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1、问答题 是比较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的异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都是以一定的事实状态的存在和一定期间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都是以一定的事实状态的存在和一定期间的经过为条件而发生一定的法律后果,都属于法律事件。
二者的区别在于:
(1)立法精神不同。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的重要作用都在于维护社会秩序,但二者来源:91考试网 www.91eXam.org维护的社会秩序却相反,除斥期间维护的是原秩序。在除斥期间内,权利人如果不行使权利,原秩序就继续存在。相反,诉讼时效维护的是新秩序。诉讼时效期间届满,权利人未行使权利,则形成新秩序。
(2)适用范围不同。诉讼时效适用于请求权,除斥期间 适用于形成权。
(3)起算时间不同。诉讼时效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是起算,除斥期间根据法律规定的时间或权利发生的时间算起。
(4)期间的可变性不同。诉讼时效有中止、中断和延长的规定,除斥期间则没有。
(5)法律效力和法律援用不同。除斥期间届满后,权利当然消灭。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当事人可以放弃时效利益;除斥期间届满后,其利益不得放弃。诉讼时效的援用有不同的立法例:或者当事人主张时才可援用。我国属于后者,但有改变成前者的可能。对于除斥期间,各国法律规定法院得依职权援用。
2、问答题
1987年12月,胡某所在单位决定派他到加拿大学习两年,因办离国手续一时钱不够用,遂向朋友借款3万元,并立字据约定胡某在出国时将钱还清。但胡某直到1988年7月27日出国,都一直没有还钱,此前张某虽然经常来看望胡某,但也对钱的事只字未提。胡某在国外两年与张某也有过联系,但都没有说钱的事。1990年8月,胡某出国。1990年10月6日张某因买房急需钱,找到胡某,胡某当即表示,全部欠款月底还清,并在原来的字据上对此作了注 明。11月5日,当张某在此来找胡某要钱时,胡某却称,他的一个律师朋友说他们之间的欠款已经超过2年的诉讼时效,可以不用还了!张某气愤不已,第二天就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胡某偿还3万元的本金和利息。问:
张某能否通过诉讼取回胡某欠他的钱?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可以得到法院的支持。因胡某放弃时效利益,诉讼时效期间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可以得到法院的支持。因胡某放弃时效利益,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张某对胡某的诉讼时效期间应至1992年10月6日届满。
3、名词解释 &nb sp;除斥期间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指法律规定某种权利预定存在的 期间,权利人在此期间不行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指法律规定某种权利预定存在的期间,权利人在此期间不行使权利,预定期间届满,便发生该权利消失的法律后果。
4、问答题
1987年12月,胡某所在单位决定派 他到加拿大学习两年,因办离国手续一时钱不够用,遂向朋友借款3万元,并立字据约定胡某在出国时将钱还清。但胡某直到1988年7月27日出国,都一直没有还钱,此前张某虽然经常来看望胡某,但也对钱的事只字未提。胡某在国外两年与张某也有过联系,但都没有说钱的事。1990年8月,胡某出国。1990年10月6日张某因买房急需钱,找到胡某,胡某当即表示,全部欠款月底还清,并在原来的字据上对此作了注明。11月5日,当张某在此来找胡某要钱时,胡某却称,他的一个律师朋友说他们之间的欠款已经超过2年的诉讼时效,可以不用 还了!张某气愤不已,第二天就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胡某偿还3万元的本金和利息。问:
胡某在1990年10月在字据上对月底还钱作注明的行为有何种效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胡某1990年10月在字据上的注明是放弃时效利益的行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胡某1990年10月在字据上的注明是放弃时效利益的行为,自行为之时起发生诉讼时效重新计算的法律后果。依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2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根据该规定,民事权利一般在2年后法院不再予以保护,权利人将丧失胜诉权。
本案中,张某请求胡某还款的诉讼时效期间应自于1998年7月28日起算,至1990年7月28日届满。但是,根据民通意见171条,过了诉讼时效期间,义务人履行义务后,又以超过诉讼时效为由反悔的,不予支持。此处义务人履行义务不仅仅指义务人实际履行义务,也包括义务人对履行义务重新作出承诺。
本案中,胡某1990年10月6日在字据上的注明即是一种重新承诺,其实质是债务人自愿放弃因诉讼时效期间经过而给他带来的利益,自行为时起诉讼时效重新计算。
5、问答题 简述诉讼时效的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促使权利人行使权利。权利人如不及时行使权利,就可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促使权利人行使权利。权利人如不及时行使权利,就可能导致权利的丧失或不受法律保护,这就促使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行使权利,以维护自己的利益。
(2)避免证据灭失。一种事实状态长期存在,必致证明湮灭,证人死亡,此事实状态是否合法,殊难证明。实行时效制度,凡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即认为权利人丧失权利或不受法律保护,即以时效为证据的代用,避免当事人举证和人民法院调查证据的困难。
6、名词解释 诉讼时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指因不行使权利的事实状态持续经过法定期间,即依法发生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指因不行使权利的事实状态持续经过法定期间,即依法发生权利不受法律保护的时效。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法学》题库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题库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法学:民法上的时间》题库,分栏、分答案解析排版、小字体方便打印背记!经广大会员朋友实战检验,此方法考试通过率大大提高!绝对是您考试过关的不二利器!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