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1、问答题 由矿井建设开始,到开采结束期间所进行的一切勘探,统称矿井地质勘探。按其目的可分为哪几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⑴矿井资源勘探
⑵矿井补充勘探
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⑴矿井资源勘探
⑵矿井补充勘探
⑶生产勘探
⑷矿井工程勘探
2、问答题 简述岩浆岩体观测描述的基本内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岩石名称、结晶程度、矿物成分、结构构造、产状和形态、侵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岩石名称、结晶程度、矿物成分、结构构造、产状和形态、侵入层位、对煤层厚度和煤质的影响,为确定侵入中心、方向、范围与构造的关系积累资料。
3、填空题 &nbs p;矿井地质勘探,应根据(),()、(),技术经济合理性等综合考虑,因地制宜地选择勘探手段,同时,还应遵循物探先于钻探,井下钻探先于地面钻探,钻探先于巷探和物、钻、巷探相结合的原则。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勘探性质;地质;物性条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勘探性质;地质;物性条件
4、问答题 简述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的评定。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原则上应以断层、褶皱和岩浆侵入等三个因素中复杂程度最高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原则上应以断层、褶皱和岩浆侵入等三个因素中复杂程度最高的一项为准。
其综合评定的标准是:
地质构造不影响采区的合理划分者为一类;
地质构造对采区的合理划分有一定影响者为二类;
地质构造影响采区的合理划分,只能划分出部分正规采区者为三类;
由于地质构造复杂而很难划分出正规采区者为四类。
5、填空题 矿井地质记录簿中描述的地质观测资料,必须于()整理完毕,并编制出正式的()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上井后两天内;井巷素描图;素描卡片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上井后两天内;井巷素描图;素描卡片
6、问答题 简述构造裂隙的观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⑴构造裂隙的观测主要是对可采煤层(局部可采煤层)及其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⑴构造裂隙的观测主要是对可采煤层(局部可采煤层)及其顶板裂隙的观测。尤其是注意那些对采煤工艺和顶板管理关系较大的裂隙的观测。
⑵每个回采工作面要选择2—3个有代表性的地点,对于顶板裂隙的观测,应特别注意对直接顶节理裂隙的观测工作。(直接顶不能直接揭露时,可通过漏顶处、风桥附近的穿层巷道等进行观测)
7、问答题 断层的观测、描述内容包括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⑴断层面的形态、擦痕和阶步特征;
⑵断层带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⑴断层面的形态、擦痕和阶步特征;
⑵断层带的宽度和充填、胶结情况;
⑶断层两翼煤(岩)层的产状要素、煤(岩)层的层位和岩性特征;
⑷断层面两侧煤(岩)层受断层影响情况,如破碎带宽度、牵引褶曲以及断层旁侧的伴生和派生小构造等;
⑸观测断层面的产状要素以及段煤交线的方向(当落差大于5m时测量段煤交线的方向);
⑹确定断层的性质、落差;
⑺作出素描图或展开图(落差在0.5m以上时必须做素面图或展开图,并有平面位置示意图,对生产影响较大或有地质意义的典型断层要填绘在断层素描卡片上)。
8、问答题 煤层观测描述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⑴井巷所揭露的煤层,不论是否可采,都必须进行观测和描述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⑴井巷所揭露的煤层,不论是否可采,都必须进行观测和描述;
⑵凡井筒、石门、斜井、爬坡以及其它揭露煤层的地点,都应作为煤层观测点,按照煤层观测点的观测描述内容进行观测;
⑶沿煤层掘进的巷道内,应根据煤层的稳定程度,依据(稳定煤层:50m<d≤100m;较稳定煤层:25m<d≤50m;不稳定煤层:10m<d≤25m;极不稳定煤层:d≤10m)的规定选择煤层观测点间距,遇地质构造和煤层局部变化时,可适当加密观测点以反映煤层变化的实际情况;
⑷每个回采工作面最少应选择两个煤层观测点进行宏观煤岩类型的观测描述;
⑸当煤层中夹矸厚度大于0.05m时,需要对夹矸的颜色、岩性、厚度、硬度等做出描述15#煤层在巷道揭露全厚的地点,应做全层柱状进行描述;
⑹凡巷道不能揭露全厚的厚煤层,必须按规定的煤层观测点间距探测煤层全厚。
9、填空题 采区设计所需要的地质说明书,设计部门应在()以()的形式通知地质部门。采区地质说明书应在正式设计()提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两年前;委托书;前三个月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两年前;委托书;前三个月
10、问答题 各项地质因素复杂程度的规定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⑴以地质构造复杂程度为标准进行划分:
①断层
本题 解析:试题答案⑴以地质构造复杂程度为标准进行划分:
①断层:Ⅰ类:大中型断层很少;Ⅱ类:大中型断层不多,且很少互相切割;Ⅲ类:大、中型断层较多或断层虽不多,但互相切割交叉;Ⅳ类:大、中型断层相当发育,或断层互相切割比较严重。
②褶皱:Ⅰ类:地层产状单一,很少,有波状起伏;Ⅱ类:地层产状变化不大,有少量宽缓褶皱;Ⅲ类:地层产状变化较大,褶皱比较发育,或有一定数量的紧密褶皱;Ⅳ类:地层产状变化很大,紧密褶皱发育。
③岩浆侵入对煤层的影响:Ⅰ类:没有或很少受岩浆侵入的影响;Ⅱ类:仅局部地段受到岩浆侵入的影响,其规模不大,形状较规则,对煤层影响不大;Ⅲ类:岩浆侵入的范围较大,侵入体的数量较多,形状不规则,对煤层的破坏比较严重;Ⅳ类:侵入体数量多,影响范围大,侵入层位多变,形状复杂,对煤层破坏严重,部分煤层已失去开采价值。
⑵煤层的稳定程度
④:Ⅰ类:稳定和比较稳定,煤层的储量占全部矿井储量的80%以上,其中稳定煤层储量所占比例一般不小于40%;Ⅱ类:稳定和比较稳定,煤层的储量占全部矿井储量的60—80%;Ⅲ类:稳定和比较稳定,煤层的储量占全部矿井储量的45—60%;Ⅳ类:不稳定和极不稳定,煤层占全矿井总储量的55%以上。
⑶以其它开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划分:
⑤顶底板:Ⅰ类:煤层的顶底板平整,顶板的完整性好,裂隙不发育;Ⅱ类:顶底板较平整,只有局部凹凸不平,顶板较完整,裂隙很不发育;Ⅲ类:顶底板凹凸不平,顶板裂隙发育,岩性比较松软破碎;Ⅳ类:顶底板凹凸不平,顶板岩性松软、破碎,裂隙发育。
⑥倾角:Ⅰ类:大部分地区倾角在15°以下;Ⅱ类:大部分地区倾角在15—30°。
⑦其它特殊地质因素:Ⅰ类:简单;Ⅱ类:较简单;Ⅲ类:较复杂;Ⅳ类:复杂。
11、问答题 简述褶皱观测描述的基本内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⑴褶皱枢纽的位置、倾伏方向和倾伏角
⑵褶皱两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⑴褶皱枢纽的位置、倾伏方向和倾伏角
⑵褶皱两翼煤、岩层和褶皱轴面的产状要素
⑶褶皱与煤厚变化、顶板破碎等的关系
12、填空题 生产阶段的地质工作是指从矿井正式移交生产直至矿井结束整个过程的全部地质工作,简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生产地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生产地质
13、问答题 矿井地质条件分为哪几大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一类矿井:地质构造的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程度均为Ⅰ类,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一类矿井:地质构造的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程度均为Ⅰ类,其它开采地质条件不高于Ⅱ(含Ⅱ)类;
二类矿井: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和煤层的稳定程度均为Ⅱ类或其中有一项为Ⅰ类,另一项为Ⅱ类,其它开采地质条件不高于Ⅲ(含Ⅲ)类;
三类矿井: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和煤层的稳定程度中有一项为Ⅲ类,另一项为Ⅰ类或Ⅱ类;
四类矿井: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程度为Ⅲ类或其中有一项为Ⅳ类;
五类矿井: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程度均为Ⅳ类。
14、填空题 矿井地质报告一般每()年修改一次,并报()批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8—10;省(区)煤炭厅(局、公司)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8—10;省(区)煤炭厅(局、公司)
15、问答题 煤层顶底板的观测内容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⑴煤层顶底板的岩性、厚度及与煤层的接触关系,顶板裂隙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⑴煤层顶底板的岩性、厚度及与煤层的接触关系,顶板裂隙的发育程度以及 91ExAm.org岩石的坚硬程度等;
⑵伪顶、直接顶的岩性如有变化或不稳定时,需观测其厚度变化范围和尖灭点的位置。
16、问答题 受水威胁的矿井,属哪些情况之一的,必须留设防水煤柱?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⑴煤层露头分化带;
⑵在地表水体,含水冲积层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⑴煤层露头分化带;
⑵在地表水体,含水冲积层下和水淹区邻近地带;
⑶与强含水层间有水力联系的断层或强导水断层接触的煤层;
⑷有大量积水的老窑和老空区;
⑸导水、充水的陷落柱与岩溶洞穴;
⑹分区隔离开采边界。
17、问答题 煤系地层观测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⑴一切穿过煤系地层的井巷均应逐层观测其岩性特征和厚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⑴一切穿过煤系地层的井巷均应逐层观测其岩性特征和厚度。对于煤层、标志层和煤层顶底板需做重点观测。
⑵主要穿层巷道(竖井、斜井、石门、岩石大巷、爬坡等)均需实测巷道一帮地质素描图,局部复杂地段应另测展开图。
⑶其它岩石巷道应按地质观测点的距离要求进行地质观测。
⑷为保证鉴定准确,岩石的观测与描述应在新鲜面上进行。
⑸岩层厚度的划分,一般岩层厚度达0.5米即行分层。煤层、煤线、炭质页岩其厚度达不到0.5米时也应单独划分。对于主要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的顶底板,在其距离煤层顶板5米以内,煤层底板2米以内的最小分层厚度为0.1米,对厚度小于0.1米但对顶底板管理有意义的薄层岩石亦应分层描述。
⑹凡可做为标志层或辅助标志层的岩层,无论成层厚薄,均应单独划分不能并入它层。
⑺有条件时应采集化石、煤层、岩层标本和样品,进行化验和测试。
18、填空题 建井阶段的地质工作(以下简称“建井地质”),是指从建井准备开始,直到矿井建成投产整个过程中的地质工作。其主要任务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系统编录所揭露的一切地质资料,及时预报并研究解决施工过程中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系统编录所揭露的一切地质资料,及时预报并研究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地质问题,编制建井地质报告和移交给生产的全部地质资料
19、问答题 矿井地质观测应该做到及时、完整、准确、统一。一般要求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⑴观测记录必须在现场进行,并记录在专门的地质观测记录簿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⑴观测记录必须在现场进行,并记录在专门的地质观测记录簿上;记录簿应统一编号,妥善保存;
⑵描述地质现象,应做到内容完整、数据准确、字迹清晰、表达确切、图文结合、重点突出,客观地反映地质现象的真实情况;
⑶每次观测必须记录观测的时间、地点、位置和观测者的姓名;
⑷矿井地质观测要把现场和室内,宏观和微观观测结合起来。
20、问答题 碎屑岩的粒度分级标准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⑴砾
①粗砾岩d>100mm
②砾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⑴砾
①粗砾岩d>100mm
②砾岩10<d≤100
③细砾岩2<d≤10
⑵砂
①粗砂岩0.5<d≤2
②中砂岩0.25<d≤0.5
③细砂岩0.1<d≤0.25
⑶粉砂岩0.01<d≤0.1
⑷粘土岩d<0.01
21、问答题 综合分析的成果必须反映在哪些综合性地质图件上?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⑴矿区地层综合柱状图
⑵矿区煤系地层综合柱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⑴矿区地层综合柱状图
⑵矿区煤系地层综合柱状图
⑶矿区煤、岩层对比图
⑷矿区地形地质图或基岩地质图
⑸矿区主要地质剖面图
⑹矿区或区域地质构造纲要图
⑺矿区主要可采煤层底板等高线图
22、问答题 在水淹区或老窑积水区下采掘时,隔水煤(岩)柱的留设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⑴巷道在水淹区下或老窑积水区下掘进时,巷道与水体之间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⑴巷道在水淹区下或老窑积水区下掘进时,巷道与水体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巷道高度的10倍;
⑵在水淹区下或老窑积水区下同一煤层中进行开采时,若水淹区或老窑积水区的界线已基本查明,隔水煤柱的尺寸按规定进行留设,经验公式为:
,其中:L为煤柱留设的宽度(m);K为安全系数(一般取2~5);M为煤层厚度或采高(m),15#煤按6m来计算;P为水头压力(kgf/cm2);Kp为煤的抗张强度(kgf/cm2),在大多数情况下Kp=200~400;
⑶在水淹区或老窑积水区下的煤层中进行回采时,隔水煤柱的尺寸,不得小于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与保护带高度之和。其中导水裂隙带为
(包括冒落带最大高度为Hc=(3~4)M)。
23、问答题 陷落柱的观测、描述内容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⑴陷落柱的形状、大小、陷落角及位置;
⑵陷落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⑴陷落柱的形状、大小、陷落角及位置;
⑵陷落柱与正常煤、岩层的接触关系;
⑶陷落柱体与围岩接触部位的充填物性质和特征;
⑷陷落柱内岩块的性质及充填物的密实程度、大小和层位时代;
⑸陷落柱周围煤岩层的产状变化;
⑹按观测煤层含水性的内容观测陷落柱的含水性。
24、问答题 沿煤层掘进的巷道(包括工作面切眼),根据煤层的稳定程度,其煤层观测点的间距分别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稳定煤层:50m<d≤100m;
较稳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稳定煤层:50m<d≤100m;
较稳定煤层:25m<d≤50m;
不稳定煤层:10m<d≤25m;
极不稳定煤层:d≤10m。
25、问答题 简述沉积岩描述的基本内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⑴碎屑岩类应描述颜色,碎屑可见成分、分选性和滚圆度,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⑴碎屑岩类应描述颜色,碎屑可见成分、分选性和滚圆度,胶结物成分及胶结类型,同生矿物和次生矿物及其分布特征,结核与包裹体成分,大小和形态,与稀盐酸的反应状况等
⑵粘土岩类应描述颜色,混入成分,固结程度,滑腻感,断口形状、可塑性,吸水变软或膨胀特点,附舌性,岩石的构造,所含化石及其保存完整程度,结核与包裹体的情况等
⑶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类应描述颜色,主要成分及杂质成分,硬度,岩石的结构、构造,所含化石、结核或包裹体情况,岩溶裂隙的发育情况、方向性和充填物成分,与稀盐酸的反应等
26、问答题&n bsp; 煤层稳定性有关参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⑴煤层的可采性指数:Km=n1/n;(n为井田内参与煤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⑴煤层的可采性指数:Km=n1/n;(n为井田内参与煤厚评价的见煤点总数(要求分布均一,有代表性),n1为煤厚大于或等于可采厚度的见煤点数。
⑵煤层厚度变异系数:γ=(S/M均)×100%),

其中:Mi为每个见煤点的实测厚度;
M平均为矿井(或分区)的平均煤厚;
n为参与评价的见煤点数;
S为均方差值。
27、问答题 简述挠曲的观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⑴挠曲带中煤(岩)层产状及其变化;
⑵挠曲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⑴挠曲带中煤(岩)层产状及其变化;
⑵挠曲带两侧煤(岩)层产状;
⑶挠曲带宽度和挠褶幅度;
⑷挠曲带及其两侧的煤层厚度、结构变化、顶板破碎情况以及瓦斯涌出和突出情况等;
⑸绘制挠曲素描图。
28、填空题 沉积岩描述的基本内容应包括()和(),()和()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层理类型;特征;层面构造;接触关系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层理类型;特征;层面构造;接触关系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地质工考试》题库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题库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地质工考试:地质操作规程》题库,分栏、分答案解析排版、小字体方便打印背记!经广大会员朋友实战检验,此方法考试通过率大大提高!绝对是您考试过关的不二利器!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