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1、填空题 生态工程的主导过程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生物再生产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生物再生产
2、问答题 生物对环境适应对生物种群发展的意义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首先是个体数量的增加,动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繁殖速度快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首先是个体数量的增加,动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繁殖速度快,能在短时期里获得较多的个体数目。
其次是能扩大分布区,由于个体数量增多,密度增加,动物便会逐渐向邻区迁移,并在新的地区生活繁衍。
第三是物种的分化,动物对新的生存条件逐渐适应而产生遗传变异,这些变异积累发展的过程使一个种开始逐渐分化。
3、填空题 固体废物按其化学性质可分为()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有机废物、无机废物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有机废物、无机废物
4、单项选择题 蚂蚁在自然界的分布型为()。
A.均匀分布
B.成群分布
C.随机分布
D.带状分布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名词解释 半致死浓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指在规定时间内引起试验动物死亡的一半的浓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指在规定时间内引起试验动物死亡的一半的浓度。
6、问答题 简述种群调节理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①外源性种群调节理论:气候学派、生物学派、食物因素;<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①外源性种群调节理论:气候学派、生物学派、食物因素;
②内源性自动调节假说:行为调节、内分泌调节、遗传调节。
7、单项选择题 东亚飞蝗的大发生在种群数量变动中属于()。
A.季节消长
B.不规则波动
C.周期性波动
D.种群平衡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问答题 生态环境背景质量的客观表征主要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生态系统的实体性;
(2)生态质量的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生态系统的实体性;
(2)生态质量的时空可变性;
(3)生态演替的周期性;
(4)可度量性。
9、填空题 目前我们面临的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分别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臭氧层的破坏、温室效应、酸雨
本题解析:试题 答案臭氧层的破坏、温室效应、酸雨
10、名词解释 种群的“J”型增长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种群的指数增长称为J型增长。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种群的指数增长称为J型增长。
11、问答题 农业生态工程物质循环和平衡的一般方法和程序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物质循环分析;
A.生态工程系统的营养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物质循环分析;
A.生态工程系统的营养物质输入量和输出量计算
B.营养营养循环和平衡分析
(2)经济效益分析。
12、单项选择题 下列属于构件生物的是()。
A.牛
B.蛔虫
C.珊瑚虫
D.青蛙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3、单项选择题 白天,空气的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
A.增加
B.降低
C.不变
D.先降低后增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4、填空题 动态生命表又称分为()、水平生命表或特定年龄生命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同龄群生命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同龄群生命表
15、问答题 生态监测有哪些理论依据?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生物与其生存环境是统一的整体。环境创造了生物,生物又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生物与其生存环境是统一的整体。环境创造了生物,生物又不断地改变着环境,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补偿、协同进化,这是生物进化论的基本思想,是生态学最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同时也是生态监测理论依据的核心。
(1)生态监测的基础——生命与环境的统一性和协同进化;
(2)生态监测的可能性——生物适应的相对性;
(3)污染生态监测的依据——生物的富集能力;
(4)生态监测结果的可比性——生命具有共同特征。
16、名词解释 退化生态系统(degradedecosystem)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下,生态系统受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或两者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下,生态系统受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或两者的共同干扰下,使生态系统的某些要素或系统整体发生不利于生物和人类生存要求的量变和质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与原有的平衡状态或进化方向相反的位移。
17、填空题 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生物生产、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生物生产、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18、单项选择题 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
A.维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B.保持生态平衡
C.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料
D .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9、单项选择题 杜鹃将蛋下在别种鸟巢中,让其饲育其幼鸟,这一现象称为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
A.社会性寄生
B.寄生
C.潜在寄生
D.真寄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0、单项选择题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
A.生物圈
B.群落
C.种群
D.景观单元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1、单项选择题 关于层片的论述,正确的是()。
A.层片是按植物的高度划分的
B.层和层片含义基本相同
C.兴安落叶松群落是单优势林,其乔木层与层片是一致的
D.群落有几个层次,就有几个层片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2、名词解释 种群间的协同进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物种性状的反映而进化;而后一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物种性状的反映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这一性状本身又作为前一物种性状的反映而进化。
23、问答题 请论述如何利用边缘效应的原理对农业生产进行指导。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群落交错区内,单位面积内的生物种类和种群密度较之相邻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群落交错区内,单位面积内的生物种类和种群密度较之相邻群落有所增加,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其形成需要一定条件,如两个相邻群落的渗透力应大致相似;两类群落造成的过渡带需相对稳定;各自具有一定均一面积或只有较小面积的分割;具有两个群落交错的生物类群等。边缘效应的形成,必须在具有特性的两个群落或环境之间,还需要一定的稳定时间。因此,不是所有的交错区内都能形成边缘效应。在高度遭受干扰的过渡地带和人类创造的临时性过渡地带,由于生态位简单,生物群落适宜度低及种类单一可能发生的近亲繁殖,使群落的边缘效应不易形成。
发育较好的群落交错区,其生物有机体可以包括相邻两个群落的共有物种,以及群落交错区特有的物种。这种仅发生于交错区或原产于交错区的最丰富的物种,称为边缘种。在自然界中,边缘效应是比较普遍的,农作物的边缘产量高于中心部位的产量。
人们利用群落交错区的边缘效应,以增加边缘的长度和交错区面积的方法来提高野生动物的产量。说明,鹌鹑放养中对边缘效应原理的应用,在同样面积的土地上,种植同样量的植物,利用增加边缘长度的方法,可提高鹌鹑的饲养群数。我国南方在水网地区修造的一种桑基渔塘,便是人类因地制宜建立的一种边缘效应,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对于自然形成的边缘效应,应很好去发掘利用。对于本不存在的边缘,也应努力去模拟塑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广泛运用自然边缘效应所给予的启示,将有助于对资源的开发、保护与利用。
24、填空题 种间的负相互作用包括()、()、()和偏害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竞争、捕食、寄生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竞争、捕食、寄生
25、名词解释 土壤背景值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通常以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土壤中某些元素的平均含量作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通常以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土壤中某些元素的平均含量作为背景值,以与污染区土壤中同一元素的平均含量进行对比.超过背景值即属土壤污染。
26、名词解释 相对温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大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最大水汽压之差。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大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最大水汽压之差。
27、单项选择题 根据生态因子作用大小与生物数量的相互关系,将生态因子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
A.气候因子
B.地形因子
C.稳定因子
D.非密度制约因子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8、问答题 简述Shelford耐受性定律的内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913年,美国生态学家ShelfordVE在最小因子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913年,美国生态学家ShelfordVE在最小因子定律的基础上又提出了耐受性定律,并试图用这个定律来解释生物的自然分布现象。他认为,生物不仅受环境因子最低量的限制,而且也受环境因子最高量的限制。这就是说,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子
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限与下限之间就是生物对这种环境因子的耐受范围,称生态幅。,任何一个环境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性限度时,都会使该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29、问答题 生命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新陈代谢;
(2)生殖;
(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新陈代谢;
(2)生殖;
(3)遗传;
(4)反应及调节。
30、多项选择题 地球上,最富有生产力的生态系统出现在()
A.沼泽
B.温地
C.河口湾
D.耕地和珊瑚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1、名词解释 生态幅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在最低点和最高点(或称耐受性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
32、名词解释 静态生命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根据一特定时间,对种群作一个年龄结构的调查,并根据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根据一特定时间,对种群作一个年龄结构的调查,并根据其结果编制而成。
33、填空题 光照强度达到()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不再随光照强度增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光饱和点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光饱和点
34、名词解释 外来化合物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生物体内正常生命活动下不产生的化合物。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生物体内正常生命活动下不产生的化合物。
35、单项选择题 夜间,空气的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
A.增加
B.降低
C.不变
D.先增加后降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6、名词解释 生命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按种群生长时间或按种群的年龄程序编制系统描述同期出生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按种群生长时间或按种群的年龄程序编制系统描述同期出生的种群在各发育阶段存活过程的一览表。
37、问答题 试述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生物圈中碳的循环主要有三条途径:
一是始于绿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生物圈中碳的循环主要有三条途径:
一是始于绿色植物并经陆生生物与大气之间的碳交换;
第二条途径是海洋生物与大气间的碳交换;
人类对化石燃料的应用是碳循环的第三途径。
38、多项选择题 通常生态学所研究的几个可辨别尺度的亚部分包括()
A.个体
B.种群
C.群落
D.生态系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9、问答题 怎样防治水体的富营养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污染源和复杂性,导致水质富营养化的氯、磷营养物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污染源和复杂性,导致水质富营养化的氯、磷营养物质,即有天然源,又有人为源;即有外源性;又有内源性。这就给控制污染源带来了困难
(2)营养物质去除的高难度,至今还没有任何单一的生物学、化学和物理措施能够彻底去除废水的氮、磷营养物质。通常的二级生化处理方法只能去除30—50%的氮、磷
(3)控制外源性营养物质的输入
(4)减少内源性营养物质的负荷
40、单项选择题 物质的热容量是1cm3物质上升()所需要的热量。
A.1℃
B.10℃
C.5℃
D.100℃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1、单项选择题 生物体所处的物理环境称为其()。
A.栖息地(生境)
B.生态为
C.位点
D.生存空间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2、名词解释 驯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有机体对实验环境条件变化沉水的适应性反应。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有机体对实验环境条件变化沉水的适应性反应。
43、单项选择题 下列关于生态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型是针对同一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而言的。
B.生态型越少的生物种其适应性越强。
C.生态型是被固定在基因水平,是可以遗传的。
D.生态型是发生趋异进化的结果。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4、问答题 环境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
2、主导因子及特点<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
2、主导因子及特点
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4、环境因子作用的阶段性
5、环境因子的不可代替性
6、补偿作用
45、填空题 化学净化作用主要通过()和分解、吸附、凝聚、变换、综合等途径未完成。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氧化还原、化合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氧化还原、化合
46、问答题 分别说明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是指系统内所包括的若干类相互联系的各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是指系统内所包括的若干类相互联系的各种因素。从理论上讲,地球上的一切物质都可能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地球上生态系统的类型很多,它们各自的生物种类和环境要素也存在着许多差异,然而,各类生态系统却都是由两大部分、四个基本成分所组成。两大部分就是生物和非生物环境,或称之为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四个基本成分是指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和非生物环境。非生物环境或称环境系统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来源,包括生物活动的空间和参与生物生理代谢的各种要素,如光、水、二氧化碳、以及各种矿质营养物质。生命系统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按营养方式的不同,这些生物可分为自养生物和异养生物两大类。
47、名词解释 栖息地(生境)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有机体所处的物理环境。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有机体所处的物理环境。
48、名词解释 信息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生态系统的各个层次都有生物代谢产生的化学物质参与传递信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生态系统的各个层次都有生物代谢产生的化学物质参与传递信息、协调各种功能,这种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通称为信息素。
49、名词解释 环境生态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environmentalecology)就是研究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environmentalecology)就是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50、问答题 什么是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有何意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自然保护区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地理景观或典型的自然生态类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自然保护区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地理景观或典型的自然生态类型地区划出一定的范围,把相应受国家保护的自然资源,特别是珍贵稀有濒于灭绝的动植物资源,以及代表不同自然地带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保护起来。这样划分出的地区范围就叫做自然保护区。
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l.)自然保护区是生物物种的天然贮存库
2.)自然保护区对维护自然环境生态平衡有一定的作用
3.)自然保护区是科研、教育和旅游的重要基地
51、填空题 污染物的生物转化:()和结合反应。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降减反应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降减反应
52、名词解释 净化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消除水、气、土中的污染物,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消除水、气、土中的污染物,使其符合技术或卫生要求,净化可分为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三类。
53、单项选择题 可见光穿过水体遵循一个称为()的负指数关系。
A.阿伦法则
B.Hamilton定律
C.比尔定律
D.贝格曼规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4、问答题 环境问题的历史回顾给我们什么启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环境是人类生存所依赖的资源库;
(2)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环境是人类生存所依赖的资源库;
(2)环境问题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3)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4)环境问题发展和变化的关键是人类。
55、单项选择题 逻辑斯谛增长曲线的5个期中,个体数达到饱和密度一半(即K/2时)称为()。
A.加速期
B.转折期
C.减速期
D.饱和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6、名词解释 草原生态系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以各种草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与其环境构成的功能统一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以各种草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与其环境构成的功能统一体。
57、问答题 草原生态系统受损的原因及特点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人为原因主要是过度放牧、垦殖和污染等。以及农牧民为获得生活所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人为原因主要是过度放牧、垦殖和污染等。以及农牧民为获得生活所需能源,对草原植被的割刈、搂草等干扰。
自然原因自然条件都比较恶劣,春季干旱,夏季少雨,冬季严寒,自然灾害频繁,这是造成草原退化的自然因素。
受损草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包括植被退化和土壤退化。
58、名词解释 半致死剂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指在定浓度下,试验动物死亡一半所需的时间剂量。
本题解析:
试题答案是指在定浓度下,试验动物死亡一半所需的时间剂量。
59、单项选择题 土壤细菌和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生体称为()。
A.菌根
B.根瘤
C.菌丝
D.子实体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0、名词解释 生存条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指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指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
61、名词解释 渐变群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选择压力在地理空间上的连续变化,导致基因频率或表现型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选择压力在地理空间上的连续变化,导致基因频率或表现型的渐变,形成一个具有变异梯度的群体。
62、单项选择题 对于植物,下面选项中()是可以被消耗掉的。
A.温度
B.太阳辐射
C.盐度
D.负反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3、单项选择题 下列对寄生植物说法不对的是()
A.完全没有叶绿素,自身不能独立生活
B.必须依附在寄主植物体上,夺取其的养分和水分
C.很多植物生物体简化、出现专性固定器官
D.具有非常大的繁殖力和很强的生命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4、问答题 森林生态系统在结构上和功能上有何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生物种类多、结构复杂:森林的垂直成层现象形成的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生物种类多、结构复杂:森林的垂直成层现象形成的各种小生境,发展了种类繁多的动物群落和其他生物群落。
(2)系统稳定性高:森林生态系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各类生物群落之间协同进化,使生物群落中各种生物成分与其环境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保持着相对平衡状态。
(3)物质循环的封闭程度高:自然状态的森林生态系统,各组分健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与无机环境间的物质交换完全在系统内部正常进行,对外界的依赖程度很小。
(4)生产效力高: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生态优势,它的生物量最大,生产力最高。
65、问答题 酸雨污染对生态系统有何影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①使土壤湖泊、河流酸化;
②减约土壤的肥力;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①使土壤湖泊、河流酸化;
②减约土壤的肥力;
③影响微生物的活性,降低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④影响动植物生长发育。
66、单项选择题 有效积温法则公式中,To为()。
A.平均温度
B.发育的时间
C.有效积温
D.发育起点温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7、单项选择题 植物光合作用同化量于呼吸消耗量相等时的光合活性辐射强度称()。
A.饱和点
B.补偿点
C.平衡点
D.稳定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8、问答题 什么叫净化作用?净化作用的方式和途径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净化作用是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消除水、气、土中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净化作用是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消除水、气、土中的污染物,使其符合技术或卫生要求。
净化可分为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三类。
物理净化作用有稀释、扩散、淋洗、挥发,沉降等。如大气中的烟尘可以通过气流的扩散、降水的淋洗和重力的沉降等作用而得到净化。如理净化作用的大小与环境的温度、风速、雨量等物理条件有密切关系,也取决于污染物本身的物理性质,如比重、形态、粘度等。
69、问答题 生态工程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时空结构特征;
(2)物质循环功能;<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时空结构特征;
(2)物质循环功能;
(3)生态位理论;
(4)种群之间相互关系理论的运用;
(5)生态场理论的开拓。
70、名词解释 活性污泥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由大量繁殖的微生物在充足的氧气条件下形成的絮凝体。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由大量繁殖的微生物在充足的氧气条件下形成的絮凝体。
71、问答题
生态监测有何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能综合地反映环境质量状况,环境问题是相当复杂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能综合地反映环境质量状况,环境问题是相当复杂的,某一生态效应常是几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具有连续监测功能,用理化监测方法可快速而精确测得某空间内许多环境因素的瞬时变化,但却不能以此来确定这种环境质量对长期生活于这一空间的生命系统影响的真实情况。
(3)具有多功能性:通常,理化监测仪器的专一性很强,测量O3的仪器不能兼测SO2,测SO2的也不能兼得S2H4。
(4)监测灵敏度高,生态监测灵敏度高包含着两种含义。
72、问答题 环境污染毒性评价方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特殊毒性评价:
A、细菌回复突变实验;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特殊毒性评价:
A、细菌回复突变实验;
B、染色体畸变分析法;
C、微核试验;
D、显性致死突变实验;
E、姐妹染色单体狡猾实验。
73、名词解释 净生殖率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净生殖率式中LX为X龄级的存活率,Mx为X龄的出生率。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净生殖率式中LX为X龄级的存活率,Mx为X龄的出生率。净生殖率还不算是种群的内禀增长能力,因不同种群的世代长度不同,除非有世代相同的时间,才能比较种间净生殖率。
74、名词解释 限制因子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指任何一种生态因子只要接近或超过生物的耐受范围,它就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指任何一种生态因子只要接近或超过生物的耐受范围,它就会成为这种生物的限制因子。
75、名词解释 生态对策(生活史对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就是指生物在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特有的生活史特征,是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就是指生物在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特有的生活史特征,是生物适应于特定环境所具有的一系列生物学特性的设计。
76、名词解释 协同进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过程。
77、单项选择题 稳态的英文是()。
A.homeostasis
B.homeotherm
C.homogenons
D.homologous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8、问答题 请说明物种多样性的含意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物种多样性包括两种含义:
一是说明群落中物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物种多样性包括两种含义:
一是说明群落中物种的多少,即丰富度,群落中所含种类数越多,群落的物质的多样性就越大。
另一方面是群落中各个种的相对密度,又可称为群落的异质性,它与均匀性一般成正比。在一个群落中,各个种的相密度越均匀,群落的异质性就越大。
79、名词解释 环境质量预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根据环境质量的内在规律及现实状况对未来发展变化做出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根据环境质量的内在规律及现实状况对未来发展变化做出推断。
80、问答题 受损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物种多样性减少;
2、系统结构简化;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物种多样性减少;
2、系统结构简化;
3、食物网破裂;
4、能量流动效率降低;
5、物质循环不畅或受阻;
6、生产力下降;
7、系统稳定性降低。
81、名词解释 成层现象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由于环境的逐渐变化,导致对环境的不同需求的动、植物生活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由于环境的逐渐变化,导致对环境的不同需求的动、植物生活在一起,这些动、植物各有其生活型,其生态幅度和适应特点也各有差异,它们各自占据一定的空间,并排列在空间的不同高度和一定土壤深度中,群落这种垂直分化比就形成群落的层次。
82、填空题 自然种群有三个基本特征,分别为()、()和遗传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空间特征、数量特征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空间特征、数量特征
83、填空题 顶极概念的中心点就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群落的相对稳定性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群落的相对稳定性
84、名词解释 物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由许多群体组成的生殖单元(与其他生殖单元隔离),在自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由许多群体组成的生殖单元(与其他生殖单元隔离),在自然界中占有一定的生境位置。
85、问答题 生物资源减少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对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这是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对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这是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的一个共性问题。
(2)生境的破坏:生境的破坏包括栖息地的破坏和生境的破坏。
86、单项选择题 以下因素不能决定群落外貌的有()
A.生态型
B.生活型
C.物种组成结构和优势物种
D.季相和生活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7、多项选择题 鸟和哺乳动物属于()
A.恒温动物
B.外温动物
C.变温动物
D.内温动物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8、填空题 温室效应根据其成因可分为()和()温室效应。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自然、人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自然、人为
89、名词解释 光合能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当传入的辐射能是饱和地、温度适宜、相对湿度高、大气CO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当传入的辐射能是饱和地、温度适宜、相对湿度高、大气CO2和O2的浓度正常时的光合作用速率。
90、填空题 种群中个体或集群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动状况,表现为()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分散的利作用、集群的共同利作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分散的利作用、集群的共同利作用
91、问答题 请简单介绍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规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综合作用;
(2)主导因子作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综合作用;
(2)主导因子作用;
(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4)因子作用的阶段性;
(5)生态因子的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
92、名词解释 同化效率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被植物吸收的日光能中被光合作用所固定的能量比例,或被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被植物吸收的日光能中被光合作用所固定的能量比例,或被动物摄食的能量中被同化了的能量比例。
93、单项选择题 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
A.环境
B.生境
C.内环境
D.地球环境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4、单项选择题 旅鼠和北极狐的种群数量消长规律的周期为()。
A.1~2年
B.2年
C.3年
D.3~4年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5、问答题 什么叫群落的垂直成层现象?决定植物地上和地下部分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由于环境的逐渐变化,导致对环境有不同需求的动、植物生活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由于环境的逐渐变化,导致对环境有不同需求的动、植物生活在一起,这些动、植物各有其生活型,其生态幅度和适应特点也各有差异,它们各自占据一定的空间,并排列在空间的不同高度和一定土壤深度中。群落这种垂直分化就形成了群落的层次。成层现象,以陆生植物为例,它包括地上和地下部分,决定地上部分分层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光照、温度等条件,而决定地下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特别是水分和养分。
96、名词解释 生态元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从基因到生物圈所有的生物组织层次均是具有一定生态学结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从基因到生物圈所有的生物组织层次均是具有一定生态学结构和功能的单元称为生态元。
97、填空题 活性污泥法分解水体中有机物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吸附阶段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稳定阶段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稳定阶段
98、问答题 污染的环境具有哪些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各种有毒有害污染物通过大气、水体、土壤及食物等环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各种有毒有害污染物通过大气、水体、土壤及食物等环境介质进入人体、生物机体后产生急性或慢性、短期或长期的毒性影响,且影响面大而范围广;
(2)污染物一般以浓度低、持续时间长,并以多种每物同时存在、联合作用于人体,危及健康;
(3)污染物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作用发生转化,其毒性增加减少或富集,使污染物原有性状和浓度发生变化,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作用;
(4)生态系统统遭到扰乱,稳定性降代低。
99、问答题 什么是污水生物体系法?依据该法可将受污染的河流分为哪四个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根据水体中的指示生物的存在亦可确定水体污染程度。此方法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根据水体中的指示生物的存在亦可确定水体污染程度。此方法叫污水生物体系法,又称克尔威茨和马尔森体系法。当河流被污染后,在其下游相当长的流程内,水体发生一系列自净过程。一方面污染程度逐渐降低,同时出现特有的指示生物,形成多污带、α-中污带、β-中污带和寡污带等四级。
100、单项选择题 某一种群的年龄锥体的形状为基部较狭、顶部较宽,这样的种群属于()。
A.增长型种群
B.稳定型种群
C.下降型种群
D.混合型种群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01、单项选择题 生态位的英文是()。
A.habit
B.niche
C.site
D.place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02、问答题 富营养化水体中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营养物质的来源:水体中过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主要来自未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营养物质的来源:水体中过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主要来自未加处理或处理不完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有机垃圾和家禽粪便以及农施化肥,其中最大的来源是农田上施用的大量化肥。
103、单项选择题 生物体对实验环境条件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称为()。
A.气候驯化
B.调节
C.驯化
D.适应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04、单项选择题 水鸟中DTT的浓度比水中高几百万倍属于()
A.生物积累
B.生物浓缩
C.生物放大
D.以上都不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05、名词解释 表型可塑性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由于环境对基因型的影响,表型发生变化的能力叫做表型可塑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由于环境对基因型的影响,表型发生变化的能力叫做表型可塑性。
106、名词解释 垂直地带性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因太阳辐射和水热状况随着地形高度的不同而不同,生物和气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因太阳辐射和水热状况随着地形高度的不同而不同,生物和气候自山麓至山顶出现垂直地带分异的规律性变化。
107、问答题 臭氧层破坏有哪些危害?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2)对陆地生态系统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2)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危害
(3)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4)高层臭氧破坏增加低层臭氧造成的破坏
108、问答题 生态工程理论基础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时空结构特性;
(2)物质循环功能;<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时空结构特性;
(2)物质循环功能;
(3)生态位理论;
(4)种群之间相互关系理论的运用;
(5)生态场理论的开拓。
109、填空题 自然保护区通常可分为()、()、()三个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核心区、缓冲区、外围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核心区、缓冲区、外围区
110、名词解释 直接排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根据一个或多个已知的环境梯度进行排序的方法。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根据一个或多个已知的环境梯度进行排序的方法。
111、单项选择题 竞争剧烈时,生物可通过()离开种群密度高的地区。
A.流动
B.扩散
C.死亡
D.隐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12、名词解释 多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物种间个体数量对比的估测指标。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物种间个体数量对比的估测指标。
113、单项选择题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时,对二者都必然有利,这种关系为()。
A.偏利作用
B.互利共生
C.原始合作
D.中性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14、多项选择题 生态学所研究的有4个可辨别尺度的亚部分,对每一部分,生态学家感兴趣的对象是有变化的,那么在生态系统这一水平上,主要研究的项目有()
A.能流
B.食物网
C.群落的组成
D.营养物的组成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15、问答题 请简单解释自然环境的三个基本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纬度地带性:由于地理纬度的差异,自然环境具有规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纬度地带性:由于地理纬度的差异,自然环境具有规律性的变异特点。因地球接受太阳辐射量的不同而引起热量的差异,从赤道向两极,每移动一个纬度气温平均降低0.5-0.7
℃。根据热量不同可分为若干自然地理带,有赤道、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每个带的气候状况、水文特征、土壤类型以及生物各类都有明显的不同。
(2)垂直地带性:因太阳辐射和水热状况随着地形高 度的不同而不同,生物和气候自山麓至山顶出现垂直地带分异的规律性变化。地形每升高100米,所温下降0.5-0.6
℃,或每升高180米,气温下降1℃
。降水最初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到一定界线后,降水量又开始降低,所以只要有足够高度的山地,就可以自下而上地划分出垂直自然带,各自然带的植被和土壤呈规律性分布,自然生态系统也呈规律性地垂直交替。
(3)经度地带性:这主要由地球内在因素而造成的,如大地构造形成的地貌和海洋分异,引起经度地带性变异。在北美大陆和欧亚大陆,由于海陆分布格局与大气环流特点,水分梯度常沿经向变化,而导致生态系统的经向分异,由沿海湿润区的森林,经半干旱的草原到干旱区的荒漠;我国内陆地区和沿海地区的水分变异是随经度而变化的,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有规律的排列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和干旱地区等。
116、单项选择题 生态系统营养级的数目,通常不会超过()。
A.2~3个
B.5~6个
C.8~10个
D.12~14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17、名词解释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成分。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成分。
118、问答题 植物修复的优缺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优点:由于植物修复具有投资少、操作简便、效果好、不破坏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优点:由于植物修复具有投资少、操作简便、效果好、不破坏场地结构、不引起二次污染、符合大众需求等。
缺点:植物修复的局限性:植物生长缓慢,生物量小;植物的发育、生长受地理气候等因素控制;多数植物只能累积一种或两种金属;累积到植物中的重金属最终会通过物质循环重返土壤。
119、问答题 城市化产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自然生态环境遭到彻底破坏,居民与大自然长期隔离: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自然生态环境遭到彻底破坏,居民与大自然长期隔离:城市化确实使人类为自身创造了方便、舒适的生活条件,满足了自己的生存、享乐和发展上的需要。
(2)污染严重,生活环境质量恶化: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噪声成为现代城市最突出的四大环境问题,被人们称为“四害”。
(3)水资源缺乏:现代化城市由于人口和工业高度集中,加之有些城市规模过大,水的需求量剧增,因而水资源的缺乏成为全世界城市的普遍问题。
120、问答题 光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性。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光强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a、光强与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光强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a、光强与植物
光对植物的形态建成和生殖器官的发育影响很大。植物的光合器官叶绿素必须在一定光强条件下才能形成,许多其他器官的形成也有赖于一定的光强。在黑暗条件下,植物就会出现;黄化现象;。在植物完成光周期诱导和花芽开始分化的基础上,光照时间越长,强度越大,形成的有机物越多,有利于花的发育。光强还有利于果实的成熟,对果实的品质也有良好作用。不同植物对光强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根据植物对光强适应的生态类型可分为阳性植物、阴性植物和中性植物(耐阴植物)。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效率与光强成正比,达到一定强度后实现饱和,再增加光强,光合效率也不会提高,这时的光强称为光饱和点。当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刚好与呼吸作用的消耗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阳性植物对光要求比较迫切,只有在足够光照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其光饱和点、光补偿点都较高。阴性植物对光的需求远较阳性植物低,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都较低。中性植物对光照具有较广的适应能力,对光的需要介于上述两者之间,但最适在完全的光照下生长。
b、光强与动物
光照强度与很多动物的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些动物适应于在白天的强光下活动,如灵长类、有蹄类和蝴蝶等,称为昼行性动物;另一些动物则适应于在夜晚或早晨黄昏的弱光下活动,如蝙蝠、家鼠和蛾类等,称为夜行性动物或晨昏性动物;还有一些动物既能适应于弱光也能适应于强光,白天黑夜都能活动,如田鼠等。昼行性动物(夜行性动物)只有当光照强度上升到一定水平(下降到一定水平)时,才开始一天的活动,因此这些动物将随着每天日出日落时间的季节性变化而改变其开始活动的时间。
(2)光质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a、光质与植物
植物的光合作用不能利用光谱中所有波长的光,只是可见光区(400-760nm),这部分辐射通常称为生理有效辐射,约占总辐射的40-50%。可见光中红、橙光是被叶绿素吸收最多的成分,其次是蓝、紫光,绿光很少被吸收,因此又称绿光为生理无效光。此外,长波光(红光)有促进延长生长的作用,短波光(蓝紫光、紫外线)有利于花青素的形成,并抑制茎的伸长。
b、光质与动物
大多数脊椎动物的可见光波范围与人接近,但昆虫则偏于短波光,大致在250-700nm之间,它们看不见红外光,却看得见紫外光。而且许多昆虫对紫外光有趋光性,这种趋光现象已被用来诱杀农业害虫。
(3)光照长度与生物的光周期现象
地球的公转与自转,带来了地球上日照长短的周期性变化,长期生活在这种昼夜变化环境中的动植物,借助于自然选择和进化形成了各类生物所特有的对日照长度变化的反应方式,这就是生物的光周期现象。
a、植物的光周期现象
根据对日照长度的反应类型可把植物分为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日照植物和中间型植物。长日照植物是指在日照时间长于一定数值(一般14小时以上)才能开花的植物,如冬小麦、大麦、油菜和甜菜等,而且光照时间越长,开花越早。短日照植物则是日照时间短于一定数值(一般14小时以上的黑暗)才能开花的植物,如水稻、棉花、大豆和烟草等。日中照植物的开花要求昼夜长短比例接近相等(12小时左右),如甘蔗等。在任何日照条件下都能开花的植物是中间型植物,如番茄、黄瓜和辣椒等。光周期对植物的地理分布有较大影响。短日照植物大多数原产地是日照时间短的热带、亚热带;长日照植物大多数原产于温带和寒带,在生长发育旺盛的夏季,一昼夜中光照时间长。如果把长日照植物栽培在热带,由于光照不足,就不会开花。同样,短日照植物栽培在温带和寒带也会因光照时间过长而不开花。这对植物的引种、育种工作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b、动物的光周期现象
许多动物的行为对日照长短也表现出周期性。鸟、兽、鱼、昆虫等的繁殖,以及鸟、鱼的迁移活动,都受光照长短的影响。
121、多项选择题 种群的密度制约有()几种形式。
A.过度补偿
B.补偿不足
C.均衡补偿
D.准确补偿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22、名词解释 生态位(niche)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生态因子变化范围内,能够被生态元实际潜在占据、利用或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生态因子变化范围内,能够被生态元实际潜在占据、利用或适应的部分。
123、填空题 草原生态系统中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是()、()、()、()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草原退化、碱化、沙化、气候恶化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草原退化、碱化、沙化、气候恶化
124、单项选择题 当代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使生态学的研究日益从以生物为研究主体发展到()。
A.以动物为研究主体
B.以人类为研究主体
C.以植物为研究主体
D.以种群为研究主体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25、单项选择题 ()陈述了来自冷气候中的内温动物与来自温暖气候的内温动物相比,趋向于具有更短的末端(耳朵和四肢)。
A.比尔定律
B.阿伦法则
C.Hamilton定律
D.贝格曼规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26、名词解释 玛他种群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指生活在栖息地已破碎的,呈斑块状分布的种群。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指生活在栖息地已破碎的,呈斑块状分布的种群。
127、填空题 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途径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光化学降解、化学降解、微生物降解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光化学降解、化学降解、微生物降解
128、名词解释 生态修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其概念包括生态修复、重建和改建,其内涵可言理解为通过外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其概念包括生态修复、重建和改建,其内涵可言理解为通过外界力量使受损生态系统得到恢复、重建和改建,即应用生态系统自组织和自调节能力对环境或生态完整性进行修复,最终恢复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129、问答题 简述群落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植物群落的指示作用:植被的特征和组成作用是一个生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植物群落的指示作用:植被的特征和组成作用是一个生境所有因素的综合影响的表达,因而,植被可以成为一种指示。成为这种指示的群落,称为指示群落,只要善于利用野生植被的特点,则野生植被就能够成为自然条件的良好的指示者,现代已广泛地利用植物群落来说明自然地理和气候区带的界限,把群落的主要类型,如热带雨林,稀树草原等用来作为大气候的主要类型的指示。
(2)植物群落与动物:植被、气候等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所形成的外界生活条件,对动物有直接影响,植物群落是动物的栖息地和食物基地。
(3)生物群落对污染环境的指示作用:由于人类各种生产活动,造成环境污染,其污染的性质包括化学、物理学和生物学的污染。
130、问答题 环境生态学有哪些研究任务?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理和规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理和规律;
(2)生态系统受损程度的判断;
(3)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
(4)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对策。
131、单项选择题 群落演替在后期的成熟阶段()。
A.总生产量与生物量的比值最高
B.总生产量、净生产量达到最大
C.总生产量大于总呼吸量
D.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大体相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32、单项选择题 根据生物体个生活期死亡率的高低,年龄存活曲线一般可以分为()种形式。
A.2
B.3
C.4
D.5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33、填空题 种群的生态对策类型包括()和()两种类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r-选择、k-选择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r-选择、k-选择
134、名词解释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环境中各种元素沿着特定的路线运动,由周围环境进入生物体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环境中各种元素沿着特定的路线运动,由周围环境进入生物体,最后回到环境中,各种元素运动路线所包含着的活有机体的有机阶段和由各元素基本化学性质所决定的、无生命的阶段所组成的循环运动过程,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135、单项选择题 大多数植物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在变温条件下比恒温条件下()。
A.有利
B.不利
C.一样
D.不确定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36、单项选择题 雄孔雀美丽的尾巴形成的原因在于()。
A.竞争
B.攻击
C.性选择
D.适应环境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37、单项选择题 下列类型的农业生产模式不属于生态农业范畴的是()。
A.养鱼塘的分层养殖
B.农田的间作套种
C.海洋的网箱养殖
D.稻田养鱼或养鸭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38、单项选择题 确定生态系统内消费者营养级的依据是()。
A.根据消费者的个体大小
B.根据消费者的食量大小
C.根据消费者的食性
D.根据消费者的主要食性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39、多项选择题 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量的基本资源是()
A.光
B.二氧化碳
C.氧气
D.营养物质
E.水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D, 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40、问答题 自然保护区有哪些功能?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能提供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rdqu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能提供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
(2)动、植物和微生物物种及其群体的天然贮存库;
(3)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
(4)活的自然博物馆;
(5)有助于改善环境,保持地区生态平衡。
(6)开展旅游活动。
141、单项选择题 以下关于群落交错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相邻两个群落共有的物种不会在群落交错区出现。
B.通常情况下,交错区中物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群的密度往往比相邻的群落小。
C.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群的密度有增大的趋势,如森林边缘交错区。
D.群落交错区是一个交叉的地带,其中种群比相邻的群落中竞争紧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42、单项选择题 不属于群落成员型的是()。
A.优势种
B.建群种
C.特有种
D.亚优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43、名词解释 叠加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二种或多种化合物共同作用时的毒性各为化合物单独作用时毒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二种或多种化合物共同作用时的毒性各为化合物单独作用时毒性的总和。
144、名词解释 群落最小面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 案:指至少要有这样大的面积及相应的空间,才能包含组成群落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至少要有这样大的面积及相应的空间,才能包含组成群落的大多数生物种类。
145、名词解释 同资源种团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以同一方式利用共同资源的物种集团。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以同一方式利用共同资源的物种集团。
146、单项选择题 顶极——格局假说的意思是()。
A.一个气候内,可以有多个顶极群落呈不连续变化
B.一个气候内,只能有一种顶极群落
C.随着环境因子的梯度变化呈连续变化
D.顶极群落是一个独立不连续单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47、名词解释 异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有机物质在酶的作用下分解,从聚合体变成单体,进而成为矿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有机物质在酶的作用下分解,从聚合体变成单体,进而成为矿物成分的过程。
148、问答题 什么是活性污泥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活性污泥法就是以含于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为培养基,在有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活性污泥法就是以含于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为培养基,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连续地培养活性污泥,再利用其吸附凝聚和氧化分解作用净化废水中有机污染物。
149、单项选择题 符合群落发育盛期的特征是()。
A.建群种生长渐弱,更新能力下降
B.群落内环境已变得不利远物种生存
C.群落结构一定型
D.种类数量不稳定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50、多项选择题 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有()
A.收获量测定法
B.氧气测定法
C.二氧化碳测定法
D.放射性标记物测定法
E.叶绿素测定法分生产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51、问答题 种群连续增长模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根据此模型可计算世代重叠种群的增长情况。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根据此模型可计算世代重叠种群的增长情况。
(2)根据r值可判断其种群动态。即:r>0,种群增长。
152、问答题 试用高斯实验说明竞争排斥原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现讨论的种间竞争,不包括捕食与寄生现象,而是专指两种生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现讨论的种间竞争,不包括捕食与寄生现象,而是专指两种生物因为具有共同的食物、空间、水分等所产生的竞争关系,生物在进化发展的过程中,两个生态上接近的种类激烈竞争,其结果是一个种完全排挤掉另一个种,或使其中一个种占有不同的空间和食性上的特化,或其它生态习性上的分离,通称生态分离,也可能是两种之间形成平衡而共存。
153、单项选择题 从下列生 物类群中,选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A.树木
B.鸟类
C.昆虫
D.蚯蚓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54、名词解释 生态道德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又称环境道德,是道德范畴具有特殊涵义的一部分,指反映生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又称环境道德,是道德范畴具有特殊涵义的一部分,指反映生态环境的主要本质、体现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道德要求,并须成为人们的普遍信念而对人们行为发生影响的基本道德规范。
155、单项选择题 法瑞学派的群落分类原则是()。
A.优势种
B.特征种
C.建群种
D.偶见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56、问答题 城市环境建设中应着重考虑的问题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确立城市发展战略,完善和执行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确立城市发展战略,完善和执行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的主体是人,因此,城市发展战略也必须以人为中心,建立适于人们生活、居住、活动的生态环境。
(2)加强城市环境的综合整治:城市环境的综合整治是综合利用各种手段,对城市环境进行开发、利用、整顿、治理和保护。
(3)利用生态观来改造,规划和建设城市:目前国际上在尝试运用生态学方法来改造和规划城市。
157、填空题 种群密度的四个基本参数是()、()、()和迁出。它们被称为初级种群参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出生率、死亡率、迁入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出生率、死亡率、迁入
158、单项选择题 有效积温法则公式K=N(T-C)中,C为()。
A.平均温度
B.发育的时间
C.有效积温
D.发育起点温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59、单项选择题 能量沿着食物网流动时,保留在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中的能量变化趋势是()。
A.能量越来越少
B.能量越来越多
C.能量基本没有变化
D.因生态系统不同,能量或越来越多,或越来越少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60、名词解释 哈-温定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无限大的种群中,每一个体与种群内其他个体的交配机会均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无限大的种群中,每一个体与种群内其他个体的交配机会均等,并且没有其它干扰因素(突变、漂移、自然选择等)各代的基因频率不变,无论其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如何,只经历一代,即达到遗传平衡。
161、问答题 引起生态系统平衡失调的原因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引起生态平衡失调的自然因素主要有火山喷发、海陆变迁、雷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引起生态平衡失调的自然因素主要有火山喷发、海陆变迁、雷击火灾、海啸地震、洪水和泥石流以及地壳变动等。这些因素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是严重的,甚至可使其彻底毁灭,并具有突发性的特点。但这类因素是局部的,出现的频率并不高。在人类改造自然界能力不断提高的当今时代,人为因素对生态平衡的破坏而导致的生态平衡失调是最常见的、最主要的。
162、单项选择题 下列特征不属于借助于风力传播种子或果实的植物的是()
A.种子或果实很轻
B.具有冠毛或翅翼
C.具有小钩或硬刺
D.形成风滚型传播体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63、填空题 土地处理系统的处理方式主要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漫流或溢流、灌溉、渗流或渗漏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漫流或溢流、灌溉、渗流或渗漏
164、名词解释 光能利用率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指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质所含的能量与照射到单位面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指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质所含的能量与照射到单位面积上的太阳光能总量的比率。
165、填空题 按生态系统空间环境性质把生态系统分为()、()和陆地生态系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淡水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淡水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
166、问答题 生态监测有何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能综合地反映环境质量状况,环境问题是相当复杂的,某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能综合地反映环境质量状况,环境问题是相当复杂的,某一生态效应常是几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具有连续监测功能,用理化监测方法可快速而精确测得某空间内许多环境因素的瞬时变化,但却不能以此来确定这种环境质量对长期生活于这一空间的生命系统影响的真实情况;
3、具有多功能性:通常,理化监测仪器的专一性很强;
4、监测灵敏度高。
167、名词解释 生物测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污染或其它环境变化对生物的形态、行为、生理、遗传和生态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污染或其它环境变化对生物的形态、行为、生理、遗传和生态等各个方面都可能产生影响。
168、填空题 生态平衡失调的标志是()和生态平衡失调的功能标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生态平衡失调的基本结构标志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生态平衡失调的基本结构标志
169、名词解释 环境质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指环境素质的优劣程度而言,优劣是质的概念,程度则是量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指环境素质的优劣程度而言,优劣是质的概念,程度则是量的表征。
170、单项选择题 在土壤有机质分解转化及土壤团粒结构形成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一类生物是()。
A.植物
B.原生动物
C.节肢动物
D.微生物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71、单项选择题 绿色植物光合活性辐射(PAR)带波长位于()。
A.380nm~700nm
B.380nm~760nm
C.150nm~4000nm
D.490nm~620nm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72、单项选择题 下列不属于单体生物的是()。
A.一群羊
B.一窝小鸟
C.一只鸡
D.一棵松树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73、单项选择题 下列生物之间不属于互利共生关系的是()。
A.人与饲养的家畜
B.蜜蜂与其采访的植物
C.附生植物与被附生植物
D.豆科植物与固氮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74、单项选择题 水中的植物为了呼吸,常以伸出地面的呼吸根或茎中具有发达的通气组织从空气或水中吸取()。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氢气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75、名词解释 光补偿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光合作用合成与呼吸所消耗的碳水化合物达到平衡时的光照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光合作用合成与呼吸所消耗的碳水化合物达到平衡时的光照强度。
176、问答题 简单综述森林生态系统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森林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支柱和自然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森林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支柱和自然基础。
森林覆盖率常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这不仅因为森林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且又属于可更新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圈的正常功能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77、名词解释 自养生物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其中绿色植物能直接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其中绿色植物能直接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无机等无机物造成有机物,并释放氧供异养生物使用。
178、名词解释 生态恢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技术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技术与方法、生态学过程与机理的科学。
179、名词解释 群落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种群的集合体。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种群的集合体。
180、单项选择题 Deevey将种群存活曲线分为三个类型,其中表示接近生理寿命前只有少数个体死亡的曲线为()。
A.凸型曲线
B.凹型曲线
C.对角线型曲线
D.S型曲线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81、问答题 固体废物对人类环境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侵占土地:固体废弃物不加利用就需占地堆放,堆积量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侵占土地:固体废弃物不加利用就需占地堆放,堆积量越大,占地越多,据估算,每堆积一万吨渣,约需占地一亩。
(2)污染土壤:废物堆置,其中的有害组成容易污染土壤;
(3)污染水体:固体废物随天然降水径流进入河流、湖泊,或因较小颗粒随风飘迁、落入河流、湖泊,造成地面水的被污染,固体废物随渗沥水渗到土壤中,进入地下水,使地下水受污染,废渣直接排入河流、湖泊或海洋,会造成上述水体的污染。
(4)污染大气:固体废物一般通过下列途径可使大气受到污染——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某些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释放出有害气体;细粒、粉末受到风吹日晒可以加重大气的粉尘污染,如粉煤灰堆遇到四级以上风力,可被剥离1—1.5厘米,灰尘飞扬可高达20—50米;有些煤矸石堆积过多会发生自燃,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采用焚烧法处理固体废物也会使大气污染。
182、名词解释 领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由个体、家庭或其它社群单位所占据的并积极保卫不让同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由个体、家庭或其它社群单位所占据的并积极保卫不让同种其它成员侵入的空间。
183、填空题 大气污染物主要来源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燃料燃烧、工业生产过程、交通运输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燃料燃烧、工业生产过程、交通运输
184、问答题 生态环境恶化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请论述森林生态系统对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森林是环境的净化器;
(2)森林可调节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森林是环境的净化器;
(2)森林可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
(3)森林能够防风固沙;
(4)森林是巨大的生物资源库;
(5)森林中的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减轻温室效应。
185、填空题 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是()、()、()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臭氧、氮氧化物、过氧乙酰硝酸酯(PAN)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臭氧、氮氧化物、过氧乙酰硝酸酯(PAN)
186、名词解释 生态演替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在一个自然群落中,物种的组成连续的、单方向的、有顺序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在一个自然群落中,物种的组成连续的、单方向的、有顺序的变化过程。
187、名词解释 寄生性食物链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生物间以寄生物与寄主的关系而构成的食物链。(鸟类-跳蚤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生物间以寄生物与寄主的关系而构成的食物链。(鸟类-跳蚤-原生动物-滤过性病毒)
188、问答题 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对策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实行科学管理;
(2)发展人工草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实行科学管理;
(2)发展人工草场;
(3)建立牧业生产新体系。
189、名词解释 乔丹规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鱼类的脊椎数目在低温水域中比在温暖水域中多。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鱼类的脊椎数目在低温水域中比在温暖水域中多。
190、问答题 生态系统有哪些调节生态平衡的机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反馈机制:反馈可以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两者的作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反馈机制:反馈可以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两者的作用是相反的。
(2)抵抗力:是生态系统抵抗外干扰并维持系统结构和功能原状的能力,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途径之一。
191、单项选择题 目前最受人们重视最活跃的生态学研究领域()。
A.个体生态学
B.种群生态学
C.群落生态学
D.生态系统生态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92、名词解释 生态位宽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指物种利用资源多样性的一个指标,也就是有机体单位所利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指物种利用资源多样性的一个指标,也就是有机体单位所利用的各种各样不同资源的总和。
193、名词解释 偶见种或罕见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群落中出现频率很低的种类。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群落中出现频率很低的种类。
194、单项选择题 下列资源属于可再生性资源的是()。
A.煤炭资源
B.核能资源
C.森林资源
D.天然气资源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95、单项选择题 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
A.热带
B.亚热带
C.温带
D.寒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96、问答题 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任务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理和规律:自然生态系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理和规律:自然生态系统受到人为的外界干扰后,将会产生一系列的反应和变化。在这一过程中,有哪些内在规律;干扰效应在系统内不同组分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出现了哪些生态效应以及如何影响到人类,包括各种污染物在各类生态系统中的行为变化规律和危害方式。
(2)生态系统受损程度的判断:物理、化学和生态学方法是环境质量评价和预测所常用的三个最基本的手段,科学的评价应该是三者的结合,而生态学判断所需的大量信息就是来自生态监测,实际上,生态监测就是利用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各组分对干扰效应的应答分析环境变化的效应程度和范围,包括人为干扰下的种群动态和群落演替过程。
(3)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各类生态系统在生物圈中执行着不同的功能,被破坏后产生的生态效应亦不同。环境生态学要研究各类生态系统受损后的危害效应及方式,各类生态系统的保护对策,包括生物资源的保护和科学管理,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的措施等。
(4)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对策:采用生态学方法治理环境污染和解决生态破坏问题,尤其在区域环境的综合整治上已初见成效,前景令人鼓舞。依据环境问题的特点采取适当的生态学对策,并辅之以其他方法来改善和恢复恶化的环境质量,是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之一,包括各种废物的处理和资源化的技术等。
综上所述:维护生物圈的正常功能,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并使两者间得到协调发展,这是环境生态学的根本目的。运用生态学理论,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治理污染和破坏的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生态系统,以满足人类生存发展需要,是环境生态学的主要任务。
197、问答题 群落有哪些基本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群落的物种组成;
(2)群落中的优势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群落的物种组成;
(2)群落中的优势种;
(3)群落中物种多样性;
(4)种间关连与相似性。
198、名词解释 分布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指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被吸收后,随血液和体液循环分布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指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被吸收后,随血液和体液循环分布到全身组织细胞的过程。
199、单项选择题 中国植物群落分类中把多个群落联合为植被型的依据是()。
A.建群种和水热条件
B.建群种的生活型和生活条件
C.优势种和水热条件
D.优势种的生活型和水热条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00、填空题 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包括()和次级生产两个过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初级生产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初级生产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农学》题库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题库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农学:环境生态学》题库,分栏、分答案解析排版、小字体方便打印背记!经广大会员朋友实战检验,此方法考试通过率大大提高!绝对是您考试过关的不二利器!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