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4-06 04:40:50
第一章 总论
第三节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一、会计要素的涵义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是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作的基本分类。
会计对象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内容就是资金运动的过程。只有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才是会计核算的内容。
二、会计要素的内容
(一)资产
1.定义。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2.特征
(1)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
(2)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
(3)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3.资产的分类。资产按其流动性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是指企业在1年内或长于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被耗用的资产。
非流动资产是指不能在1年内或长于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被耗用的资产。
4.确认条件。应该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二)负债
1.定义。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2.特征
(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不属于现时义务的,不确认为负债。
(2)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3.负债的分类。负债按其流动性,一般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4.确认条件
(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三)所有者权益
1.定义。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
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
2.来源。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四)收入
1.定义。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收入的本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特征:
(1)收入应当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2)收入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入,该流入不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3)收入应当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五)费用
1.定义。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2.特征:
(1)费用应当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
(2)费用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该流出不包括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
(3)费用应当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3.分类。按照其经济用途不同,费用可以分为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前者计入产品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后者不计入产品成本而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
(六)利润
1.定义。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2.利润的来源构成。
经常用到的利润项目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三者的关系教材181: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3.利润与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关系。利润大于零(实现利润)时,一方面表现为资产的净增加或负债的净减少,另一方面表现为所有者权益增加;利润小于零(发生亏损)时,一方面表现为资产的净减少或负债的净增加,另一方面表现为所有者权益减少。
点击进入论坛查看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