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5月大学生村官考试专业知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时间:2017-05-22 15:42:4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以下内容是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专业知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供考生参考及学习!

(一)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含义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指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贫困人口,由地方政府按照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供维持其基本生活的物质帮助的社会救济制度。

(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目标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目标是,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稳定、持久、有效地解决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演变

1996年,民政部印发了《关于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意见》指出:“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农村社会救济制度的重大改革,是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基本生活的重要措施,也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该《意见》还确立了“保障资金由当地各级财政和村集体分担”的筹资原则,并要求各地要积极试点、稳步推进。

2007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社会保障制度的通知》,决定在全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该《通知》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意义、目标、总体要求、保障标准和适用对象等问题都作出了具体的规定。2007年8月,民政部宣布全国31个省市已经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010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扶贫办、民政部、财政部、统计局、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部门的《关于做好农村最低社会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扩大试点工作的意见》,该《意见》决定通过探索两项制度的有效衔接,充分发挥农村最低生活保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的作用,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从而解决温饱问题并实现脱贫致富。

(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意义

1.有利于保障农民的基本生存权利

2.有利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3.有利于维护农村的稳定

4.有利于维护社会公正

(五)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对象

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规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是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主要是因病残疾、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造成生活常年困难的农村居民。”

(六)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标准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此项制度的关键环节,是界定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核定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界定补助水平以及安排补助资金的重要依据。如果保障面过宽,可能影响保障对象劳动就业的积极性;如果不及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随着生活必需品价格的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适时调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又将影响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效果和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力度。

2011年5月18日,民政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制定和调整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规范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制定和调整工作,明确各地在制定和调整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时,可以采用基本生活费用支出法、恩格尔系数法或者消费支出比例法,并要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制定和调整要坚持以下原则:第一,坚持科学性原则,以维持当地居民的基本生活所必需的消费品支出数据为基础,科学测算,充分论证;第二,坚持合理性原则,统筹考虑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需要、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使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失业保险、最低工资、扶贫开发等政策标准合理衔接;第三,坚持动态性原则,建立和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并随着当地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定期调整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第四,坚持规范性原则,严格遵守有关政策规定和程序规范,确保公开、公正和透明。

(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及其管理秩序

1.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的筹集以地方为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省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大投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根据保障对象的人数等提出资金需求,经过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列入预算。中央财政对困难地区给予适当补助。国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提供捐赠或者资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实行专项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

2.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管理秩序

(1)申请、审核与审批

申请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一般由户主本人向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提出。村民委员会受乡(镇)人民政府委托,也可以受理申请。

受乡(镇)人民政府委托,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村民委员会对申请人开展家庭经济状况调查,组织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后提出初步意见,报乡(镇)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后,报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

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核查申请人的家庭收入,了解其家庭财产、劳动力状况和实际生活水平,并结合村民民主评议,提出审核意见。

(2)民主公示

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及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接受群众监督。公示的内容为: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申请情况、民主评议意见、审批结果、实际补助水平等情况。对公示没有异议的,按照程序及时落实申请人的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对公示有异议的,进行调查核实,认真处理。

(3)资金发放

最低生活保障金原则上按照申请人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与保障标准的差额发放,也可以在核查申请人家庭收入的基础上,按照其家庭的困难程度和类别,分档发放。国家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方式,通过代理金融机构直接及时地将最低生活保障金支付到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账户。

(4)动态管理

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采取多种方式,定期或者不定期调查了解农村困难群众的生活状况,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保障范围,并根据其家庭经济状况的变化,及时按照程序办理发放、减发或者增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手续。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村官考试省级导航 ★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 村官考试信息汇总 ★ 
 ★ 公务员考试试题汇总 ★ 
 ★ 省市县导航及其他考试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