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3-24 19:28:34
“无形资产”科目:核算企业持有的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
“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核算企业已经发生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分摊期限在1年以上的各项费用。
(2)负债类
“短期借款”科目:核算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的期限在1 年以下(含1 年)的各种借款。
“应付票据”科目:核算企业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供应等而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应付账款”科目:核算企业因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供应等经营活动应支付的款项。
“预收账款”科目:核算企业按照合同规定向购货单位预收的款项。
“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企业根据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
“应交税费”科目:核算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应交纳的各种税费,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所得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等。其中,应交增值税还应分别“进项税额”、“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已交税金”等设置专栏进行明细核算。
“应付股利” 科目:核算企业分配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应付利息” 科目:核算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应支付的利息,包括吸收存款、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长期借款、企业债券等应支付的利息。
“预计负债”科目:核算企业确认的对外提供担保、未决诉讼、产品质量保证、重组义务、亏损性合同等预计负债。
“长期借款”科目:核算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1 年以上 (不含1 年)的各项借款。
“长期应付款” 科目:核算企业除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以外的其他各种长期应付款项,包括应付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以分期付款方式购入固定资产等发生的应付款项等。
(3)所有者权益类
“实收资本”科目:核算企业接受投资者投入企业的实收资本。股份有限公司应将本科目改为“股本”。
“资本公积”科目:核算企业收到投资者出资超出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的份额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
“盈余公积”科目:核算企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
“本年利润”科目:核算企业当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
“利润分配”科目:核算企业利润的分配(或亏损的弥补)和历年分配(或弥补)后的积存余额。
(4)成本类
“生产成本”科目: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包括生产各种产品(包括产成品、自制半成品等)、自制材料、自制工具、自制设备等。
“制造费用”科目:核算企业生产车间、部门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
(5)损益类
“主营业务收入”科目:核算企业根据收入准则确认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的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科目:核算企业根据收入准则确认的除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实现的收入,包括出租固定资产、出租无形资产、出租包装物和商品、销售材料等实现的收入。
“营业外收入”科目:核算企业发生的与其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净收入。
“主营业务成本”科目:核算企业根据收入准则确认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收入时应结转的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科目:核算企业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所发生的支出。
“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核算企业经营活动发生的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相关税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在“管理费用”等科目核算,不在本科目核算。
“销售费用”科目:核算企业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
“管理费用”科目:核算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科目:核算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筹资费用。
“营业外支出”科目:核算企业发生的与其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净支出。
“所得税费用”科目:核算企业根据所得税准则确认的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
“资产减值损失”科目:核算企业根据资产减值等准则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科目:核算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以及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衍生工具、套期保值业务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
第四节 会计账户及其基本结构
一、账户的概念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设置账户是会计核算的重要方法之一。
二、账户的分类
同会计科目的分类相对应,账户也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一)总分类账户
总分类账户是指根据总分类科目设置的、用于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核算的账户,简称总账账户或总账。根据账户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可将其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损益类账户五类。
(二)明细分类账户
明细分类账户是根据明细分类科目设置的、用来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明细分类核算的账户,简称明细账。总账账户称为一级账户,总账以下的账户称为明细账户。
三、账户的基本结构
账户分为左方、右方两个方向,一方登记增加,另一方登记减少。至于哪一方登记增加、哪一方登记减少,取决于所记录经济业务和账户的性质。登记本期增加的金额称为本期增加发生额;登记本期减少的金额,称为本期减少发生额;增减相抵后的差额,称为余额。余额按照表示的时间不同,分为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其基本关系如下: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上式中的四个部分称为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
账户的基本结构具体包括账户名称(会计科目)、记录经济业务的日期、所依据记账凭证编号、经济业务摘要、增减金额、余额等。
四、账户与会计科目的联系和区别
会计科目与账户都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科学分类,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没有会计科目,账户便失去了设置的依据;没有账户,就无法发挥会计科目的作用。两者的区别是:会计科目仅仅是账户的名称,不存在结构;而账户则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在实际工作中,对会计科目和账户不加严格区分,而是相互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