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5月大学生村官申论热点:范雨素的走红与人文精神回归

时间:2017-05-24 07:02:2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以下内容是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申论热点“范雨素的走红与人文精神回归”,供考生参考及学习!

【背景链接】

“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一篇题为《我是范雨素》的文章,以这样的句子开头的自述,以质朴的表达、真挚的情感,收获了很多人的赞叹和眼泪。在微信端迅速收获“10万+”的阅读量。

文章文章作者范雨素是一位北漂“育儿嫂”:44岁、离异、初中文化、家政女工、8平米单间……一系列前缀在“10万+”阅读量的烘托下显得格外耀眼。

【综合分析】

[原因]

范雨素之所以能够走红并在广大人民心中引起共鸣,正是因为这样的存在于你我之间的一个普通人,有着不同寻常的梦想,精神世界的高度富足。

因为是一个普通人,每个读者都可以在她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有人在身上看到了做苦力的艰辛,有人在她的离异婚姻里看到了女人的不易,低文凭者从中看到成功的希望,猎奇者读到了大隐隐于市的传奇……人们潜伏于心底的经历与渴望被激活,都为似曾相识的“范雨素”而共鸣。

但是普通的范雨素具备不同寻常的特质:喜爱读书,有着“满足吃饭以外的精神欲望”,有着我手写我心的文学梦想,有着不甘屈辱、抵御荒芜的人文精神,她的淳朴、坚持、自省、不做作,在这个浮躁功利的社会显得难能可贵。一个出生低微、含辛茹苦、坚忍不拔、心怀梦想的草根形象拔地而起,契合了网络时代的传播特点,也激发出执着、奋斗、励志、温暖的社会正能量。

[当前存在的问题]

当今时代,文学似乎有些遥不可及。全民娱乐抹平了个人兴趣,快速消费让功利取代了痴迷,无用之事、无事之人难有容身之地。生活越发同质同构,社会也难免变得扁平。

对于生活在陌生城市的绝大多数人来说,漂泊感和疏离感如影随形。但农民工缺乏话语权和影响力,所以他们对城市的感受被更加无情地忽视了。

[对策]

科技蒸蒸日上之时,人文精神回归与重塑的问题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科技与商业,是理性主义的典型代表;而文学和艺术,则是人文精神的理想样本。保留对于文学的热爱,创造属于自己的文学,或许也就保留与创造了人文精神在这个时代转译的可能。

人都有基本温饱以外的精神需求,能让工人们在谋生之外,有条件“做点和吃饭无关的事”,不仅需要物质支持,更需要一种基于了解和信任,包容和平等的氛围。这就是王小波曾说的:“我们不仅需要一个现实的世界,还需要一个诗意的世界。那就是我们每个人的精神家园。”这需要我们政府的努力。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村官考试省级导航 ★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 村官考试信息汇总 ★ 
 ★ 公务员考试试题汇总 ★ 
 ★ 省市县导航及其他考试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