的大小取决于通货膨胀的类型。
42、问答题 阐述为什么凯恩斯主义强调财政政策而货币主义者强调货币政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凯恩斯主义强调财政政策。一般来说,由于货币的投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凯恩斯主义强调财政政策。一般来说,由于货币的投机需求与利率成反方向关系,因而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是,凯恩斯主义认为,当利率降低到很低水平时,持有货币的利息损失很小;而如果将购买债券的话,由于债券价格异常高(利率极低表示债券价格极高),因而只会跌而不会再涨,从而使购买债券的货币资本损失的风险变 www.91eXam.org得很大,这时,人们即使有闲置货币也不肯去购买债券,这就是说,货币的投机需求变得很大甚至无限大,经济陷人所谓凯恩斯陷阱状态,这时的货币需求曲线LM曲线呈水平状。如果政府增加支出,IS曲线右移,货币需求增加,并不会引起利率上升而产生挤出效应,于是财政政策非常有效;相反,这时政府如果增加货币供给量,则不可能再使利率进一步下降,因为人们再不肯去用多余的货币购买债券而宁愿让货币保留在手中,因此债券价格不会上升,即利率不会下降,既然如此,想通过增加货币供给使利率下降并增加投资和国民收人,就不可能,因此货币政策无效。因而凯恩斯主义首先强调财政政策而不是货币政策的作用。
(2)货币主义强调货币政策。当利率上升到相当高度时,因保留闲置货币面产生的利息损失将变得很大,而利率进一步上升将引起资本损失风险变得很小,这使得货币的投机需求完全消失。因为利率很高意味着债券价格很低,当债券价格低到正常水平以下时,买进债券不会使本金受到因债券价格下跌的损失。因而手中任何的闲置货币都可用来购买债券而不愿再让它保留在手中。由于利率涨到足够高度使货币投机需求完全消失,货币需求纯粹是由交易动机而产生,因而LM曲线就表现为垂直线形状。古典经济学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是由交易动机而产生,只和收人有关,而和利率波动无关,由此,垂直的LM曲线区域被认为是古典区域,也是货币主义认同的区域。LM曲线垂直时,货币政策非常有效而财政政策无效。因为,当人们只有交易需求而没有投机需求时,如果政策采用膨胀性货币政策,这些增加的货币将全部用来购买债券,而不愿为投机而持有货币,这样,增加货币供给就会导致债券价格大幅度上升,而利率大幅度下降,使投资和收人大幅度增加,因而货币政策很有效。相反,实行增加政府支出的政策则完全无效,因为支出增加时,货币需求增加会导致利率大幅度上升(因为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极小,几近于零),从而导致极大的挤出效应,因而使得增加政府支出的财政政策效果极小,所以古典主义者强调货币政策的作用而否定财政政策作用。
43、填空题 货币的投机需求与()成反方向变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利率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利率
44、判断题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考察经济的总体趋势。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5、问答题 为什么短期总供给曲线先向右上方倾斜后又垂直?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向右上方倾斜的短期总供给曲线根源于劳动市场不完全竞争,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向右上方倾斜的短期总供给曲线根源于劳动市场不完全竞争,货币工资向下刚性的假定。
在名义工资既定的情况下,一般价格水平上升引起实际工资就下降。在劳动市场上,实际工资的下降,使得劳动需求量大于劳动供给量。根据劳动市场不完全竞争,货币工资向下刚性即只能上升不能下降的假定,货币工资一定上升,并将一直上升到使实际工资等于均衡实际工资时为止。由于实际工资不变,故实际就业量也不变,仍为充分就业量,从而收入也不变仍为充分就业收入。故在充分就业收入水平上,短期总供给曲线垂直。
若一般价格水平下降,如果名义工资既定,实际工资就上升。在劳动市场上,实际工资的上升,使得劳动需求量小于劳动供给量。根据货币工资向下刚性的假定,货币工资此时并不下降,从而劳动需求量小于劳动供给量的态势不能被逆转。由于实际就业量取决于劳动需求量,于是实际就业量就小于均衡就业量和充分就业量,进而导致实际收入小于充分就业收入。所以在充分就业收入以下,总供给曲线就向右上方倾斜。
46、单项选择题 如果一国处于国内失业、国际收支有逆差的状况,这时适宜采取()
A、扩张性财政政策;
B、扩张性货币政策;
C、紧财政松货币政策;
D、松财政紧货币政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7、单项选择题 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净值统计数字中,住宅在其所有者居住时其服务价值是按照何种方式处理的?()
A.不作计算,因为财产服务不认为是“生产”:
B.不作计算,因为这样的财产服务包括了住宅本身的价值:
C.采用一个租金价值的任意估计值,不计人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净值;
D.采用一个租金价值的任意估计值,计入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净值。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8、判断题 按照凯恩斯主义,政府的财政预算应该保持稳定。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9、问答题 简要说明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用两部门经济加以分析,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在于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用两部门经济加以分析,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在于,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随着价格总水平的上升而减少。
首先考察价格总水平对消费支出的影响。在既定的收入条件下,价格总水平提高使得个人持有的财富可以购买到的消费品数量下降,从而消费减少。反之,当价格总水平下降时,人们所持有财富的实际价值升高,人们会变得较为富有,从而增加消费。价格总水平与经济中的消费支出成反方向变动关系。
其次考察价格总水平对投资支出的影响。价格总水平的变动对投资支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价格变动对利息率的影响而起作用的。随着价格总水平的提高,利息率上升,从而投资减少,即价格总水平提高使得投资支出减少。相反,当价格总水平下降时,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从而利息率下降,引起厂商的投资增加,即价格总水平下降使得经济中的投资支出增加。因此,价格总水平与投资支出成反方向变动关系。
综合以上两个方面的影响,当价格总水平提高时,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同时减少,从而社会总支出水平下降;反之,当价格总水平下降时,消费和投资支出同时增加,从而社会总支出水平提高。也就是说,总支出水平随着价格总水平的上升而下降,即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下倾斜的曲线。
50、填空题 在LM()而IS()的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平缓、垂直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平缓、垂直
51、问答题 一个参议院宣布他改变了对保护主义的支持:“美国的贸易赤字必须要减少,但进口配额只会激怒我们的贸易伙伴,如果我们补贴美国的出口,我们就可以通过增强我们的竞争力而减少赤字”用图说明出口补贴对净出口和实际汇率的影响,你同意这个参议员的观点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既定汇率下,出口补贴增加了净出口,在外汇市场使美元需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既定汇率下,出口补贴增加了净出口,在外汇市场使美元需求增加,如下图。其结果是汇率上升,净出口并不改变。所以参议员的结论是错误的。出口补贴不会减少贸易赤字。
52、单项选择题 常温下交感神经节能耐受完全缺血的时间是()。
A.3~5分钟
B.10~15分钟
C.20~40分钟
D.45分钟
E.60分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3、单项选择题 在下述()情况下将发生挤出效应。
A.货币供给的下降使利率提高
B.私人部门税收的增加引起私人部门可支配收入和支出的下降
C.政府支出增加使利率提高
D.政府支出的下降导致消费支出的下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4、单项选择题 弗里德曼认为在一般情况下消费()。
A.各种收入水平和利率上
B.各种收入水平和一定利率水平上
C.一种收入水平和利率上
D.一种收入水平和各种利率水平上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5、单项选择题 如果其他情况不变,净税收和政府购买增加同一数额时,则()
A.总支出(C+I+G)上移;
B.总支出(C+I+G)下移;
C.总支出(C+I+G)不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6、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项都是近似货币的例子,除了()
A、大额定期存款
B、旅行支票
C、隔夜回购协议
D、储蓄存款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7、判断题 假定货币需求函数为L=kY-hr,货币供给增加10亿美元,而其他条件不变,则会使LM曲线右移k乘以10亿美元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8、名词解释 货币的预防需求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由人们的预防动机所产生的对货币的需求被称为货币的预防需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由人们的预防动机所产生的对货币的需求被称为货币的预防需求。货币的预防需求也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而递增。
59、问答题 为什么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NP?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的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的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人或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和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这不是因为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倒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生活来源才给予救济。政府转移支付和政府购买虽都属政府支出但前者不计入GNP而后者计入GNP,因为后者发生了实在的交换活动。比方说,政府给公立学校教师发薪水是因为教师提供了教育工作的服务。
60、单项选择题 某人正在等待着某工作,这种情况可以归类于()
A、就业
B、失业
C、非劳动力
D、就业不足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1、判断题 如果GDP的当前市场价值有了很大的增加,可以表明该国扩大了生产。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2、单项选择题 经济波动的周期的四个阶段依次为()
A.扩张、峰顶、衰退、谷底;
B.峰顶、衰退、谷底、扩张;
C.谷底、扩张、峰顶、衰退;
D.以上各项均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3、判断题 在物品市场上。利率与国民收入成反方向变动是因为利率与投资成方向变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4、单项选择题 当宏观经济均衡时()。
A.经济的产量达到其物质限制
B.总需求曲线与短期总供给曲线垂直的部分相交
C.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
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需求量等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供给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5、名词解释 自然失业率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指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指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
66、单项选择题 假设已经实现充分就业,名义货币供给的增加会导致()。
A.法定准备金率
B.贴现率
C.公开市场操作
D.道义劝告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7、判断题 根据奥肯定理,在经济中实现了就业后,失业率每增1%,则实际国民收入就会减少2.5%。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8、多项选择题 在执行货币政策过程中,中央银行运用各种工具通过调节()来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
A.货币供给
B.利率
C.货币需求
D.有价证券价格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9、单项选择题 中央银行影响商业银行放贷数量的传统货币手段是()。
A.法定存款准备金
B.公开市场业务
C.道义劝告
D.以上都不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0、判断题 在经济增长中起最大作用的因素是资本。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1、问答题 写出投资乘数的数学表达式,并用图形表现乘数效应,简要解释乘数原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投资乘数K=1/1-b,b为边际消费倾向。投资乘数与边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投资乘数K=1/1-b,b为边际消费倾向。投资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成正比。
乘数效应如图所示:
边际消费倾向即消费曲线斜率,亦即C+I曲线斜率,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效应即越ΔY越大。
72、问答题 如长期总供给曲线由于技术进步的原因右移,试分析通过价格水平的变动,经济将如何调整?在政府的税收政策和支出不变的情况下,消费、投资与净出口在总产出中所占份额有何变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由于技术进步,生产能力的提高,在既定均衡价格水平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A.由于技术进步,生产能力的提高,在既定均衡价格水平下,经济的总供给超过总需求,价格水平就会下降;实际货币供给增加,LM曲线向右移动,利率水平下降,经济中对利率水平变化反应较敏感的私人部门的投资会增加。
B.如果税率和政府支出不变,利率降低将使总产出中私人部门的投资需求扩大;同时,总收入的增加还会扩大人们的消费需求。对净出口的影响并不确定,价格水平下降使出口扩大,但同时收入的提高也增加了进口需求。
73、单项选择题 下述哪一项不是经济在内的稳定器(失业补偿)()
A、累进税率制
B、与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的政府开支
C、社会保障支出
D、农业支持力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4、名词解释 温和的、奔腾的和超级通货膨胀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按照价格上涨幅度加以区分,通货膨胀有温和的通货膨胀、奔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按照价格上涨幅度加以区分,通货膨胀有温和的通货膨胀、奔腾的通货膨胀和超级通货膨胀三种类型。温和的通货膨胀,年物价上涨率在10%以内;奔腾的通货膨胀其物价上涨率则是两位数;而超级通货膨胀的通货膨胀率要在3位数以上。
75、判断题 提高关税的税率将使本国的厂商可以提高同类产品的竞争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6、多项选择题 在不考虑对外经济交往的情况下,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常用的有()政策。
A.生产管理
B.消费管理
C.供给管理
D.需求管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7、单项选择题 经济学家通常评价经济模型的标准是()。
A.假设是否合理,是否现实;
B.对实际问题的研究是否可以理解并可操作,及可以实证:
C.其应用结果与实际数据相比较是否一致;
D.以上都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8、问答题 为什么一些经济学家反对零通货膨胀目标?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他们认为,保持零通货膨胀成本太高,益处小。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他们认为,保持零通货膨胀成本太高,益处小。
79、单项选择题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周期是()。
A.实际产出围绕潜在产出的波动
B.名义收入围绕实际收入的波动
C.潜在产出本身的波动
D.名义收入围绕潜在产出的波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0、问答题 乘数原理与加速原理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乘数原理与加速原理是两个不同的原理,首先,前者说明净投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乘数原理与加速原理是两个不同的原理,首先,前者说明净投资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后者说明国民收入增量对净投资的影响,其次,前者是短期的分析,后者是长期的分析。但是,乘数原理与加速原理也存在一定的联系。首先,根据前者,投资的变化将会引起数倍的国民收入的变化;根据后者,国民收入增量的变化,引起净投资加速的变化,;其次,从长期和动态的过程来看,乘数发生作用以后,加速数接着会发生作用,成数又接着发生作用,如此继续下去。
81、单项选择题 根据总供求模型,扩张性货币政策使价格水平()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2、单项选择题 一般地说,国内投资增加将()
A、减少向其他国家的进口;
B、增加出口而进口保持不变;
C、改善外贸收支;
D、恶化外贸收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3、单项选择题 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采取的财政政策是()
A、增加政府支出;
B、提高个人所得税;
C、提高公司所得税;
D、增加货币发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4、单项选择题 自发投资支出增加10亿元,会使IS曲线()
A、右移10亿元;
B、左移10亿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元;
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元。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5、单项选择题 当()时,IS曲线更平缓。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三种情形都有可能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6、判断题 国民收入分配越不均等,社会消费曲线越是向上移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7、单项选择题 汇率自由浮动,在政府不加干预的情况下,若一国国内收入增加,则()。
A.出售生息的资产,增持不生息的货币
B.购买生息的资产,减持不生息的货币
C.购买更多的产品和服务
D.对他们的货币与非货币资产的组合感到满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8、名词解释 产品市场均衡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指产品市场上供给与总需求相等。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指产品市场上供给与总需求相等。
89、单项选择题 下列哪种情况是M2的一部分,但不是M1的一部分?()
A.旅行支票;
B.活期存款;
C.储蓄存款;
D.其他支票存款。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0、单项选择题 某封闭性经济的MPS为0.1,在()情况下政府可以将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400亿元。
A.增加政府支出400亿元
B.增加政府支出40亿元
C.减税40亿元
D.增税40亿元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1、问答题 简述影响IS曲线移动的因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答:IS曲线是由市场均衡条件I(r)=S(Y)得到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答:IS曲线是由市场均衡条件I(r)=S(Y)得到的,当决定投资和储蓄的因素发生变动时,IS曲线的位置也会相应地发生改变。首先,投资变动,若投资增加,同一利息对应的均衡国民收入增加,从而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若投资减少,则IS曲线将向左下方移动。其次,若储蓄变动,储蓄增加导致均衡国民收入下降,因而相同的利息率对应的均衡国民收入量减少,即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反之,当储蓄减少时,IS曲线将向右上方移动。
总之,投资增加或者储蓄减少,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投资减少或者储蓄增加,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92、问答题 简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货币经济周期理论及其政策含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货币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影响整个经济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货币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影响整个经济的未预期到的总需求冲击(主要由没有预期到的货币供给的变化引起)引起价格预期误差(理性地形成),进而导致产量和就业偏离其长期均衡(自然)水平。产生这些误差的原因是由于劳动者和厂商拥有的信息不完全(获取信息需要成本,因此,经济主体不可能获得完全信息),他们错误地把一般价格变化当成相对价格变化,从而分别变动劳动和产出供给。设起初的产量和就业位于自然率水平。央行未加宣布突然增加货币供给,引起总需求增加和一般价水平上升。私人部门没有预期到一般价格水平的上升,分散生产的厂商们把他们商品价格的上升当成他们产品的相对价格的上升,从而增加劳动需求量与产量,同时导致货币工资的上升。劳动者则错误地把察觉到的货币工资的上升(相对于它们的预期值)当作真实工资的上升,从而增加劳动供给。与弗里德曼模型中劳动者单方面被愚弄相比,卢卡斯模型中,劳动者和厂商在信息的不完全方面没有任何的不对称:厂商和劳动者都会有预期误差,对没有预期到的普遍的价格上升做出反应,分别提高产品和劳动的供给。结果总产量和就业都将暂时高于它们的自然水平,最终使经济趋于繁荣。一旦私人部门意识到相对价格与实际工资没有变化,劳动者和厂商就会相应减少劳动供给和产品供给,产出和就业就会回到其长期的均衡(自然)水平。在一般价格水平处于较高水平的经济繁荣时期,如果中央银行未加宣布突然减少货币供给,则会产生相反的情况,使经济最终趋于萧条。在货币经济周期学派看来,产量和就业偏离其自然水平是货币供给变化产生的“随机冲击”所造成的人们对价格预期的误差的结果。当然这些预期误差本质上也是随机的。货币经济周期理论的政策含义涉及宏观经济政策的无效命题。如果货币供给是由当局按照一些“已知”的规则决定的,那么即使在短期,当局也不可能通过系统性的货币政策影响产量和就业,因为这会被当事人预见到,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同样,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引起的货币增长率的变化也会被当事人预见到,使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失效。只有未预期到的货币意外才对真实产量有短期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增大产量和就业围绕它们自然水平的偏离,急剧经济波动。因此,宏观经济政策对产量与就业来说是无效的。
93、问答题 什么是“李嘉图等价定理”?对它的批评意见主要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9世纪初的李嘉图认为,无论是通过增加税收还是通过发行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9世纪初的李嘉图认为,无论是通过增加税收还是通过发行国内公债来筹集资金,政府赤字支出给私人部门带来的负担都是相等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巴罗,利用理性人假说,复兴了李嘉图的这个观点,认为征税和发行公债这两种弥补赤字的方法,从对私人部门的负担,进而对个人消费支出或社会总需求的影响来看,本质上等价的,因而公债的效果是中性的。这种观点被称为“李嘉图等价定理”。
表面上看,以税收筹资与发行债券筹资给私人部门带来的负担并不相同。增加税收,会直接减少个人的可支配收入,进而减少消费;政府向公众出售与征税额相等的债券,个人将拥有的债券增加当作财富的增加,进而增加消费。这种“财富效应”将抵消“挤出效应”,使得债券融资性的政府支出的增长能够增加社会总需求,最终增加就业和收入。但从本质上看,债券是要偿还并且支付利息的。由于政府本身不创造收入,用来偿还公债本息的收入最终来源于税收。因此,公债的发行,意味着公众未来税负的增加。具有理性预期的人们会认识到这一点,从而未来的纳税义务将被贴现,其现值正好抵消掉所售债券的价值。因此,政府债券将不再被人们看成为财富。为了履行未来的纳税义务,人们在现期将更加节约。从而债券融资性财政扩张并不比增加税收的财政扩张能更有效地提高总需求。实际上 ,它们所产生的效应是相同的,即都等于“平衡预算乘数效应”。
人们已提出一些观点反对李嘉图债务等价性定理。首先,如果债券融资性财政扩张带来的未来纳税义务落在下一代人身上,则可以认为现在的一代人较为富有,会增加消费。虽然巴罗认为,这意味着现在的一代人必须更加节约,以增加留给孩子的遗产,用来履行未来的纳税义务。但人们批评这种观点。认为所有的父母不一定都这样有远见,都这么关心子女,考虑到他们未来的纳税义务。其次,鉴于资本市场的不完全,可以将政府债券视为净财富。政府支付的债券利率规定了未来纳税义务的多少。如果由于政府可以比个人更便利地进入资本市场,因而在估计未来纳税义务的现值时,利率低于适用于私人部门的贴现率,那就可以将政府债券视为净财富。在这种情况下,债券融资性的政府支出增加就会增加私人部门的财富和消费,使得债券融资性的政府支出增加比税收融资性的政府支出增加能更有效地提高总需求。
94、名词解释 菲利普斯曲线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菲利普斯根据现实统计资料所给出的反映和货币工资变动率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菲利普斯根据现实统计资料所给出的反映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曲线。
95、单项选择题 GNP的均衡水平与充分就业的GNP水平的关系是()
A、两者完全等同
B、除了特殊的失衡状态,GNP的均衡水平通常意味着充分就业的GNP水平
C、GNP的均衡水平完全不可能是充分就业的GNP水平
D、GNP的均衡水平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充分就业的GNP水平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6、判断题 新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理论基础上的主要区别不在于私人经济部门是否拥有理性预期,而在于工资与价格是否存在黏性。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新凯恩斯主义采取了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相同的选择性理论框架,假定工人和厂商分别为理性的效用最大化者和利润最大化者,都拥有理性预期。但新凯恩斯主义认为,价格具有黏性,即在总需求冲击之后,名义价格不能迅速调整至新的市场出清水平,从而可能使收入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低于充分就业收入。此时,需要政府采取一定的政策干预经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任何被预期到的货币冲击的结果是,名义工资和价格立即跳至其新的均衡值,因此产量和就业保持不变。在这样的世界中,系统性的货币政策是无效的。起初人们普遍认为这一新古典的政策不必要命题是将理性预期引入宏观经济学的直接结果。后来有学者证明,在引入理性预期的模型中,只要放弃市场连续出清的假设,名义冲击是能够产生真实效应的。其显著的结论是,理性预期假说并不意味着凯恩斯主义的末日。新古典模型的关键特征被认为是市场连续出清的假设,即完全而立即的工资和价格变动。因此,新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理论基础上的主要区别不在于私人经济部门是否拥有理性预期,而在于价格是否存在黏性。
97、问答题 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国民生产总值用人口总数除所得出的数值就是人均国民生产总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国民生产总值用人口总数除所得出的数值就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前者可以反映一国的综合国力,后者可以反映一国的富裕程度。
98、问答题 政府削减税收,在运用货币政策保持利率不变与货币存量不变这两种情况下减税的经济后果有什么区别?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假定经济处于中间区域,政府减税使IS曲线右移,利率上升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假定经济处于中间区域,政府减税使IS曲线右移,利率上升,收入增加。若政府在减税的同时增加一定的货币供给量,使得利率不变,LM曲线便右移,使收入进一步增加。可见前者增加的收入比前者多,因为它克服了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99、判断题 货币主义者认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虽然都能影响总需求,但货币政策的效果大于财政政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00、问答题 用IS-LM模型简要说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IS曲线是描述物品市场均衡,即I=S时,国民收入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IS曲线是描述物品市场均衡,即I=S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存在着反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LM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即L=M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存在着同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
(2)两个市场同时均衡,即I=S,L=M时,两条曲线的交点决定了国民收入和利息率。
(3)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比如政府支出增加,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在LM曲线不变条件下,国民收入增加,利息率上升;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货币供给量增加,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在IS曲线不变条件下,国民收入增加,利息率下降。
101、判断题 凯恩斯认为,引起总需求过度的根本原因是货币的过量发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02、判断题 消费曲线的斜率等于边际消费倾向。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03、单项选择题 如果通货膨胀没有被预料到,则通货膨胀的受益者是()
A、股东
B、债权人
C、退求金领取者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04、问答题 解释政府预算赤字伤害下代工人的两种情况。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首先,下一代工人税负更重了。其次,由于挤出效应,导致将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首先,下一代工人税负更重了。其次,由于挤出效应,导致将来的资本存量减少,将来工人的收入减少。
105、问答题 解释信任度如何影响治理通货膨胀的代价。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信任度影响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速度。如果美联储推出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信任度影响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速度。如果美联储推出的治理通货膨胀计划很可信,那么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快速下移,治理通货膨胀成本小。反之,则治理成本高。
106、单项选择题 从谷底扩张至经济增长的正常水平称为()
A、繁荣;
B、衰退;
C、危机;
D、复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07、问答题 熊彼特怎样解释经济周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熊彼特用他的创新理论解释经济周期。企业家的创新活动获得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熊彼特用他的创新理论解释经济周期。企业家的创新活动获得超额利润。这引起其他企业的仿效,形成了创新浪潮,进而导致经济逐渐走向繁荣。随着创新的普及,超额利润逐渐消失,投资下降,经济逐渐走向萧条。新一轮创新出现,导致新一轮的经济波动。
108、名词解释 总量生产函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又称宏观生产函数,是指一国总收入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总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又称宏观生产函数,是指一国总收入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总投入包括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力中的总就业量、自然资源和资本存量,总产出则可以指一国的GDP。在总投人中,由于自然资源可以被视为常数,所以投入变量只有就业量和资本存量。如果用N表示总就业量,用K表示资本存量,用Y表示总产出,则总量生产函数则表示为:Y=F(N,K)。这一函数表明,在自然资源既定条件下经济社会的总产出取决于社会的就业量和资本存量。
109、问答题 试用IS-LM模型说明下列问题:⑴分析下列事件对IS曲线的影响:①边际消费倾向上升,②投资变得对利率缺乏敏感⑵分析下列事件LM曲线的影响:①货币需求变得对利率更加敏感;②货币需求变得对产出水平更加敏感;⑶分析下列情况对利率和总需求的影响①政府购买支出与货币供给都增长②政府购买支出减少而货币供给增加③税收减少,货币供给也减少。④货币供给与价格水平出现等量增长。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IS曲线Y=(a+e)/(1-b)-d*r/(1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IS曲线Y=(a+e)/(1-b)-d*r/(1-b)即r=(a+e)/d-(1-b)*Y/d
①边际消费倾向b上升,会使IS曲线斜率变小,即曲线变得更平坦
②投资变得对利率缺乏敏感,即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d下降,会使IS曲线斜率变大,即曲线变得更陡峭
⑵LM曲线L=kY+J-hr=M/P即r=k*Y/h+(J/h-M/Ph)
①货币需求变得对利率更加敏感,即h变大,会使LM曲线斜率变小,即曲线变得更平坦
②货币需求变得对产出水平更加敏感,即k变大,会使LM曲线斜率变大,即曲线变得更陡峭
⑶
①政府购买支出与货币供给都增长
政府购买支出增加会导致IS曲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从而利率上升,总需求增加
货币供给增加会导致LM曲线向右下方平行移动,从而利率下降,总需求增加
两者联合作用下总需求增加,利率变化方向不定
②政府购买支出减少而货币供给增加
政府购买支出减少会导致IS曲线向左下方平行移动,从而利率下降,总需求减少
货币供给增加会导致LM曲线向右下方平行移动,从而利率下降,总需求增加
两者联合作用下利率下降,总需求变化方向不定
③税收减少,货币供给也减少
税收减少会导致IS曲线向右上方平行移 动,从而利率上升,总需求增加
货币供给减少会导致LM曲线向左上方平行移动,从而利率上升,总需求减少
两者联合作用下利率上升,总需求变化方向不定
④货币供给与价格水平出现等量增长。
两者等量增长将使M/P=L不变,即LM曲线不移动,从而利率和总需求都不变
110、单项选择题 现代宏观经济学进行研究的时候,主要遵循的基本步骤是()。
A.简化;
B.加总;
C.数量分析;
D.以上都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11、判断题 不同的政策工具可以达到相同的政策目标。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工具有很多,它们都能实现GDP扩张或收缩的目标
112、单项选择题 已知某国资本品存量在年初为10000亿美元,它在本年度生产了2500亿美元资本品,资本消耗折旧是2000亿美元,则该国在本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是()亿美元
A、2500和500
B、12500和10500
C、2500和2000
D、7500和8000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13、单项选择题 如果银行想把存款中的10%作为准备金,居民户和企业想把存款中的20%作为现金持有,则货币乘数是()
A.0.8;
B.3.3;
C.4;
D.10。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14、单项选择题 持有存货的机会成本是()。
A.将导致非计划的库存投资,从而收入下降
B.收入必须上升以使条件I=S成立
C.节俭悖论预示着人们越节俭将会导致储蓄曲线越向下移动
D.为了使经济达到均衡,投资将会上升至240亿元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15、问答题 什么是“古典两分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所谓“古典两分法”是指古典经济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所谓“古典两分法”是指古典经济学中的价值理论与货币理论互不相关的现象。古典经济学认为,社会经济存在互不相关的“真实部门”与“货币部门”两个部门。各种商品与要素的价值是由影响它们的供求的实际因素决定的。例如商品的需求由商品的边际效用决定,而商品的供给则由商品的生产成本决定。商品的价值由供求共同决定。货币对于商品与要素价值的决定不起任何作用。货币仅仅是覆盖在实际因素或真实经济上面的一层面纱而已。货币及其数量的多少只决定商品价格的名称及其绝对水平,对产出总量、构成以及各种商品的交换比例没有任何影响,即货币数量与真实经济变量无关,货币在经济中呈“中性”。
116、单项选择题 假如乘数为4,投资增加100亿元,均衡的实际GDP将()
A、增加400亿元
B、增加大于400亿元
C、增加小于400亿元
D、不能确定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17、单项选择题 根据凯恩斯功能财政的思想,财政政策的首要目标是()。
A.IS曲线陡峭
B.IS曲线平缓
C.LM曲线陡峭
D.LM曲线平缓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18、问答题 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原因是什么?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原因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名义工资提高使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它表明在劳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名义工资提高使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它表明在劳动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名义工资提高造成利润下降,迫使企业降低产量。
(2)技术进步使总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它表明技术进步降低了企业的成本,企业愿意增加产量
119、判断题 降低贴现率将增加银行的贷款意愿,同时导致债券价格下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20、问答题 画图用AD-AS模型简要说明经济滞胀的成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滞胀又称为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滞胀又称为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如发生在上西方资本主义世界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经济滞胀,主要是由于石油输出国组织限产提价,石油依赖程度高的国家进口原油价格上升,导致国内生产成本提高,总供给下降的冲击。
如图:
在总需求不变情况下,由于总供给刺激,AS1移动到AS2,均衡点发生移动,这时国民收入下降,有Y1到Y2,失业率增加;同时价格水平也上升,有P1上升到P2,出现通胀。
121、问答题 论述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主要工具及其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中央银行所能采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调整再贴现率、调整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中央银行所能采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调整再贴现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率和公开市场业务三种。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商业银行出现临时的准备金不足,急需现金时,可以用自己以前购买的政府债券向中央银行贴现借款。若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意味着提高了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借款成本,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借款就会减少,从而就减少了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和流通中的货币供给量。同理若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货币供给量就会增加。然而中央银行并不经常调整再贴现率来控制货币供给量。这是因为第一,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贴现次数、贴现量和贴现时间有一定的规定,中央银行的贴现窗口主要用于满足商业银行临时准备金的不足,商业银行仅来源:91考试 网仅将中央银行的贴现窗口当作紧急求援手段,平时尽量避免去贴现窗口借款,以免被人误认为自己的财务状况有问题;第二,通过调整再贴现率来控制货币供给量的效果比较小。因为调整再贴现率是一个具有被动性的货币政策工具:首先如果商业银行不向中央银行贴现借款,再贴现率的调整便没有任何效果。其次当商业银行十分缺乏准备金时,即使再贴现率很高,商业银行依然会向中央银行贴现借款。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以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的行为。中央银行购买政府债券,一方面增加了流通中的基础货币,并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增加活期存款,最终增加货币供给量;另一方面,会提高债券价格,降低市场利率。同理,中央银行出售债券会减少货币供给量并提高利率。由于中央银行能够主动和灵活地买卖政府债券,随时控制货币供给量,因而使得公开市场业务成为目前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政策工具。变动法定存款准备率是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给量的最简单的方法。在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就会缩小货币乘数,减少货币供给量。降低法定存款准备率就会提高货币乘数,增加货币供给量。然而中央银行一般不轻易变动法定存款准备率。因为法定存款准备率的变动会改变商业银行的信用规模。若法定存款准备率频繁变动,商业银行就会难以展开正常的信贷业务。
122、问答题 简述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财政收人方面,税收是政府取得财政收人的最主要的来源。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财政收人方面,税收是政府取得财政收人的最主要的来源。而税收制度的规定就具有自发稳定性。西方税收往往按累进的方式征收。当经济处于繁荣状态时,收入增加,在累进税制下,这意味着税收增加,税收增加使得国民收人减少;反之,当经济处于萧条状态时,收入减少,在累进税制下,这意味着税收减少,税收减少使得国民收人增加。这说明,无论是经济处于繁荣或是萧条,税收制度都使得经济朝着相反的方向变动,从而使得经济自发趋向于稳定。
同样,财政支出也具有自发稳定作用。在财政支出中,政府用于社会福利方面的支出占有重要的地位。当经济处于繁荣状态时,就业比较充分,人们的收入增加,这时,政府用于各种社会福利的开支相应地减少。政府支出减少,将使得国民收入水平趋于减少。反之,当经济萧条时,政府用于各种社会福利的支出相应地增加。增加总支出使得收入增加,从而经济趋向于扩大。由此可见,政府的财政支出也具有使得经济自发趋向于稳定的作用。
财政制度的自发稳定作用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被动的财政政策,即依靠财政制度的自发调节使得经济趋于稳定。财政制度构成了对经济波动的第一道防线,财政制度中稳定因素越多,稳定制度规定越健全,自发稳定作用就越大。
123、问答题 简述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因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货币政策是政府宏观干预的重要手段之一,它通过影响货币供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货币政策是政府宏观干预的重要手段之一,它通过影响货币供给量影响LM曲线而对利息率产生影响,并影响投资,最终影响收入。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货币政策对收入的影响会受到下列因素的制约。
(l)流动偏好陷阱。依照凯恩斯理论,当利息率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流动偏好引起的货币需求趋向于无穷,即人们处于流动偏好陷井。此时,无论货币供给量增加多少,其降低利息率的作用都非常小。这表明,当经济处于流动偏好陷阱状态时,货币政策通过降低利率来刺激投资的作用是有限的。
(2)政策时滞的影响。与财政政策一样,货币政策的效果也受到政策时滞的影响。从中央银行对经济形势做出判断、分析、制定政策到实施,都会产生滞后。这些滞后制约着货币政策准确有效地发挥作用。
(3)货币政策手段本身的局限性。变更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间接控制商业银行准备金的重要手段,但这种手段的效果受到商业银行行为的制约。例如,当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时,商业银行未必增加贴现,至少不一定按照中央银行的意图增加再贴现数量。
以上原因使得货币政策在实践中的作用受到某些限制。普遍认为,货币政策是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间接手段,它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程度要大于对收入的影响。
124、判断题 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包括向右上倾斜和垂直两部分。
125、单项选择题 根据流动性偏好理论,名义货币余额的供给()。
A.利息率对货币的投机需求影响最大
B.利息率对货币的投机需求影响最小
C.货币需求对利息率影响最大
D.货币需求对利息率影响最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26、单项选择题 假定边际消费倾向等于60%,政府同时增加20万美元的支出和税收,将使国民收入()。
A、增加20万美元
B、保持不变
C、增加12万美元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27、单项选择题 内在稳定器的功能()。
A.旨在减少周期性的波动
B.旨在稳定收入,刺激价格波动
C.足够保持经济的充分稳定
D.推迟经济的衰退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28、问答题 用IS和LM曲线说明,为什么在古典供给情况下货币是中性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如图(b)所示,总供给曲线AS垂直于充分就业产出水平上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如图(b)所示,总供给曲线AS垂直于充分就业产出水平上,当货币供给增加时,LM曲线右移到LM’,如图(a)所示,相应地,总需求曲线从AD右移到AD’。在原来价格水平P0上,现在有一超额需求,在图中的水平距离。在古典供给情况下,产量不可能扩大,超额需求只会引起价格水平向上移动(如箭头所示),直到P1为止,价格水平上升引起实际货币供给减少,在图(a)中,LM’仍向左上方移动,仍回到LM位 91Exam.org置,结果,价格上升了,产出没有变化,显出货币中性。
129、多项选择题 在以价格 91eXaM.org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
A、水平的直线被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
B、水平的直线被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
C、垂直的直线被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
D、垂直的直线被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
E、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被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30、单项选择题 如果某人刚刚进入劳动力队伍尚未找到工作,属于()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永久性失业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31、名词解释 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各种制度规定本身可以对经济产生稳定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各种制度规定本身可以对经济产生稳定作用。这种自动稳定作用通常称为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
132、名词解释 支出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支出法是将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单位用于最终产品和劳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支出法是将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单位用于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加总起来用以测算GDP的方法。
133、单项选择题 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A.世界是的资源最终会由于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而消耗光。
B.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生产某种物品所需资源的绝对数量很少。
D.资源必须保留给下一代。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34、问答题
计算题:若货币交易需求为L1=0.20Y,货币投机性需求为L2=2000-500r。
(1)写出货币总需求函数;
(2)当利率r=6,收入Y=10000亿美元时,货币需求量为多少?
(3)若货币供给MS=2500亿美元,收入Y=6000亿美元时,可满足投机性需求的货币是多少?
(4)当收入Y=10000亿美元,货币供给MS=2500亿美元时,货币市场均衡时利率是多少?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L=L1+L2=0.20Y+2000-500r<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L=L1+L2=0.20Y+2000-500r
(2)Md=0.2×10000+2000-500×6=1000(亿美元)
(3)2500=0.2×6000+L2,L2=1300(亿美元 )
(4)2500=0.2×10000+2000-500r,r=3%
135、单项选择题 削减税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是()的主要政策主张。
A.凯恩斯主义
B.货币主义
C.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D.供给学派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36、单项选择题 假设经济处于长期均衡状态,部分投资者持悲观态度使得总需求曲线左移500亿元。政府想增加支出以避免出现衰退。如果挤出效应永远是乘数的一半,边际消费倾向是0.9,政府支出应该增加()。
A.恶化了经济萧条但减轻了政府债务
B.恶化了经济萧条也增加了政府债务
C.缓解了通货膨胀但加重了政府债务
D.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37、单项选择题 下列哪种情况有利于本国产品出口()
A、外汇汇率下降;
B、本国发生通货膨胀;
C、外国发生通货膨胀;
D、本国通货膨胀率高于外国通货膨胀率。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38、判断题 通货紧缩时,实际GDP的增长要高于名义GDP的增长。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39、单项选择题 假设一个经济中,政府采购量为300,预算赤字为24,国内居民储蓄是244,消费为960,贸易赤字为18,那么下面哪一论述正确()。
A.LM曲线陡峭,IS曲线也陡峭
B.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
C.LM曲线陡峭,IS曲线平缓
D.LM曲线平缓,IS曲线陡峭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40、判断题 由于货币的流通性强,所以财政政策对收入影响的效果不如货币政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41、多项选择题 效率工资模型包括()。
A.逆向选择模型
B.劳动力流失模型
C.偷懒模型
D.公平模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42、问答题 定义净出口与资本净流出。解释它们如何相关以及为什么相关。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净出口就是国内生产国外销售的物品和劳务的价值,减去国外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净出口就是国内生产国外销售的物品和劳务的价值,减去国外生产国内销售的物品和劳务的价值。资本净流出是国内居民获得的国外资产减去国外居民获得的国内资产。资本净流出等于净出口。
143、单项选择题 长期总供给曲线是()
A、向右上方倾斜的
B、向右下方倾斜的
C、一条垂直线
D、一条水平线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44、问答题 简述公开市场操作及其优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公开市场操作是指货币当局在证券市场上出售或购入财政部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公开市场操作是指货币当局在证券市场上出售或购入财政部门或有关政府机构的证券,特别是短期国库券,用以影响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手段。中央银行可以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决定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方向,当中央银行认为金融市场资金短缺时就购人债券,增加流通中的现金或银行的准备金,从而增加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反之则卖出债券,以回笼货币,收缩信贷规模,减少货币供应量。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点主要体现在: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可以直接调控银行系统的准备金总量,使其符合政策目标的需要;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可以掌握调控经济的主动权;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调整货币供给量具有精确性和灵活性等优点。
145、填空题 乘数的大小取决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边际消费倾向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边际消费倾向
146、判断题 收入政策主要是用来对付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47、单项选择题 货币的资产组合理论和货币的交易理论分别强调货币的()职能。
A.垂直的
B.水平的
C.向右下方倾斜的
D.向右上方倾斜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48、名词解释 贴现与贴现值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贴现是指将未到期的收入变换为现期收人的过程,而贴现值则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贴现是指将未到期的收入变换为现期收人的过程,而贴现值则是未来收人贴现到现在的价值。
149、问答题 什么会使中央银行领导人引起政治性经济周期?政治性经济周期对政策规则争论的含义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大选前,为影响选举结果,中央银行刺激经济引起政治性经济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大选前,为影响选举结果,中央银行刺激经济引起政治性经济周期。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应该制定规则,按照规则来实施货币政策,而不是相机行事。
150、问答题 失业的社会经济损失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失业会给个人和社会带来损失,这就是个人和社会为失业而付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失业会给个人和社会带来损失,这就是个人和社会为失业而付出的代价。对个人来说,如果是自愿失业,则会给他带来闲电暇的享受。但如果是非自愿失业,则会使他的收入减少,从而生活水平下降。对社会来说,失业增加了社会福利支出,造成财政困难。同时,失业率过高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带来其他社会问题。从整个经济看,失业最大的经济损失就是实际国民收入的减少。
151、单项选择题 当计划支出作为收入的函数画在图上时,它的斜率()。
A.GNP>GDP
B.PC.GNP=GDP
D.GNP与GDP不可比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52、问答题 试比较分析产品市场的凯恩斯模型、IS-LM模型和AS-AD模型的内在联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产品市场凯恩斯模型。在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均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产品市场凯恩斯模型。在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为: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或者I=S,这是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决定的恒等式。如果I>S,则意味着意愿总需求大于实际产出,厂商的意愿存货投资减少,必然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实际产出,直至I=S。反之亦然。
(2)IS—LM模型。IS曲线是一系列使商品市场均衡的利率与收入的组合点的轨迹,且均衡的利率与收入间存在反方向变动关系。在LM曲线是一系列使货币市场均衡的利率与收入的组合点的轨迹,且均衡利率与收入同方向变动。IS—LM模型就是将二者结合起来分析同时使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的收入和利率的情况。IS曲线与LM曲线交于一点,在该点上,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实现均衡,均衡利率和收入数值可以通过求解IS与LM的联立方程组得到。而当两个市场失衡时,会自发的调整恢复到均衡状态。当收入与利率组合点位于IS曲线左下方,投资大于储蓄,即I>S,有超额产品需求,从而导致收入上升,组合点右移;当收入与利率组合点位于IS曲线右上方,IM,有超额货币需求,从而导致利率上升,抑制货币需求,组合点会上升。这四种调整使不均衡组合点最终趋向均衡利率与均衡收入。
(3)AS-AD模型。总供给—总需求模型是把总需求与总供给结合在一起来分析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决定与其变动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其中,总需求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在每一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总需求函数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描述这一函数关系的曲线被称为总需求曲线。由于实际资产效应、跨期替代效应和开放替代效应等因素,总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的反方向变动关系。总供给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提供的产品和劳务的总量。总供给函数表示国民收入(总产出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数量关系。描述这一函数关系的曲线就是总供给曲线,可以用来表示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各种不同组合。主流经济学派试图用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解释宏观经济运行。他们同时使用长期和短期总供给曲线。他们把向右上方倾斜的总供给曲线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把垂直的总供给曲线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
(4)内在联系。简单凯恩斯模型假设价格不变、利息率不变。用乘数理论刻画财政政策效应。该模型对总产出决定和政策效应的分析实际上是总需求分析。IS—LM模型保持价格不变的假设。重点引入货币因素通过利息率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该模型在利息率可变情况下分析总产出决定,并分析了利息率决定。对财政政策效应的分析既保留了乘数效应,又引入了挤出效应。此外,还分析了货币政策效应。但是,该模型仍然是总需求分析。总供求模型引入劳动市场从而分析总供给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于是放弃了价格不变假设。该模型在价格可变的情况下分析总产出决定,并分析了价格水平决定。不仅分析了需求管理政策的产出效应,而且分析了它的价格效应。不仅进行了总需求分析,而且进行了总供给分析。
153、判断题 投资乘数等于投资变化除以收入变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54、判断题 政府支出增加会引起总需求曲线向上移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55、单项选择题 在()的情况下紧缩的货币政策效果将受到削弱。
A.企业对未来利润状况预期悲观
B.出现财政盈余
C.货币流通速度上升
D.货币流通速度下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56、单项选择题 宏观经济学区别于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特点是()。
A.加总的应用;
B.强调总量(如总消费、总储蓄、总投资、总产出)的作用;
C.强调总量(如总消费、总储蓄、总投资、总产出)的相互作用关系;
D.以上都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57、判断题 经济增长最简单的定义就是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和社会福利的增加及个人福利的增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58、问答题 为什么西方宏观经济学家通常可假定产量是由总需求决定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宏观经济学之所以假定产量决定于总需求,可以从企业的行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宏观经济学之所以假定产量决定于总需求,可以从企业的行为上做出回答。在正常条件下,大多数企业总是在有某种超额生产能力的情况下运转的。例如,美国制造业生产能力的平均利用率约为86%,一些机器闲置着作为备用品;另一些机器只在三班中开两班。同样,劳动力不总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即使是充分就业时,西方社会大约有5—6%的劳动力处于所谓自然失业率状态。因此,一旦市场对产品需求增加时,企业就有相当大余地通过增加生产能力和利用率来增加生产,企业可以把以前每年雇的人召回,或让一些工人加班加点,增加生产。同样,当需求下降时,企业也会做出同样反应,减少生产。因此,把经济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看,可以把整个社会的产量看作是由总需求决定的。在短期内,总需求的波动会引起GNP的波动。
159、问答题 简述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假设条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假设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假设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
(2)生产过程中只使用劳动L和资本K两种生产要素,这两种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但不能完全代替,因而每种要素的边际产量服从递减规律;
(3)生产过程处于规模收益不变阶段;
(4)储蓄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保持不变;
(5)劳动力按照一个固定不变的比率增长;
(6)不存在技术进步,也不存在资本折旧。
160、单项选择题 经济已实现了充分就业的均衡,此时政府欲增加100亿美元的购买支出。为保持价格稳定,政府可以()。
A.交易需求随收入和交易费用增加以及利率提高而增加;
B.交易需求随收入和交易费用增加以及随着利率下降而增加;
C.交易需求随收入和交易费用减少以及利率提高而增加;
D.交易需求随收入和交易费用减少以及利率下跌而增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61、名词解释 通货膨胀率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通货膨胀率是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程度的指标。通货膨胀率被定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通货膨胀率是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程度的指标。通货膨胀率被定义为一般价格总水平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的上涨率。
162、单项选择题 抑制通货膨胀的收入政策是指()
A、收入初次分配;
B、收入再分配;
C、收入、价格管制;
D、其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63、多项选择题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数量论”首先是一个关于货币需求的理论,因为()。
A.真实产量水平比较稳定
B.名义收入的变动主要来自物价的变动
C.物价变动根源于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
D.货币供给量是外生变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64、多项选择题 总需求曲线左移的原因有()。
A.政府购买支出的减少
B.政府税收的增加
C.边际进口倾向的上升
D.法定存款准备率的提高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65、名词解释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又称为边际消费递减规律,是凯恩斯提出的三大基本心理规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又称为边际消费递减规律,是凯恩斯提出的三大基本心理规律之一。凯恩斯认为,当人们收入增加的时候消费也增加,但消费增加不如收入增加得快;随着人们收入增加,储蓄额将加大;如果没有投资吸纳储蓄,则会出现有效需求不足。
166、单项选择题 根据不完备信息模型,当价格水平高于预期价格水平的时候,产出会()自然产出水平。
A.自发总支出增加和货币量同时增加
B.自发总支出增加,货币量减少
C.自发总支出减少,货币量增加
D.自发总支出和货币量同时减少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67、名词解释 资本的深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资本的深化是指按原有的人均资本水平装备新增加的人口。<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资本的深化是指按原有的人均资本水平装备新增加的人口。
168、填空题 当就业人数为1600万,失业人数为100万时,失业率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5.9%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5.9%
169、名词解释 财政政策乘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就是指当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不变,或者说实际货币供给量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就是指当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不变,或者说实际货币供给量不变时,政府支出的变化能使均衡的国民收入变动多少。
170、单项选择题 个人的消费选择在()决定中无关紧要。
A.增加、利率下降
B.增加,利率上升
C.减少,利率下降
D.减少,利率上升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71、单项选择题 根据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与收入水平相关。
A.r=0.02,Y=450
B.r=0.05,Y=400
C.r=0.07,Y=360
D.r=0.10,Y=300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72、名词解释 绿色GDP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资产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资产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
173、单项选择题 局内人—局外人模型认为,来源于职员变动成本的局内人的权力使得()。
A.实际工资高于市场出清工资
B.实际工资低于市场出清工资
C.名义工资不断降低
D.实际工资不断降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74、单项选择题 经济学家用下列哪两种工具来预测未来的经济发展()。
A.交易动机;
B.投机动机;
C.预防动机;
D.均衡财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75、单项选择题 根据生命周期假说,如果消费者想要均等其每年的消费量且利率为0,那么他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
A.均衡而货币市场非均衡
B.和货币市场均非均衡
C.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
D.处于充分就业均衡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76、单项选择题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厂商投资增加将引起()
A、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不变
B、国民收入增加,消费水平提高
C、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
D、国民收入增加,储蓄水平下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77、判断题 内在稳定器与自主财政政策的作用效果是相同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78、问答题 消费不足论怎样解释经济周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经济高涨过程中,投资增加导致投资品生产增加,其中包括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经济高涨过程中,投资增加导致投资品生产增加,其中包括生产消费品的投资品生产增加。在一定范围内,投资品生产增加可以孤立地进行。这样随着的增加,消费品大量增加。然而消费需求不足,于是导致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179、问答题 计算题:假设某经济体系的消费函数C=600+0.8Y,投资函数I=400-50r,政府购买G=200(亿美元),实际货币需求函数L=250+0.5Y-125r,货币供给Ms=1250(亿美元),价格水平P=1,试求:(1)IS和LM方程;(2)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在产品市场均衡时,有下列方程成立:Y=C+I+G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在产品市场均衡时,有下列方程成立:Y=C+I+G,C=600+0.8Y,I=400-50r,G=200
联立解方程组可得IS曲线表达式:Y=6000-250r
在货币市场均衡时,有下列方程成立:
L=Ms/P,L=250+0.5Y-125r,Ms/P=1250
联立解方程组可得LM曲线表达式:Y=2000-250r
(2)联立方程IS和LM,解得均衡利率r=8,均衡收入Y=4000
180、判断题 1969年在阿拉斯加发现的1000亿美元的油田,使美国该年的GDP增加了相同的数额。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81、单项选择题 GDP平减指数是用来衡量()。
A.一段时间内,收入在贫富之间分配的程度;
B.一段时间内,购买一定量的消费品的所需费用的变动程度:
C.由于更高的物价导致消费模式随时间而改变的程度;
D.消费品价格相对于工资增长的程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82、单项选择题 对多个国家近期数据的研究显示,有着高储蓄率的国家往往有较高的人均产出水平,这是因为()。
A.投资等于储蓄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B.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利率
C.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D.产品市场均衡的收入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83、多项选择题 在凯恩斯主义出现之后,财政政策被作为需求管理的重要工具。这种政策包含有()。
A.收入政策
B.开支政策
C.税收政策
D.赤字政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84、单项选择题 短期总供给曲线是在给定的()形成的。
A.大于税收乘数
B.等于税收乘数
C.小于税收乘数
D.与税收乘数互为倒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85、单项选择题 下列哪一种效应不是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A.时际替代效应
B.国际替代效应
C.预期通货膨胀效应
D.实际余额效应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86、问答题 简述影响财政政策效应的因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制约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因素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制约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因素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
(1)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有政策滞后问题。所谓政策滞后是对经济运行采取的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时间对这一运行状态的滞后。产生政策滞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对经济形势的判断需要时间;研究和制定对策需要时间;政策实施需要时间;政策发挥作用又需要时间。由于这种时滞的存在,针对某一经济形势制定的经济政策措施到发挥作用时经济形势己经改变,甚至相反,因而限制了财政政策的效果。
(2)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会遇到“挤出效应”问题。挤出效应是指增加政府投资对私人投资产生的挤占效应。由于增加政府投资可能导致财政赤字,如果用发行公债的方式弥补赤字,结果可能因公众投资转向公债而减少私人投资,所以增加政府投资所增加的国民收人可能因为私人投资减少而利息率不变的条件下得到的,如果利息率随着这些因素变动而变动,则乘数不可能达到理论分析的程度。
(3)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也会遇到政治上的阻力。例如,政府减少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会遭到选民的反对,而增税更会引起社会的不满。这些阻力可能使得政府不得不顾及政治目标。
187、单项选择题 根据流动性偏好理论,如果实际货币余额的供给超过实际货币余额的需求,人们将()。
A.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B.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C.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
D.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88、判断题 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时,我们就可以说,发生了通货膨胀。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89、名词解释 潜在GDP和实际GDP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潜在GDP:指利用社会上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所能生产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潜在GDP:指利用社会上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所能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最大量值,也称为充分就业的GDP,它不是实际产出量。
(2)实际GDP:以过去某年的基期价格为标准计算出来的价值,实际GDP取决于社会总支出水平或者说有效需求水平。
190、单项选择题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萧条时期收入减少使住房价格和住房投资流量()。
A.增税小于100亿美元
B.增税大于100亿美元
C.增税100亿美元
D.减少100亿美元的转移支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91、判断题 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92、问答题 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这三者对总支出的影响方式有何不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总支出由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和净出口四部分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总支出由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和净出口四部分组成。
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支出,它是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消费支出,再影响总支出。税收的变化与总支出的变化是反方向的。当税收增加(税率上升或税收基数增加)时,导致人们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减少,总支出也减少。总支出的减少量数倍于税收增加量,反之亦然。
政府购买支出直接影响总支出,两者的变化是同方向的。总支出的变化量也数倍于政府购买变化量,这个倍数就是政府购买乘数。
政府转移支付对总支出的影响方式类似于税收,是间接影响总支出,也是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消费支出及总支出。但与税收不同的是政府转移支付的变化是与总支出同方向变化的,这两个变量之间有一定的倍数关系,但倍数小于政府购买乘数。
上述三个变量(税收、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都是政府可以控制的变量,控制这些变量的政策称为财政政策。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来调控经济运行。
例如,增加1美元的政府支出,一上来就使需求增加1美元,因为政府购买直接就是对最终产品的需求。可是增加1美元的转移支付和减少1美元的税收时,只是使人们可支配收入增加1美元,若边际消费倾向是0.8,则消费支出只增加0.8美元,这0.8美元才是增加1美元转移支付和减税1美元对最终产品需求的第一轮增加,这一区别使政府转移支付乘数、税收乘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使政府购买乘数的绝对值大于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和税收乘数。
193、判断题 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越小,总需求曲线越陡峭。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货币需求利率弹性越小,货币政策效果越大。
194、单项选择题 双松政策国民收入()
A、增加较多;
B、增加较少;
C、减少较多;
D、减少较少。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95、单项选择题 在经济增长中起着最大作用的因素是()
A.资本;
B.劳动;
C.技术进步;
D.人口增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96、问答题 解释长期总供给曲线为什么是垂直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因为长期来看,一个经济的产品和服务总供给,取决于资本、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因为长期来看,一个经济的产品和服务总供给,取决于资本、资源和劳动的总供给以及将这些资源转换为产品和服务的技术。价格水平不影响长期实际GDP的决定因素。
197、填空题 针对单纯经济增长造成的问题,1967年英国经济学家()首先对经济增长提出是否值得向往问题。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米香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米香
198、问答题 凯恩斯和杜森贝利的消费观有什么不同,联系中国实际,谈谈你的消费观。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凯恩斯的消费观被称为绝对收入假说,即消费是收入的增函数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凯恩斯的消费观被称为绝对收入假说,即消费是收入的增函数,人们消费绝对地受自身收入的影响;随着收入的提高,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杜森贝利的消费观被称为相对收入假说,即消费不仅受自身收入的影响,还受别人收入和消费的影响,示范效应在消费领域会起作用;消费不仅受现在收入的影响,还受以前收入和消费的影响,棘轮效应在消费领域会起作用。
联系中国实际,学生谈消费观点,可根据其质量酌情给分。
199、判断题 如果边际消费倾向为0.75,则政府减税100可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400。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KG=-3,△T=-100,则KG△T=300。因此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300。
200、判断题 在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中,经济周期被认为是实际收入围绕充分就业收入所作的波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家认为,经济周期是由技术水平对生产函数或供给的随机冲击引起的充分就业收入或自然率本身的波动。如果技术变迁引起的对生产函数的冲击是经常性的并且是随机的,那么随机游走之后的产量轨迹将表现出类似经济周期的特征。然而在这种情况下,观察到的收入波动是收入的自然率(趋势)的波动,而不是对充分就业收入变动趋势的偏离,即表面上像是围绕充分就业收入变动趋势的产量波动,事实上是由一系列持久的技术冲击引起的充分就业收入趋势自身的波动。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经济学》题库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题库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题库,分栏、分答案解析排版、小字体方便打印背记!经广大会员朋友实战检验,此方法考试通过率大大提高!绝对是您考试过关的不二利器!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