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1、名词解释 陈澧系联法的具体条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同用、互用、递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同用、互用、递用。
2、问答题 语义与意义、词义有什么区别?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意义: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意义是各种各样的符号所标记的内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意义: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意义是各种各样的符号所标记的内容,内容非常丰富。作为学科术语,它是哲学、逻辑学、心理学、语言学、文学、人类学都要探讨的对象。
语义:从语言学角度看,语义指具体语言的特定形式所表达的内容,也就是特定语言符号具有的内容,包括词、短语、句子乃至段落所表达的内容。
词义:词义就是是一个词所代表的意义,是词的语音形式所表达的内容。它是以一定的语音形式固定下来的人们对某一客观事物、现象的本质特征的概括反映和对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
由此可知,从概念上看,意义、语义、词义具有上下包含的关系。其中,词义和句义是语义研究的核心内容。
3、填空题 句子是具有一个()、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句调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句调
4、填空题 疑问句根据表示疑问的结构形式上的特点和语义情况,可以分为四类()、()、()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正反问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正反问
5、名词解释 阴声韵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无韵尾的韵和以元音收尾的韵,为阴声韵。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无韵尾的韵和以元音收尾的韵,为阴声韵。
6、问答题 为什么说不同语言或方言的词汇是不同的系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语言符号音义结合的任意性,意味着允许不同民族或地区的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语言符号音义结合的任意性,意味着允许不同民族或地区的人们可以根据他们自己的习惯,按照自己的方式约定词语。这种任意性必然导致不同语言的词汇系统呈现不同的状况,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1)不同语言中语音形式语义内容完全相同的词语几乎没有。
(2)不同语言词汇中相应词语的意义是错综复杂的。相应词语的意义一一对应的情况很少,在不同语言的词汇中能一一对应的词语一般是一些刚刚出现的专门术语。某一意义相同的词位,它们所包含的义位往往不同。尽管主要意义相同,但是词位所包含的义位差别较大。相应词位的基本意义相当,但与别的词语的搭配关系不同。
(3)不同语言词汇中相应的词语,所指对象的范围不同。因此,不仅不同语言的词汇是不同的系统,就是同一语言处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词汇也是不同的系统。不同方言的词汇也是自成系统的。属于同种语言的方言,他们的词汇一定是同大异小,即大部分的词语是相同或相近的,其中也有差异,而且各个方言都有一批自己独有的方言词汇。
7、填空题 就借词的方式而言,“浪漫主义”“冰淇淋”“马克思主义”等属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半音半译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半音半译词
8、名词解释 单句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单句由带上一个句调的短语或词构成。可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单句由带上一个句调的短语或词构成。可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
9、问答题 心母今音有几个读法?是按什么条件分化的?举例说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两个读法:[s]、[ɕ]。
按照韵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两个读法:[s]、[ɕ]。
按照韵母的洪细分化。
[s]:丝三死速算;
[ɕ]:线、星选笑雪。
10、名词解释 类推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类推也叫类化。指的是在某种规则模式的影响下语法和词汇形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类推也叫类化。指的是在某种规则模式的影响下语法和词汇形式发生变化的过程或结果,即促使一些语言成分跟另外一些语言成分协调一致的作用。这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它在所有语言的一切发展时期都起作用。
11、填空题 通过改变词的重音位置来构成不同的语法形式的方法叫(),这种语法手段属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量位;综合性手段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量位;综合性手段
12、问答题 汉语史各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1)公元三世纪(五胡乱华)以前为上古时期。三四世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1)公元三世纪(五胡乱华)以前为上古时期。三四世纪为过渡阶段。
(2)公元四世纪到十二世纪(南宋前半)为中古期。十二三世纪为过渡阶段。
(3)公元十三世纪到十九世纪(鸦片战争)为近代。自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为过渡阶段。(4)二十世纪(五四运动后)为现代。
2.上古时期的特点:
(1)判断句一般不用系词。
(2)在疑问句里,代词宾语放在动词前面。
(3)入声有两种(其中一种到现代变了去声)。
3.中古时期的特点:
(1)在口语的判断句中系词(如“是”)成为必需的句子成分。
(2)处置式的产生。
(3)完整的“被”字句被动句的普遍应用。
(4)行尾“了”、“着”的产生。
(5)去声字的产生。
4.近代汉语的特点:
(1)全浊声母在北方话里的消失。
(2)-m尾韵在北方话里的消失。
(3)入声在北方话里的消失。
5.现代汉语的特点:
(1)适当地吸收西洋语法。
(2)大量地增加复音词。
13、填空题 结果补语常用的是(),少数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形容词;动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形容词;动词
14、名词解释 谐声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谐声字就是形声字,指由代表意义类属的义符(形符)和表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谐声字就是形声字,指由代表意义类属的义符(形符)和表示读音的声符(声旁)合成组成的合体字。
15、问答题 古平声是按照什么条件分化为普通话的阴平和阳平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古平声的字调分类是由古平声声母的清浊决定的。古清声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古平声的字调分类是由古平声声母的清浊决定的。古清声母→今阴平;古浊声母→今阳平。
16、填空题 动词和形容词的语法特性大同小异,可以合称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谓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谓词
17、填空题 句型是根据句子的()分析出来的句子类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结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结构
18、填空题 同一个义位的质变主要有义位的()、()、()三种情况。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扩大;缩小;转移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扩大;缩小;转移
19、判断题 汉语词类和句子成分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0、问答题 简述上古汉语语气词“也”和“矣”的区别。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也”表示一种状况,&ld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也”表示一种状况,“矣”表示一种过程。
2.“也”不着眼在时间的因素,“矣”着眼在时间的因素。
3.凡过去的事情用“矣”,没有发生的事情用“也”。
4.一般说来,“也”字用于判断句,“矣”字用于叙述句。凡说明事情的可能性,解释原因,进行推理等等,都属于判断范围,用“也”字。凡说明事情在某种条件下就变了状况,或表示目前已经成为某种状况,都属于叙述的范围,用“矣”字。
5.中古时期以后,“也”字在一般口语里的使用范围应当是逐渐缩小了的,因为系词“是”字被普遍使用起来了。系词“是”的引申用法更进一步缩小了“也”字的使用领域。
21、填空题 语法体系也有两个含义,一个指(),另一个指()。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语法系统;语法学体系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语法系统;语法学体系
22、填空题 具体语义系统中具有辨音功能的最小的所指功能差别单位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义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义位
23、问答题 为什么说社会的发展变化是语言发展变化的基本条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社会发展是语言发展变化的首要原因。首先,语言是一种社会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社会发展是语言发展变化的首要原因。首先,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其发展变化必然要受到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其次,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社会成员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和思维的工具,必须适应因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新的交际需要,与社会的发展保持一致,因此必然要发生变化,社会的任何变化都会在语言中反映出来。社会的分化、统一、接触直接影响语言。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而语言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具体表现:
(1)社会进步推动语言的发展:新词产生,旧词消亡
(2)社会的相互接触推动语言的发展:丰富扩充词汇→促使词汇发展
(3)社会的分化和统一影响语言的发展
(4)社会的变动影响语言的发展
(5)社会的发展推动思维的发展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非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所以社会的发展并非语言发展的必要条件,它是影响语言发展的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语言内部的矛盾运动)发挥作用。
24、问答题 晓匣两母今音都有些什么读法?是按什么条件分化的?试举例说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晓:1、[x]:花火汉黑;2、[ɕ]:胸险向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晓:1、[x]:花火汉黑;2、[ɕ]:胸险向。
匣:1、[x]:红后害滑;2、[ɕ]:玄限巷协。
25、判断题 主谓短语作谓语的句子就是主谓谓语句。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6、问答题 《说文解字》的体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全书分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收字9395个,另有重文1163个。
27、判断题 连谓短语作谓语的句子就是连谓句。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8、填空题 区别词和形容词的区别是:区别词一般只能作(),而不能作()。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定语;谓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定语;谓语
29、填空题 非主谓句可以分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动词性非主谓句;形容词性非主谓句;名词性非主谓句;叹词句;拟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动词性非主谓句;形容词性非主谓句;名词性非主谓句;叹词句;拟声词句
30、判断题 主谓谓语句只能是动词性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1、名词解释 补语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补语是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分。
本题解析:
试题答案补语是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分。
32、问答题 句法结构对词形式的制约大致有哪几种情况?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形态变化丰富的语言中,句法结构制约着词形变化。这种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形态变化丰富的语言中,句法结构制约着词形变化。这种制约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1)一致关系:特定句法关系中属于特定词类的几个词的形式具有相同的语法范畴特征。→一个词的形式要与另一个词的形式保持一致。
(2)支配关系:特定句法关系中,特定词类的一个词形式决定另一个词形式显示一定的语法形式范畴。→一个形式决定另一个形式(两形式不一致)
33、问答题 什么是同义词?同义词的意义差别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认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一般所说的同义词就是义位相近的近义词。近义词的义位之间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一般所说的同义词就是义位相近的近义词。近义词的义位之间呈现大同小异的状况:
(1)理性义近,语法义相同,附加义(包括感情意义、形象意义、风格意义)不同。如:鼓动——煽动(感情意义不同)生日——诞辰(语体风格不同)男子——须眉(形象意义不同)
(2)语法义、附加义相同,理性义相近。如:矗立——屹立;优良——优异
(3)理性义相近,附加义相同,语法义不同。如:短——矮;整理——整顿
34、问答题 主要的句法结构类型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主谓结构(主谓关系/表述关系)
两个成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主谓结构(主谓关系/表述关系)
两个成分的关系:陈述与被陈述/对象与内容
(2)偏正结构(修饰、限制关系)
两个成分的关系:修饰与被修饰/从属与中心语
(3)述宾结构(关涉关系/述宾关系)
两个成分的关系:支配与被支配/关涉与被关涉
(4)补充结构(补充关系)
两个成分的关系:补充与被补充(说明结果、程度、状态、趋向)
(5)并列结构(联合关系/并列关系)
各个成分之间是同等并列的关系。成分之间常用关联词:和、及、与、跟、同、and
35、判断题 判断动词‚是‛只能是动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6、名词解释 三元谓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能与施事、受事和与事结合的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能与施事、受事和与事结合的词。
37、问答题 谈谈文字与语言的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文字从本质上看也是一种符号,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是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文字从本质上看也是一种符号,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是语言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符号如何记录语言符号已如前述。文字和语言既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它们之间又有着质的区别。
(1)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字。语言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同时产生的,而文字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文字是记录符号的符号。
(2)语言和文字虽然都是交际工具,但它们在社会中的作用是不一样的。语言是社会必需的交际工具,没有语言,社会就不会存在。而文字对一个社会来讲,则不是不需的,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而照样存在。文字只是辅助语言的交际工具,它只是扩大了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功能。
(3)文字和语言发展变化的速度不同。文字和语言都是处于不断地变化与发展之中的,但文字的发展变化要比语言慢得多,语言的变化不能马上在文字中表现出来。因此常常发生文字与语言脱节,文字落后于语言发展的现象。这样就形成了文字的书写形式与语言的实际发音的矛盾。文字作为辅助交际工具的长处是它能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文字记载的资料经过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人们还能够看得懂,就是由于文字具有更大的稳固性。
(4)文字可以改革、借用,而语言一般则不能。当文字脱离语言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即影响到交际功能时,文字就得改革,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还可以创造新的文字。文字还可以借用。一个民族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可以借用其它民族的文字,而语言一般是不能借用的,语言往往是一个民族的标志,从整个民族来讲不能没有自己的民族语言。
(5)文字对语言具有促进作用。文字把语言记录下来从而形成书面语,人们可以对语言进行加工锤炼,使语言越来越精密细致,甚至有些词汇就是在文字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
38、判断题 汉语的虚语素多数是位臵固定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9、填空题 不定量词有()和()两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些;点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些;点
40、判断题 名词性短语全部是名词为中心的短语。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1、判断题 量词都不能重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2、名词解释 《说文解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东汉许慎著,我国第一部字典。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东汉许慎著,我国第一部字典。
43、问答题 文字的主要性质特征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文字是一套符号系统,它是记录语言的一套书写符号系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文字是一套符号系统,它是记录语言的一套书写符号系统。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体系,是最重要的辅助与扩大有声语言交际作用的工具。
(2)文字是一种视觉符号系统。
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也有它的形式和指代的对象。它的形式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字形,不管是像汉字这样的方块字形,还是像英文字母那样的表音字形,都是文字符号的形式,人们通过视觉可以感知。虽然各种文字在记录语言的功能上有这样那样的区别,但无论哪种文字都能够传达它所记录语言的意义,同时人们又能将书面语还原成有声语言。
(3)文字符号又是成系统的,有其内部不同层次的的构成单位和结构规则。
文字拥有一整套特定的形体符号和书写规则以及它跟语言之间的特定关系。比如,汉字的基本构成有笔画、笔顺,还有更高一层的偏旁,它们组合成每一个汉字是有规则的。在汉字进一步组合时还有书写顺序和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等。又比如,英文等拼音文字系统中也是由字母、拼写规则、标点等各项要素和规则构成。
44、问答题 常见的句子扩展与变换手段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连接:把相关词语连接起来,形成复杂的并列结构充当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连接:把相关词语连接起来,形成复杂的并列结构充当句子成分。
(2)添加:句子的某一部分添加从属成分。(补充修饰限制成分使之更复杂)
(3)替换:替换句子中某一个或几个成分构成新句子。(虚词、语调)
(4)删略:删去重复或不必要的句法成分。
(5)移位:改变句法成分的相对位置。
45、名词解释 民族语言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民族语言是现阶段语言发展的最高形式,为了交际的需要,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民族语言是现阶段语言发展的最高形式,为了交际的需要,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共同语和文学语言作为统一的民族语言的最高形式。
46、填空题 人称是()的语法范畴,它表示动作行为是由谁发出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动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动词
47、判断题 分数既可以表示数目的增加,也可以表示数目的减少。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8、名词解释 叶音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古代,除了少数语文学者外,一般人都不知道语音是会发展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古代,除了少数语文学者外,一般人都不知道语音是会发展的,以为先秦古音和后代的语音相同。他们在读《诗经》的时候,觉得不和谐,就临时改念另一个音以求和谐,叫做“叶音”。如:“家”有“叶音谷”、“叶音各空反”、“叶音古胡反”等不同,实际上当时只有“古音姑”一个音。
49、判断题 主语和谓语配对,也和宾语配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0、判断题 复句分句的主语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1、问答题 中古“见溪晓”和“精清心”演变为普通话的什么声母?演变的条件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中古“见溪晓”和“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中古“见溪晓”和“精清心”演变为普通话的什么声母?演变的条件是什么?答:中古“见溪晓”演变为普通话的gkh和jqx两组声母,“精清心”演变为普通话的zcs和jqx两组声母。演变条件是根据韵母的开合齐撮四呼的情况,如果是开口呼和合口呼,则保留原有的声母;如果是齐齿呼和撮口呼则演化为j、q、x的发音。
52、填空题 古汉语声母中有[b][d][g][p][t][k],现已合流了,这条语音规律叫做()。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浊音清化规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浊音清化规律
53、问答题 浊音清化的规律是什么?
91eXAm.org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声母简化规律。除了次浊音(m,n,l)之外,所有浊音声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声母简化规律。除了次浊音(m,n,l)之外,所有浊音声母都变了清音,于是它们与清音合流了。如果浊声母是一个破裂音或破裂摩擦音,那么平声字变为吐气的清音,仄声字变为不吐气的清音;如果这个浊声母是个单纯的摩擦音,没有送气不送气的区别,一般是变为相应的清音。
54、判断题 存现句的宾语可以受指代词修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5、问答题 “平病”都是並母字,“田电”都是定母字,一个送气,一个不送气,说明分化的条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韵母的洪细。“平病”是洪音,&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韵母的洪细。“平病”是洪音,“田电”是细音。
56、填空题 文字体系中的正字法原则主要有()、()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表音原则、形态原则、历史原则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表音原则、形态原则、历史原则
57、填空题 社会方言词语包括不同阶级和阶层不同社会集团不同行业的人经常使用的()()()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阶级习惯语;隐语;行业词汇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阶级习惯语;隐语;行业词汇
58、填空题 映衬可以分为()和()两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正衬;反衬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正衬;反衬
59、填空题 补语可以由()、()和()充当。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谓词性词语;数量短语;介词短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谓词性词语;数量短语;介词短语
60、填空题 副词主要用来修饰()和(),作()。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动词;形容词;状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动词;形容词;状语
61、填空题 音韵学中所谓的“四呼”是指()。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开口呼(开)、合口呼(合)、齐齿呼(齐)和撮口呼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开口呼(开)、合口呼(合)、齐齿呼(齐)和撮口呼
62、问答题 语言义与言语义有什么区别?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语言义:客观对象在人们头脑中抽象概括的反映,是社会约定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语言义:客观对象在人们头脑中抽象概括的反映,是社会约定俗成的,语言体系固有的,不受任何语境的影响,因此具有抽象概括性、规定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点。
言语义:语言符号意义的个别体现和具体运用,受语境的强烈制约,不能脱离具体语境而存在;它是渗透主观意愿而产生的临时意义,因此具有具体性、临时性、不稳定性的特点。二者的区别:
二者的联系:
(1)语言义来自言语义。前者是从后者中概括出来的,语言义总是存在于具体、个别的言语义之中。
(2)语言义是言语义的基础。言语义是具体体现和运用,是语言义在动态使用中产生的无数变体。
(3)言语义可以转化为语言义。某些具体个别用法不断重复使用,经过社会认可后,就会固定为语言义。
63、问答题 《说文解字》的价值?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确定了“六书”理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确定了“六书”理论;
2、按照“六书”原则,创立了汉字部首,制定了按部首编排字数的体例;
3、保留了小篆,便于从字形说明本意,并为释读甲金骨文提供了依据;
4、保留了先秦词义和汉代训诂资料;
5、保留了古音资料;
6、记载了丰富的古代文化资料。说文四家: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64、名词解释 义句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义句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的内容形成的语义单位,由义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义句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的内容形成的语义单位,由义位、义丛组合而成。
65、问答题 古入声有收[ptk]尾的分别。哪些摄的入声收[p]?哪些收[t]?哪些收[k]?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咸、深两摄的入声收[p];山、臻两摄的入声收[t];宕、江、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咸、深两摄的入声收[p];山、臻两摄的入声收[t];宕、江、曾、梗、通五摄的入声收[k]。
66、问答题 一般词汇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古语词:古代流传下来(古代流行)现在口头交际中一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古语词:古代流传下来(古代流行)现在口头交际中一般不再使用(或不常用)的词。其中又包括历史词汇(宰相、皇帝、宫殿)、文言词汇(怎奈、荣任、若干、令尊)、书面词汇(苍穹、鼻祖、造诣、徜徉、白皙、卫冕)等,古语词经常出现在历史著作、特殊文体、书面语中。
(2)新词:适应社会发展变化需要新产生不久的词。如电脑、下海、知识产权、按揭、炒股、软件、硬件、离休等。新词与旧词的界限不易确定,时代不同,新词的内容也不同。
(3)地域方言词:这里的地域方言词是指那些来源于特定地域后被共同语吸收的方言词。如四川“搞”;西南方言“名堂”;吴方言“蹩脚”等。它和那些仅存在于特定地域的方言词不同。
(4)社会方言词:不同阶级、阶层、社会行业或集团的人经常使用的词。社会方言词与地域方言词有区别,它没有完整的符号系统和语法结构体系,只是为了某种需要而创造的特殊用语。社会方言词主要包括:行业词语、隐语、阶级习惯语、禁忌语等。
(5)外来词:受外语影响产生的词,但不是完全照搬音义,而是不断汉化的过程。如音译词“咖啡”、“沙发”、“坦克”、“模特”、“扑克”等;音译兼意译词“芭蕾舞”、“啤酒”、“沙丁鱼”等;半音译半意译词“马克思主义”、“冰淇淋”、“浪漫主义”等;意译词“超市”、“摇滚乐”、“智商”、“热狗”等;借形词“干部”、“艺术”、“场合”等;还有一些属于本民族借词,如“葡萄”、“苜蓿”、“石榴”等。
67、问答题 词组和句子有哪些差别?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词组:词与词组合而成的能自由运用的有意义的语法单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词组:词与词组合而成的能自由运用的有意义的语法单位。
句子:句子是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意思的具有一定语法特征的最小的言语单位。
(1)作为语法单位,词组是造句单位,句子则是由词位或词组构成的;
(2)从结构的角度看,句子则是最大的语言单位,词组是下一级的语言单位;
(3)从意义的角度看,词组的意义是不确定的,而句子的所指是确定的,一定有具体内容,而不仅仅是有意义。
(4)从形式上看,句子有一定的语气和语调,传递完整的信息;而词组是不完全的;
(5)从运用上看,词组是语言的备用单位;而句子则是言语的使用单位。
68、问答题 如何区分名词、动词和形容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第一,从组合功能看,动词和形容词一般能够结合副词,名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第一,从组合功能看,动词和形容词一般能够结合副词,名词一般不结合副词,但可以结合数量短语。动词常带宾语,形容词不带宾语。第二,从句法功能看,名词常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常作谓语、动语;形容词常作定语、谓语、状语、补语。第三,从形态功能看,名词一般不重叠,重叠只限于少数单音节名词,如‚人‛‚日‛‚户‛‚夜‛等,重叠后具有‚每‛的含义。动词和形容词大多可以重叠。
69、填空题 根据全句主要词语的词性,非主谓句可分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名词性非主谓句;动词性非主谓句;形容词性非主谓句;叹词性非主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名词性非主谓句;动词性非主谓句;形容词性非主谓句;叹词性非主谓句;拟声词非主谓句
70、填空题 中心语是()、()里的中心成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偏正短语;中补短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偏正短语;中补短语
71、填空题 文字突出的作用是打破了有声浯言的()的局限性,扩大了有声浯言的使用范围。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时间;空间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时间;空间
72、问答题 词的理性意义与概念是相同的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理性意义是词义中体现人们对词所指称的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理性意义是词义中体现人们对词所指称的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的那部分内容,词义来源于客观现实,是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即使是像反映现实社会中并不存在的“地狱”、“鬼魂”、“玉帝”等词,其意义的产生也有客观基础,是人们对现实现象的一种歪曲的反映。词义中这种反映客观现实现象的部分就是理性意义。但理性意义不等于概念。理性意义是语义标记功能和交际功能的主要承担者,处于核心的地位。它属于语言范畴,其基本职能是为了交际,因此只要抓住其区别性特征就可以了。概念是思维范畴,它用来认识反映客观世界的,要求全面、深刻、科学。如“电”的物理学概念是“一种电荷存在和电荷变化现象”;其语言学意义是“一种发光、发热、产生动力的能源”。
73、名词解释 辅音字母文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辅音字母文字的字母只表示辅音,元音只用一些附加符号,有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辅音字母文字的字母只表示辅音,元音只用一些附加符号,有的连符号也不用。使用这种文字的语言通常是辅音较多,元音较少并依靠元音有规律的变化来表示语法意义。如古犹太文字、阿拉伯文字等。
74、判断题 汉语里的量词十分丰富,这是汉语语法上一个突出的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5、问答题 普通话语次浊声母字和少数清声母字也变为去声。所以普通话语音的去声比古去声的范围扩大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因为古去声全部变为去声之外,浊上归去和入派三声,使得古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因为古去声全部变为去声之外,浊上归去和入派三声,使得古上声全浊声母字、古入声。次浊声母字和少数清声母字也变为去声。所以普通话语音的去声比古去声的范围扩大了。还包括古上声全浊声母字、古入声次浊声母字和少数清声母字。
76、判断题 选择复句都是选择未定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7、名词解释 语言的分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语言的分化指的是一种语言分化成良种或多种半独立的方言或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语言的分化指的是一种语言分化成良种或多种半独立的方言或独立的亲属语言的过程和结果。
78、填空题 “了”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或性状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实现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实现
79、名词解释 非主谓句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单句中分不出主语和谓语的句子叫非主谓句。它由主谓短语以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单句中分不出主语和谓语的句子叫非主谓句。它由主谓短语以外的短语或单词加句调形成。
80、填空题 《广韵》的声母共有()个,韵共有()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35;206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35;206
81、名词解释 入派三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入声消失这种变化也是在元代(14世纪)就已经完成。《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入声消失这种变化也是在元代(14世纪)就已经完成。《中原音韵》书中有“入声作平声”、“入声作上声”、“入声作去声”的说法,但入声具体派入三声的字和今天北京话的不大相同:全浊归阳平,次浊归去声,清音归上声。
82、判断题 语音、词汇、语法是语言的三要素,修辞也是语言的要素之一。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3、判断题 代词都是名词性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4、判断题 汉语所有能单说的语素都是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5、问答题 什么是设问?设问和一般的疑问句有什么不同?试从形式和效果上加以比较和说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设问有时是自问自答,如‚是谁把天安门打扮得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设问有时是自问自答,如‚是谁把天安门打扮得这么漂亮?是劳动人民巧手一双。设问有时是明知故问。设问可以使语言有波澜,引导人们注意和思考问题,或激发人们的感情。一般疑问句是有疑而问,要求对方回答的,如‚你知道明天有雨吗?‛对方回答:‚我不知道。‛它的效果就是使对方明白自己的疑问而作出回答。
86、填空题 句子成分分析法的基本单位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词
87、问答题 为什么说研究语法要注意民族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不同民族的语言,既有共性又各有个性,如果忽视民族语言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不同民族的语言,既有共性又各有个性,如果忽视民族语言的个性或特点,就不能深入认识一种语言的语法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结构规律。例如对汉语,要研究‚把‛字句和‚被‛字句,不能只满足于说明哪是主语、哪是谓语、哪是状语等,还要指出它的结构特点、构成条件和所表示的语法意义,还要了解‚把家回、被他打‛这些说法的语用条件,这样才能研究好、掌握好汉语语法。
88、问答题 简述定语和状语的区别。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状语和定语都是修饰语,它们与中心语之间有一项是名词的就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状语和定语都是修饰语,它们与中心语之间有一项是名词的就是定语,如:伟大的祖国敌人的狡猾;两项都是非名词性的,就是状语,如:认真研究。
89、名词解释 文字改革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为了让文字更好的记录语言,为了便于学习和使用,人们可以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为了让文字更好的记录语言,为了便于学习和使用,人们可以根据文字发展的趋向,必要时有意识有计划有系统地整理和改革文字。文字改革就是使用文字的社会对记录本族语的文字体系所作的自觉的修改或变革。
90、问答题 什么叫等韵图?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简称韵图,是用汉字编排的声韵调配合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简称韵图,是用汉字编排的声韵调配合表。
91、名词解释 自由形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能单独成词的形位称自由形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能单独成词的形位称自由形位。
92、单项选择题 在社会变动较大或政治斗争激烈的时期,语言中变化最大的是()
A.语音
B.词义
C.词汇
D.语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3、问答题 汉字为何适应汉语的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汉字的特点
汉字一般不能通过字形判断具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汉字的特点
汉字一般不能通过字形判断具体的读音,有些汉字可以通过声旁确定音类或者大致的读音;汉字往往可以通过字形断定义类;汉字的字形不限于和一种读音挂钩,古今的汉字读音有异,不同地域的读音也有差别,但是汉字的字形不变,不会影响对汉字意义的理解。
(2)汉字和汉语的关系
汉字始终是一种文字,是符合文字和语言的关系这一规律的。汉字与汉语的特点是相适应的。汉语是以单音节为主要形式,一个形位一般用一个音节表示,虽然一个音节不是固定地表示某个形位,还有许多同音形位,但形位的单音节形式确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汉字也是记录音节的,一个字独立地表示一个音节(但与音节不是对应关系),也正好记录一个形位,与汉语形位的特点相适应。所以正好适应了汉语方言分歧的特点,使得汉字具有了超方言的特性。
94、名词解释 言语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动态语言系统中语言符号(自由短语、句子、句群、段落、篇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动态语言系统中语言符号(自由短语、句子、句群、段落、篇章)所具有的意义内容;特定语境中用来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的内容。
95、填空题 句类是根据句子的()分析出来的句子类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语气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语气
96、判断题 独立语在句子中跟其他词语有结构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7、判断题 动词只能带名词性宾语。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8、问答题 列举十六摄的名目。指出哪些有入声,哪些无入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果、假、遇、蟹、止、效、流、咸、深、山、臻、宕、江、曾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果、假、遇、蟹、止、效、流、咸、深、山、臻、宕、江、曾、梗、通。果、假、遇、蟹、止、效、流7摄无入声;咸、深、山、臻、宕、江、曾、梗、通有入声。
99、判断题 而‛连接词语时,只表示递进关系,‚而‛和‚而且‛可以任意替换。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00、判断题 副词都不能单独回答问题。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01、问答题 词义的主要性质特点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客观性
词义反映客观对象以客观事物为依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客观性
词义反映客观对象以客观事物为依据,其理性义、语法义、附加义都具有客观基础。
(2)概括性
客观事物无限复杂,而语言的词汇量有限,因此词义是对客观存在的抽象的、概括的反映。它不是反映个别的具体事物的特征,而是反映同类事物现象的共同特征,概括性是词义的一个重要的特点。词义是概括的,但在具体语言中,其反映的内容又是具体的。
(3)模糊性
词义反映事物是概括的,明确的,但词义所包含的概念的外延是模糊的。
词义的模糊性表现为事物的范围不定,界限不分明。模糊性是相对的,任何词义都是精确与模糊的统一,在特定语境中,其范围和界限是明确的。
(4)社会性
语言是社会现象,所以词义也具有社会性特点。
从词的形成看,词义是使用同一语言的全体成员共同确定的,具有约定俗成性;
从词的使用看,词义的运用受社会制约,全体成员对同一个词的意义都要有一定的认识,否则就影响交往。
(5)民族性
词义是一个系统,受到特定民族的制约,具有民族特点和民族色彩。
同样的客观对象,不同语言系统中的词义不同;民族的文化素养,心理状态、传统观念以及生活习俗不同,词义特点也不同。
(6)发展性
词义形成后相对稳定,但也是发展变化的:不同时代词义有发展;同一时代词义也有发展。
(7)全民性
词义对于具体语言社团的全体成员具有全民性。具体语言社团有阶层、性别、年龄、社会分工的不同,对同一个词的词义作出各自独特的理解,这一现象表现一定阶级性,而词义却是全民性,保留着全社团“约定俗成”的、普遍认可的东西。
102、名词解释 次清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清音还分不送气的清音、送气的清音和清擦音三类,送气的清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清音还分不送气的清音、送气的清音和清擦音三类,送气的清音称为“次清”音。
103、问答题 简述词汇的性质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词汇是言语的建筑材料
词汇作为句子的材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词汇是言语的建筑材料
词汇作为句子的材料库存在,体现了语言发达的水平。词汇的最终职能是进入句子,完成交际。
(2)词汇具有系统性的特点
词汇是语言符号聚合而成的分层体系。各级词汇单位形成一个有序的组合体,它们彼此联系,共同制约。
(3)词汇具有民族性特点
具体语言中的词汇形成特定的系统,不同语言或方言的词汇系统不同。
(4)词汇具有发展性特点
词汇直接反映社会变化,因此不同时代的词汇系统不同。词汇的发展性和稳定性是统一的:发展性使得词汇的个体元素不断增加和更替,这是为了满足社会生活的变化的需要;但稳定性又使得词汇的基本成分和整体系统保持固定和平衡。
104、问答题 词类的划分标准主要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形态标准:语法意义的形式标志。性、数、格&rar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形态标准:语法意义的形式标志。性、数、格→名/代;时、体、态、式、人称→动词;级→形容词、副词
(2)句法标准:根据句法功能的异同进行分类。词与词的组合能力:副词不能修饰动词;数量词修饰名词;充当句法结构成分的能力:副词一般不能修饰名词和动词;名词作主语、宾语;形容词作谓语、定语。
(3)意义标准:有时可以参考。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名词;表示动作行为变化→动词但词类是词的语法类别而非词汇的类别;意义相近的词的语法特征不同。
105、填空题 从结构上看,构成复句的分句可以是(),也可以是();可以是主谓短语,也可以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词;短语;非主谓短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词;短语;非主谓短语
106、名词解释 词干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词位中除去只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尾,剩下的就是词干。词干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词位中除去只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尾,剩下的就是词干。词干部分不仅包括词根,还包括前缀、后缀等附加形位。
107、名词解释 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具体就是一、二、三、四等,是韵图中同一类声母、同一声调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具体就是一、二、三、四等,是韵图中同一类声母、同一声调的字分为四类,分等的标准一般认为是根据韵腹开口度大小的不同作为标准。
108、填空题 现代汉语的特殊动词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判断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判断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
109、判断题 省略句就是非主谓句。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10、填空题 分数既可以表示数目的(),也可以表示数目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增加;减少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增加;减少
111、问答题 简述兼语句的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第一个动词限于使令性、促成性、处臵性的动词,是封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第一个动词限于使令性、促成性、处臵性的动词,是封闭性的。
(2)兼语句是一种焊接结构。
(3)两个谓词之间有因果关系。
如果两个谓词都是动词,前一个谓词表原因,后一个谓词表结果。如:请他来。‚请‛是原因,‚来‛是结果。如果后一个谓词是形容词,那么,这个形容词表原因,前面的动词表结果。如:我原谅他小。因为‚他小‛,所以‚我原谅‛。
112、问答题 简述存现句的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宾语的特征
第一,大部分是施事,但也有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宾语的特征
第一,大部分是施事,但也有受事的,也可以是中性的。
第二,宾语一般是指不定指的人或事物,是泛指,是不确指的。宾语前不能加‚这个‛‚那个‛等表示专指的指量短语,只能用不定指的数量短语来修饰(如一个、几位)。宾语是无定的,泛指的,即使是专用名词也变成了无定的,泛指的。
(2)动词的特点
存现句中的动词不能是孤单单的,必须加动态助词‚着了过‛或趋向动词。表示‚存在‛的句子,动词后经带‚着‛‚过‛。表示‚出现‛的句子,动词有的带趋向补语。
113、填空题 方位词主要是加在别的词语后面,组成(),表示处所或时间。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方位短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方位短语
114、填空题 只有一个意义的短语叫(),不止一个意义的短语叫()。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单义短语;多义短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单义短语;多义短语
115、问答题 什么是韵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韵书是以分韵和注音为主要功能的工具书。这种工具书按照音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韵书是以分韵和注音为主要功能的工具书。这种工具书按照音节的内部成分(声调、韵腹和韵尾、介音、尾音、声母)给汉字层层分类。并且用反切给汉字注音。通过分析韵书的内部分类和反切用字情况,我们可以了解一部韵书的语音系统包括多少个声调、多少个韵,多少个声母,一韵内包含几个韵母,哪些是同音字。不同时代产生的韵书在编排体例上有所不同,表现音系的细致程度也有所不同。下面分别介绍中古和近代两种有代表性的韵书体例。
116、问答题 简述上古汉语中“吾”和“我”的区别。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吾”与“我&rd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吾”与“我”的分别:“吾”字用于主格和领格,“我”字用于主格和宾格。当“我”用于宾格时“吾”往往用于主格;当“吾”用于领格时,“我”往往用于主格。在任何情况下,“吾”都不用于动词后的宾格。。
117、问答题 什么是语法?语法的主要性质特征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语法就是词的构造、变化的规则和用词造句的规则。语法的主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语法就是词的构造、变化的规则和用词造句的规则。语法的主要性质特征是:
(1)抽象性、概括性
这是语法的最主要的特点。语言中不论词的某一种变化,或是句子的某种结构关系、结构类型等,都是从一系列的词、句子中抽象、概括出来的,都是反映许多具体的词、具体的句子的共同的、一般的东西。它反映的不是个别的词和句子。
(2)生成性(递归性)
任何语言所包含的词组和句子的数量都是无限的,而句法结构的规则却是有限的。运用不多的结构规则生成无限多的词组和句子,正是不断重复使用具体结构规则的结果。大的复杂的结构是由小的简单的结构逐层组合而成的。
(3)稳固性
语法的稳固性是相对于语音、词汇而言的。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语法体系是最稳固的,千百年沿用,很少改变。
(4)系统性
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语法规则,同一语言的语法规则又有着自己的系统,各种具体的规则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在使用某一个语法格式、某一条语法规则的同时,必须同时受到相关的规范的制约。
118、填空题 词语的声音美体现在(),(),()以及()与()的恰当运用等方面。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音节整齐匀称;声调平仄相间;韵脚和谐自然;叠音词语;双声叠韵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音节整齐匀称;声调平仄相间;韵脚和谐自然;叠音词语;双声叠韵词语
119、问答题 请解释说明钱大昕所说的“古无舌上音”。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古无舌上”是由清代学者钱大昕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古无舌上”是由清代学者钱大昕首先提出的一条汉语声母演变规律。“古无舌上”指在上古声母系统 中,只有舌头“端透定泥”,没有舌上“知徹澄娘”。舌上音声母是由后来从舌头音分化出来的。直到现在,有些方言中仍然只有舌头音,如:湖南衡山方言,“里”读“底”,“为”读“里”。
120、判断题 趋向动词常用在别的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表趋向,作趋向补语。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21、名词解释 状语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状语是谓词(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状语是谓词(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122、填空题 我们通常所说的说文四大家是指()。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段玉裁、桂馥、王筠、朱骏声
本题解析:试来源:www.91exam.org题答案段玉裁、桂馥、王筠、朱骏声
123、问答题 群母今音有[k‘/k/tɕ‘/tɕ]四读,是按什么条件分化的?试举例说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按照韵母的洪细和声调的平仄。
[k&lsqu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按照韵母的洪细和声调的平仄。
[k‘]:狂葵;[k]:跪共;[tɕ‘]:桥其求权;[tɕ]:件具局。
124、填空题 倍数只能用来表示数目的(),不能表示数目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增加;减少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增加;减少
125、填空题 清代学者对于先秦古韵的研究有卓越成就,他们主要靠两种材料:第一是先秦的韵文,特别是()里的韵脚;第二是汉字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诗经》;谐声偏旁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诗经》;谐声偏旁
126、问答题 等韵学的基本内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即韵图和门法。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即韵图和门法。
127、名词解释 上下义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不同层次上的义位含有特定的包含关系,是类与种之间的关系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不同层次上的义位含有特定的包含关系,是类与种之间的关系,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128、名词解释 正字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正字法是具体文字体系中历史形成的使书写规范化的一整套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正字法是具体文字体系中历史形成的使书写规范化的一整套规则。它是文字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129、填空题 汉代语义方面的代表作品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尔雅》、扬雄《方言》、许慎《说文解字》、刘熙《释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尔雅》、扬雄《方言》、许慎《说文解字》、刘熙《释名》
130、名词解释 平分阴阳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汉语声调分化的一种历史现象,元周德清提出平分阴阳,入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汉语声调分化的一种历史现象,元周德清提出平分阴阳,入派三声之说,认为中古的平声已分为阴阳两类全清次清字归入阳平,全浊次浊音字归入阳平.
131、判断题 夸张是故意言过其实,因此,运用时可以不考虑客观事实。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32、填空题 语言的融合并不是通过语言结构由量变到质变的方式来实现的,而是通过()的方式来实现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双语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双语制
133、问答题 为什么从古平声来的阳平字,如果声母是塞音或塞擦音,只有送气声母,没有不送气声母?(如“旁頭才成”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全浊声母今读送不送气,除了要考虑今读是否塞音塞擦音外,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全浊声母今读送不送气,除了要考虑今读是否塞音塞擦音外,还要考虑古声调的平仄。
在今读是塞音塞擦音的前提下,古全浊声母平声字变为送气清音,仄声则变为不送气的清音。古平声来的阳平字自然变为送气清音。
134、填空题 附加形位根据它 们在词中出现的位置又可分为()()()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前缀;中缀;后缀;词尾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前缀;中缀;后缀;词尾
135、填空题 一般词汇通常包括()()()()以及部分带有地域色彩的()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新词语;古词语;社会方言词语;外来词;方言词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新词语;古词语;社会方言词语;外来词;方言词语
136、名词解释 反义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同一语义场中含有相反或相对语义构成成分的义位的类聚。<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同一语义场中含有相反或相对语义构成成分的义位的类聚。
137、问答题 词义为什么会有模糊性特点?有哪些具体表现?词义的模糊是否会影响语言交际的准确性?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词义模糊性的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
(1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词义模糊性的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
(1)客观事物的联系性。
客观事物是连续不断运动的,又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无法切割,它们按照自身规律运动发展,本身无所谓精确或模糊,人类要认识它、把握它,就只能省略一些环节,使之变得相对清晰明确。
(2)主观认识的差异性。
从主观方面来看,因为人的个性上的差异,人们的认知水平、心理、态度、爱好及所处环境都有所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不都一致,很难有一致的标准。词义模糊性的具体表现:词义反映事物是概括的、明确的,但词义所包含的概念的外延是模糊的。具体表现为:
(1)事物的范围不确定,界限不分明。(早晨、中午、晚上)
(2)反映客观事物的标准不明确。(大、小;好、坏)
(3)不同民族语言中词义范围、界限的不同。(四季、颜色)
词义的模糊性不会影响到语言交际的准确性:
(1)模糊与清楚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人们对客观事物之间的界线有一个大致的划分标准,在一定范围内,这种标准是一个民族共同认可的,互相理解的;
(2)人的大脑具有处理模糊信息的特殊功能,能对一系列比较模糊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加工,从而综合出较为清晰精确的信息
词义的模糊性在人们的交际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就一般情况而言,只要把不同事物相区别开来,明确这个词所指代的事物的大致范围就可以了。
138、名词解释 全浊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浊音没有送气不送气的对立,但也有浊塞音、浊塞擦音和浊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浊音没有送气不送气的对立,但也有浊塞音、浊塞擦音和浊擦音甚至鼻音、边音的区别,传统音韵学把前三者同称“全浊”音。
139、判断题 汉语中的主语只能是施事主语。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40、问答题 形位与词位有何区别?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形位:具体语言中特定语音与语义相结合的最小的构词单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形位:具体语言中特定语音与语义相结合的最小的构词单位。
词位:特定语音形式和特定的语义内容相结合的能自由运用的最小的造句单位。
(1)作为音义的结合体,形位是最小的,不可再分的;而词位则可以再分的;
(2)作为语法的结构单位,形位是用来构词的单位;而词位则是造句单位;
(3)作为语言符号单位,形位是不自由的,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词位则是能自由运用的。
141、问答题 义位组合要受到哪些条件的制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义位的组合有规律性的一面,也有特殊性的一面。义位的组合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义位的组合有规律性的一面,也有特殊性的一面。义位的组合要受特定规律的制约:
(1)语法规则的制约→语言符号线性规律的制约义位与义位在组合搭配时受结构规律的制约。如副词不修饰名词;多层定语组合规律等。
(2)语义条件的制约→结构内部的语义组合
义位的组合要符合现实现象之间的实际关系,即客观真实性;进行组合的词义内容不能存在矛盾对立,即语义表达的一致性。
(3)语言实际的制约→社会习惯,约定俗成
(4)语境的制约(文化背景、思维习惯、价值观)
由于不同团体、不同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的关系,各自都形成了一个固定的语言文化系统,有一些语言的解读并不是因为词义的还原引起交流困难的,而是因为对对方文化背景的不了解。
142、判断题 副词一般不能单独回答问题。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43、填空题 一个词位除去只表示语法意义的附加形位即(),剩下的部分是词干。如英语discoverers一词的词干是(),其中,词干部分包含词根(),前缀(),后缀()。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词尾;discoverer;cover;dis;er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词尾;discoverer;cover;dis;er
144、填空题 反复可以分为()和()两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连续反复;间隔反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连续反复;间隔反复
145、问答题 全浊上声变去声,如果声母是塞音或塞擦音,是送气的还是不送气的?举例说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今读是塞音塞擦音的前提下,古全浊声母平声字变为送气清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今读是塞音塞擦音的前提下,古全浊声母平声字变为送气清音,仄声则变为不送气的清音。如:步[pu’]读[.tu]住[tʂu’]。
146、填空题 词的形态可分两种:一指(),二指()。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构形形态;构词形态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构形形态;构词形态
147、判断题 根据结构分出来的句子类型叫句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48、名词解释 高邮王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父-王念孙(字怀祖)著《广雅疏证》明确提出&ldquo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父-王念孙(字怀祖)著《广雅疏证》明确提出“就古音以求古义,引申触类,不限形体”。突破形体的限制,从有声语言的本身来观察,因声求义。《读书杂志》校正古书错误的著作,对于字形、字义、字音,都有精确的考证。子-王引之《经义述闻》《经传释词》。
149、判断题 修辞就是指辞格。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50、判断题 汉语中的宾语只能是受事宾语。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51、填空题 语法学分()和()两个部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词法;句法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词法;句法
152、名词解释 直音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直接用同音字注音,如:“篙”,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直接用同音字注音,如:“篙”,音“高”
153、填空题 周德清的()是最早反映入声韵尾-p,-t,-k在北方话里消失的韵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中原音韵》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中原音韵》
154、判断题 汉语划分词类的标准主要根据词的语法功能。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55、判断题 结构助词‚的‛任何时候都是定语的标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56、问答题 简述“者”与“所”的区别与联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者”“所&rdq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者”“所”是同一性质的代词。“者”是被饰代词,一般用于定语的后面。这定语可以是形容词,可以是动词,也可以是谓语形式。此外,还有两种结构形式。一种是放在“昔”字后面,表示时间(后来有“乃者”、“曩者”等);另一种是放在数词后面,表示并举。“所”字经常放在外动词(及物动词)的前面,它的语法作用是使这个动词、整个谓语形式或整个句子形式都变为定语的性质。这个定语后面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者”字(两个指示代词前后相应)。这种“者”字往往可以不用,名词如果是泛指人、地和事物的也往往不用,于是定语变为名词性仂语。汉代以后,“所”字获得了一种新的语法意义,就是在被动句中作为动词的词头。在这种情况下,它丧失了它的指示作用。
157、填空题 中国第一部记录方言的书是扬雄所著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方言》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方言》
158、判断题 汉语不仅同义词丰富,而且同义句式也多样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59、问答题 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语言作为社会符号系统体现在具体的语言现象中。各种具体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语言作为社会符号系统体现在具体的语言现象中。各种具体的语言现象的存在形式有两类,一种是口头语言,即口语,另一种是文字产生之后出现的形式书面语。
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1)书面语的存在虽然是文字的存在为条件,但书面语却属于语言现象。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是口语的加工形式,规范着口语的发展。
另一方面,书面语并不是口语的绝对忠实的记录。二者由于使用的环境条件不同有许多差异。
(2)口语是书面语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口语的变化总要先于书面语的变化,不断提供鲜活的材料,促进书面语向前发展。
160、填空题 地域方言进一步分化就会成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亲属语言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亲属语言
161、判断题 语法的结构规则是无限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62、填空题 词的意义,指语法上()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同类词的概括意义;意义类别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同类词的概括意义;意义类别
163、填空题 补语是()、()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动词;形容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动词;形容词
164、名词解释 按音序排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现在通行的是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在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现在通行的是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在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之前的几十年内,有按照注音字母排列的。如杨树达《词诠》。在古代,大多是按平水韵106韵排列。如阮元主编的《经籍纂诂》。缺点:查字方便,但不明字音或读音不准时,就难以找到要查找的字。
165、问答题 全浊声母是怎样影响今调类的分合的?次浊声母呢?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古平声,古浊声母→今阳平
2、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古平声,古浊声母→今阳平
2、古上声,古次浊声母→今上声,古全浊声母→今去声
3、古去声,无论清浊,今音全是去声。
4、古入声,古全浊声母→今阳平,古次浊声母→今去声
166、判断题 仿词只是对词的仿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67、名词解释 固定词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固定词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词位的固定组合,是结构上大于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固定词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词位的固定组合,是结构上大于词位的整体性的造句材料单位。其造句功能与词位大致相当,最大特点是结构的定型性和意义的完整性。
168、填空题 柴门霍夫所创造一种国际辅助语叫()。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世界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世界语
169、问答题 现行汉字是否需要改革?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文字改革虽然是人为的,但同样受语言特征以及语言以外的社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文字改革虽然是人为的,但同样受语言特征以及语言以外的社会历史文化的制约。历史悠久的文字系统,如汉字,有极其丰富的历史文献,这些文献保存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要进行文字性质和类型的变革首先必须要解决书面语的继承这一问题。汉字虽然字符量大,学习起来比拼音字母困难些,但中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方言分歧大,汉字作为一个意音文字体系除了适应了汉语的语言特征,同时也超越了语言在时间和地域上的差异,起到了贯通古今,沟通南北的作用。汉字体系在传承文化传统,维系国家和民族的统一方面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就现阶段而言,汉字体系没有根本变革的必要,在文字体系内的改进也应慎重而行。
170、填空题 叹词的独立性很强,常作(),也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感叹语;单独成句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感叹语;单独成句
171、名词解释 分析性手段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所构成的语法形式超越词位范围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词位来体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所构成的语法形式超越词位范围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词位来体现的方法称为分析性手段。
172、问答题 简述反复和排比的区别。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反复是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反复是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的辞格。排比着眼于结构相似,语气一致,多项并举;反复着眼于词语或句子字面上的重复,当一个排比句用相同的词语作‚提挈语‛时,这就叫排比与反复的合流,或叫排比与反复的兼用。但是,排比与反复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辞格,它们又有本质的不同。如何区别:
第一,从结构形式上区分。反复强调语句相同,排比只要求结构相同,这是两者的根本区别。当排比没有出现相同的词语或句子,只有结构的相同相似,只能叫排比,不能叫反复。同样,当反复不具备结构相似,多项并举的条件时,也只能叫反复,不能叫排比。
第二,修辞作用不同。排比的修辞作用主要是加强气势,提高表达效果。反复的修辞作用主要是突出语意重点,抒发强烈情感,表达迫切的愿望,用以显示章法,梳理文脉,谐和音律,增强节奏感,显示语言音乐美,有很强的感染力。
173、填空题 和、跟、同、与、及、以及‛等主要是用来连接()。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名词性词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名词性词语
174、问答题 定母今音有[t]、[t‘]两读,是按什么条件分化的?试举四个例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按照声调的平仄。[t]:道盗毒;[t‘]:题田亭谈。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按照声调的平仄。[t]:道盗毒;[t‘]:题田亭谈。
175、问答题 怎样理解语言统一的过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语言的统一是指亲属方言之间的差异逐渐缩小以至消失而统一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语言的统一是指亲属方言之间的差异逐渐缩小以至消失而统一成民族共同语的过程和结果。一种方言长期作为某一地区人民的交际工具和思维的工具,在体系上往往具有相当稳固的特点。因而,方言差异的消失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方言区往往形成方言与共同语并存并用的双语现象。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方言差异不断消磨,各方言逐渐向共同语靠拢,另一方面是共同语不断吸收一些方言的成分来丰富自己,最终将所有的方言融合在共同语之中,形成高度统一的民族共同语。共同语是在某一地域方言的基础上形成,哪一种方言能成为共同浯的基础方言决定于经济、政治、文化的条件。语言的分化与统一,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不同。在氏族社会语言的分化占有时,部落分裂导致方言的产生,阶级和国家出现后,语言的分化与统一交叉出现,但封建割据和封闭式的自然经济有利于分化过程的进展。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语言的统一过程占优势。
176、问答题 直接成分分析法与传统句子分析法相比,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特点:按语言成分组合的顺序分析句子结构的内部层次,逐层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特点:按语言成分组合的顺序分析句子结构的内部层次,逐层找出直接组合起来的两个直接成分,分析到词为止。这是一整套切分语言单位的理论和方法,它按照语言组合的次序,层层切分,逐层分析语言结构的内部层次,把每一层次上的两个直接成分切分出来。复杂词组的直接成分,有的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结构,还要继续往下分析,直到所有的直接成分都是词为止。
优点:揭示了句子的结构层次,有助于人们的认识理解;可以分解某些歧义结构;句子的内在层次一目了然,直接成分可大可小。当然,作为句子分析的方法,目前仍存在一些缺点:如从形式出发分析句子结构,所以不能解决语义歧义结构等。
177、名词解释 词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词位是语言词汇的基本单位,是特定的语音形式和特定的语义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词位是语言词汇的基本单位,是特定的语音形式和特定的语义内容相结合的能自由运用的最小的造句单位。
178、问答题 王力关于汉语史分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上古期:
①判断句一般不同系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上古期:
①判断句一般不同系词;
②疑问句的代词宾语放在动词前:
③入声有两类(其中一类到后代变为去声)。
中古期:
①在口语的判断句中系词成为必需的句子成分;
②处置式的产生;
③完整的“被”字式被动句的普遍应用;
④形尾“了”、“着”的产生;⑤去声字的产生,等等。
近代期:
①全浊声母在北方话里的消失;
②-m尾韵在北方话的消失;
③入声在北方话里的消失,等等
现代期:
①适当地吸收西洋语法;
②大量地增加复音词,等等。
179、判断题 修辞不仅要研究书面语,而且要研究口语。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80、判断题 拟声词和叹词都可以作独立语,也可以作非主谓句。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81、填空题 定语是()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状语是()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名词性短语里;谓词性短语里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名词性短语里;谓词性短语里
182、名词解释 音位字母文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音位字母文字的字母基本上是代表音位的。它既有表示辅音音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音位字母文字的字母基本上是代表音位的。它既有表示辅音音位的字母也有表示元音音位的字母。如希腊文、拉丁文、英文、俄文等。
183、判断题 包含两个疑问代词的句子不是疑问句。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84、名词解释 按编码排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把汉字按照一定的原则,编出号码,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把汉字按照一定的原则,编出号码,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缺点:字角的归类要靠死记,如不常用,容易忘记。
185、填空题 语法是()、()、()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词;短语;句子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词;短语;句子
186、判断题 所有的形容词都受程度副词修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87、填空题 汉语组成短语的语法手段是()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语序;虚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语序;虚词
188、判断题 句子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有句调。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89、判断题 语法指的是抽象出来的公式,舍弃了个别的、具体的内容,它具有抽象性。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90、名词解释 全清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清音还分不送气的清音、送气的清音和清擦音三类,不送气的清音和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清音还分不送气的清音、送气的清音和清擦音三类,不送气的清音和清擦音传统音韵学称为“全清”音。
191、名词解释 韵目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广韵》206韵:平声字多,分上平声28韵,下平声29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广韵》206韵:平声字多,分上平声28韵,下平声29韵;上声55韵;去声60韵,入声34韵。这206韵每一部用它的首字来代表,这些代表字就叫做该韵部的“韵目”,如“东冬锺江”等。
192、判断题 双宾语句中的两个宾语可以同时指人,也可以同时指物。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93、判断题 解说复句一般不用关联词语。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94、名词解释 句子仂语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古汉语句法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上古汉语里经常被运用。名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古汉语句法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上古汉语里经常被运用。名词性仂语是主语和谓语之间插入介词“之”,如《孟子·梁惠王上》:“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主语和谓语之间插入“所以”,如“不知其所以然”。
195、问答题 语言的分化分哪两个阶段?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语言的分化就是一种语言分化成两种或多种独立的方言或独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语言的分化就是一种语言分化成两种或多种独立的方言或独立的亲属语言的过程。一种语言由于社会方面的原因分化成几种方言,如果分化继续下去,也可能发展成为几种独立的亲属语言。这种分化通常是由于社会的分化或不完全统一引起的。
语言的分化分两个阶段:
(1)方言的形成。
社会的发展往往造成社会内部进一步的分工,这样,同一分工的人群在语言交际上就具有某一社团的特征,产生了语言分支或者语言变体,这就是社会方言。社会的发展往往还伴随着人群生活地域的扩展或者迁移,这样,原来是同一种语言的语言群落,由于地域的变更,某一地域的语言变体就会跟原来的语言逐渐有了差距,各地域之间的语言变体有了自己的稳定性,就产生了地域方言。方言差异是语言演变不平衡性的重要体现,这种不平衡是指在不同语言社团中进展速度快慢的不同。方言是全民语言的地方变体,各方言之间并未斩断一切联系,他们的基本词汇和语法构造基本上还是相同的。
(2)亲属语言的形成。
一个社会由于国家解体,国家分治等原因,分化成几个独立的单位,相互间的交际断绝,语言便在不同方言的基础上继续分化为独立的亲属语言。一种语言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方言还是不同的亲属语言,主要取决于社会分化的程度以及共同语是否继续存在。
196、填空题 量词表示计算单位,可以分为两大类()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物量词;动量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物量词;动量词
197、填空题 标点符号用来表示()、()或词语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停顿;语气;性质和作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停顿;语气;性质和作用
198、问答题 义句的主要结构类型有几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简单义句:表现为一个命题,与逻辑中的判断对应。按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简单义句:表现为一个命题,与逻辑中的判断对应。按是否有谓词分成五类:
无谓词义句:不包含谓词,由一个项目独立成句的义句。不与判断、命题相连。
零谓词义句:由零谓词构成的简单义句。
一元谓词义句:由一元谓词与施事构成的义句。
二元谓词义句:由二元谓词与施事、受事结成的简单义句。
三元谓词义句:由三元谓词同施事、受事、与事组合成的简单义句。
(2)复合义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义句连在一起,共同表达一个比较复杂的意思的语义单位叫复合义句。各个分句叫分义句。分义句的分析与简单义句同。
(3)复杂义句:义句内部又包含义句的成分(义句的一个或一些成分也是一个义句)复杂义句中的义句形式称从属义句或义句成分。
199、问答题 词语锤炼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为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词语锤炼应该从意义和声音两方面入手。在意义方面,应力求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词语锤炼应该从意义和声音两方面入手。在意义方面,应力求用最准确妥贴的词语集中地突出地揭示人物的外部特征和内心世界;通过联想,用动态的词语去烘托、渲染静态的事物,使之栩栩如生;用含义比较具体、色彩比较鲜明的词语描绘事物,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还须注意词类活用,临时改变某些词的词性,赋予新的生命力。这些都应以提高观察、认识事物的能力为基础。在声音方面应力求音节整齐匀称,平仄相间,韵脚和谐以及叠音、双声叠韵的运用恰当,使词语声音协调。因为词语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所以,要想以声传情达意,只有从意义和声音两方面锤炼词语,才能收到完满的表达效果。
200、名词解释 古文字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金文和甲骨文二年古称古文字学。金石学、甲骨学。金石之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金文和甲骨文二年古称古文字学。金石学、甲骨学。金石之学,起始于11世纪,到清末中兴。1899年甲骨文在河南安阳出土。郭沫若先生在这方面有卓越的成就,如《甲骨文字研究》《卜辞通纂考释》《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金文叢考》等。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文学》题库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题库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文学:汉语史》题库,分栏、分答案解析排版、小字体方便打印背记!经广大会员朋友实战检验,此方法考试通过率大大提高!绝对是您考试过关的不二利器!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