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1、单项选择题 下列特征不是生物对高温的适应的是()
A.植物矮小常呈匍匍状、垫状或莲座状
B.降低细胞含水量,增加糖或盐的浓度
C.蒸腾作用旺盛
D.植物的树干和根茎生有很厚的木栓层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问答题 生态平衡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以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相统一为基础;
(2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以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相统一为基础;
(2)以生态系统的输入和输出为基础;
(3)以生态系统热力学理论为基础。
3、名词解释 退化生态系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一类“病态”生态系统,是指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一类“病态”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下,生态系统受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或二者的共同干扰下,使生态系统的某些要素或系统整体发生不利于生物和人类生存要求的量变和质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与其原有的平衡状态或进化方向相反的位移。
4、名词解释 生活型谱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群落内每类生活型的种数占总种数的百分比排列成一个系列。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群落内每类生活型的种数占总种数的百分比排列成一个系列。
5、问答题 请简单介绍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规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综合作用;
(2)主导因子作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综合作用;
(2)主导因子作用;
(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4)因子作用的阶段性;
(5)生态因子的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
6、单项选择题 群落演替速度特点是()。
A.演替速度越来越快
B.演替初始缓慢中间阶段快末期演替停止
C.演替越来越慢
D.演替速度不随时间变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多项选择题 种群的密度制约有()几种形式。
A.过度补偿
B.补偿不足
C.均衡补偿
D.准确补偿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填空题 温室效应根据其成因可分为()和()温室效应。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自然、人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自然、人为
9、名词解释 环境荷尔蒙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扩散于环境中、能使人和动物的生殖机能产生混乱并形成生殖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扩散于环境中、能使人和动物的生殖机能产生混乱并形成生殖障碍的一类化学物质的总称。它是被人类广泛使用并积累于环境中的合成化学物质。
10、单项选择题 全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
A.全球陆地
B.全球海洋
C.整个生物圈
D.整个宇宙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1、单项选择题 下列植物有机物质中的各种化学成分的分解速率最快的是()
A.木质素
B.纤维素
C.单糖
D.半纤维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2、问答题 试论述生态学的基本视角。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整体观和综合观。生物的不同层次是由具有特定功能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整体观和综合观。生物的不同层次是由具有特定功能的、相互间具有有机联系的许多要素所构成的一个生态整体;组成生态整体的各个要素总是综合地发挥作用。整体性观点是生态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基本观点,他要求始终把不同层次的研究对象作为一个生态整体来对待,注意其整体的生态特征。一般来说,科学研究需要由整体到部分的还原方法和从部分到整体的综合方法这两者的结合,但由于长期以来,存在着还原有余而综合不足的倾向,尤其是要解决目前全人类面临的能源、环境等生存危机,所以生态学特别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研究,该观点的意义还在于,尽管人类文明取得了巨大的科技进步,但人类仍然离不开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仍然是世界生态系统这一整体的一部分。
(2)层次结构理论。层次结构理论是整体观和综合观的基础。该理论认为客观世界的结构都是有层次的,而且这种层次在宏观和微观上都是无限的。组成客观世界的每个层次都有自己特定的结构和功能,对任一层次的研究和认识都不能代替对另一层次的研究和认识。
(3)新生特性原则。当低层次的单元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较高层次的功能性整体时,总会有一些在低层次从未有过的新生特性产生。
13、单项选择题 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
A.综合因子
B.一般生态因子
C.替代因子
D.限制因子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4、单项选择题 在温带生态系统中,热的主要储存位置是()。
A.空气
B.土壤
C.水
D.生物体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5、名词解释 阿利氏规律(Akkees law)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集群后的动物有时能增加存活率,降低死亡率,其种群增长情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集群后的动物有时能增加存活率,降低死亡率,其种群增长情况较密度过低时为佳,即种群有一个最适的密度(optimaldensityofpopulation),种群过密(overcrowding)和过疏(undercrowding)都是不利的,都可能产生抑制的影响。
16、填空题 自然保护区通常可分为()、()、()三个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核心区、缓冲区、外围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核心区、缓冲区、外围区
17、填空题 大气中主要的污染物有()、()、()、碳氢氧化物、硫化合物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含氮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卤素化合物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含氮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卤素化合物
18、名词解释 实际出生率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种群实际出生率称为实际出生率。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种群实际出生率称为实际出生率。
19、名词解释 表型可塑性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由于环境对基因型的影响,表型发生变化的能力叫做表型可塑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由于环境对基因型的影响,表型发生变化的能力叫做表型可塑性。
20、单项选择题 沿海地区出现的“赤潮”从种群数量变动角度看是属于()。
A.季节性消长
B.不规则波动
C.周期性波动
D.种群的爆发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1、单项选择题 森林砍伐形成的裸地,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的演替过程是()。
A.原生演替
B.次生演替
C.水生演替
D.旱生演替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2、名词解释 植被型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凡建群种生活型相似而且群落外貌相似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凡建群种生活型相似而且群落外貌相似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型组。
23、问答题 生态学研究更加注重生物的生境与小环境,为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生态学研究更加重视生物的小环境。显然,研究生活在地表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生态学研究更加重视生物的小环境。显然,研究生活在地表凋落物层的甲虫,是没有必要了解树林20米高度以上的温度情况的。此外,即使生物是处于同一地区、同一季节和同一天气类型之中,但由于小环境的不同,它们实际上是受到彼此不同的小气候影响而生活在完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例如,在严寒季节,即使雪被上的气温是零下60-70度,雪被下土壤表面的气温仍维持在10-20度;雪上生活的动物忍受着低温,而雪下生活的动物,实际上是生活在类似南方的小气候中,它们是因为有了适宜的雪下小环境,才能在冬季寒冷的地区生活下来。植被个体表面不同部位也存在着不同的小环境。
24、问答题 农业生态工程中的技术经济分析应用到了哪些基 本原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经济效果原理;
(2)边际平衡原理;<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经济效果原理;
(2)边际平衡原理;
(3)价值转移原理。
25、名词解释 生态幅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在最低点和最高点(或称耐受性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
26、填空题 种群数量变化特征表现为()、周期性、及无规律性。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种群数量消长规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种群数量消长规律
27、单项选择题 下列不属于单体生物的是()。
A.一群羊
B.一窝小鸟
C.一只鸡
D.一棵松树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8、名词解释 趋异适应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同种类的生物当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变异选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同种类的生物当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变异选择形成不同的形态或生理特征以及不同的适应方式或途径,这种现象叫趋异适应。
29、填空题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两部分组成,其中前者又包括()、()、()。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生产者、大型消费者、小型消费者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生产者、大型消费者、小型消费者
30、问答题 受损生态系统功能变化的主要机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结构受损是导致功能衰退的基本原因;
(2)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1)结构受损是导致功能衰退的基本原因;
(2)胁迫方式是影响生态过程变化的决定因素;
(3)干扰强度和频率是制约系统恢复能力的重要因素。
31、问答题 指示生物应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对干扰作用反应敏感且健康:即对某种异常干扰作用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对干扰作用反应敏感且健康:即对某种异常干扰作用在绝大多数生物尚未作出反应的情况下,指示生物中健康的个体却出现了可见的损害或表现出某种特征。有着“预警”的功能。
(2)具有代表性:从指示效果的角度要求,指示生物的适宜性越狭越好。
(3)对干扰作用的反应个体间的差异小、重现性高:许多生物个体差异很大,若以此做为指示生物往往会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4)要具有多功能:即尽量选择除监测功能外还兼有其它功能的生物,达到一举多得的目的。
32、名词解释 寄生性食物链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生物间以寄生物与寄主的关系而构成的食物链。(鸟类-跳蚤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生物间以寄生物与寄主的关系而构成的食物链。(鸟类-跳蚤-原生动物-滤过性病毒)
33、填空题 净化作用按其作用的方式可分为()、()、()三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34、名词解释 密度调节(regulation of density)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通过密度因子对种群大小的调节过程,它包括种内、种间和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通过密度因子对种群大小的调节过程,它包括种内、种间和食物调节三个内容。
35、单项选择题 中国植物群落分类原则是()。
A.生态学原则
B.植物区系学原则
C.动态原则
D.群落学生态学原则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6、问答题 生态学金字塔的概念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介绍生态系统能流模式时曾提到,当能量由下一营养级传递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介绍生态系统能流模式时曾提到,当能量由下一营养级传递到上一营养级时,势能会逐级减少,直到系统中全部能量变为热能散失到环境中,如果变化这个图的坐标,以纵轴为营养级,横轴为各营养级所含的势能。因为食物链中上一个营养级总是依赖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而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只能满足上一个营养级中少数消费者的需要,至使营养级的能量呈阶梯状递减,于是形成了这种底部宽,顶部窄的圆锥状,称做“生态锥体”,因其形似塔,又被称为“生态学金字塔
37、单项选择题 大型食草有蹄类和穴居哺乳类动物占优势的生态系统是()。
A.雨林
B.落叶阔叶林
C.北方针叶林
D.温带草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8、单项选择题 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
A.热带
B.亚热带
C.温带
D.寒带
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9、名词解释 城市生态系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城市居民与其周围环境组成的一种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是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城市居民与其周围环境组成的一种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是人们创造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
40、单项选择题 生态学发展大致经历了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建立时期,巩固时期和()。
A.生物学时期
B.环境科学时期
C.现代生态学时期
D.现代生物学时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1、名词解释
光化学烟雾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白色烟雾,有时带有蓝紫色或黄褐色,使大气能见度降低,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白色烟雾,有时带有蓝紫色或黄褐色,使大气能见度降低,并具有特殊的气味。烟雾是光化学氧化剂混合物,主要由臭氧(O3)、氮氧化物(NO3)、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类组成。
42、单项选择题 下列生物类群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生产者的类群是()。
A.种子植物
B.蕨类植物
C.蓝绿藻
D.真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3、填空题 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途径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光化学降解、化学降解、微生物降解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光化学降解、化学降解、微生物降解
44、填空题 土壤中的化学污染物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如重金属、放射物质;另一类是(),如农药、石油、甲烷。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无机污染物、有机物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无机污染物、有机物质
45、名词解释 半效应浓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试验动物的一半出现某种伤害效应的毒物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试验动物的一半出现某种伤害效应的毒物浓度.,以表示经毒物短期接触的亚致死毒性。
46、填空题 世代平均长度是以()和()的平均时间来衡量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母世代生殖、子世代生殖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母世代生殖、子世代生殖
47、名词解释 种群的性比(性别结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种群的雌雄比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种群的雌雄比例。
48、名词解释 环境质量预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根据环境质量的内在规律及现实状况对未来发展变化做出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根据环境质量的内在规律及现实状况对未来发展变化做出推断。
49、问答题 光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性。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光强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a、光强与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光强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a、光强与植物
光对植物的形态建成和生殖器官的发育影响很大。植物的光合器官叶绿素必须在一定光强条件下才能形成,许多其他器官的形成也有赖于一定的光强。在黑暗条件下,植物就会出现;黄化现象;。在植物完成光周期诱导和花芽开始分化的基础上,光照时间越长,强度越大,形成的有机物越多,有利于花的发育。光强还有利于果实的成熟,对果实的品质也有良好作用。不同植物对光强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根据植物对光强适应的生态类型可分为阳性植物、阴性植物和中性植物(耐阴植物)。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效率与光强成正比,达到一定强度后实现饱和,再增加光强,光合效率也不会提高,这时的光强称为光饱和点。当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刚好与呼吸作用的消耗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阳性植物对光要求比较迫切,只有在足够光照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其光饱和点、光补偿点都较高。阴性植物对光的需求远较阳性植物低,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都较低。中性植物对光照具有较广的适应能力,对光的需要介于上述两者之间,但最适在完全的光照下生长。
b、光强与动物
光照强度与很多动物的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些动物适应于在白天的强光下活动,如灵长类、有蹄类和蝴蝶等,称为昼行性动物;另一些动物则适应于在夜晚或早晨黄昏的弱光下活动,如蝙蝠、家鼠和蛾类等,称为夜行性动物或晨昏性动物;还有一些动物既能适应于弱光也能适应于强光,白天黑夜都能活动,如田鼠等。昼行性动物(夜行性动物)只有当光照强度上升到一定水平(下降到一定水平)时,才开始一天的活动,因此这些动物将随着每天日出日落时间的季节性变化而改变其开始活动的时间。
(2)光质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a、光质与植物
植物的光合作用不能利用光谱中所有波长的光,只是可见光区(400-760nm),这部分辐射通常称为生理有效辐射,约占总辐射的40-50%。可见光中红、橙光是被叶绿素吸收最多的成分,其次是蓝、紫光,绿光很少被吸收,因此又称绿光为生理无效光。此外,长波光(红光)有促进延长生长的作用,短波光(蓝紫光、紫外线)有利于花青素的形成,并抑制茎的伸长。
b、光质与动物
大多数脊椎动物的可见光波范围与人接近,但昆虫则偏于短波光,大致在250-700nm之间,它们看不见红外光,却看得见紫外光。而且许多昆虫对紫外光有趋光性,这种趋光现象已被用来诱杀农业害虫。
(3)光照长度与生物的光周期现象
地球的公转与自转,带来了地球上日照长短的周期性变化,长期生活在这种昼夜变化环境中的动植物,借助于自然选择和进化形成了各类生物所特有的对日照长度变化的反应方式,这就是生物的光周期现象。
a、植物的光周期现象
根据对日照长度的反应类型可把植物分为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日照植物和中间型植物。长日照植物是指在日照时间长于一定数值(一般14小时以上)才能开花的植物,如冬小麦、大麦、油菜和甜菜等,而且光照时间越长,开花越早。短日照植物则是日照时间短于一定数值(一般14小时以上的黑暗)才能开花的植物,如水稻、棉花、大豆和烟草等。日中照植物的开花要求昼夜长短比例接近相等(12小时左右),如甘蔗等。在任何日照条件下都能开花的植物是中间型植物,如番茄、黄瓜和辣椒等。光周期对植物的地理分布有较大影响。短日照植物大多数原产地是日照时间短的热带、亚热带;长日照植物大多数原产于温带和寒带,在生长发育旺盛的夏季,一昼夜中光照时间长。如果把长日照植物栽培在热带,由于光照不足,就不会开花。同样,短日照植物栽培在温带和寒带也会因光照时间过长而不开花。这对植物的引种、育种工作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b、动物的光周期现象
许多动物的行为对日照长短也表现出周期性。鸟、兽、鱼、昆虫等的繁殖,以及鸟、鱼的迁移活动,都受光照长短的影响。
50、单项选择题 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每一年龄阶段个体数目的比率,通常用()表示。
A.年龄结构图
B.年龄金字塔图
C.年龄分布图
D.年龄组成图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1、问答题 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①物种繁多、结构复杂——最丰富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①物种繁多、结构复杂——最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基因库;多层次营养结构极复杂;
②类型多样——纬度分布和垂直分布;
③系统稳定性高;
④物质循环的封闭程度高;
⑤生产力高、现存量大,对环境影响大。
52、名词解释 毒性试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指人为地设置某种致毒方式使受试生物中毒,根据试验生物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指人为地设置某种致毒方式使受试生物中毒,根据试验生物的中毒反应来确定毒物毒性的试验方法。
53、单项选择题 生态系统营养级的数目,通常不会超过()。
A.2~3个
B.5~6个
C.8~10个
D.12~14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4、填空题 种群密度的种内调节包括()、()、()等形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行为调节、生理调节、遗传调节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行为调节、生理调节、遗传调节
55、名词解释 慢性毒性试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指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的低浓度,长时间的中毒试验,观察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指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的低浓度,长时间的中毒试验,观察毒物与生物反应之间的关系,以确定对生物无影响的浓度。
56、单项选择题 按生产力高低排序,正确的答案是()。
A.热带雨林>亚热带季雨林>北方针叶林>冻原
B.开阔大洋>河口>湖泊>大陆架
C.温带草原>稀树草原>常绿阔叶林>北方针叶林
D.长江流域农田>黄河流域农田>黑龙江流域农田>热带雨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7、问答题 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①实现生态系统的地表基底稳定性。
②恢复植被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①实现生态系统的地表基底稳定性。
②恢复植被和土壤,保证一定的植被覆盖率和土壤肥力。
③增加生物多样性。
④实现生物群落的恢复,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自我维持能力。
⑤减少或控制环境污染。
⑥增加视觉和美学享受。
58、填空题 按生殖年龄可把种群中的个体区分为三个生态时期,分别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繁殖前期、繁殖期、繁殖后期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繁殖前期、繁殖期、繁殖后期
59、问答题 生态工程的设计原则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适合性原则生态工程的目的和用途要适应实际需要,应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适合性原则生态工程的目的和用途要适应实际需要,应能解决当地生态环境建设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设计中不能生搬硬套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而需优化技术组合,因地制宜,因势利导。
(2)高效益原则作为一种生态经济活动,生态工程强调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效率及效益与功能,以生态建设促进产业发展,将生态环境保护融于产业工程及有关生产之中,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或经济欠发达地区,其经济效益高低决定其命运。
(3)生态学原则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原则;
②生物种群优化与和谐原则;
③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与生态经济原则。
60、问答题 生态系统有何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⑴生态系统是生态学上的一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上的最高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⑴生态系统是生态学上的一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上的最高层次;
⑵生态系统内部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组织、自我更新的能力;
⑶生态系统具有一定功能。如: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⑷生态系统中营养级数目有限;
⑸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
61、问答题 什么是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有何意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自然保护区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地理景观或典型的自然生态类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自然保护区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地理景观或典型的自然生态类型地区划出一定的范围,把相应受国家保护的自然资源,特别是珍贵稀有濒于灭绝的动植物资源,以及代表不同自然地带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保护起来。这样划分出的地区范围就叫做自然保护区。
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l.)自然保护区是生物物种的天然贮存库
2.)自然保护区对维护自然环境生态平衡有一定的作用
3.)自然保护区是科研、教育和旅游的重要基地
62、单项选择题 雄鹿的叉角形成的原因在于()。
A.攻击
B.防御
C.性选择
D.捕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3、单项选择题 在全都太阳辐射光谱中,主要引起热的变化的光是()。
A.红光
B.紫外光
C.绿光
D.红外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4、问答题 简答水生群落的演替过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从湖底开始的水生群落的演替,属原生演替类型,现以淡水池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从湖底开始的水生群落的演替,属原生演替类型,现以淡水池塘或湖泊演替为例。
其演替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自由漂浮植物阶段;
(2)沉水植物阶段;
(3)浮叶根生植物阶段;
(4)挺水植物阶段;
(5)湿生草本植物阶段;
(6)木本植物阶段。
65、问答题 环境质量的生态评价的目的与意义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为生态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为生态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2)有助于从生态系统的角度,认识与人类及其他生物相关的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发展变化规律.为资源的科学开发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为区域规划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66、问答题 种群数量的变化由哪些基本参数来决定?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出生率、死亡率、迁入和迁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出生率、死亡率、迁入和迁出。
67、名词解释 富营养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由于直接向湖泊排污或农用化肥随地表径流输入湖中,使很多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由于直接向湖泊排污或农用化肥随地表径流输入湖中,使很多以硅藻和绿藻占优势的湖泊转变成以蓝绿藻占优势的湖泊,这个过程叫富营养化。
68、填空题 生物群落可简单地分为()、()和微生物群落三大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植物群落、动物群落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植物群落、动物群落
69、问答题 固体废物对人类环境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侵占土地:固体废弃物不加利用就需占地堆放,堆积量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侵占土地:固体废弃物不加利用就需占地堆放,堆积量越大,占地越多,据估算,每堆积一万吨渣,约需占地一亩。
(2)污染土壤:废物堆置,其中的有害组成容易污染土壤;
(3)污染水体:固体废物随天然降水径流进入河流、湖泊,或因较小颗粒随风飘迁、落入河流、湖泊,造成地面水的被污染,固体废物随渗沥水渗到土壤中,进入地下水,使地下水受污染,废渣直接排入河流、湖泊或海洋,会造成上述水体的污染。
(4)污染大气:固体废物一般通过下列途径可使大气受到污染——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某些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释放出有害气体;细粒、粉末受到风吹日晒可以加重大气的粉尘污染,如粉煤灰堆遇到四级以上风力,可被剥离1—1.5厘米,灰尘飞扬可高达20—50米;有些煤矸石堆积过多会发生自燃,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采用焚烧法处理固体废物也会使大气污染。
70、问答题 生态工程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明确的目的性;
(2)高效益;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明确的目的性;
(2)高效益;
(3)严谨的科学定量。
71、单项选择题 东亚飞蝗的大发生在种群数量变动中属于()。
A.季节消长
B.不规则波动
C.周期性波动
D.种群平衡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2、名词解释 贝格曼规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动物体型随外界环境温度不同而有差异。内温动物在寒冷气候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动物体型随外界环境温度不同而有差异。内温动物在寒冷气候地区(如北半球),身体趋势向于大,在温暖气候条件下,身体趋向于小。因为动物的个体越大,则其相对体表面积越小,因而单位体重上的相对散热量也变小,有利于对低温的适用。反之,动物个体小,其相对体表面积就大,相对散热量也就大,有利于对温暖气候的适应。这种趋称之为贝格曼(Bergman)规律。
73、名词解释 -3/2自疏法则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如果某种植物的播种密度超过一定值时,种内对资源的竞争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如果某种植物的播种密度超过一定值时,种内对资源的竞争不仅影响到植株生长发育的速度,而且影响植物的存活率,这一现象叫自疏现象。
74、名词解释 生态等值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不同地理位置但环境相同或相似的地区由于趋同进化而具有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不同地理位置但环境相同或相似的地区由于趋同进化而具有相同生活型的植物称为生态等值种。
75、单项选择题 下列不属于生产者的是()
A.绿色植物
B.光合细菌
C.硝化细菌
D.大肠杆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6、问答题 保护水域生态系统的措施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保护水域生态系统的最根本措施就是减轻人为干扰的压力,减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保护水域生态系统的最根本措施就是减轻人为干扰的压力,减轻对水质的污染和对水生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
(1)减少污染排放量;
(2)实行综合保护措施,提高系统自身的抵抗能力;
(3)正确认识水生生物群落特征,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77、名词解释 临界温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生物低于或高于一定的温度时便会受到伤害,这一温度称为临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生物低于或高于一定的温度时便会受到伤害,这一温度称为临界温度。
78、单项选择题 能流和物流速度快的生态系统是()。
A.热带雨林
B.落叶阔叶林
C.温带草原
D.北方针叶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9、单项选择题
用方差/平均数比率检测生物分布型时,以下比值为均匀分布的是()。
A.s2/m=0
B.s2/m=1
C.s2/rn显著大于1
D.s2/m显著小于1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0、问答题 人类对水域生态系统的干扰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可概括三大方面:
一是工业和生活废水、废渣以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可概括三大方面:
一是工业和生活废水、废渣以及农药、化肥等水体的污染;
二是对水生生物资源的过捕;
三是围湖造田及不合理的水利工程。这也是我国水域生态系统面临的主要人为干扰和遭受破坏的根源。
81、单项选择题 下列关于生态位的概念,错误的是()。
A.任何物种的生态位都是一个n维的超体积
B.n维超体积包含了一个物种生存和生殖所需要的全部条件
C.高矮作物,深根浅根作物间作时,它们的生态位完全重叠
D.热带雨林生境优越,生态位宽的广域物种十分丰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2、填空题 生物净化作用的主要是通过生物的()、()等途径来完成。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吸收、降解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吸收、降解
83、填空题 种群密度可分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绝对密度、相对密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绝对密度、相对密度
84、单项选择题 在单向风的影响下,树木对风适应的明显形态特征是()。
A.矮化
B.顶冠
C.根系发达
D.旗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5、名词解释 生物学零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植物生长发育的起始温度(下限温度)称为生物学零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植物生长发育的起始温度(下限温度)称为生物学零度。
86、问答题 生态修复的常用技术和方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针对污染环境的植物修复技术:植物萃取;根际过滤;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针对污染环境的植物修复技术:植物萃取;根际过滤;植物固化;植物辅助生物修复;植物转化。
(2)针对非污染环境的生态修复技术:潜力评价法;自然会复法;限量控制法;协调促进法。
87、问答题 富营养化水体中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营养物质的来源:水体中过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主要来自未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营养物质的来源:水体中过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主要来自未加处理或处理不完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有机垃圾和家禽粪便以及农施化肥,其中最大的来源是农田上施用的大量化肥。
88、单项选择题 符合群落发育盛期的特征是()。
A.建群种生长渐弱,更新能力下降
B.群落内环境已变得不利远物种生存
C.群落结构一定型
D.种类数量不稳定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9、名词解释 最小有作用剂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只使生物体某项观察指标发生异常变化所需的最小剂量,亦即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只使生物体某项观察指标发生异常变化所需的最小剂量,亦即能使生物体开始出现毒性反应的最低剂量。
90、单项选择题 防治害虫时,应该做到()。
A.彻底消灭害虫种群
B.保护天敌
C.保护食物链的完整性
D.保护害虫种群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1、单项选择题 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
A.气候因子
B.地球因子
C.非生物因子
D.外来因子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2、单项选择题 有效积温法则公式中,T0为()。
A.平均温度
B.生物学零度
C.有效积温
D.天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3、名词解释 温室效应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存在于大气中的某些痕量物质和存在于对流层中的臭氧具有吸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存在于大气中的某些痕量物质和存在于对流层中的臭氧具有吸收太阳能在近地表面的长波辐射从而使大气增温的作用。
94、问答题 分别说明食物链的三种类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捕食性食物链:也称牧食性食物链是生物间以捕食关系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捕食性食物链:也称牧食性食物链是生物间以捕食关系而构成的食物链。水、陆生态系统中均有这种食物链的存在。如藻类→甲壳类→鲦→肯鲈;小麦→麦蚜虫→肉食性瓢虫→食虫小鸟→猛禽。这种食物链以绿色植物为基础,以食草动物开始,能量逐级转移,耗散,最终全部散失到环境中,有人把由这种食物链所传递的能量称为“第一能流”。
(2)腐生性食物链,也称分解链,这是从死亡的有机体被微生物利用开始的一种食物链。如动植物残体→微生物→土壤动物;有机碎屑→浮游动物→鱼类。这种食物链传递过程包含着一系列分化和分解过程,在陆地生态系统中,这类食物链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有人将由这种食物链传递的能量称为生态系统的“第二能流”。
(3)寄生性食物链:生物间以寄生物与寄主的关系而构成的食物链,其特点是由较大的生物开始至体型微小的生物,后者寄生于前者的体表或体内。如哺乳类或鸟类→跳蚤→原生动物→滤过性病毒。
95、名词解释 生态系统服务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的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的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与效用。
96、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有害生物的是()。
A.鼠
B.蝗虫
C.红蜘蛛
D.麻雀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7、单项选择题 从下列生物类群中,选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A.树木
B.鸟类
C.昆虫
D.蚯蚓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8、单项选择题 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山区,阳坡的环境特点是()。
A.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
B.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大
C.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小
D.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大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9、名词解释 非密度调节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非生物因子对种群大小的调节。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非生物因子对种群大小的调节。
100、多项选择题 鸟和哺乳动物属于()
A.恒温动物
B.外温动物
C.变温动物
D.内温动物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01、名词解释 指示生物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利用指示生物来监测环境状况的一种方法。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利用指示生物来监测环境状况的一种方法。
102、问答题 臭氧层破坏有哪些危害?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2)对陆地生态系统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2)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危害
(3)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4)高层臭氧破坏增加低层臭氧造成的破坏
103、名词解释 排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把一个地区内所调查的群落样地按照相似度来排定各样地的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把一个地区内所调查的群落样地按照相似度来排定各样地的位序,从而分析各样地间及其与生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104、单项选择题 下列生态系统中,分解速率最高的是()
A.温带森林
B.热带森林
C.草地
D.北方针叶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05、填空题 草原生态系统中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是()、()、()、()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草原退化、碱化、沙化、气候恶化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草原退化、碱化、沙化、气候恶化
106、问答题 分别说明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是指系统内所包括的若干类相互联系的各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是指系统内所包括的若干类相互联系的各种因素。从理论上讲,地球上的一切物质都可能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地球上生态系统的类型很多,它们各自的生物种类和环境要素也存在着许多差异,然而,各类生态系统却都是由两大部分、四个基本成分所组成。两大部分就是生物和非生物环境,或称之为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四个基本成分是指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和非生物环境。非生物环境或称环境系统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来源,包括生物活动的空间和参与生物生理代谢的各种要素,如光、水、二氧化碳、以及各种矿质营养物质。生命系统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按营养方式的不同,这些生物可分为自养生物和异养生物两大类。
107、名词解释 最低量定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植物生长不是受需要量大的营养物质影响,而是受那些处于最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植物生长不是受需要量大的营养物质影响,而是受那些处于最低量的营养物质成分影响,如微量元素等。
108、问答题 绿色植物对大气污染物的净化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绿色植物对有害气体的吸收作用,绿色植物吸收有害气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绿色植物对有害气体的吸收作用,绿色植物吸收有害气体主要是靠叶面进行的;
(2)绿色植物的减尘作用:绿色植物都有滞尘的作用,其滞尘的大小与树种、林带、草皮、面积、种植情况以及气象条件等均有密切的关系;
(3)绿色植物的杀菌作用,大气中散布着各种细菌,通常尘粒上附有不少细菌,通过绿色植物的减尘作用,也就减少了空气中的细菌。
(4)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的作用:绿色植物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的天然加工厂。
109、名词解释 基盖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植物基部的覆盖面积。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植物基部的覆盖面积。
110、名词解释 多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物种间个体数量对比的估测指标。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物种间个体数量对比的估测指标。
111、名词解释 人为环境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人类区别于动物之处不是被动的去适应环境,而是以自己的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人类区别于动物之处不是被动的去适应环境,而是以自己的智慧,劳动去改造环境。这种由于人类的活动干扰起起环境质量的变化所形成的环境。
112、填空题 种间的负相互作用包括()、()、()和偏害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竞争、捕食、寄生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竞争、捕食、寄生
113、名词解释 环境容纳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于一个种群来说,设想有一个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值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对于一个种群来说,设想有一个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值以k表示,当种群达到k值时,将不再增长,此时k值为环境容纳量。
114、名词解释 种群生理寿命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种群处于最适条件下的平均寿命,而不是某个特殊个体,可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种群处于最适条件下的平均寿命,而不是某个特殊个体,可能具有的最长寿命。
115、名词解释 偶见种或罕见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群落中出现频率很低的种类。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群落中出现频率很低的种类。
116、单项选择题 植物光合作用同化量于呼吸消耗量相等时的光合活性辐射强度称()。
A.饱和点
B.补偿点
C.平衡点
D.稳定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17、填空题 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是具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纬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经度地带性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纬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经度地带性
118、填空题 生态系统中的各种信息主要可以分为()和()两大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物理、化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物理、化学
119、单项选择题 红树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于()。
A.热带或亚热带
B.温带
C.寒温带
D.极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20、单项选择题 阳地植物光补偿点的位置较阴地植物()。
A.高
B.低
C.一样
D.不确定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21、填空题 20世纪30—70年代的九大公害事件分别是()、()、多诺拉烟雾、伦敦烟雾、四日市气喘病、()、水俣病、多氯联苯中毒、()。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马斯斯河谷烟雾、洛杉矶光化学烟雾、富山骨痛病、甲基异氰酸盐毒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马斯斯河谷烟雾、洛杉矶光化学烟雾、富山骨痛病、甲基异氰酸盐毒气中毒
122、填空题 生态平衡失调的标志是()和生态平衡失调的功能标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生态平衡失调的基本结构标志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生态平衡失调的基本结构标志
123、单项选择题 长日照植物是()
A.日照时间超过一定数值时才开花
B.日照时间短于一定数值时才开花
C.只有当昼夜长度的比例接近于相等时才能开花的植物
D.在任何日照条件下都能开花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24、名词解释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成分。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成分。
125、名词解释 生态对策(生活史对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就是指生物在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特有的生活史特征,是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就是指生物在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特有的生活史特征,是生物适应于特定环境所具有的一系列生物学特性的设计。
126、问答题 环境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
2、主导因子及特点<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
2、主导因子及特点
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4、环境因子作用的阶段性
5、环境因子的不可代替性
6、补偿作用
127、单项选择题 种群为逻辑斯谛增长时,开始期的特点是()。
A.密度增长缓慢
B.密度增长逐渐加快
C.密度增长最快
D.密度增长逐渐变慢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28、名词解释 退化生态系统(degradedecosystem)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下,生态系统受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或两者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下,生态系统受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或两者的共同干扰下,使生态系统的某些要素或系统整体发生不利于生物和人类生存要求的量变和质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与原有的平衡状态或进化方向相反的位移。
129、名词解释 种群大爆发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某种生物种群的数量在短时间内急剧上升,往往造成不利影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某种生物种群的数量在短时间内急剧上升,往往造成不利影响。
130、单项选择题 捉100种动物容易,捉一种动物的100个个体难的生态系统是()。
A.雨林
B.湖泊
C.草原
D.荒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31、名词解释 内稳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生物系统通过内在的调节机制使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即生物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生物系统通过内在的调节机制使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即生物控制体内环境使之不随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的相对稳定的机制。
132、名词解释 化感作用(异种化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指某些植物能够分泌一些有害化学物质,阻止其他植物在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指某些植物能够分泌一些有害化学物质,阻止其他植物在其周围生长的现象。
133、问答题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变化性;
2.单向性;
3.流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变化性;
2.单向性;
3.流动过程中能量递减(10%定律);
4.质量逐渐提高。
134、名词解释 草原生态系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以各种草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与其环境构成的功能统一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以各种草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与其环境构成的功能统一体。
135、问答题 如何正确理解“环境是资源库,但其中的资源并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环境是人类生存所依赖的资源库:
(1)从其功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环境是人类生存所依赖的资源库:
(1)从其功能和作用的角度看,所谓环境就是人类或生物生存所需要的条件和各种物质资源的总和,即相对于某一中心体的全部客体及相互关系。从环境生态学的角度看,人类诞生以来作为中心体与自然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之间发生了各种联系,但首先是表现为对食物的需要,而食物就是环境的组成成分。环境问题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人类或生物与其环境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人类要生存发展,生物要保证种族延续,所需要的条件和物质都只能从各自的环境中获得。人口种群的增长需要更多的粮食,而粮食的增长只能是在提高现有耕地单位产量的同时相应扩大可耕面积,这就意味着现有生态系统的改变;可见,人类现在所面临的各种环境问题的产生并非人类的本意,它是伴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的。人类今后在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或改变一些生态关系前,要进行充分的科学论证。当前,抛弃“人是自然界的主宰者”的旧观念,树立“人也是自然界一成员”的新观念是很重要的。环境是资源库,但其中的资源并非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适度开发和永续利用才是科学和明智的。
(2)人类的需求无限的,而资源在一定的时空内是有限的。
(3)人类对资源的使用在一定的程度上会改善环境。
(4)但过度使用。
(5)会破坏环境。
(6)使资源枯竭。
136、问答题 请描述生态平衡失调的基本标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平衡失调的结构标志:生态系统的结构可以从另外一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平衡失调的结构标志:生态系统的结构可以从另外一种角度划分为两级结构水平:一级结构水平是指生态系统四个基本成分的生物成分,即生产者、消费者和分散者;二级结构水平是指组成一级结构的划分及其特征。如生物的种类组成、种群和群落层次及其变化特征等。
(2)生态平衡失调的功能标志:生态系统平衡失调在功能上的反映就是能量流动在系统内的某一个营养层次上受阻或物质循环正常途径的中断。
137、单项选择题 在土壤有机质分解转化及土壤团粒结构形成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一类生物是()。
A.植物
B.原生动物
C.节肢动物
D.微生物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38、问答题 生态系统平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生态能量学指标:幼年期生态系统的能量学特征具有&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生态能量学指标:幼年期生态系统的能量学特征具有“幼年性格”。
(2)营养物质循环特征:物质循环功能上的特征差异,成熟期生态系统的营养物质循环更趋于“闭环式”,即系统内部自我循环能力强,这是系统自身结构复杂化的必然结果,功能表现是由环境输入的物质量与还原过程向环境输出的量近似平衡。
(3)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发育到成熟期的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增大,包括物种多样性,有机物的多样性和垂直分层导致的小生境多样化等。
(4)稳态:是生态系统自身的调节能力。
(5)选择压力:实际上这是生态发育过程中种群的生态对策问题。
139、问答题 罗辑斯谛增长模型的建立有哪些假设条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假设环境条件允许种群有一个最大值,此值称为环境容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假设环境条件允许种群有一个最大值,此值称为环境容纳量或负荷量,常用“K”表示,当种群大小达到K值时,种群则不再增长,即dK/dt=0。
(2)种群增长率降低的影响是最简单的,即其影响随着密度上升而逐渐地、按比例地增加。
(3)种群中密度的增加对其增长率的降低作用是立即发生的,无时滞带的。
(4)种群无年龄结构及无迁出和迁入现象。
140、单项选择题 根据生物体个生活期死亡率的高低,年龄存活曲线一般可以分为()种形式。
A.2
B.3
C.4
D.5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41、单项选择题 竞争剧烈时,生物可通过()离开种群密度高的地区。
A.流动
B.扩散
C.死亡
D.隐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42、名词解释 光合能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当传入的辐射能是饱和地、温度适宜、相对湿度高、大气CO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当传入的辐射能是饱和地、温度适宜、相对湿度高、大气CO2和O2的浓度正常时的光合作用速率。
143、填空题 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是()、()、()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臭氧、氮氧化物、过氧乙酰硝酸酯(PAN)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臭氧、氮氧化物、过氧乙酰硝酸酯(PAN)
144、填空题 生物的行为适应类型包括()、()、()和迁徒、防御和抗敌等类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运动、繁殖、迁移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运动、繁殖、迁移
145、问答题 什么叫群落的垂直成层现象?决定植物地上和地下部分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由于环境的逐渐变化,导致对环境有不同需求的动、植物生活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由于环境的逐渐变化,导致对环境有不同需求的动、植物生活在一起,这些动、植物各有其生活型,其生态幅度和适应特点也各有差异,它们各自占据一定的空间,并排列在空间的不同高度和一定土壤深度中。群落这种垂直分化就形成了群落的层次。成层现象,以陆生植物为例,它包括地上和地下部分,决定地上部分分层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光照、温度等条件,而决定地下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特别是水分和养分。
146、单项选择题 在森林生态系统食物网中,储存能量最多的营养级是()。
A.生产者
B.初级消费者
C.次级消费者
D.分解者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47、单项选择题 下列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组成
B.生态系统由自养生物、异养生物、兼养生物组成
C.生态系统由植物、食植动物、食肉动物、食腐动物组成
D.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环境组成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48、问答题 生物资源减少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对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这是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对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这是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的一个共性问题。
(2)生境的破坏:生境的破坏包括栖息地的破坏和生境的破坏。
149、名词解释 相对温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大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最大水汽压之差。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大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最大水汽压之差。
150、名词解释 生存条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指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指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
151、单项选择题 下列种群数量不能够长期地维持在某一水平的是()。
A.大型有蹄类
B.食肉类
C.一些蜻蜓的成虫
D.蝗虫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52、名词解释 群落的时间格局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很多环境因素具有明显的时间节律,如昼夜节律和季节节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很多环境因素具有明显的时间节律,如昼夜节律和季节节律,所以群落结构也随时间而有明显的变化,这就是群落的时间格局。
153、单项选择题 限制浮游植物初级生产量的一个关键因子是()
A.磷
B.碳
C.硫
D.钾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54、单项选择题 种类组成丰富,群落结构复杂,板状根、裸芽、茎花现象明显,无明显季相交替的生态系统是()。
A.雨林
B.常绿阔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北方针叶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55、填空题 种群的基本特征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空间特征、数量特征、遗传特征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空间特征、数量特征、遗传特征
156、填空题 污染物的生物转化:()和结合反应。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降减反应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降减反应
157、名词解释 环境质量评价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environmentalqualityassess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environmentalqualityassessment),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说明、评定和预测。
158、名词解释 伴生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为群落常见种类,它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不起主要作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为群落常见种类,它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不起主要作用。
159、多项选择题 下面选项中属于种间相互作用的有()
A.竞争
B.捕食
C.寄生
D.自相残杀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60、填空题 自然选择的类型包括稳定性选择、()、()三种基本类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单向性选择、 分裂性选择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单向性选择、分裂性选择
161、问答题 农业生态工程物质循环和平衡的一般方法和程序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物质循环分析;
A.生态工程系统的营养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物质循环分析;
A.生态工程系统的营养物质输入量和输出量计算
B.营养营养循环和平衡分析
(2)经济效益分析。
162、名词解释 群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凡是建群种或共建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系。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凡是建群种或共建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系。
163、名词解释 补偿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就是在透光带的下部,植物的光合作用量刚好与植物的呼吸消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就是在透光带的下部,植物的光合作用量刚好与植物的呼吸消耗相平衡之处。
164、单项选择题 季相最显著的群落是()。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北方针叶林
D.热带雨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65、问答题 生态环境背景质量的客观表征主要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生态系统的实体性;
(2)生态质量的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生态系统的实体性;
(2)生态质量的时空可变性;
(3)生态演替的周期性;
(4)可度量性。
166、名词解释 年龄锥体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亦称年龄金字塔。由自下而上的一系列不同宽度的横柱组成,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亦称年龄金字塔。由自下而上的一系列不同宽度的横柱组成,横柱的高低位置表示由幼年到老年的不同年龄组,其宽度表示各年龄组的个体数或其所占的百分比。
167、问答题 群落有哪些基本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群落的物种组成;
(2)群落中的优势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群落的物种组成;
(2)群落中的优势种;
(3)群落中物种多样性;
(4)种间关连与相似性。
168、名词解释 群落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种群的集合体。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种群的集合体。
169、填空题 种间的正相互作用包括()、()、()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偏利共生、原始协作、互利共生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偏利共生、原始协作、互利共生
170、名词解释 种群间的协同进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物种性状的反映而进化;而后一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物种性状的反映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这一性状本身又作为前一物种性状的反映而进化。
171、名词解释 异养生态系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现成有机物质的输入构成该系统能量的主流则是异养生态系统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现成有机物质的输入构成该系统能量的主流则是异养生态系统。
172、单项选择题 种群平衡是指()。
A.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零
B.种群数量在较长时期内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
C.种群的迁入和迁出相等
D.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73、名词解释 有效积温法则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某一特定植物类别各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 是一个常数。
174、单项选择题 以下有关分层现象的论述,错误的是()。
A.植物地下根系分层由浅入深依次是乔木、灌木、草本和植被
B.动物在群落中的分层现象也很普通
C.水生生物也具有分层现象
D.草本群落也具有分层现象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75、单项选择题 下列同化效率最高的动物类群是()
A.食草动物
B.杂食动物
C.肉食动物
D.碎食动物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76、名词解释 最大容许浓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指在慢性毒性试验中,对试验生物无影响的最高浓度和影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指在慢性毒性试验中,对试验生物无影响的最高浓度和影响的最低浓度之间的毒物阈浓度。
177、名词解释 同资源种团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以同一方式利用共同资源的物种集团。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以同一方式利用共同资源的物种集团。
178、单项选择题 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
A.环境
B.生境
C.内环境
D.地球环境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79、名词解释 环境问题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
180、填空题 指示生物的选择方法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现场比较评比法、栽培或饲养比较试验法、人工熏气法、浸蘸法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现场比较评比法、栽培或饲养比较试验法、人工熏气法、浸蘸法
181、单项选择题 根据生态因子的稳定性程度可把生态因子分为稳定因子和()。
A.气候因子
B.地形因子
C.外来因子
D.变动因子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82、问答题 请简单叙述环境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一是来自人类的生产活动,使大量自然界原来不存在的人工合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一是来自人类的生产活动,使大量自然界原来不存在的人工合成的各种有机化合物(近200万种),以及每天约有成亿吨的固体废弃物排入环境,严重影响了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正常交换过程;
另一方面是来自人类的生活活动,如生活污水、垃圾等,据计算,人在一生中(按60年计算)要从外界环境吸收324吨空气、54吨水和32.4吨食物,同时他也向环境排放数量大致相同的废弃物。环境污染可分为气态、液态、固态及胶态四种状态,被污染的对象则为大气、水体、土壤及生物(包括人类)。
183、填空题 化学净化作用主要通过()和分解、吸附、凝聚、变换、综合等途径未完成。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氧化还原、化合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氧化还原、化合
184、单项选择题 生物群落特征正确的论述是()。
A.生物群落的特征是群落内所有生物的群体表现
B.一棵树木的高大挺拔代表了森林群落的外貌特征
C.一棵草、一棵树各自显示着不同生物群落的外貌
D.植物、动物、微生物对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大小一致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85、名词解释 叠加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二种或多种化合物共同作用时的毒性各为化合物单独作用时毒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二种或多种化合物共同作用时的毒性各为化合物单独作用时毒性的总和。
186、名词解释 生态修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其概念包括生态修复、重建和改建,其内涵可言理解为通过外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其概念包括生态修复、重建和改建,其内涵可言理解为通过外界力量使受损生态系统得到恢复、重建和改建,即应用生态系统自组织和自调节能力对环境或生态完整性进行修复,最终恢复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187、问答题 环境生态学有哪些研究任务?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理和规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理和规律;
(2)生态系统受损程度的判断;
(3)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
(4)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对策。
188、问答题 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任务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理和规律:自然生态系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理和规律:自然生态系统受到人为的外界干扰后,将会产生一系列的反应和变化。在这一过程中,有哪些内在规律;干扰效应在系统内不同组分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出现了哪些生态效应以及如何影响到人类,包括各种污染物在各类生态系统中的行为变化规律和危害方式。
(2)生态系统受损程度的判断:物理、化学和生态学方法是环境质量评价和预测所常用的三个最基本的手段,科学的评价应该是三者的结合,而生态学判断所需的大量信息就是来自生态监测,实际上,生态监测就是利用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各组分对干扰效应的应答分析环境变化的效应程度和范围,包括人为干扰下的种群动态和群落演替过程。
(3)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各类生态系统在生物圈中执行着不同的功能,被破坏后产生的生态效应亦不同。环境生态学要研究各类生态系统受损后的危害效应及方式,各类生态系统的保护对策,包括生物资源的保护和科学管理,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的措施等。
(4)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对策:采用生态学方法治理环境污染和解决生态破坏问题,尤其在区域环境的综合整治上已初见成效,前景令人鼓舞。依据环境问题的特点采取适当的生态学对策,并辅之以其他方法来改善和恢复恶化的环境质量,是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之一,包括各种废物的处理和资源化的技术等。
综上所述:维护生物圈的正常功能,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并使两者间得到协调发展,这是环境生态学的根本目的。运用生态学理论,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治理污染和破坏的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生态系统,以满足人类生存发展需要,是环境生态学的主要任务。
189、填空题 按生态系统空间环境性质把生态系统分为()、()和陆地生态系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淡水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淡水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
190、问答题 草原生态系统受损的原因及特点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人为原因主要是过度放牧、垦殖和污染等。以及农牧民为获得生活所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人为原因主要是过度放牧、垦殖和污染等。以及农牧民为获得生活所需能源,对草原植被的割刈、搂草等干扰。
自然原因自然条件都比较恶劣,春季干旱,夏季少雨,冬季严寒,自然灾害频繁,这是造成草原退化的自然因素。
受损草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包括植被退化和土壤退化。
191、问答题 引起生态系统平衡失调的原因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引起生态平衡失调的自然因素主要有火山喷发、海陆变迁、雷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引起生态平衡失调的自然因素主要有火山喷发、海陆变迁、雷击火灾、海啸地震、洪水和泥石流以及地壳变动等。这些因素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是严重的,甚至可使其彻底毁灭,并具有突发性的特点。但这类因素是局部的,出现的频率并不高。在人类改造自然界能力不断提高的当今时代,人为因素对生态平衡的破坏而导致的生态平衡失调是最常见的、最主要的。
192、单项选择题 根据研究方法,一般可把生态学分为野外生态学、理论生态学和()。
A.实验生态学
B.种群生态学
C.行为生态学
D.草原生态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93、名词解释 水体污染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水体因受过多的杂质,而使其在水体中的含量超过了水体的自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水体因受过多的杂质,而使其在水体中的含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导致其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征改变和水质的恶化。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这种现象称为水体污染。
194、名词解释 自养生态系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生态系统能量来源中,日光能的输入量大于有机物质的输入量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生态系统能量来源中,日光能的输入量大于有机物质的输入量则属于自养生态系统。
195、单项选择题 狼和兔之间的关系是()。
A.竞争
B.捕食
C.寄生
D.共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96、问答题 如何正确理解人类、生物生存空间的有限性。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空间的有限性:地球适于人类和生物生存和发展,但是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空间的有限性:地球适于人类和生物生存和发展,但是其空间却是有限的。人类主要生活的陆地面积仅占地球的29%,而且还有很多是不能利用的。由于土地面积在人类出现以后的近200万年内相对稳定,很少变化,所以是不可增长的,其位置也是相对固定的,因此土地是很有限的。
(2)资源的有限性:自然资源分为非再生性资源和再生性资源。生物虽然属再生性资源,但是在自然界要受到非生物和生物环境因子的制约,所以在具体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人类来说也是有限的。水是能被人类利用的资源,据统计世界淡水储量为3.5亿立方米,只有0.34%与人类生活密切有关。据联合国统计全世界用水量每年递增4%,到2000年将增加至7倍,水资源危机将继能源危机之后来临。所以认为再生性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观点是没有根据的, 也是错误的。
197、问答题 森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其产出的危害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就世界而言,工业用材、薪柴用量的增加以及农业的开垦是森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就世界而言,工业用材、薪柴用量的增加以及农业的开垦是森林资源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世界森林木材的总储量为3400—3600亿立方米,而每年的自然增长量可达66.1亿立方米。据1993年的统计,全世界圆果木总消费量为30亿立方米,其中54%用作薪柴或木炭,这个数字表明,森林的年自然增长量本来是可以满足世界木材需求量的。但从客观上看,由于许多木材生长在无法采伐的地区,从而使世界所有增产的木材没有被全部利用,加之世界森林分享的不均匀性,导致了森林资源破坏的加速。森林资源的破坏在发展中国家要比发达国家快,在这些国家一些城市和广大农村中,薪柴仍是主要能源。森林被砍伐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开垦农业用地。尤其是当缺少耕地时,小规模生产的农民移向新的森林边缘地区,在砍伐后的林地上耕种粮食,但在一些不适宜生产粮食的地区,带来的后果往往是农业的产量少而人口却不断增加。
(1)促进沙漠化的过程 91ExAm.org。
(2)对大气化学产生影响。
(3)引起气候变化、增加自然灾害发生频率。
198、名词解释 生物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动物自身具有的定时机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动物自身具有的定时机制。
199、多项选择题 生态系统中把多种多样的信息分为()
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
D.营养信息
E.图象信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00、单项选择题 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
A.沼泽与湿地
B.开阔大洋
C.荒漠
D.冻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农学》题库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题库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农学:环境生态学》题库,分栏、分答案解析排版、小字体方便打印背记!经广大会员朋友实战检验,此方法考试通过率大大提高!绝对是您考试过关的不二利器!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