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计从业证考试信息 ★ 

江苏会计证2011会计基础重点讲义:会计核算

时间:2011-08-29 20:39:4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第二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与会计基础
  一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它是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
  这一基本前提的主要意义在于:一是解决会计人员的立场。二是将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与该主体的所有者及职工个人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三是将该主体的经济活动与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
  凡拥有独立的资金,自主经营,独立核算收支,盈亏并编制财务会计报表的企业或单位就构成了一个会计主体。
  对会计主体概念还应明确: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非是对等的概念。法律主体(法人)都是会计主体,而会计主体并非都是法律主体(法人)。企业集团就是最好的说明。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将根据正常的经营和既定的经营目标持续经营下去。
  企业存在下列情况之一,通常表明企业处于非持续经营状态:
  1.企业已在当期进行清算或者停止营业
  2.企业已经正式决定在下一个会计期间进行清算或者听着营业
  3企业已确定在当期或者下一个会计期间没有其他可供选择的方案而被迫进行清算或者停止营业。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个相等的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建立在持续经营基础上)。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
  (一) 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采用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区别联系:
  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则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
  会计的四项基本前提相互依存,相互补充,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没有现代会计。
  二 会计基础
  会计分期假设,使得企业收入和费用的收支期间和应归属期间不一定完全一致。在收支期间和归属期间不一致时,产生了制定有关费用和收入确认的确认,计量的会计核算基础,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权责发生制的判断标准:两个凡是,收付实现制的判断标准:实收实付

【例2】(单选题)在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中,界定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空间范围的是() 
  A 会计主体 
  B 持续经营 
  C 会计期间 
  D 货币计量 
  [答案] A 
  【例3】(单选题)一般来说,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 
  A 并非对等的概念 
  B 是相互一致的 
  C是不相关
  D是相互可替代的 
  [答案] A 
  【例4】(单选题)会计分期是建立()基础上的。 
  A 会计主体 
  B 持续经营 
  C 货币计量 
  D 权责发生制 
  [答案] B 
  【例5】(单选题)我国实行公历制会计年度是基于()的基本会计假设。 
  A 会计主体 
  B 货币计量 
  C 会计分期 
  D 持续经营 
  [答案] C 
  【例6】(判断题)按权责发生制的要求,本年度末以银行存款支付下年度的财产保险费不应当算为本年度的费用开支。() 
  [答案] 正确 
  【例7】(判断题)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可以选择以人民币或者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答案] 正确 
  【例8】(判断题)企业集团不是一个独立的法人,但也可以作为一个会计主体。() 
  [答案] 正确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会计从业考试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宁波 Q青海 青岛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深圳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会计从业考试历年真题
 ★ 会计从业证考试信息 ★ 
 ★ 会计从业资格真题 ★ 
 ★ 会计从业题库及辅导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