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6月大学生村官申论范文:“新经济”――摆脱金融危机最佳出路

时间:2017-06-12 17:41:5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以下内容是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申论范文“新经济”——摆脱金融危机最佳出路,供考生参考及学习!

“新经济”——摆脱金融危机最佳出路

要真正走出“金融危机”形成的经济向下螺旋,克服危险,把握机遇,最终还是需要通过政策创新、技术创新、价值创新。因为只有创新,才能“医治”旧经济导致的危机综合症。

面对全新特征的全球金融危机,2008年以来出现了跨国政策联合行动,以G20召开为标志的围绕生产关系调整的政策创新已全面展开。这种国家政策创新或者国际政策联合创新,主要表现为各国对生产关系的调整,意图通过刺激内需来摆脱危机。中国的农村新政、城市地产新政和全国医改新政,就是意图唤起居民的消费热情,通过政策创新,创造有效需求实现的充分条件。就目前来看,这样的政策创新是有效的,经济衰退的速度开始减缓了。

但是,唤起最终消费,才是价值实现的主要出路,只有在解除了后顾之忧所提供有效的供给,终端消费才能唤起,这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来实现。所以,科技创新下的产业升级和收入提高,是唤起消费的必要条件。因为,社会发展进步程度的主要推动力量依然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只有在政策创新推动下的科技创新,才能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只有技术进步实现更大的“价值蛋糕”,劳动者在价值分配过程(V)的绝对量才能提高,资本品投资所得的M的绝对量和相对量也会提高。因此,新技术进步带动的价值创新和价值创造,一方面弥补前期金融危机造成的价值毁灭的窟窿,从而为走出危机实现复苏创造出新的“价值平衡”,即通过资产的升值对冲负债;另一方面科技进步为资本品投资带来更好的回报,推动围绕产业升级为标志的投资扩大和新产业形成。

如果说,科学代表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程度,技术则是人类掌握改造世界的实际能力。由于大部分时候科学需要通过技术体现其力量,因此,“新经济”主要关注技术及其创新对生产力、对推动我国产业升级的影响。笔者认为,“新经济”推动中国经济产业升级,主要通过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三条路径来实现。

新能源主要关注的是生产发展的物理力量,即能源的采掘、利用和转化。当前中国最突出的能源问题有两个:其一,高度依赖石油能源,经济因此受国际垄断资本的强力挤压,或者说国际垄断资本通过能源政策来转移中国的剩余价值;其二,单位产出耗能过高,单位生产力不高,无法降低在国际比较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同时造成环境污染,提高了经济发展的社会成本。因此,新能源技术创新指向新能源采掘和能源节约两个方向,前者即光伏、核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各种各样新能源的利用,而后者致力于生产和消费环节,如大型电机和建筑物等其间能源的合理利用问题。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将会为中国产业升级摆脱石化能源依赖创造条件。摆脱对石化能源的过度依赖,不仅是经济上的“效率”问题,更是国家发展战略能否安全实现的问题。

新技术,主要是指应用技术类的创新。例如新型电脑的开发、新型机械设备的发明创造等等。新技术实际上体现了社会创造新产品、创造新价值的能力,是科技进步推动价值创新产生影响的主要平台。新技术是生产力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新产业形成进而实现价值创新的主导力量。信息技术、平面显示技术、关键零配件加工技术和设备等新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将加快我国新技术集群的形成,并形成价值创造的规模效应。

如果说新能源、新技术主要着眼于对现有资源的创新利用,新材料则着眼于改变现有物质和材料的部分特性,从而得到满足生产和消费需要。实际上,新材料可以促进新能源、新技术应用“工艺”和设备的提高。目前,国内对新材料的重点领域在于节能减排、电子和信息业、尖端高科技行业等等。

其实,我国在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方面的理论研究,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并不太大,最大的软肋在于国内的“三新”研究长期停留在研究、实验阶段,缺乏将“科学”转化为“技术”的渠道和手段。事实证明,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三方面的生产力创新发展,需要引进生产关系的创新,即通过政策创新实现资源价值的再发现,管理机制的再造,产品的创新和市场的扩容,这五元素的创新与协调,都需要一个平台即通过资本高层次的创新,实现中国新经济的崛起,进而实现化危为机,实现中国产业升级的历史性突破。来源:考试大

新经济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是在下一轮技术革命和生产大发展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在以中央政府强化对新经济投入的背景下,笔者预计,新能源、新技术和新材料有望形成相互强化的正向循环的关系,加上资本市场创新的平台,新经济就有可能加速形成,这将是中国经济最终摆脱金融危机的最好出路。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村官考试省级导航 ★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 村官考试信息汇总 ★ 
 ★ 公务员考试试题汇总 ★ 
 ★ 省市县导航及其他考试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