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4月大学生村官公基冲刺提分――央行的常用货币政策

时间:2017-04-26 14:09:0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第一个是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缴存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作为商业银行,其较为初级的赚钱方式是以比较低的利息率吸收存款,再以比较高的利息率发放贷款,从而赚得利息差。这里我们假设两种情况。情况A,银行吸收存款100万,存款准备金率10%,此时最多银行可以贷款给市场90万,假设此时贷款利息率是5%;现在我们看情况B,央行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10个百分点,至20%,也就是说此时银行最多可以贷款给市场80万。我们知道物以稀为贵,资金也是如此,则此时的贷款利息率高于5%。从而贷款利息率的升高直接导致企业借贷资金成本增加,抑制了投资与一定的消费,例如对于房贷和车贷的抑制。从而抑制了GDP的增长。反之,当经济处于萧条时期,则要刺激投资与消费,从而需要降低市场的利息率,也就需要降低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了。

第二个是再贴现率。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将其贴现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的预扣利率。再贴现的实质就是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申请贷款,从而增加了货币投放,直接增加货币供应量。再贴现率的高低决定了再贴现额的高低,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再贴现需求,从而整体影响再贴现规模。当经济处于萧条时期的时候,应该刺激经济,促使消费与投资的增加,即要求降低市场的利息率,要求商业银行可以贷向市场的资金增加,也就是要求降低再贴现率。那么,当经济处于过热时期则反向操作,也就是提高再贴现率。

第三个是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央行此活动和一般金融机构从事的证券买卖不同,中央银行买卖证券是为了调节货币供应量,而不是盈利。当经济处于萧条时期时,央行为了刺激投资与消费,变会想办法降低市场的利息率,也就需要增加金融机构的可贷资金,即买入证券,扩大基础货币供应,直接增加金融机构可用资金的数量,从而达到降低利率的目的;当经济处于过热时期时,央行便卖出证券,相应地收回一部分基础货币,减少金融机构可贷资金的数量,从而达到提高市场利息率的目的。

接下来我们看一个题目。

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以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这一决定对实体经济的传导机制是( )。

A.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投资和消费增加---实际产出增加

B.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投资和消费增加---实际产出增加

C.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投资和消费减少---实际产出减少

D.货币供给减少---利率上升---投资和消费减少---实际产出减少

【答案】A。解析: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会使得金融机构可以贷向市场的资金量增加,也就是货币的供给增加,从而市场的利息率降低,进而刺激了投资与消费,从而使得实际的产出增加。所以本题选A。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村官考试省级导航 ★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 村官考试信息汇总 ★ 
 ★ 公务员考试试题汇总 ★ 
 ★ 省市县导航及其他考试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