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0-09-10 14:20:24
一、选择题
l~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 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作品中属于奏章的是()
A.《答司马谏议书》
B.《报刘一丈书》
C.《谏逐客书》
D.《大同》
2、下列诗歌中属于律诗的是()
A.陶渊明《饮酒》
B.陆游《关山月》
C.李白《行路难》
D.王维《山居秋暝》
3、苏轼《前赤壁赋》是一篇()
A.骚体赋
B.大赋
C.抒情小赋
D.文赋
4、主张文章应“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的文学家是()
A.韩愈
B.柳宗元
C.欧阳修
D.王安石
5、鲁迅著名的杂文集有()
A.《坟》
B.《彷徨》
C.《故事新编》
D.《呐喊》
6、《山居秋暝》是一首()
A.山水诗
B.爱情诗
C.政治诗
D.田园诗
7、李白是()
A.初唐诗人
B.盛唐诗人
C.中唐诗人
D.晚唐诗人
8、《蜀相》是一首()
A.山水诗
B.田园诗
C.边塞诗
D.怀古诗
9、《灯下漫笔》中所说的“第三样时代”是指()
A.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B.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C.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
D.社会主义新时代
10、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被收录在诗集()
A.《志摩的诗》
B.《翡冷翠的一夜》
C.《猛虎集》
D.《云游集》
11、下列人物中属于道家学派的有()
A.荀子和韩非子
B.孔子和老子
C.孔子和孟子
D.庄子和老子
12、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列举秦国四位先君广招人才的史实,然后得出“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的结论,这里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A.归纳法
B.演绎法
C.类比法
D.对比法
13、李密的《陈情表》是一篇()
A.世家
B.表
C.列传
D.奏疏
14、冰心的《往事》(——之十四)是赞美大海的,作者却在开头写道:“每次拿起笔来,头一件事忆起的就是海。我嫌太单调了,常常因此搁笔。”这里所采用的表现手法是()
A.欲扬先抑
B.侧面烘托
C.托物抒情
D.对比反衬
15、成语“狡兔三窟”出自于()
A.庄子《秋水》
B.《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C.《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D.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
16、孔子认为“大同”、“小康”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
A.人事制度
B.物质文明建设
C.所有制形式
D.精神文明建设
17、梁实秋早年参加的文学社团是()
A.文学研究会
B.新月社
C.创造社
D.左翼作家联盟
18、《背影》塑造人物形象主要采用的手法是 ()
A.对比手法
B.侧面描写
C.白描手法和侧面烘托
D.正面描写
19、曹禺创作的第一部剧作是()
A.《日出》
B.《原野》
C.《雷雨》
D.《北京人》
20、《发现》一诗被收录于闻一多的诗集()
A.《女神》
B.《红烛》
C.《死水》
D.《猛虎集》
二、文言文阅读
共30分。
1、阅读《大同》中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1概括这段文字的主旨。
自评分
2划分层次,概括每层大意。
自评分
3这段文字运用何种论述方法阐明观点,效果如何?
自评分
2、 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饿赢之余,虽欲去,必不达。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举之师,蔽遮江淮,沮通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1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
逆: 讲: 就: 滋:
自评分
2将其中“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一段话译成现代汉语。(4分)
自评分
3这段课文批评了哪些谬见?
自评分
3、阅读《李将军列传》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主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日:“足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访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日:“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之,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日:“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日:“皆下马解鞍:”其骑日:“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
日:“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1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
生: 陈: 所: 会: 怪: 之:
自评分
2将这段文字译成现代汉语。将这段文字中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浯。
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胡兵终怪之,不敢击:
自评分
3这段文字表现了李广怎样的个性特征?
自评分
三、现代文阅读
共30分。
1、阅读巴金《爱尔克的灯光》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30—32题。
然而人的安排终于被“偶然”毁坏了。.这应该是一个“意外”。但是这“意外”却毫无怜悯地打击了年轻的心。我离家不过一年半光景,就接到了姐姐的死讯。……对于姐姐,她生前我没有好好地爱过她,死后也不曾做过一样纪念她的事。她寂寞地活着,寂寞地死去。死带走了她的一切,这就是在我们那个地方的旧式女子的命运。
1作者对姐姐的回忆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自评分
2这段文字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自评分
3作者在“偶然”和“意外”上加引号的用意是什么?
自评分
2、阅读《门槛》片段,回答33—35题。
姑娘跨进了门槛。——厚厚的门帘立刻放下来遮住了她。
“傻瓜!”有人在后面咬牙切齿地咒骂。
“一位圣人。”不知从什么地方传来这一声回答。
1“姑娘跨进了门槛”象征着什么?
自评分
2“傻瓜!”的咒骂在此说明了什么?
自评分
3最后一句评价表现了什么?
自评分
3、阅读《风波》中的一段文字。回答36~38题。
现在的七斤,是七斤嫂和村人又都早给他相当的尊敬,相当的待遇了。到夏天,他们仍旧在自家门口的上场上吃饭;大家见了,都笑嘻嘻的招呼。九斤老太早巳做过八十大寿,仍然不平而且康健,六斤的双丫角,已经变成了一支大辫子了;伊虽然新近裹脚,却还能帮同七斤嫂做事,捧着十八个铜钉的饭碗,在土场上一瘸一拐的往来。
1在小说的结尾的场面描写中,作者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
自评分
2这种描写方法对于深化小说的主题起到了什么作用?
自评分
3这段文字中,“九斤老太康健”、“六斤新近裹脚”、“十八个铜钉的饭碗”具有何种象征意义?
自评分
四、作文
50分.
1、题目:谈创新 要求:A.必须写成以议论为主的文章; B.不能少于800字; C.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自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