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1、多项选择题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为改变内外交困的局面,清政府于1860年任命曾国藩为两江总督、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等四省巡抚皆归其节制。这不仅意味着清朝军权的下移,还开创了地方军政合一、统归地方总督节制的先例。
A.苏
B.浙
C.皖
D.赣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多项选择题 终止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资格的条件是:()。
A.任期届满
B.死亡
C.丧失国籍
D.辞职被接受
E.未经批准两次不出席本级人大会议
F.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E, F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多项选择题 我国地方政府的类型主要有()。
A一般地方政府
B.城市地方政府
C.民族自治地方政府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多项选择题 皇帝制度下,皇权具有至高无上及专制的性质。它是典型的全能型的权力。具体表现为()。
A.皇权可以干预国家的经济和社会事务
B.皇帝是意识形态的领袖
C.皇权凌驾于整个政治机构之上,皇帝是国家一切最高权力的拥有者
D.皇权具有明显的个人性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单项选择题 抗日战争时期集党、政、军最高权力的是()。
A.国防最高委员会
B.国民参政会
C.国民政府委员会
D.总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单项选择题 门下省是唐代宰相机构之一,其侍中等长官要参与政事堂议政,即参与朝廷决策,门下省的主要职权包括:献纳、()、监督朝仪礼法的实施情况。
A.出命
B.执行
C.封驳
D.审核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名词解释 “土断”政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即撤销侨州郡县和侨籍,让侨户和原所在地民户同样依所在地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即撤销侨州郡县和侨籍,让侨户和原所在地民户同样依所在地理户籍并负担赋役。
8、多项选择题 为什么在中国历史上无法避免宦官乱政的现象()。
A.皇位的世袭制对政治稳定有重要的作用
B.外朝官有家族和师友背景,势大权重的朝臣有可能夺取皇位,因而很难赢得皇帝的信任
C.宦官作为服侍皇帝私人生活的奴才,一般没有家族背景,对皇权不构成威胁,故深得皇帝的信任和纵容
D.宦官与皇帝朝夕相处,比外朝官更有机会摸透皇帝的秉性,极易与皇帝产生情感上的联系
E.在制度的设置上,外朝官的权力逐渐趋于分散,直到废除宰相,失去了与宦官抗衡的体制力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C, D, 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单项选择题 秦朝基层的地方行政组织是:()。
A.县
B.乡
C.亭
D.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0、单项选择题 明朝建立之初,沿用元制,以()为中枢机构,设左右丞相、平章政事、左右丞、参知政事等,三省制转变为一省制,相权有所增大。
A.中书省
B.尚书省
C.门下省
D.南北面官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1、判断题 北宋前期,中书门下主民政,“三司”主军政,“枢密院”主财政,彼此不相统属。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2、单项选择题 所谓“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治汉人”的制度指的是()。
A.东西面官制
B.北南面官制
C.契丹官制
D.以汉制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3、多项选择题 宋代符信不纳入符制范围的是()。
A.木契
B.铜虎符
C.檄牌
D.旌节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4、单项选择题 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主张设立()作为主持变法的机构。
A.制度局
B.资政局
C.谘议局
D.责任内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5、单项选择题 在中国历史上六部职权最大的时期是()。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6、单项选择题 从黄帝时代开始,中国文献开始频繁地出现对战争的记载。下列()战争标志着舜从此确立自己的地位。
A.舜对三苗的战争
B.禹对三苗的战争
C.舜对“四凶”的战争
D.尧与三苗的战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7、单项选择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于中央各部门的官吏,监察的方式主要是()。
A.奏弹
B.弹劾
C.纠弹
D.巡察和自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8、单项选择题 东夷集团的活动区域()。
A.陕西和甘肃
B.河南山东
C.云南广东
D.四川一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9、多项选择题 唐朝皇帝之言,除称“诏”外,更多地称()。
A.制
B.敕
C.命
D.令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0、单项选择题 “兄长去世后由弟按年序依次继承王位,同辈之弟无或去世则由长兄之子继位。”这一王位继承制度被称之为()。
A.兄终弟及
B.父死子继
C.嫡长子继承制
D.王子继承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1、问答题 简述秦代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秦朝地方行政机构,设立郡、县二级。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分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秦朝地方行政机构,设立郡、县二级。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分封制,长官由国君直接任免,概不世袭,并接受考核,由中央直接控制各级地方权力,形成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加强了对全国的统治。
22、问答题 论清代省级机构的组织架构及职官配置。
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作为地方最高政权的省,清前期定为十八个。总督和巡抚为省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作为地方最高政权的省,清前期定为十八个。总督和巡抚为省级最高军政长官。省级机构在总督、巡抚之下袭明制,以布政使司管理一省民政和财政。清代为处理一省事务之便,沿袭明制,一省分几道,由布政使派出的称分守道,由按察使派出的称分巡道。清朝在边疆地区设置特殊的机构,即在盛京、吉林、黑龙江、伊犁、乌里雅苏台五地区设将军管辖,所辖地区相当于省一级区划。西南 的宣慰使司、长官司、土知府、土知州。
23、填空题 监察机构取得独立地位是从()开始,其机构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隋朝;御史台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隋朝;御史台
24、填空题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文件是(),简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临时约法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临时约法
25、单项选择题   ;汉承秦制,皇帝制度较秦健全。皇帝的名号制度也进一步完善。东汉蔡邕在《独断》中总结:汉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朕,臣民称之曰陛下。其言曰(),史官记事曰上,等等。
A.制诰
B.策书
C.制书
D.诏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6、单项选择题 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明太祖以谋反罪,杀中书左丞相胡惟庸及大批亲胡官员,进而废除(),并宣布“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由皇帝直接统领六部等具体行政机构。
A.宰相制度
B.翰林院制度
C.内阁制度
D.军机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7、填空题 地方各级人大代表的会外职权主要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视察权、与选民和原选举地位的联系权、列席其他会议权、召集临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视察权、与选民和原选举地位的联系权、列席其他会议权、召集临时会议的提议权
28、单项选择题 九品中正制始于何时?()
A.汉代
B.曹魏
C.西晋
D.南北朝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9、问答题 请叙述中央政务体制的发展概况,并结合现实谈谈对今天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何借鉴?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第一,早期国家中央行政体制的初建;
第二,两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第一,早期国家中央行政体制的初建;
第二,两寮六大到文武分职的中央行政管理体制;
第三,三公九卿与中朝官尚书行政管理制;
第四,公省监台卿卫行政管理体制;
第五,从《周礼》为本的行政管理体制;
第六,以三省六部为核心的行政管理体制;
第七,诸使差遣负责制的行政管理结构;
第八,“因俗而治”的行政管理体制;
第九,以一省制为核心的行政管理体制;
第十,以六部为主体的行政管理体制;
第十一,晚清的中央政务管理体制。
30、多项选择题 清代中后期国家中枢机构军机处的大臣称谓有()。
A.首席军机大臣
B.军机大臣
C.军机行走
D.军机处学习行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1、问答题 试述清朝前后期政治制度呈现哪些性质不同的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清朝政治制度的建立、发展与变化,反映了清朝这一特定历史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清朝政治制度的建立、发展与变化,反映了清朝这一特定历史阶段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清朝前期的特点:第一,清朝前期的政治制度大体上沿袭明朝,在整个封建国家政权体系中,皇帝处于最高统治地位,与明朝相比,君主专制的程度进一步得到了发展,并且达到顶峰。第二,清朝前期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建立起了一个空前统一和巩固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基本上奠定了近代中国疆域的规模。第三,清王朝是以满族贵族为核心的封建地主阶级政权。清初,政治制度中民族统治的特点尤为突出,由于过分的民族高压和民族歧视不利于全国政权的长治久安,清朝统治者逐步进行了一些程度不同的调整。第四,清王朝不仅是中国历史上集民族统治之大成的封建政权,而且也是集封建政治统治经验之大成的封建国家。
(2)清朝后期的特点:清朝政治制度以鸦片战争为界限,呈现出了前后性质不同的大变化特点。清朝前期是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属封建性;清朝后期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的封建统治者虽然在形式上照旧维持着清王朝的统治,但实质上已经丧失了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沦为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的地位和性质开始改变,封建的政治制度已经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政治制度。清朝后期,随着社会经济基础和阶级结构发生的急剧变化,新生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先后登上政治舞台,“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外来的近代政治斗争目标开始深刻地冲击原有政治制度,通过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和革命运动,西方的一些行政、法律、财政、军事、教育、学校等新制度逐步地被引入到中国,使原有古老的封建政治制度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新变化。
32、单项选择题 清军机处成立后()更无实权,往往作为清政府对某些重臣明升暗降的一种手段。
A.内阁大臣
B.内阁大学士
C.军机大臣
D.宰相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3、问答题 清朝地方监察制度的特点及影响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特点:设置三级监察机构几省以上的行政区监察机构省级监察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特点:设置三级监察机构几省以上的行政区监察机构省级监察机构道级监察机构地方上并存在独立的,专职的监察机构,监察权正和其他司法权一样,统统包容于行政之中。
影响:在清代地方上事实存在着监察缺位问题,这就不难理解清代吏治腐败问题为何难以克服。
34、多项选择题 按孙中山的政治设计,为最后达到“授权于民选之政府”,中国需要经过的三个时期()。
A.议政
B.军政
C.训政
D.宪政
E.参政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5、名词解释 世袭领兵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三国孙吴政权中,还有一种将领,即不但士兵世代相传,领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三国孙吴政权中,还有一种将领,即不但士兵世代相传,领兵的将领位置也可以父死子继,兄终弟及。这是一种保护江南世家大族利益的特殊制度。
36、单项选择题 战国时期,随着官僚制的建立,各国普遍实行()制度。只是称呼有所不同。
A.宰相
B.执政
C.相
D.三公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7、多项选择题 西周政治制度最核心的内容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礼乐制度
D.井田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8、填空题 清朝的一省主管为(),地方最高级别的官员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巡抚;总督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巡抚;总督
39、单项选择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行政执行的最高机关是()。
A.尚书省
B.中书省
C.尚书台
D.门下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0、多项选择题 唐代三省机构名称屡变,为历代所罕见。中书省名称先后八变。比如有()。
A.内史省
B.西台
C.凤阁
D.紫微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1、单项选择题 ()以后,宗室有出城之禁;藩王就封后非经特许不得还京入朝。
A.唐太宗
B.宋太宗
C.明成祖
D.元世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2、单项选择题 所谓皇位世袭制,体现的是皇帝家族对国家权力的独占。皇位继承的唯一合法依据是()。
A.血统
B.土地
C.财产
D.宗教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3、问答题 论明代宦官专权的制度表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二十四衙门是明代宦官组织。即司礼、印绶等十二监及四司、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二十四衙门是明代宦官组织。即司礼、印绶等十二监及四司、八局。明成祖时,宦官势力开始抬头,明中期后,更成为左右朝臣进退、掌握各种大权的政治势力。掌握的权力有:(1)"批红"权(2)监军权(3)监政权(4)司法权(5)控制特务组织,对臣民实行监控。除此以外,用宦官出使,充任矿监、税吏等在明代也是常事。由于宦官专权,使明代职官系统出现了以内(官)制外(官)的怪现象。
44、多项选择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有()。
A.中国人民解放军
B.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C.民兵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5、单项选择题 大封宗室为王的皇帝,除了汉高祖以外,还有()。
A.隋炀帝
B.建文帝
C.唐高祖
D.宣统皇帝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6、多项选择题 宋朝的宰相和参知政事,在编制上都不固定,或三相一参,或三相而无一参。太宗以后,以()居多。
A.三相二参
B.二相二参
C.三相一参
D.三相而无一参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7、多项选择题 汉代对官员的惩罚一般有()等。
A.降薪
B.贬职
C.免官
D.回原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8、多项选择题 宋朝的地方行政区分为()。
A.道
B.府
C.郡
D.县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9、填空题 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曾在省与县政权之间设置()。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50、单项选择题 隋代中央监察机构中负责监察中央官员的是()。
A.御史台
B.中书台
C.司隶台
D.尚书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1、多项选择题 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投资或主持创办的近代民用工业和运输业,主要集中在采煤业、()以及航运和铁路等部分。
A.金属矿开采业
B.冶金业
C.纺织业
D.电报业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2、单项选择题 汉武帝时开始重用()为中朝官以牵制外朝。
A.丞相
B.御府
C.侍郎
D.尚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3、多项选择题 南京临时政府行政机关包括()。
A.临时大总统府
B.参谋部
C.国务会议
D.九个行政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4、单项选择题 隋代中央监察机构中负责监察中央官员的是()。
A.御史台
B.中书台
C.司隶台
D.尚书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5、填空题 秦汉时期国家和地方政府长官自行选拔与任用属吏的制度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辟除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辟除制
56、多项选择题 在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上,多次出现由国务总理摄行大总统的现象,主要有()。
A.周自齐
B.高凌霨
C.黄郛
D.胡惟德
E.颜惠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7、单项选择题 清初国家议事和决策中心是()。
A.库里勒台大会
B.斡鲁朵制
C.议政王大臣会议
D.勃极烈会议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8、多项选择题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调整 制的主要表现()。
A.将 院正副院长、委员由委任制改为选举制
B.设地方 区
C.增设 委员会
D.改监察使署为监察委员行署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9、单项选择题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公开印行的法典是()。
A.《刑统》
B.《大明律》
C.《唐律疏义》
D.《大清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0、判断题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典型的、自然经济在社会经济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土地可以自由买卖的农耕社会。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1、单项选择题 中国公务员的主要任用方式是选任和()。
A.聘任
B.专任
C.委任
D.考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2、单项选择题 秦汉考核官吏实行一年一考,三年课()一次。
A.优劣
B.赏罚
C.殿最
D.贤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3、名词解释 御史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御史制是对各级政府及其官员的检查制度,监察的对象上至公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御史制是对各级政府及其官员的检查制度,监察的对象上至公顷,下至入品的行政官员,期间也有特定范围,如两汉监察御史只能纠察两千石以上的官员,在民国时期,上可以弹劾总统,副总统,下可以弹劾一切公务员,萌芽于战国到秦汉时期,其主要标志是专制监察机构御史台的出现,这种监察是被动型的,它的最高首领是帝王后统治集团,为调节和制衡国家个权利部门和行政部门之间的关系,纠弹国家官吏的违法和失职而设置的监察机构。其监察方式和手段有:弹劾,纠举,纠正,审计,视察。
64、多项选择题 现代许多西方学者对国家的形式特征的描述,主要包括具有一个中央政治权力中心以及下列特征()。
A.为保证最高权力中心存在的行政、司法、军事组织及税收制度
B.有一定程度的阶级分化
C.有一定针对性的固定领土区域的观念
D.形成了支持最高权力中心存在和运行的国家意识形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5、多项选择题 秦汉以后,皇帝()是皇帝口头下达的命令。
A.令
B.谕
C.敕
D.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6、单项选择题 我国的制宪机关是()。
A.全国人大
B.司法部
C.国务院
D.中共中央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7、判断题 南宋时,宰相兼领“枢密使”,则民政、军政、财政等诸权始并于宰相。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8、填空题 明朝设置的监察专项事务的()、()后逐渐转变成为地方军政长官。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巡抚;总督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巡抚;总督
69、填空题 行政监督包括:上级监督、()监督、监察监督。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审计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审计
70、多项选择题 我国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范围是()。
A.执行性和补充性的地方性法规
B.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法律的授权,制定地方性法规
C.国家暂时没有立法,而本行政区域又迫切需要的地方性法规
D.就国家不可能专门立法的地方特殊问题,制定地方性法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1、问答题 刺史的权限大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刺史依据诏条监察地方官员,无权干预地方官员的内部行政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刺史依据诏条监察地方官员,无权干预地方官员的内部行政事务,没有任免地方官员的权力。如果发现地方官员有违法诏条的行为,可以依法向中央汇报请求处置。
72、多项选择题 为什么在中国历史上无法避免宦官乱政的现象()。
A.皇位的世袭制对政治稳定有重要的作用
B.外朝官有家族和师友背景,势大权重的朝臣有可能夺取皇位,因而很难赢得皇帝的信任
C.宦官作为服侍皇帝私人生活的奴才,一般没有家族背景,对皇权不构成威胁,故深得皇帝的信任和纵容
D.宦官与皇帝朝夕相处,比外朝官更有机会摸透皇帝的秉性,极易与皇帝产生情感上的联系
E.在制度的设置上,外朝官的权力逐渐趋于分散,直到废除宰相,失去了与宦官抗衡的体制力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C, D, 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3、单项选择题 ()破坏了禅让制,取被推举出的伯益之位而代之,自此,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取代。
A.舜
B.尧
C.启
D.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4、问答题 论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基本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礼制为本,法为用"。即礼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礼制为本,法为用"。即礼为目的,法为手段。礼是制定法律的准绳或者说是指导思想,法则是礼的原则和精神的外在体现。(2)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是与中国的宗法制社会和以王权为中心的集权政治相适应的。法律集中体现维护王权制度和父权家长制的基本精神。天子是实际的最高立法人。(3)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一脉相承,有清晰可辨的发展演变的线索。(4)法律形式相对完备,自魏晋南北朝以降,法律已有律、令、格、式的分别。除总体性的法典如《唐律疏议》、《大明律》、《大清律例》等外,还有独立的行政法典,如《大唐六典》、《大明会典》、《大清会典》。
75、单项选择题 五帝时期,实行的“禅让”的权力转移,始自()。
A.黄帝
B.颛顼
C.唐尧
D.虞舜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6、问答题 试论皇帝制度的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神权被皇权进一步利用,借用神的威灵,突出皇帝至高无上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神权被皇权进一步利用,借用神的威灵,突出皇帝至高无上的至尊地位;皇帝在全国范围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和“绝对”的权力;全体官僚都是皇帝的臣仆,庞大的官僚机构都是执行皇帝意旨的机构。
77、单项选择题 清末“新政”,在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包括将总理衙门改为(),“班列六部之前”,标志着从隋唐时期延续下来的六部体制开始瓦解。
A.外交部
B.外务部
C.礼部
D.通政司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8、多项选择题 西周属卿事僚的政务官有()。
A.司土
B.司马
C.司空
D.司寇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9、多项选择题 汉初,萧何制《九章律》,以《秦律》六篇的基础上增加了:()。
A.具律
B.户律
C.兴律
D.厩律
E.田租税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0、填空题 法院的正副院长、正副庭长、审判员和助理审判员以及人民陪审员必须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年满23岁,具有法律专业知识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年满23岁,具有法律专业知识
81、单项选择题 清朝八旗兵采取()兵制,年16以上的八旗子弟需当兵。
A.征用
B.世袭
C.终身
D.府兵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2、填空题 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主张哪些权力的分立:()权、()权、()权。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司法;行政;立法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司法;行政;立法
83、问答题 公务员录用应遵循的原则。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考试。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考试。
84、单项选择题 契丹建国后,曾采取“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主要是因为()。
A.契丹与汉族的民族矛盾尖锐
B.辽境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皇帝与汉族官僚谋求妥协
D.中原先进政治制度的吸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5、单项选择题 清末新政期间,1902年,开始改革科举命题,废除八股文,改为策论,以中国政治史事、西方政治及学术等问题命题。1905年9月2日,清上谕宣布:“自丙午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于是,实行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制度正式被废除。
A.察举
B.赀选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6、名词解释 两个要点和三个不可解决的矛盾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两个要点是一是官必须有权利,主要表现在设官分职上;二是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两个要点是一是官必须有权利,主要表现在设官分职上;二是官员不能拥有不受限制的权利,主要表现在自上而下的层层监督和由中央直接的监察制度上。三个矛盾:一是行政权力支配一切与人治的矛盾,二是官僚分职任事与皇权专制的矛盾,三是统制阶层的权利和财产分配的矛盾。
87、单项选择题 中华民国历史上担任虚位国家元首时间最长的是()。
A.孙中山
B.袁世凯
C.蒋介石
D.林森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8、单项选择题 中国最大的参政党是:()。
A.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B.中国农工民主党
C.中国民主同盟
D.中国民主建国会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9、单项选择题 我国封建社会初步发展时期,对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威胁的事件或现象不包括()。
A.儒生攻击郡县制
B.刘邦分封同姓王
C.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D.豪强地主把持政权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0、单项选择题 ()是宋代最高地方行政机构。
A.州
B.道
C.路
D.府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1、名词解释 东厂和西厂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明代中央官署名称,是宦官直接控制的特务组织。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明代中央官署名称,是宦官直接控制的特务组织。
92、单项选择题 宋代在中枢机构中书门下和枢密院之外的最重要的机构是主管全国财政的()。
A.中书令
B.尚书令
C.三司
D.少卿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3、填空题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罢免国家主席,罢免案的提出可以是:()提出、()提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个以上的代表团;十分之一以上的代表联名
本题解 析:试题答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个以上的代表团;十分之一以上的代表联名
94、问答题 论隋唐至明清司法行政与司法审判机构演变的基本线索。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隋代司法机关为刑部(初称都官)、大理寺,御史台对司法也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隋代司法机关为刑部(初称都官)、大理寺,御史台对司法也有监督权。唐代的中央司法机关为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司法活动采取既分工又协作的办法。刑部为尚书省所辖六部之一。掌司法行政事务和复核大理寺移送的流刑以下案件和州县徒刑以上的案件,死刑疑案须送大理寺重审。长官为尚书,以侍郎为副职。宋代的司法系统,呈现紊乱难辨的特点,主要司法审判机关有大理寺、刑部、御史台、审判院,此外还有差遣性质的特别法官,开封府也有独立的司法机构,各司法部门的设官和权限,前后又多有变化。元朝的司法制度沿用汉制而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中央司法机构有宗正府、刑部、御史台,地方各级机构中,道设有提刑按察使司,路、府、州、县长官兼理司法,但实际司法权掌握在达鲁花赤手中。明朝中央司法机关为大理寺和刑部,主管监察的都察院也有一定司法权。清朝的司法制度承袭明制而有所发展,中央司法机构为大理寺。刑部和有一定司法权的都察院,刑部负责司法行政,并管理地方上诉案件,审核地方上的重大案件和京城笞杖以上案件。中央官吏违法案件也归刑部审理。但刑部仅有权决定流刑案件并须将判决送大理寺复核。都察院对刑部和大理寺的审判与复核有监督权。
95、问答题 试述科举制度的历史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科举制度是在荐举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考试成绩为主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科举制度是在荐举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考试成绩为主要标准的选拔制度。
隋炀帝时开始设置进士科,以试策取士,经过唐代的发展,使科举考试确定为一项重要制度。科举制确立之后,基本上纠正了魏晋以来由世家大族所垄断的用人和掌权状况,也消弱了荐举的功能,表现出教委公开,教委公正的优越性,为士人入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科举制度的确立,适应了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也有利于更广泛的吸引人才,因此,它一经出现,便称为主要的管理选拔制度,历代奉行不替,直到1905年才由学校制度所取代。
科举制度的实行,鼓励公开竞争,择优录取,确实曾为古代国家输送了大批的人才。制度限制徇私舞弊,但由于古代社会制度的局限性,在政治腐败的时候,其弊端总是防不胜防,特别是由于考试内容和格式的日趋僵化、死板,与时代和实际政局脱节,限制着士人的思想,由科举入仕的人往往是一些徒知经籍,不喑世务的迂腐书生,缺乏实际认事的能力。一味地扩招广大士子,全部集中在这条狭窄的出路上奔走竞争,更限制了人才的全面发展。
96、名词解释 宋代磨勘制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磨勘指审核、推究,宋代将之作为考深和诠选的一项制度,则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磨勘指审核、推究,宋代将之作为考深和诠选的一项制度,则是指审核、推究、勘验簿历文状的一系列做法和程序。
97、多项选择题 两汉在职官选任制度上实行()。
A.察举
B.征辟
C.客卿制度
D.九品中正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8、单项选择题 华夏集团的代表人物()。
A.蚩尤、九黎
B.黄帝、炎帝
C.太昊、少昊
D.尧、舜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9、填空题 夏代在王之下有少量的高级贵族组成的执行机构,有()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三正;左右六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三正;左右六人
100、单项选择题 ()是我国陵寝制度逐步确立时期
A.秦朝
B.春秋
C.战国
D.汉代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01、单项选择题 汉代()往往被作为内朝官来限制以丞相为首的外朝官的权限。
A.御史
B.太监
C.都尉
D.郎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02、问答题 怎样理解中国古代的皇权与相权的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中国古代,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上皇帝都被认为是&l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中国古代,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上皇帝都被认为是“有国者”,“朕即国家”的含义有两个:一是皇帝是国家范围内一切财产的最终拥有者,二是皇帝是国家一切政治权力的拥有者,掌握全部国家主权,宰相及官僚系统的权力都来自于皇权的授予。治理国家,皇帝必须依靠一个庞大的官僚系统。因此,不论相权在历史上曾经怎样强大,它都只是来自于皇帝而不是人民的权力让渡,它既不可能有“民主”的性质,也不可能具有外在于皇权的独立性。在中国历史上,相权的最终衰落正是因皇权与相权这一根本的关系性质所决定的。正因为皇帝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法律上都是国家全部权力的拥有者,他便不可能受到真正意义上的约制,任何试图在皇权与相权之间建立明晰严格的法律关系,借以厘定皇权与相权的活动范围于权限,都注定是徒劳无功的。皇帝有权突破任何法定限制,更有权废除和制定任何法律。
103、单项选择题 从黄帝时代开始,中国文献开始频繁地出现对战争的记载。下列哪一场战争确立了黄帝族在联合体内的优势地位和黄帝个人的权威。()
A.黄帝与炎帝战争
B.黄帝与蚩尤的战争
C.黄帝与荤粥的战争
D.颛顼与共工的战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04、判断题 分封制是西周政权的基本体制形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周公所开创的分封制是西周政权的基本体制形式。封建诸侯以强化周王室对各地控制的政策,在周公以后已经成为西周最根本的各级政权营建形式。各诸侯国也纷纷仿照王室分封的方法在自己的国内实施低一级的分封,并以此作为强化自己对分国各地控制的有效手段,于是分封在西周便呈现出多极化的特征,成为由中央到地方,甚至基层的各级政权的基本体制形式。皇位的世袭制对政治稳定有重要的作用。
105、单项选择题 北宋赵匡胤和明太祖的中央集权措施最相似之处在于()。
A.废除丞相
B.改变、分散地方机构和权力
C.废除原全国行政区划
D.文化专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06、判断题 地主封建的政治制度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是按宗法分封而获得土地的贵族组织的以氏族为单位的集体生产。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地主封建的政治制度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不是按宗法分封而获得土地的贵族组织的以氏族为单位的集体生产,而主要是由国家授予土地的农民的小农经济,以及从国家取得土地而从事农业的地主经济。
107、填空题 明代宦官的组织系统是(),而()和秉笔太监是整个宦官集团的首脑。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二十四衙门;掌印太监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二十四衙门;掌印太监
108、名词解释 官僚政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所谓官僚政治,是指一种与专制统治相结合的政治形态,是指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所谓官僚政治,是指一种与专制统治相结合的政治形态,是指但是官吏普遍以出任官职作为固定职业,只对君主和上级负责而不问社会效益和民生疾苦,只知墨守成规,按例办事而不管实际情况的变化,遇事模棱两可,行动迟缓,推诿责任,甚至贪污受贿,营私舞弊,苟且偷安。
109、多项选择题 东汉未年,州()又称(),拥兵自重,相继成为割据一方的势力。
A.刺史
B.守令
C.邦伯
D.州牧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10、单项选择题 夏以后,()成为王权固定的继承模式,并得到了传统合法性观念的有力支持,从而构成了中国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的核心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夏王朝的建立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A.世袭制
B.禅让制
C.长子继承制
D.选举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11、问答题 论春秋、战国时期军队和军事制度的重大变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兵员的急剧扩充(2)军制的改革-以征兵制取代世兵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兵员的急剧扩充(2)军制的改革-以征兵制取代世兵制。各国扩充军队的前提,是要改革旧的贵族世兵制为以农民为主体的普遍的征兵制、军制的改革是从改革田制和赋役制度着手,以保证兵员和军赋的来源。(3)作战方式和军种的变化-步兵和骑兵成为主要兵种,作战方式以野战和保卫战为主。(4)军队编制和军队指挥系统的改革-军政合一、兵民合一。(5)军权的集中。春秋战国时期,军权由分散逐步趋于集中,春秋时代,军队已有专职的武官系统了。秦朝一统天下,军事制度整齐划一。
112、多项选择题 商朝王权制度的基本特点()。
A.以巫术化的合法性观念为主要支撑
B.从分封的布局结构上看,有明显的战略考虑
C.有比较系统的宗法制度确保其王位继承的规范化
D.从分封的对象来看,受封的主体是周王室贵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13、判断题 唐代对官员品德方面的考核,以“四善”为标准,在才能方面的考核以“二十七最”为标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14、单项选择题 创建帝王年号,是汉代礼乐建设的重要作为。改元之制,按颜师古的说法,始自()。
A.高帝
B.文帝
C.景帝
D.武帝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15、单项选择题 秦朝统一后,以()为中央行政系统的主体。
A.枢密院
B.三公九卿
C.三省六部
D.太阁院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16、问答题 现代西方学者认为国家的特征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出现了一个中央政治权力中心
2、出现了保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出现了一个中央政治权力中心
2、出现了保证这一最高权力中心存在的行政、司法、军事组织
3、出现了为维护这一中心及其各种机构存在和运行的税收制度
4、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阶级分化
5、形成了有一定针对性的固定领土区域的观念
6、已经形成了支持最高权力中心存在和运行的国家意识形态
117、判断题 政教合一是中国古代早期的权力结构模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王权虽政教合一是中国古代早期的权力结构模式。然主要是由战争发育起来的,但它在形成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从传统文化中为自身寻找合理的支撑点,酋长借助巫术来统治部落的方式被继承下来,巫术或巫教也就成为王权所发现的第一个“合作伙伴”。王权以政治整合达成了对巫术的整合,又以整合起来的巫术帮助其实现更稳固的政治整合,于是,政教合一的权力结构形态随着中国文明的起源而形成了,这也成为中国早期政治的最主要的特征。
118、单项选择题 清代掌管礼仪、学校、科举等事务的是()。
A.吏部
B.户部
C.礼部
D.国子监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19、单项选择题 西周中央政府三公以下最主要的政务官是三司,即司徒、司马和()。
A.司农
B.司士
C.司公
D.司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20、多项选择题 以下属于世袭兵役制的有()。
A.十六国时的“族兵”
B.辽代的“宫卫御帐兵”
C.金代的“猛安谋克”
D.元代的“怯薛军”
E.清代的“八旗兵”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21、问答题 孙中山的“以党治国”与蒋介石的“以党治国”区别在哪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孙中山:1919.10.10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孙中山:1919.10.10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宣布新的政治纲领;在政治制度方面,宣布成立国民政府,以“五权宪法”来建设中华民国,并确立“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时期的建设程序,明确提出了“以人治党”、“以党治国”的主张;依照国民党的解释,全国只有一个合法政党,即中国国民党,人民必须“服从拥护中国国民党”,始得享受中华民国国民之权利。
蒋介石:国民党一党专制;国民党不仅以党治国,而且是以党员治国,全面控制政权;完全违背了孙中山的“以党的主义治国”,最后达到宪政国家的政治设计;违反了中国人民长期以来追求的政治民主化和国家现代化。
122、名词解释 二十四衙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明代宦官组织。即司礼、印绶等十二监及四司、八局,总称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明代宦官组织。即司礼、印绶等十二监及四司、八局,总称为"二十四衙门"。其中司礼监为宦官二十四衙门之首,地位最为重要。
123、名词解释 猛安谋克制
点击查看来源:www.91exam.org答案
本题答案:金朝一种特殊的军事和地方行政组织编制,原为女真原始社会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金朝一种特殊的军事和地方行政组织编制,原为女真原始社会末期的部落组织。"谋克"意为氏族长,"猛安"意为部落军事长。
124、多项选择题 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实行三载考绩、三考()的制度,并与()相结合。
A.黜陟
B.殿最
C.官吏任用
D.赏罚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25、问答题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⒈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中央,相权不断分散削弱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⒈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中央,相权不断分散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
⒉君主主宰国家,统治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君臣关系,实质上是“主人”和“奴才”的关系。
⒊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牢牢控制着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
126、多项选择题 民国初年的国家结构中,地方行政区划所实行的三级区划从大至小分别是()。
A.省(军政府)
B.道(军政分府)
C.县
D.市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27、单项选择题 武帝时,为了能直接控制和处理国家事务,开始提升内朝官的地位。西汉最重要的内朝官是()。
A.尚书
B.太傅
C.侍中
D.大将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28、填空题 秦汉时期的国家组织的特征是()制,隋唐时期的特征是三省六部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三公九卿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三公九卿
129、单项选择题 标志清政府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是()。
A.设五口通商大臣
B.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C.设总税务司署
D.设外务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30、单项选择题 秦以后职官选拔和录用分正途和异途两种。正途选任制度以()为界,前后变化很大。
A.秦汉
B.魏晋南北朝
C.隋唐
D.明清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31、单项选择题 清朝八旗兵采取()兵制,年16以上的八旗子弟需当兵。
A.征用
B.世袭
C.终身
D.府兵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32、填空题 西周时期诸侯国对周王承担的义务基本上是()和()政治性的,而在()的义务是象征性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政治性;军事性;经济方面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政治性;军事性;经济方面
133、单项选择题 秦朝皇帝之下负责全国军事行政事务的是:()。
A.丞相
B.国尉
C.御史大夫
D.廷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34、单项选择题 中央军事委员会每届任期5年。中央军事委员会的主席、副主席、委员可()。
A.任一届
B.连任两届
C.连任三届
D.连选连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35、填空题 宪法创制是宪法规范产生、存在和变更的活动,一般包括以下方面:宪法()、宪法修改、宪法()。
www.91eXam.org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制定;解释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制定;解释
136、多项选择题 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制度的转型在政治层面主要表现在()。
A.以层层分封为主要特征的分权体制逐渐为中央集权所替代
B.传统的分封制退居到次要的地位,郡县制成为主要的制度形态
C.世卿世禄让位于流动性很强的选官制度
D.政治制度的许多细节也出现了相应的调整和变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37、名词解释 王安石变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推行青苗法、募役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推行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和保甲法,取得了一定成效。新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它们强烈反对,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几乎全部废除。
138、单项选择题 西周宗法制是以在同一宗族内,大宗、小宗的的划分为基本特征,而大宗、小宗的划分是以()为基础的。
A.嫡庶之分
B.财富多寡
C.人数多少
D.远近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39、多项选择题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于1861年,作为清朝政府一个专门的办理外事的机构,其主要官署有总理大臣、()等。
A.总理大臣上行走
B.总理大臣上学习行走
C.办事大臣
D.协理总理大臣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40、单项选择题 明清时代中国的政体是()。
A.贵族君主制
B.君主丞相制
C.君主宰辅制
D.绝对君主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41、多项选择题 宋朝的军事权由()分掌。
A.枢密院
B.三衙
C.兵部
D.太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42、多项选择题 从形式上看,明朝的二十四衙门是为皇帝及嫔妃的生活服务的,但实际上宦官已成为明朝极其重要的势力集团。其中司礼监是二十四衙门中的首席衙门,其中()太监是整个宦官集团的首脑。
A.提督太监
B.掌印太监
C.秉笔太监
D.镇守太监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43、单项选择题 启是从暴力夺取政权的,将传统的首领选举制改为()。
A.君主立宪制
B.共和制
C.世袭君主制
D.民主共和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44、多项选择题 我国古代主要的赋役征收制度的改革有()。
A.均田制
B.租庸调制
C.两税法
D.一条鞭法
E.摊丁入亩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45、单项选择题 一般认为()设置进士科这标志着科举制的形成。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高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46、判断题 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典型的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突出总统权力的不完全的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一般三权分立的国家总统行使政权,但临时政府总统的权力实际上兼有司法权,总统的权限超出了行政系统。南京临时政府并没有独立的司法机构。
147、多项选择题 西周王室与诸侯国的关系: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尽管各诸侯国都有相应的自治权,但周王仍保留着适度的控制权。主要体现为()。
A.诸侯国的最高级官员要得到周王的任命才具有合法性
B.天子有巡狩检查各诸侯国国政的权力
C.天子有派出使者监督诸侯国行为的权力
D.周王有调解或命令就近诸侯征讨的权力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48、多项选择题 明清的“三法司”制度,以()主管司法事务。
A.兵部
B.刑部
C.都察院
D.大理寺
E.御史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49、问答题 试析宗法制中大、小宗的区别与嫡长子继承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宗法制的基本原则是嫡长子继承制和大、小宗的区别与划分。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宗法制的基本原则是嫡长子继承制和大、小宗的区别与划分。王位和贵族的爵位由嫡长子继承,掌管本宗族的祭祀权、财产权和管理权等一应权力,称为"宗子"或"宗主";天子和各级贵族依据大宗和小宗的划分,形成血缘上的亲疏关系和政治上的权力隶属关系,如周天子姬姓,为本姬姓宗族的大宗;周天子将其叔伯、兄弟分封到各地为诸侯,这些同姓诸侯对天子而言为小宗;这些同姓诸侯再将其其叔伯、兄弟分封为卿大夫,这些卿大夫对其封主自称小宗,而封主为大宗;最后,这些同姓诸侯再将其其叔伯、兄弟分封为士这最后一级贵族,这些士对其封主自称小宗,而封主为大宗,士以下不再分封。
150、判断题 魏晋南北朝的三省制对以后官僚体制有重大影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它标志着宰相权力已为三省分掌,秦汉时期的独相制已为群相制所代替,它的产生是君权与相权之间长期互动的结果。尽管三省制于南北朝时已共掌相权,但彼此之间的责任分工尚不明晰,作为国家主要决策和执行体制,其运行尚有许多需要完善之处。
151、单项选择题 清朝在省级机构的设置上,除了京师所在称顺天府,临近京师的河北地区称直隶,其它地区皆设()。
A.路
B.府
C.州
D.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 题解析:暂无解析
152、单项选择题 下列战役属于反抗外来侵略、捍卫中华民族利益的是()。①东京保卫战②台州九捷③郾城大战④北京保卫战⑤雅克萨之战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③⑤
D.②⑤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53、问答题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体制及其利弊得失。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一、古代地方行政体制:
第一,省的主要长官及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一、古代地方行政体制:
第一,省的主要长官及官府机构设置。元代的省设有丞相、平章、左右丞、参知政事等为正副长官。又有郎中、员外郎,都事等分管省内各种事务。明代在省一级由丞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别掌管行政、司法监察、军事行政。三者合称“三司”,官互不统属,分别归中央有关部门管辖。清代在省一级设有总督、巡抚,是法定的封疆大吏。总督是地方最高军政长官。在总督和巡抚之下,各省还设有布政使司、按察使司、提督衙门。布政使司设布政使一人,主管本省民政财政;按察使司设按察使一人,主管司法和监察;提督衙门设提督一人,主管一省军政。
第二,道的主要长官和官府机构设置。唐代的道以节度使为主要长官,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形成以方镇割据势力为导向的分裂局面。明及清初的道是监察分区,道的长官又分为两种:驻守某地,称为“守道”;巡察某地,称为“巡道”。乾隆时才专设“守道”和“巡道”,始有固定的辖区和编制,长官称“道员”。“守道”主管民政财政,“巡道”主管司法监察。
第三,路的主要长官和官府机构设置。宋代的路是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划。路的机构,主要有四个监司,称为帅、漕、宪、仓。这些官员均由皇帝委派。元代的路是二级行政区划,统属于省。路设总管府,有达鲁花赤、总管、同知等主要官员。
第四,府的主要长官和官府机构设置。地方上府的名称始于唐代,有京府和散府之分。府设府尹一人为长官,设少尹二人为副长官。宋代京府设知府为长官,并兼京路留守司留守,后改京府长官为尹。散府设知府事为长官。明清的京府(顺天即北京,应天即南京,奉天即盛京),设府尹为长官,并设有府丞、治中、通判等官。其他各府是承上启下的地方行政机构,设知府为长官,设同知、通判为协理官。
第五,州的主要长官和官府的机构设置。东汉时,州作为最高一级行政区划,原为监察区长官的刺史就成为最高的地方行政长官。随后,将刺史改为州牧,又加监军、将军名号,成为割据一方的实际统治者。到南北朝时,确定了州一级军、政组织的规模。隋代改州为郡,降低地方官的等级。唐代为加强地方统治,又改郡为州,以剌史为长官。宋代的府、州、军、监是同一级行政区划。明清的直隶州如府,散州如县,设知州为长官,州同。州判为副官。
第六,郡的主要长官和官府机构设置。秦在郡设郡守作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掌管全郡事务;设郡尉以辅佐郡守,分管军事;置郡监以掌监察,是中央设在地方上的耳目。他们都接受中央政府的节制,由皇帝直接控制。汉代郡国并行,郡设守(太守)、国设相,为郡国最高行政长官。另设郡尉(都尉)、国设中尉、协助守、相分管军事。东汉时,郡的主要长官是太守,另设丞(边郡为长史)为太守副职。魏晋南北朝因循未变,只是封国长官改为“内史”,职权地位与太守相同。隋代虽仍以太守为主要长官,但不再是唯一的长官,形成一郡三位长官的体制。
第七,县的主要长官和官府机构设置。自秦以来,县的主要长官是县令(大县)、县长(小县)。宋代,县的主要长官是知县(元代为县尹,并设达鲁花赤)。历代县长官的职责不变,号称“亲民之官”。
第八,县以下的基层行政组织。秦汉在一县之内分成若干乡、乡下有里、里下有什伍组织。除外,在县以下,还有亭一级组织。魏晋南北朝基本因循汉代的乡、亭、里体系。北魏孝文帝改革时,其中一项就是实行“三长制”,即“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长取乡人强谨者。”其职责是检查和审定户口、征发赋役、办理一般民事诉讼。隋唐五代宋初,实行乡里行政组织。至王安石变法时,实行保甲制度。金、元在汉族地区实行村社制度。明清实行里甲和保甲制度。里甲制度,其乡村编制是:110户为一里,推丁粮多者10人轮流担任里长;其余100户分为10甲,10户户主轮流担任甲首,每年轮流一次,十年轮遍。明代十年重新编审一次,清代改为五年。里甲主要职责在于收税和检查户口,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二、地方行政体制利弊清楚,特点鲜明。
其有利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权,不允许有相对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第二,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在分权的基础上,必然抓紧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第三,地方基础行政组织的超稳定与人身控制,从秦建立县级行政组织至清代的2000多年间,一直没有发生变化,其数目也总在1500左右。因此,在本级政权结构上也相对稳定。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种地方行政体制的弊端。首先,地方没有一定的自主权就不能有效地实行治理。诸侯王在有独立行政权的情况下,势必造成分裂;但对地方管制过死,也必然会限制地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其次,造成地方官对君主和中央的绝对依赖。地方官为保持位禄。总是致力于专伺上峰意图办事,不顾实际治理效果。这是绝对集权专制统治的产物。总是来看,古代地方行政体制,利大于弊。
154、单项选择题 明代废除宰相的做法为清朝所继承。雍正年间,设立()以取代传统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作为承旨办理军国要务、任免官员、呈递章奏、起草谕旨的中枢机构。
A.敬事房
B.内务府
C.军机处
D.内书房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55、多项选择题 明清都察院御史按()分工,负责对全国各方面的监察工作。
A.京官、外官
B.地区
C.衙门级别
D.业务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56、问答题 简述两汉政治制度的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两汉是我国君主专制的封建政治制度初步发展和强化的历史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两汉是我国君主专制的封建政治制度初步发展和强化的历史阶段。它有如下特点:
(1)“汉承秦制”是对汉代政治制度和其他制度的整体看法。
(2)全面法典化。从政治思想的确定到各方面的具体措施,汉代统治者、尤其是武帝之后的统治者,无不企图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下来。
(3)从统治阶级内部来看,汉代政治制度建设的着重点在于协调皇权和相权、中央与地方的权力机制。
(4)封建政治制度空前充实和巩固。比较系统的选官制度的建立、消除分封坚持郡县制的各种措施和法规,都极大地强化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157、多项选择题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于1861年,作为清朝政府一个专门的办理外事的机构,其主要官署有总理大臣、()等。
A.总理大臣上行走
B.总理大臣上学习行走
C.办事大臣
D.协理总理大臣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58、单项选择题 秦以后,官员退休制度大致形成于汉代。据班固《白虎通义》记载,汉代退休制度规定,官吏年()岁,耳目不聪,腿脚不便,就必须致仕。
A.50
B.60
C.65
D.70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59、单项选择题 根据南京国民政府《考试法》,国家最高一级考试是()。
A.公职候选人考试
B.任命人员考试
C.高等文官考试
D.专业技术人员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60、判断题 清军制源于八旗制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61、多项选择题 从形式上看,明朝的二十四衙门是为皇帝及嫔妃的生活服务的,但实际上宦官已成为明朝极其重要的势力集团。其中司礼监是二十四衙门中的首席衙门,其中()太监是整个宦官集团的首脑。
A.提督太监
B.掌印太监
C.秉笔太监
D.镇守太监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62、单项选择题 隋唐时期,正式确立和发展了三省()部制。
A.三
B.六
C.八
D.九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63、单项选择题 ()是考生们为了求得推荐人的信任和赏识,便把自己平日的文学著作工整地抄写在卷轴上,呈献给推荐人。
A.试帖诗
B.经传
C.功名
D.行卷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64、填空题 宪法解释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解释、()解释、()解释、扩大解释。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统一;条理;补充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统一;条理;补充
165、多项选择题 明代通政使司的职责主要有()。
A.出纳帝命
B.通达下情
C.受理各部门的正式章奏文书
D.参与要政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66、问答题 简述苏维埃政权的政治制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建立了人民民主政府、简称为人民政府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建立了人民民主政府、简称为人民政府。它是从抗日民主政府发展、演进而来。主要有三种类型:(1)基层人民民主政府的建立;(2)大区人民民主政府的建立;(3)城市军事管制委员会。
167、单项选择题 在民族自治地方,必须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的是()。
A.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
B.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
C.本级中共党委书记
D.本级中共党委副书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68、填空题 与行政区划的层级有关的因素主要有:()模式、国土面积的大小、()的关系状况。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中央地方关系;政府与公众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中央地方关系;政府与公众
169、多项选择题 唐代,()是当然的宰相。
A.尚书左仆射
B.大将军
C.中书令
D.加“参知政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70、单项选择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共制定了()。
A.两部宪法
B.三部宪法
C.四部宪法
D.五部宪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71、多项选择题 九品中正制设置的初衷是“论人才优劣,非为士族高卑”。但这一制度有着严重的缺陷,包括()。
A.品评人才的标准,只有家世这一条可以操作
B.德、才两个标准难以量化
C.这一选官制度最终必然为豪族所控制,变成士族把持政权的工具
D.人才被一网揽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72、单项选择题 东汉,三公改为(),共同辅助皇帝决策。
A.太尉、司徒、司空
B.大将军、骠骑将军、将军
C.太尉、国尉、廷尉
D.郎中令、卫尉、校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73、多项选择题 战国时,有些国家实行五官制,五官即()和大行。
A.大谏
B.大田
C.大司马
D.大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74、单项选择题 察举和征辟是那个朝代的职官选任制度?()
A.清朝
B.唐朝
C.汉朝
D.南北朝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75、单项选择题 ()是延续专制皇统“家天下”的重要保证,也是皇帝制度中极其重要的内容之一。
A.财产继承
B.皇位继承
C.姓氏继承
D.后宫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76、单项选择题 东汉,进一步加强中央监察系统。在公卿朝见皇帝时,时称“三独坐”,不包括()。
A.御史中丞
B.尚书令
C.司隶校尉
D.御史大夫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77、多项选择题 官吏俸禄与品级有密切关系,()都是表示职官等级的名号。
A.品
B.阶
C.勋
D.爵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78、单项选择题 唐代考试科目分常科和制科。制科是根据时势需要,由皇帝颁布命令,临时设立的科目,名目繁多,有一百二十余种。在唐代,制科又被称为“杂色”,意即(),主要是因为制科所取多是有特殊技艺的人才,特别是农商医土木营造等技术人员,故不为士人所看重。
A.非正途
B.另类
C.非专业
D.手工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79、填空题 作为正式机构,宰相制度出现于(),当时被人们称为“()”或“相”。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春秋;执政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春秋;执政
180、多项选择题 秦汉时期中央监察机构的职掌主要有哪些?()
A.掌管律令,参与制定国家主要法律,并主持草拟有关法令
B.纠弹违失,察举非法
C.考课百官,荐举人才
D.审理大案、疑案
E.以监军身份督军作战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81、填空题 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就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82、多项选择题 隋和唐前期,决策系统是以皇帝为中心,由下列共同组成()。
A.宰相
B.中书省
C.门下省
D.枢密使
E.翰林学士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83、单项选择题 三省制发展至宋朝,宋代三省长官虽存,但却不一定行宰相之权。中书门下长官只有加上(),才能进政事堂议政,是真正的宰相。
A.同三品
B.同平章事
C.参议得失
D.参知政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84、问答题 贵族君主制有哪些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君主是世袭的,这是中国君主制度的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君主是世袭的,这是中国君主制度的基本特征。中国自夏朝以来形成王位在王室家族内部世代传袭的制度,并不断的强化和神化君权、君主的过程中,使这种世袭君主制披上合法和越来越神秘的外衣。二是君权受贵族,主要是宗法贵族的限制。一方面受贵族长老的制约,另一方面是的。对君权的分割。
185、单项选择题 从我国的立法实践看,除了宪法和少量的基本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制定的以外,大量的法律的制定者是()。
A.中国共产党
B.国务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司法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86、单项选择题 政府中包括丞相在内的主要官员,都由国王直接任命。官员的选择,突破了血缘集团的限制。这种动向始于()。
A.春秋初期
B.春秋中期
C.春秋晚期
D.战国时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87、问答题 晚清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分析。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政治制度的半殖民化与半封建化。中国政治制度的封建性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政治制度的半殖民化与半封建化。中国政治制度的封建性依然存在,中央到地方封建官僚机构和官制体系依然存在,但随着整个社会半殖民地与半封建性的加深,中国行政主权的完整独立性遭到侵蚀,出现了诸如总理衙门、南北通商大臣和总税务司这样一些具有买办化或不完全独立的半殖民地性质的政府机构。
2、政治体制“近代化”进程的开始。随着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东渐”的加深,中国政治体制的“近代化”从“洋务行政”中一系列洋务机构的出现以后开始推进;在西方先进的“宪政”思想影响下,戊戌变法中的康、粱等变法派直接提出了维新图强的宪政改革方案;20纪初的“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其部院改革改变了中国传统的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机构的设置;教育制度改革与废除科举为新型人才产生和官员选拔方式的改变提供了前提条件;资政院、谘议局和责任内阁的设立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资本主义国家三权分立的原则,使政治体制向近代化方向推进了一步。
3、组织架构的新旧揉杂。由于社会与政治制度的半殖民化与半封建化特征,反映到官僚机构的设置方向上必然就是新旧揉杂,所谓新中有旧、旧中有新。如洋务新政中的军机处与总理衙门,清末新政中部院的调整,在传统的六部之外增设商部、学部等等。
188、单项选择题 ()是宋代最高地方行政机构。
A.州
B.道
C.路
D.府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89、问答题 论述汉代州一级最高地方行政机构的形成过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东汉末年,在镇压黄中起义过程中,改刺史为牧,州牧典兵成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东汉末年,在镇压黄中起义过程中,改刺史为牧,州牧典兵成为制度。至此,正式形成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体制,州牧成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刺史(牧)对僚属有自行征辟权。由此,州刺史(牧)成为一州拥有行政权、军权和用人权的实权人物,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开魏晋南北朝地方权重、中央权削的先河。
190、填空题 1927年6月以“中华民国海陆空大元帅”名义组织安国军政府的张作霖原属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奉系军阀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奉系军阀
191、填空题 国务院组成部门是国务院机构的主体,它包括()、()、()、审计署。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各部;各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各部;各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
192、填空题 在中国历史上,一度废除丞相制度,由皇帝直接领导六部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明朝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明朝
193、单项选择题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部具有宪法效力的约法,于民国元年三月十一日由()以临时大总统身份正式公布。
A.袁世凯
B.孙中山
C.冯国璋
D.黎元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94、多项选择题 明代六科给事中的权限有()。
A.封驳权
B.劾奏权
C.司法权
D.言谏权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95、名词解释 通政使司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明代中央官署。掌收转奏章和官民密封申诉材料的机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明代中央官署。掌收转奏章和官民密封申诉材料的机构。
196、名词解释 土官制度和改土归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明清两代对云贵川桂等地区少数民族的管理和改革制度;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明清两代对云贵川桂等地区少数民族的管理和改革制度;王朝把土官衙门编组进地方行政序列中,但保持其特殊的治理方式。王朝与土司之间的复杂关系;改土归流就是废除土司制度,改行与内地府州县相同的行政管理制度,官员改为朝廷任免选拔流官充任而废除世袭,过程往往充满了军事镇压。
197、名词解释 三公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秦朝指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秦朝指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共同为名义上的宰相。
198、多项选择题 金代第3次改革官制,确立()为()控制下的唯一的最高辅政机构,使政令统一于朝廷。
A.中书省
B.皇帝
C.尚书省
D.尚书令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99、名词解释 礼崩乐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即原来的以血缘构成的宗法制受到破坏,原来的社会意识已经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即原来的以血缘构成的宗法制受到破坏,原来的社会意识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而新的社会意识已经深入人心,并通过权利使之达到合法化,新的政治治理形式不可避免地出现,并且显示出强大的威力。
200、单项选择题 西周中央政府三公以下最主要的政务官是三司,即司徒、司马和()。
A.司农
B.司士
C.司公
D.司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政治学》题库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题库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政治学:中国政治制度史》题库,分栏、分答案解析排版、小字体方便打印背记!经广大会员朋友实战检验,此方法考试通过率大大提高!绝对是您考试过关的不二利器!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