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1、判断题 通过彩陶可以说明中国当时中原地区和周边发生了文化交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名词解释 城背溪文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年代约在公元前6000—450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年代约在公元前6000—4500年之间。城背溪文化于八十年代初期首先发现于枝城市红花套吴家岗村城背溪,故名。据目前发现,城背溪文化主要分布在宜昌市及其周围地区,是长江中上游地区已发现的较早的原始文化遗存,已出土较原始的石器和陶器。
3、填空题 素描是一种(),一种通过绘画形式而进行的强烈的视觉交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视觉语言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视觉语言
4、名词解释 模型明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所谓模型明器,是指汉代墓葬中常见的、一整套特点鲜明的随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所谓模型明器,是指汉代墓葬中常见的 、一整套特点鲜明的随葬器物,主要包括仓、灶、井、风车、碓房、圈厕,院落、楼阁、田地、池塘以及家禽、家畜俑。模型明器作为汉代新兴的成套随葬品组合。其重要意义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探讨汉文化形成以及汉文化特点的一项重要内容。
5、单项选择题 考古学文化的三个要素不包括().
A、有特定空间分布区域
B、有特定时间范畴
C、具有特色文化特征
D、被特定的人群所认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名词解释 朱封大墓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中国黄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山东龙山文化墓地。位于山东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中国黄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山东龙山文化墓地。位于山东临朐的西朱封村。1989年后已发掘3座大墓。均有棺椁葬具。三墓随葬品丰富,陶器有鼎、豆罍和蛋壳陶杯,玉器有钺、刀、簪、头(冠)饰,还有绿松石串饰、石镞、骨镞、骨匕等。其中一座墓的墓主,身旁有木边箱,脚下有木脚箱,主要随葬品放置在箱内。三墓的墓主,是当时社会上有特殊地位的显贵人物。
7、名词解释 沙葬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沙葬,新疆沙漠最为盛行。将死者用麻袋装好,投入流沙中,使其慢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沙葬,新疆沙漠最为盛行。将死者用麻袋装好,投入流沙中,使其慢慢陷进沙子里。由于气候关系,许多尸体进入沙子里面就立即脱水,使得尸体不会腐烂,可以天然保存几百年甚至上千年。
8、单项选择题 文物的主要特性之一是()
A.可交易性
B.不可再生性
C.社会性
D.可收藏性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问答题 简述去除无水乙醚中的少量水和微量乙醇?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①先用无水氯化钙去除乙醚中少量的水及微量的乙醇。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①先用无水氯化钙去除乙醚中少量的水及微量的乙醇。
②去水去醇后的乙醚经蒸馏后,压入钠丝,浸泡4一5天,以去除残留的微量水和乙醇。因用金属钠除微量的水、醇时,反应会放出氢气,可在用金属钠除微量水、醇的容器瓶口安置一个毛细管,使瓶中的氢气可以逸出,而空气中的潮气不能进入。
10、单项选择题 胶印机的推力轴承承受着与轴心线——的载荷。()
A、方向相一致
B、方向相反
C、方向相同
D、一致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1、单项选择题 在平滑度高的纸张表面印上湿油墨,待干燥后,墨色则()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几乎没有多大改变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2、单项选择题 以淡青色作卷、轴之天地头,以牙色米色作隔水;花纹图案多为飞鹤、云凤等。亦是()的装裱特点。
A、元代;
B、明代;
C、清代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3、名词解释 饕餮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商周青铜器常见兽面纹饰,多以两对称夔龙纹为主要构图内容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商周青铜器常见兽面纹饰,多以两对称夔龙纹为主要构图内容。首先采用这个名称的是宋代《宣和博古图》。饕餮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贪食的怪兽。装饰于青铜器的饕餮纹或许具有一定的宗教意义。
14、单项选择题 传统嗮版是应用()的方式,通过软片把原图转移到金属版上。
A、照相
B、显影
C、烤版
D、接触曝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5、名词解释 洛阳伽蓝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北魏楊衒之著,洛阳伽蓝记为北魏時流传至今的一部名著,以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北魏楊衒之著,洛阳伽蓝记为北魏時流传至今的一部名著,以记洛阳的佛寺为題,着重记述的是当时的政治、人物、风俗、地理、以及传闻的故事等等。因此这部书不仅使我们了解到北魏洛阳都城的建制、佛寺的建筑和历史的古迹,同时使我们知道了许多的历史事实。它既是地理书,又是一部史书,並且是一部极好的文学著作。
16、单项选择题 蚩尤部落的文化是在什么地方发展起来的?()
A.长江上游
B.长江下游
C.黄河下游
D.黄河上游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7、判断题 中国的彩陶文化其实是从中原传到新疆,再传到中原地区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8、单项选择题 腊玛古猿的最初的发现地是:()
A.欧洲
B.印度
C.俄罗斯
D.南非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9、单项选择题 都江堰位于哪个省:()
A.陕西
B.山西
C.四川
D.广西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0、名词解释 李柏文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20世纪初以来,我国西北地区出土了数以万计的古代竹木简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20世纪初以来,我国西北地区出土了数以万计的古代竹木简牍和纸帛文书,在书法史上《李柏文书》就是其中最有价值和代表意义的作品之一。它出土于新疆,共有三张纸,是一封信札的三次草稿,文稿现藏于日本龙谷大学图书馆。根据史书可知,书写者李柏与王羲之同时 代,大约生活在东晋咸和至永和年间(330—350年),所写的字基本上属于行书,仍带有明显的隶书笔意,笔画提按分明,尤其是第一稿,墨色较浓,笔画较粗重,隶意最多;而第二稿、第三稿的书写比较随便,连笔增多,气势更加连贯畅达,行书的特点更鲜明。《李柏文书》的出土,为研究东晋时代的书法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
21、问答题 商周墓葬制度及等级意义 ?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墓葬制度方面,商代流行以墓道的有无和多少来体现墓主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墓葬制度方面,商代流行以墓道的有无和多少来体现墓主人的身份等级,如殷墟西北冈王陵区的王墓带有四条墓道,王的至亲如儿子的墓葬往往有南北两条墓道,地区略低一些王族或其它高级贵族的墓葬仅有一条墓道,或没有墓道,一般平民墓则根本没有墓道。我们迄今还未发现周王的陵墓,但在沣镐遗址张家坡墓地的井叔墓、河南浚县辛村卫候墓、山西天马曲村晋侯墓以及在北京琉漓河发现的燕侯墓都发现带南北两条墓道或一条墓道的大型墓,而中小型墓葬则为没有墓道,可见商代以墓道的有无和多寡表现主人生前身份的制度被周王朝所继承。在墓地制度方面,殷墟商代晚期的王陵是自成区域,与一般平民墓地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相隔离;一般贵族的其它成员则是“聚族而葬”。在西周时期,亦与商代相同,即王侯墓往往独居一处,远离一般社会成员的墓区,形成“公墓”,而一般贵族及其宗氏、则聚族而葬,形成“邦墓”。如在山西天马北赵发现的晋侯墓地共有十余座带墓道的大型墓,周围不见中小型墓葬,这应当是一处晋侯的公墓地。由此可见,在商代晚期已现雏形的“公墓”和“邦墓”的制度在西周时期广泛流行,成力西周墓葬制度的重要特点之一。在周代,还有一项极其重要的制度,即宗法制度。宗法制度是血缘关系为基础,以周王为核心而形成的维系贵族之间乃至整个社会内各阶层之间关系的完整制度。它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中心。周王是周族中最高的族长,其长子为大宗,继承王位。周王的其余儿子为小宗,被分封为诸侯。各诸侯在本国内为大宗,诸侯的长子继任为侯,诸侯的其余儿子则被诸侯封给采邑,作为卿大夫。卿大夫的职位也是由其长子继承,其余儿子被封为士、分给采邑。每个周王诸侯或卿大夫都是他所在贵族的族长,其宗族的成员一般居住在一起,受族长的控制和保护,死后则同一宗族的成员要埋在同一墓地。商周时期的墓地中往往成群的墓葬集中在一起,就是这种聚族而居。聚族而葬的习俗在墓地中的反映。由于周王朝是以周人为核心建立的,而周王即是最高的行政首领,又是周人中最大的族长,因此他将行政权力与族权集于一身,他君王的地位不仅来自行政方面,而且来自家族方面。各地的诸侯都是周王册封的,在行政上隶属于周王,,是周王的臣民,在宗族关系方面,诸侯多是周王的宗亲,是从周王的大宗中分离出来的小宗,在亲族关系方面也附属于周王,宗法制度就是这样在通过分封制建立了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关系及与周王在行政方面的隶属关系之外,又罩上了一层以宗族关系确定尊卑秩序的网。分封制与宗法制度结合,政权与族权相结合,从而使西周王朝的统治得以巩固。周王朝为了维护统治,除分封制和宗法制之外,还推行了一整套维护统治阶级内部秩序的制度,史称“礼乐制度”。据文献记载,周公摄政后,作“礼乐”。礼乐制度起源较早,在夏王朝建立之前已具雏形。周王朝建立后,积极吸收、继承了商王朝的礼制,并根据周代的情况,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礼乐制度。换句话说,周代的礼乐制度是在继承商代礼制的基础上,根据周人统治政权的需要而制订并不断充实,完善的。西周时期的礼制表现在贵族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从衣冠服饰,到食用器具,再到出行车马,都依身份的高低而有严格的规定。以食用器具为例,只有贵族才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青铜的鼎、簋、爵、觯、壶、卣等礼器,而其中又以鼎簋为代青铜礼器的核心,这一点与以觚、爵等青铜酒器作为礼器核心的商代显然不同。在周代的文献记载中,有关于周代贵族用鼎制度的记载。按照这一记载,周代天子使用九件鼎和八件簋,诸侯用七鼎和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或一鼎一簋。这一记载的可信度曾被怀疑。近几十年来各地发现的周代贵族墓葬中,出土了不少青铜礼器。墓葬中青铜鼎的数量多是奇数,而铜簋的数量却是偶数,且铜簋的数量往往较铜鼎少一件,即如有两件簋,则有三件鼎;有四件簋,便有五件鼎;六件簋则配七件鼎,而且规模越大的墓葬随葬鼎簋的数量越多,而稍小的墓葬则鼎簋的数量也较少。规模更小的墓则没有青铜器随葬。上述考古发现与古代记载的以鼎簋的有无和数量来表现主人身份的制度在周代确实曾经实行过。在西周初年的沣西客省庄77M1墓葬中,随葬铜鼎3件、铜簋2件,其中的2件铜簋的形状和大小相同,3件铜鼎中的2件形状和大小相同。反映出当时“列鼎”制度处于萌芽阶段。迄今发现的年代较早的“列鼎”的墓葬是陕西宝鸡竹园沟1号墓,该墓中随葬形制相同而大小有别的铜鼎3件,另有2件纹饰相同而大小有别的铜鼎。该墓的年代为西周早期偏晚。在宝鸡茹家庄1号墓,该墓中随葬形制相同而大小有别的铜鼎5件和铜簋4件,该墓的年代是穆王时期。上述发现表明,在西周早期偏晚,列鼎制度已经形成。这种列鼎制度不见于商代,是周人的发明。在王畿地区之外,列鼎的出现年代稍晚,到了西周末年,在周王朝控制的地区,普遍实行了列鼎的制度。春秋中期以后,周天子的地位则日益衰落,一些主要的诸侯国势力增强。他们吞并其他小国,为争夺霸而大动干戈。这些诸侯国的国君越来越不把国王放在眼里,他们擅自采用了西周时期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各种礼仪,这种行为被古代文献称为“僭越”。在春秋中期至战国中期的诸侯墓葬中,常可见到随葬九鼎八簋的情况。如河南郑韩故城发现的春秋中期的青铜礼乐器坑中,便出土了4套列鼎,其数量皆为九鼎八簋。表明当时“列鼎制度”虽然仍然实行着,但其创始之初的明君臣、尊王权,维护周王朝统治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变化。成为各地诸侯显示自己势力的工具。与此同时,随葬七鼎六簋的卿大夫的墓葬也不鲜见。表明诸侯的部下也水涨船高,跟着诸侯一道“僭越”。在晋国,卿大夫的势力不断增强,最后韩、赵、魏三个上卿将晋国一分为三,史称“三家分晋”。与列鼎制度同时实行的还有使用乐器的制度。即编钟和编磬的制度。编钟最早出现于西周康王时期的陕西关中地区。目前,以陕西宝鸡竹园沟7号墓出土的3件一组的编钟为最早,其年代为西周早期期偏晚。关中地区西周中期的几座贵族墓葬中也有发现。均为3件一组。西周晚期,一组编钟增至7—8件。磬的出现早于钟。在距今约4400年前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的显贵墓中便随葬有石磬。到了商代晚期,王室的墓中随葬的石磬制作十分精美。一般为5件一组。西周时期,编磬与编钟一道,成为乐器的核心。西周中期的贵族墓葬中,常常可以见到5件或10件一组的编磬。春秋中期之前,只有周天子和各国的诸侯才能使用编钟和编磬,春秋中期之后,一些卿大夫也开始使用编钟和编磬,这和他们在列鼎制度上的僭越是相一致的。从而表明,史称“礼崩乐坏”并不是指礼乐制度彻底崩溃,而是普遍出现了这种“僭越”的行为,其背景是周王朝势力的衰落和各诸侯国势力的增长。
22、单项选择题 文物法规定中国文物工作中重要性处于第一位的工作是:()。
A.抢救文物
B.探寻文物
C.主动挖掘文物
D.建立博物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3、名词解释 简帛文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简指竹简,帛指帛书。简帛文字主要流行于东周到魏晋时期,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简指竹简,帛指帛书。简帛文字主要流行于东周到魏晋时期,纸张普遍使用之后,简帛文字才逐渐废除。自19世纪末以来,简帛文字资料大量发现,著名者如居延汉简、马王堆帛书等,简帛文字中关于古代法律、史事、礼书、医学、兵法、经济等诸多方面的记载,弥补了传世文献的不足,对于古代社会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4、填空题 秦始皇兵马俑发现的时间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974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974
25、单项选择题 “马踏飞燕”的出土地是:()。
A.天水
B.武威
C.延安
D.包头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6、单项选择题 测控条中()可以检测重影及其方向。
A、粗网线色块
B、实地色块
C、叠印色块
D、线条色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7、名词解释 人殉人祭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就是用人殉葬及杀人祭祀。人殉的发生同私有制的出现﹑父系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就是用人殉葬及杀人祭祀。人殉的发生同私有制的出现﹑父系氏族社会的确立密切相关。人祭的起源还要早些。它是原始社会人们对自然认识的愚昧无知和人格化的神灵崇拜的产物。从现有的考古材料看﹐中国的人殉人祭﹐大约出现在距今四千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人殉人祭成为一种社会制度并广泛流行﹐是在殷商奴隶制国家出现之后盘庚迁殷以后进入鼎盛时期﹐用人数量达到最高峰。武丁之后又逐渐有所减少。两周仍有少数杀殉入葬的总的趋势是逐渐减少﹐春秋末期以后这种野蛮的习俗已经遭到社会舆论的反对。
西汉中期以后﹐人殉人祭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可能已被废除。中国历史上的少数民族﹐都推行人殉人祭制度﹐可见人殉人祭在中国各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是带有普遍性的。
28、单项选择题 网屏的线数在印刷工艺中有不同的要求和用法,选择网屏线数粗细时不需要考虑因素是()。
A、画面大小
B、视距远近
C、用纸质量
D、操作者技能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9、单项选择题 从视觉效果看,以网点角度对视觉最舒服、最美观、最为稳定()。
A、75°
B、45°
C、15°
D、30°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0、单项选择题 阶调是指图像整体明暗对比的密度变化,它是由各个层次排列起来而组成的()。
A、调频网点
B、调幅网点
C、网线
D、集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1、问答题 大汶口文化陶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大汶口文化陶器时期以红陶为主,也有灰、黑陶和少量硬质白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大汶口文化陶器时期以红陶为主,也有灰、黑陶和少量硬质白陶。手制为主,晚期出现轮制。泥质陶器上常饰刻划纹和镂孔,有彩陶、夹砂陶上少数饰附加堆纹和蓝纹。三足器、圈足器发达,主要器形有鼎、豆、杯、揹壶、壶等。
32、单项选择题 1977年,复旦大学采用无损科学检测研究了().
A、秦始皇兵马俑
B、越王勾践剑
C、商纣王剑
D、越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3、单项选择题 敦煌藏经洞的发现是在:()。
A.1896年
B.1899年
C.1900年
D.1901年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4、判断题 中国是在距今10000年前进入新石器时代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5、问答题 汉长安城未央宫的布局和考古发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未央宫在西安市汉长安城西南部,是汉代长安主要宫殿之一,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未央宫在西安市汉长安城西南部,是汉代长安主要宫殿之一,由永明、清凉等四十多个宫殿台阁组成。宫周长11公里,自西汉至隋初800多年间是汉、秦等八个朝代的行政中枢。宫在唐末被毁,现遗留地面的有前殿、麒麟阁、石渠阁、无缘阁等高台遗址。未央宫平面呈方形,四面宫墙近中部各探出一座宫门,宫墙西南角发掘了一处曲尺形的角楼建筑遗址,宫城内已探明道路多条,四座宫门皆有道路通至宫城的主体建筑----前殿。未央宫的主体建筑为前殿,为朝宫正殿,位于未央宫的中部偏东。现存台基平面呈长方形,台基之上上主要由南北排列的三座大型宫殿建筑组成。前殿基址之西和北部发现有大量宫殿建筑基址,其中二号基址由正殿、配殿和附属建筑三部分组成,可能为皇后所居的椒房殿遗址;三号基址是一座封闭式大型院落建筑,周围有夯土墙,出土大量带字骨签,或为中央官署性质的建筑;四号基址以南北两座大型殿堂为主体,可能为少府或所辖主要官署的建筑。未央宫内现今地面上存留的夯土建筑基址还有天禄阁和石渠阁,皆为汉初所建,是西汉王朝收藏典籍的地方。天禄阁位于未央宫北墙以南,石渠阁在天禄阁西,皆有较大面积的夯土基址。另处,未央宫内探明的其他夯土建筑基址还有很多,性质尚不明确。
36、名词解释 偃师商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商代早期城址,在今河南省偃师市。商城城址包括大城、小城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商代早期城址,在今河南省偃师市。商城城址包括大城、小城、宫城三重城垣。大城平面近长方形,城墙四周有5座城门,城内有纵横交错的道路若干条。在大城的西南部,还有一个平面呈长方形的小城。大城、小城的建筑方法一样,都是先挖基槽,然后层层夯筑而成。小城的年代早于大城,大城是在小城的基础上扩建而成。城内有密集的宫殿建筑群,分布于宫城的中、南部。可早到二里岗下层早期,邹衡先生认为是太甲桐宫。
37、单项选择题 紫外线UV油墨印刷时,下列何者与干燥无关():
A、喷粉多少
B、印刷速度
C、油墨颜色
D、UV光源强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8、单项选择题 单张纸胶印机四支触版墨辊直径不同的目的是()
A、均匀给墨
B、防止鬼影
C、减少冲击
D、以上皆非。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9、判断题 中国城市的出现后,贵族和百姓是一起生活在城市里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0、名词解释 遗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古人在丧葬活动中记录随葬品的清单,以简牍为主要书写材料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古人在丧葬活动中记录随葬品的清单,以简牍为主要书写材料,狭义上指单纯的随葬品清单,广义上记录与丧葬礼仪有关的各种物品,类型有以下四种:记录随葬物品和葬化用物;记录随葬物品;记录随葬衣物;记录葬仪所用车马兵甲
41、单项选择题 对脆弱铁器可用()等高分子材料进行粘合、修理和补配。
A、环氧树脂
B、石膏
C、环氧乙烷
D、有机硅树脂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2、名词解释 永乐宫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蒙古及元代道教全真派的重要宫殿,故址在山西省永济县永乐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蒙古及元代道教全真派的重要宫殿,故址在山西省永济县永乐镇,元代称大纯阳万寿宫,是集元代建筑、绘画、雕塑诸艺术于一区的重要古建筑群。重要建筑包括无极门、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等,其建筑构架基本上沿袭了宋式但有新的变化,是研究木结构建筑从宋式到明清官式演变的重要例证。
43、判断题 标志着人类结束史前时代的遗存为文字、铁器与群居生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4、名词解释 低温釉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出现于西汉中期,主要流行于黄河流域和北方地区,为浓厚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出现于西汉中期,主要流行于黄河流域和北方地区,为浓厚的棕黄色和绿色釉陶,烧成温度在摄氏800度左右,釉中含多量的氧化铅。器物种类有仿铜礼器和生活用器。多见于墓葬,或专供随葬用。
45、单项选择题 在非洲为揭开人类的神秘面纱而工作,有“考古、人类学第一家族”之称的是().
A、路易斯家族
B、洛克家族
C、撒丁家族
D、利基家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6、单项选择题 为了增加黑色油墨的浓度,通常在黑墨中增加一定量的—油墨。()
A、青
B、天蓝
C、深蓝
D、射光蓝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7、名词解释 新考古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20世纪6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考古学理 论。代表人物为美国新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20世纪6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考古学理论。代表人物为美国新墨西哥大学的L.R.宾福德和英国D.克拉克。基于对传统考古学研究方法和目的的不满,新考古学主张考古学应解释过去的事情何以会发生,并设法研究清楚事物变化的来龙去脉,而不仅仅满足于再现过去和简单地说明以往发生的事情。还认为考古学家必须把文化看成是人们在一个文化体系里活动的行为,这种行为留下了人工制品,考古学家的任务是根据这些静止的人工制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推断人类的动向,通过社会和文化的变化,了解和掌握人类文化发展动力的一般法则。在方法上,新考古学改变传统的归纳推理法,先建立理论或假说,再利用一系列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包括使用考古发掘,来进行验证。它注重环境考古学的研究,运用民族学的成果。认为陶器、石器等文化遗物不是考古学主要研究对象,不重视类型学的研究和描述方法。
48、填空题 依据生物进化论生物都是由()向高级,由简单向()进化的,即生物进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低级;复杂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低级;复杂
49、单项选择题 折扇字画,适合裱成(),以避免左右对折。
A、蝴蝶装
B、推蓬装
C、经折装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0、单项选择题 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修缮、保养、迁移,必须遵守不改变()的原则。
A、文物特征;
B、文物原状;
C、文物外形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1、单项选择题 人的伦理,价值取向属于文化的哪一个层次:()。
A.器物层次
B.精神层次
C.制度层次
D.技术层次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2、名词解释 鹅毛口遗址: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山西省怀仁县,发现大量石器,然而磨制石器仅一件。发掘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山西省怀仁县,发现大量石器,然而磨制石器仅一件。发掘者推定其年代相当于新石器时代早期。
53、单项选择题 中国古代进入文明时期(距今4000年左右),中国的文化中心是哪个文化圈().
A、北方文化圈
B、中原文化圈
C、东方文化圈
D、环太湖文化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4、单项选择题 由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及文物与考古研究机构收藏的文物是()。
A、馆藏文物
B、流散文物
C、复合体文物
D、单体文物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5、问答题 巩固字迹和加强纸张强度的化学药品,应该具备的性能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①对字迹或纤维无损害。
②应具有一定的胶粘性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①对字迹或纤维无损害。
②应具有一定的胶粘性,能形成薄层,耐水性或其他耐久性能好。
③无色,透明度越高越好,不易老化、变色。
④处理后的纸质文物、文件要柔软。
⑤有可逆性,必要时加固材料可以从纸质文物或字迹上除去。
56、名词解释 南方古猿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从上新世延续到更新世中期的一大类形态接近猿类的早期人科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从上新世延续到更新世中期的一大类形态接近猿类的早期人科化石。归属于人南方古猿身材比现代人短,颌骨和牙齿都大,脑容量小,直立行走。南方古猿生存的时代由上新世延续到更新世中期。迄今发现的化石最早距今约370万年前,最晚的估计约距今50万年。目前公认的南方古猿化石仅发现于非洲。亚洲爪哇的粗健猿人也被有的学者认为属于南方古猿。中国湖北恩施地区发现过4枚牙齿也曾被报道为属于南方古猿,但化石太少,还有待于发现更多材料才能予以肯定。各地发现的南方古猿大体上可分为纤细型和粗壮型两型。
57、问答题 唐大明宫特征及主要遗址?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大明宫的形制和布局特征:大明宫的平面形状,南部呈长方形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大明宫的形制和布局特征:大明宫的平面形状,南部呈长方形,北部呈梯形。宫城除城门附近和拐角处内外表面砌砖外,其余皆版筑夯土墙。在东、西、北3面,都有与宫墙平行的夹城。宫城共有11个城门在北面夹城重玄门之内有统领禁军的所谓“北衙”。
大明宫南部有3道平行的东西向宫墙,北部有太液池。宫内殿亭等建筑遗址巳勘查到40余处,绝大部分在宫城北部,已经发掘的有大明宫正衙含元殿遗址和宴会群臣的麟德殿以及与道教有关的三清殿等遗址。含元殿位于丹凤门正北龙首原的南沿上,现存的殿址台基。
殿东、西山墙和北面的后墙皆为版筑夯土墙,殿的东南和西南分别建有翔鸾阁和栖凤阁,两阁都在其北侧设廊道与含元殿连接。殿前向南伸出“龙尾道”。麟德殿位于大明宫西部,为前、中、后毗连的3殿;;中殿的左右又各建东亭、西亭。周围绕以回廊。三清殿位于大明宫西北隅青霄门内偏东,是一高台建筑。台基平面呈凸字形。全系版筑夯土。大明宫东北隅还有大角观、玄元皇帝(唐时封老子为玄元皇帝)庙等遗址大明宫北部为宫廷园林区,其建筑布局比较疏朗,形式也多样化,尤其是太液池的水面,为园林增添了山水景色
58、名词解释 葡萄镜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唐代典型铜镜,著名者如唐代早期的瑞兽葡萄镜,也称海兽葡萄镜,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唐代典型铜镜,著名者如唐代早期的瑞兽葡萄镜,也称海兽葡萄镜,主要装饰为葡萄纹,间饰海兽,有的装饰面用圆圈分为内外区,葡萄枝蔓由内区向外区伸展,被称为“过架葡萄”,典型的海兽葡萄镜为兽纽。
59、问答题 瓷器的出现时间及地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中国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烧制出了原始瓷器,东汉时期烧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中国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烧制出了原始瓷器,东汉时期烧制出了真正的瓷器。经魏晋南北朝隋唐时代,制瓷技术有了很大提高,到宋元明清时期,中国制瓷业进入发展兴盛时期,商代出现的原始瓷器,最早是郑州二里冈时期的。
郑州商代中期的居住遗址和墓葬中也有发现。湖北黄陂盘龙城的商代中期墓葬中也出土原始瓷器,胎呈白或灰白色,用氧化铝含量高和氧化铁含量低的瓷土制成,釉是石灰釉,呈青或青绿色,烧成温度在1200℃以上。商代晚期的原始瓷器在河南安阳殷墟、辉县琉璃阁,河北藁城,山东济南大辛庄、益都及江西清江吴城等地均有发现。原始瓷器选料不精,工艺简陋,釉层厚薄不匀,且易剥落,釉色青黄或黄褐,与真正的瓷器尚有距离。西周时期的原始瓷器发现较普遍,如北京琉璃河,河南洛阳,陕西长安、宝鸡,甘肃灵台,安徽屯溪,江苏句容等地均有发现,比商代的原始瓷器有了较大发展。
东汉时期,由于对制瓷原料的精选,对胎釉配方、成型工具和窑炉结构进行了改进,烧造技术大大提高,出现了符合瓷器标准的青釉瓷器。浙江上虞县上浦小仙坛东汉晚期龙窑窑址内出土斜方格纹青瓷罍,胎釉结合紧密,在还原气氛中烧成,因而青釉色泽纯正,少见开片,釉层较原始瓷增厚,透明而有光泽,没有流釉现象。东汉时期在中国瓷器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此时期也能烧造黑釉瓷,与青瓷同窑烧造,只是黑釉瓷的胎釉质量及工艺都不如青瓷。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瓷器制瓷工艺有了很大进步,主要生产青釉瓷器。以浙江越窑的青瓷质量最高,胎呈灰白色,质地致密,釉色均匀。江苏宜兴的均山窑、浙江温州的瓯窑和浙江金华的婺州窑所产青瓷,也各有特色。
西晋时婺州窑为了弥补胎质粗糙的缺陷,还应用化妆土。在青釉瓷器上还出现了饰褐色点彩或彩绘的新工艺。东晋时浙江德清窑的黑釉器,色泽光亮,犹如漆器。北朝后期,在北方出现了白釉瓷器,河南安阳北齐范粹墓中出土的白瓷器,釉呈乳浊淡青色,说明它是在青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60、单项选择题 油墨的适性调配主要是—的调配。()
A、加减原色墨
B、加减辅助剂
C、加减白墨
D、加减撒粘剂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1、单项选择题 自然界的日光,以及人造光源如日光灯、白炽灯、镝灯所发出的光都是()
A、复色光
B、单色光
C、无色光
D、白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2、问答题 & nbsp;出土饱水的漆木竹器直接暴露于空气中会出现哪些损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①竹简马上会收缩、起翘
②漆器表面漆膜会发生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①竹简马上会收缩、起翘
②漆器表面漆膜会发生起皱现象
③出土的彩绘木俑在阳光照射下,十几分钟之内表面彩绘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④木器表面会干裂,由于器物内水分迅速蒸发,而使水中可溶盐在木器表面析出而器物泛白,直接影响文物的外观。
63、单项选择题 仰韶时代是新石器时代的哪个时期?()
A.早期
B.中期
C.中晚期
D.晚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4、单项选择题 雨后天空中悬挂着的彩虹,就是阳光照射在无数小水珠的曲面上产生()现象
A、光谱功率分布
B、光的色散
C、光的反射
D、光的折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5、单项选择题 人们对彩色印刷品进行质量评价的角度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印刷品带给人们的心理感受;印刷品达到作为商品使用的复制质量指标和印刷品()。
A 、艺术表现
B、再现精度
C、色彩鲜艳
D、高光泽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6、判断题 殷商青铜器后母戊鼎是传世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7、单项选择题 配制润湿液时,使表面张力在()为最好。
A、30-35达因/厘米
B、35-42达因/厘米
C、42-50达因/厘米
D、50-60达因/厘米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8、单项选择题 中国最高等级的文物是:()
A.三级文物
B.二级文物
C.一级文物
D.一般文物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9、单项选择题 在中国,下列哪个时间是属于传统考古学时期的:()。
A.1970年
B.1980年
C.1990年
D.2000年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0、名词解释 蒙特留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瑞典考古学家,史前时代文化研究工作的开拓者之一。蒙特柳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瑞典考古学家,史前时代文化研究工作的开拓者之一。蒙特柳斯研究的重点是史前文化的分期与年代,尤专注西欧、北欧地区的青铜文化,提倡类型学方法。他的主要著作有《青铜时代年代问题》(1885)、《异教时代的瑞典文明》(1888)、《使用金属器以来的意大利原始文化》(1895?1910)、《东方与欧洲上古文化诸时期》(1903?1923,第一卷的中译本名为《先史考古学方法论》)、《英国青铜时代年代学》(1908)、《史前希腊》(1924)等。他在各地博物馆和大学的演讲对考古工作的普及也有很大贡献。
71、问答题 安阳殷墟布局及主要考古发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殷墟,商代后期都城遗址,在河南省安阳市,面积约24平方公里,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殷墟,商代后期都城遗址,在河南省安阳市,面积约24平方公里,洹水横贯其中。殷墟内主要遗存包括宫殿宗庙区、手工业作坊、墓葬区和一般居民区等。
宫殿宗庙区发现大量夯土建筑基址,基本上分布在以小屯村东北地为中心的地区,部分基址附近发现与祭祀有关的现象;小屯村北发现大量玉石器半成品,推测为玉石手工业作坊,铸铜作坊遗址主要发现于苗圃北地及孝民屯、薛家庄等地,北辛庄南发现制骨作坊遗址;商代族墓地主要发现于以上手工业作坊的周围,见于孝民屯、大司空村和后冈三地;商王陵区主要发现于洹河北岸的侯家庄,墓内有大量的殉人和人牲;武官村南有排列紧密的人祭坑,推测为商王室祭祀祖先的场所 。除上述重要遗迹现象外,殷墟的考古工作中还发现了大量的遗物。
出土遗物以陶器数量最多,其他有铜器、玉器和石、骨、角、蚌、象牙器等。除一般陶器之外,殷墟发现了少量的白陶、硬陶和原始瓷器,说明商代的制陶技术有了新的进展;青铜器发现有礼器、武器、工具和车马器等,数量相当多,器型繁复,制作精美,重要铭文的发现对于商代社会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代表器如司母戊大方鼎;殷墟还发现大量的玉礼器、武器、工具及骨角质武器、工具、日用品等,这对于研究商代社会生活、恢复商代后期的历史原貌直到重要作用。
72、填空题 元鼎是谁的年号().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汉武帝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汉武帝
73、单项选择题 检验承印物透明度高的印刷品的质量,样品应放在()色衬垫上。
A、黑
B、白
C、灰
D、透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4、单项选择题 压轮式双张控制器,会产生停止作用的是必须下方同时通过至少()
A、二张纸
B、三张纸
C、一张纸
D、二张半纸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5、单项选择题 中国的考古学肇始于:()
A.1901年
B.1912年
C.1921年
D.1937年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6、判断题 司母戊鼎是中国体积最大的青铜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7、名词解释 新莽嘉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新莽始建国元年(公元9)所制的铜质标准量器。形如带双耳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新莽始建国元年(公元9)所制的铜质标准量器。形如带双耳的圆筒,上为斛,下为斗,左耳为升,右耳上为合,下为龠,共有5种标准容量。“嘉”为美好和标准之意,“嘉量”即标准量器。新莽嘉量为传世品。新莽嘉量制造技术精湛,比例准确,是研究秦汉量制的重要材料。该器器壁正面有81字总铭,叙述王莽自托为黄帝、虞舜苗裔及制定合于古制的度量衡制度等内容。每一种量器又各有分铭,记五量的名称、容积、径、深及底的面积。王莽之制,基本继承了秦制。
78、判断题 城市中轴线最早的考古发现是秦汉时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9、单项选择题 色温低的光源所产生的光(),色温增加则变白,色温继续增加则会偏蓝。
A、偏白
B、偏蓝
C、偏紫
D、偏红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0、单项选择题 暗调密度,精细印刷品黑B、K实地密度范围为()。
A、0.14—0.17
B、0.85—1.10
C、1.40—1.70
D、1.25-1.40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1、名词解释 细石器文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黄土高原多处发现该时代文化遗址,距今10000—7000年。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黄土高原多处发现该时代文化遗址,距今10000—7000年。如陕西大荔沙苑、山西沁水下川等地。以细小打制石器为主要特征。石器原料主要为石髓、玛瑙、燧石等。有多角锥状石核、细长石片(石叶)、小石片等,已出现复合工具,如以小长石片嵌在骨刀上使用,并已广泛使用弓箭。峙峪文化、许家窑文化均具细石器文化的原始面貌;细石器文化繁盛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中石器时代,如我国最早的细石器文化发现于河南灵井、陕西大荔沙苑等地;可一直延续到新石器时代,甚至可以延续到铜石并用的时代。我国细石器文化广泛分布于东北、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一带。细石器文化传统可能与当时人类以狩猎为主的生活方式有关。
82、判断题 能人是一种猿类,还不属于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3、单项选择题 网点密度与实地密度之比越小,网点增大值怎样。()
A、小
B、无增大
C、略大
D、大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4、单项选择题 能人是最早()的人.
A、直立行走
B、区分性别
C、使用工具
D、群居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5、单项选择题 中国长江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早期最大规模的聚落是:()
A.江苏骆驼墩
B.河北磁山
C.湖北屈家岭
D.重庆玉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6、单项选择题 两构件之间的联接处只允许做相对滑动的运动副,就是()
A、高副
B、低副
C、移动副
D、转动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7、判断题 环境因素是影响远古时期建筑样式的主要因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8、判断题 中国古代各文化圈的文明发展都是持续不断进步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9、名词解释 叠压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指两层或两层以上的文化堆积自上而下依次叠压而形成的地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指两层或两层以上的文化堆积自上而下依次叠压而形成的地层关系,在这一地层关系中,叠压者及其包含物要晚于被叠压者。
90、单项选择题 一般UV脱机局部上光,大多采用()
A、胶印
B、凸印
C、柔印
D、网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1、单项选择题 人们对自然界中树叶绿色、天空蓝色等保持稳定色的概念,原因是()。
A、物体存在
B、记忆色
C、生活经验
D、视觉暂留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2、单项选择题 数码打样与传统打样共性方面是下列哪一个。()
A、减色法复制
B、油性油墨
C、操作简单
D、微墨滴技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3、单项选择题 胶印机在大修后验收时,印刷滚筒径向跳动不大于0.03mm,轴向窜动量不大于()。
A、0.03mm
B、0.04mm
C、0.05mm
D、0.06mm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4、单项选择题 考古的创新包括:()
A.发现创新和研究创新
B.技术创新和发现创新
C.技术创新和研究创新
D.技术创新和理论创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5、填空题 考古学与文物学最大的区别的学科标准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目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目的.
96、名词解释 天井与甬道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天井是指开凿于长墓道中的竖井,最初出现于北魏时期,或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天井是指开凿于长墓道中的竖井,最初出现于北魏时期,或为对现实生活中院落的模仿,唐以后由于墓道的缩短并消失,天井也随之消失。甬道是指墓葬中联接墓门和墓室的通道,魏晋隋唐墓中多见。问答题1中石器时代的特征参见《中国中石器时代考古》
97、名词解释 买地券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又称为墓别地券,多为铅质。是东汉中后期出现的具有道教文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又称为墓别地券,多为铅质。是东汉中后期出现的具有道教文化特征的墓葬习俗,属随葬文化。主要内容是为死者买阴宅一处,以求安宁。
98、问答题 汉唐宋元都城布局之演变?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西汉长安城遗址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西北约3公里。西汉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西汉长安城遗址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西北约3公里。西汉长安城兴建始于汉初,汉武帝时建桂宫、明光宫、北宫、建章宫,并扩充上林苑、开昆明池,汉长安城初具规模。城平面不甚规整,大体接近方形;城墙全部用黄土夯筑,城北西两面环河,四面城墙各有城门三个;宫殿为城内建筑主体,长乐宫、未央宫位于城的南部,明光宫在城的东北部,中部偏西为北宫和桂宫,居民区和东市西市位于城的北部,礼制建筑如明堂辟雍以及皇家苑林上林苑、昆明池均在城南郊。考古调查发掘证明,西汉长安城的建筑布局基本上与《周礼。考工记》的规制相符。东汉洛阳城,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平面呈南北向向长方形,城墙用土夯筑,仅存东西北三面城墙,各墙均发现城门遗迹,城内街道与城门相通,或为文献所载“洛阳二十四街”。城中主体为南宫北宫,二宫一南一北,相距不远,中间有复道相连;太仓和武库位于城的东北部,文献记载工商业区有南市、马市,位于城南郊和东郊,又有金市在城内南宫的西北。
北魏洛阳城,亦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利用了汉魏晋以来的旧城址。北魏洛阳城最重要的改变是废除了东汉以来南北两宫的制度,建立了单一的宫城。据勘探,宫城的位置在全城的北部略为偏西,是在汉魏北宫的基础上兴建的,为全城的重心所在。平面呈长方形,四面筑墙,铜驼街为全城的中轴线。宗调、社稷及高级官署分布在铜驼街的两侧,工商业区设在宫城以南,明堂辟雍及灵台、太学等礼制建筑则设在城外南郊。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曾为隋大兴城。唐建国后,以大兴城为都城,改名为长安城,并作了局部修整和扩充。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为繁荣的国际城市之一。
唐长安城是由外郭城,宫城、皇城、里坊和市构成。宫城和皇城位于外郭城北部的中央,各坊分布在宫城皇城的左右和皇城以南,东西两市分别在皇城的东南和西南,城东北有大明宫与城相连。整个都城规划整齐,布局严密,是中国里坊制封闭式城市的典型。北宋东京汴梁城深埋于今开封市下,考古工作难以进行。今人据文献记载,对其大概形制进行了恢复,北宋东京城大体呈三重城墙套合的结构,城市总体布局上更加突出中轴线,宫城在最中心,至迟在北宋中期以后,东京已经取消了有围墙的里坊和市场,这是与隋唐长安城最大的不同,出现了井字形的街道甚至斜街,商业的繁荣可见于“清明上河图”。城内河道水系发达,景色美丽。元大都遗址在北京旧城的内城及其以北地区。
始建于1267年,在元世祖忽必烈时期大都城的规模已基本定型。元大都平面呈长方形,城墙全部用夯土筑成,皇城位于城南部的中央地区,宫城偏在皇城东部。纵贯宫城中央的南北大路,即是元大都的中轴大路,刻中轴线与明清北京城中轴线相同。此外,元大都考古发现还包括城门、城内街道、城内水系、居住遗址等,为中国古代都城建筑及元代社会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各城址布局图可参见大百科全书)
99、单项选择题 考古学中文物的价值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历史价值
B、艺术价值
C、商业价值
D、科技价值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00、名词解释 兴隆洼文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因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兴隆洼遗址的发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因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兴隆洼遗址的发掘得名,年代公元6200-5400年间。主要分布在西辽河流域的西拉木伦河、老哈河和教来河以及大凌河流域。主要遗址包括白音长汗、查海、北京上垞、北埝头遗址。兴隆洼文化的房址多长方形或方形半地穴式单间建筑,成排分布,窖穴多在房址附近。聚落外有环濠,有大量的居室葬。陶器烧成温度低,多手制。常见压印“之”字纹,基本器类为筒形罐。石器有打制、磨制、琢制和压削四类,器形以锄形器最有特色。发现有细石器。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考古学》题库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题库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考古学:考古与文物》题库,分栏、分答案解析排版、小字体方便打印背记!经广大会员朋友实战检验,此方法考试通过率大大提高!绝对是您考试过关的不二利器!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