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3-07 17:40:08
行测言语理解模考试题
目前,医生们已经发现更多证据表明H5N1型禽流感病毒迅速变异,使抗禽流感药物“达菲”实效。
2005年1月,当一名13岁的越南小女孩因轻微肺炎被送到医院时,人们还庆幸她及时得到了“达菲”的治疗。用药初期症状确有缓解,但6天后她还是离开了人世。这只是牛津 大学临床研究中心专家诺·德容报告中的一例病毒进化证据。这一报告指出,尽管服用了“达菲”,越南医院8名感染H5N1病毒的患者中仍有4人死亡。调查显示,在两名病人的体内, 病毒已对“达菲”产性耐药性。
世卫组织认为,照此进化速度,H5N1型病毒在人际传播只是早晚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在4个国家中已有139人感染H5N1型病毒,71人死亡。由于目前流感疫苗对禽流感无效,而针对H5N1型病毒的疫苗正在研制中,因此治疗禽流感主要依靠4种药物。其中两种旧药“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对病毒效力已经较小,两种新药则是瑞士罗氏制药公司生产的“达菲”胶囊和英国葛兰素—史公司生产的喷雾式“乐感清”。
美国康奈尔大学医学院专家安妮·莫斯科纳指出,“达菲”的主要成分是被普遍用于治 疗常规感冒的神经氨酸苷酶抗化剂,它通过抑制神经氨酸苷酶,减低流感病毒向未传染细胞 扩展的能力。但在抑制神经氨酸苷酶方面,“达菲”并非完美。她和其他专家都认为,德荣报告说明“达菲”需要谨慎保存、妥善使用。
而“达菲”的制造商瑞士罗氏制药公司说,“达菲”必须在感染病毒后48小时内服用才会有效,并必须连续服用多天,疗效才明显。
德容和莫斯科纳都认为“乐感清”是较好的“达菲”替代品。但“乐感清”也有自身 的缺陷。作为喷雾式吸入药剂,它对某些有呼吸问题的患者并不实用,比如哮喘病人。它只对肺部感染者有效,但 H5N1型病毒还能感染其他器官,葛兰素一史克公司正研制注射式“乐感清”。
德容说,就像治疗艾滋病,对抗禽流感也需要用“鸡尾酒”疗法。现在用药多了几种选择。德荣说,一种叫利巴韦林的抗病毒药可以加入“鸡尾酒”处方,这种药物通常用于治疗肺炎。另外,抑制神经氨酸苷酶的新药“帕拉米韦”将来可能也是一种选择。“帕拉米韦” 是美国生物制药公司 BioCryst 研制的治疗禽流感针剂,目前尚在实验中,尚未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批准使用。
1.1.原文认为,“达菲”对抗击H5N1型禽流感病毒正在失去效力。下列不能作为这一结论依据的一项是( )。
A.一名13 岁的越南女孩接受“达菲”治疗,6 天后她还是离开了人世。
B.尽管服用了“达菲”,越南医院 8名感染 H5N1 病毒的患者中仍有 4 人死亡。
C.调查显示,在两名病人的体内,病毒已对“达菲”产生耐药性。
D.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在 4 个国家中已有 139 人感染 H5N1 型病毒,71 人死亡。
1.2.下列理解与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抗禽流感药物“达菲”之所以失去效力,是因为 H5N1 型禽流感病毒能够迅速变异。
B.由于禽流感病毒的进化速度越来越快,世卫组织担心,照此下去,H5N1 型病毒在人际传播只是早晚问题。
C.安妮·莫斯科纳和其他专家都认为,德荣报告说明“达菲”需要谨慎保存、妥善使用, 但瑞士罗氏制药公司不同意这一观点。
D.现在治疗禽流感主要依靠“达菲”、“乐感清”等4种药物,但它们在治疗禽流感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1.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研究“达菲”对抗禽流感药物正在失去效力的原因,有助于人类尽快寻找取代“达菲”用以对付禽流感的新药。
B.人类正遭受禽流感的威胁,加快研制出针对 H5N1 型病毒的疫苗是整个科学界的当务之急。
C.如果葛兰素一史克公司正在研制的注射式“乐感清”获得成功,那么人类就再也不用担心如何对付禽流感了。
D.事实证明,“帕拉米韦”新药能有效地抑制神经氨酸苷酶,它一旦投放市场,就能为人类对付禽流感提供强有力的武器。
1.4.对文中划线部分“鸡尾酒”疗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对抗禽流感需要象“鸡尾酒一样,应通过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治疗才有效。
B.对抗禽流感不仅需要用各种药物,用“鸡尾酒”治疗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C.“鸡尾酒”疗法的典型代表药物是利巴韦林抗病毒药。
D.由于禽流感病毒变异速度极快,为避免产生耐药性,用“鸡尾酒”疗法是在各种药 物中选择一种最新的药物。
现在,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相声明显竞争不过小品。为什么呢?
我想,主要的原因,在于现代相声在思想性的追求上有些落伍,整体上不如小品的思想性深刻。
按说,相声艺术发展到今天,在艺术上已经相当成熟了,说学逗唱的功夫和技巧,应该不会比小品逊色多少。小品是舶来品,直接借鉴了西方许多艺术手法,尤其在思想性和哲理性上独领风骚,这是它顺应时代风尚,后来居上的首要原因。
大家知道,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的整体素质和文化修养普遍提高,人们的审美层次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以往仅仅有趣的艺术形式已经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在追求艺术享受的同时,还追求思想的升华和哲理的启迪,追求“有益的”教诲。这“有益的”,不能理解为政治说教,也不能理解为道德说教,它更多的倾向于知识和哲理,倾向于生活中的真理。
每年的春节联欢电视节目中,那些艺术性和思想性俱佳的小品总是最受欢迎的,因为它值得人们花费时间和精力来欣赏。人们在观赏的同时,心灵得到了陶冶,智慧得到了启迪。相反,那些显得有些粗俗,仅仅为了逗得观众一乐的小品,往往并不能赢得广大观众的青睐。
有人说,中国人接受了几千年的说教,现在都有点厌烦了,艺术应该向纯艺术的方向发展。我觉得这是一种错觉。中国人是受了几千年的说教,这不假,但那是什么样的说教呢?如果违背科学,违背真理的说教,不要说中国人,更不要说现代的中国人,就是外国人不是也同样反感吗?但说教并不意味着就非要违背科学,违背真理,它不许传播科学、弘扬真理、启迪人生的智慧吗?人们,心中排斥的,只是虚伪造作无用的说教,决不会排斥真、善、美的教诲。向往真理,探究生活的哲理,是人的本能,什么时候也不会改变。
这几年,哲理故事逐渐流行于故事刊物中,为仅仅有趣、出奇的故事注入了一针强心剂,重新拉回了大量的读者,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大量的哲理美文,正风行于网络和各种期刊中,也是一种佐证。它证明人们永远不会拒绝真、善、美的艺术熏陶,不会拒绝有益的启迪。
所以,我愿意为说教争鸣,愿艺术永远不要脱离主题,脱离它该有的思想内涵。
2.1.下列对文章主旨的概括,正确的是( )。
A.人们排斥的只是虚伪造作无用的说教
B.艺术不要脱离主题和应有的思想内涵
C.说教应既有艺术性又有一定的哲理性
D.人们向往真理,热爱探究生活的哲理
2.2.人们的审美层次的质的变化表现在( )。
A.人们已不会被有趣的艺术形式所吸引
B.同时追求艺术享受和有益的教诲
C. 国民的整体文化素质普遍提高
D. 倾向于追求知识哲理及生活中的真理
2.3.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本文观点的论据的是( )。
A.某些电影作品情节简单,画面制作精良,票房收入屡创新高
B.某些小品中无厘头的情节设置和夸张表演受人诟病
C.一些在思想性上有些落伍的相声逐渐失去了观众的喜爱
D.某影片体现了对小城镇居民的人文关怀,成本低,叫好又叫座
2.4.第7段中,划线处“强心剂”一词指的是( )。
A.知识
B.故事
C.趣味
D.哲理
2.5.作者认为艺术应该向纯艺术的方向发展是一种错觉,是因为( )。
A.纯艺术只是一种理想,现实中并不存在
B.现代的中国人和外国人都反感违背科学的说教
C.追求真善美是所有艺术形式的终极目标
D.人们并不反对传播科学、启迪人生智慧的说教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21—25题
时下,原本被人在网上恶搞的“黑暗童话”,竟成了风行的儿童读物,并且为便于阅读(可获取更多利益吧),多是注音版的:优美的安徒生童话竟成了某些人恶搞的“ ① ”——最后变成白天鹅的丑小鸭,凄惨地被宰杀,成了盘中“烤鸭”; “睡美人”不是被王子唤醒,而是变成了邪恶的复仇女巫;“灰姑娘”最后竟遭遇火刑,成了陪葬者……这种“黑暗”像 ② 在孩子们中间游荡,甚至几欲吞噬那一颗颗幼小的心灵。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能不拍案而起:决不能让 “黑暗童话”毁了孩子!
一个人所具有的优良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童年时期所形成的> 甲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善良的情感没有在童年形成,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你也培养不出这种感情来。”儿童获得人生滋养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读书。像《安徒生童话》这样的童话经典,都是讲良善终归战胜邪恶,似一条条清澈的小溪,泛着仁爱与正义之波,这便成了人们长大的营养。而某些”黑暗童话“ 像 >③ ,正在污染着一片片葱绿的田野。意在渲染暴力、恐怖等内容的“黑暗童话”,颠倒了正确的荣辱观,放逐了崇高与伟大的情感。面对这种被扭曲的价值观,儿童会迷失方向,沉溺于庸俗与丑恶的泥沼。
针对“黑暗童话”的问题,仅仅依靠公众舆论对其批判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拿出问题的解决方案。首先,那些将经典视为“> ④ ”,肆意切割,用反主流价值来吸引眼球以牟取暴利的人,需要担负起社会的道义与责任。王蒙曾说:“应该扪心自问,你写的作品能不能拿给自己的孩子看?”这不妨可以看作是对某些人的警策之语。其次,儿童书籍究竟是否宜于儿童阅读以及在多大程度上适合儿童接受的判断,还有赖于一个科学、专业、公共的童书评判和儿童阅读的指导体系。当务之急,是在童书出版、儿童教育、儿童公共图书馆服务等领域,组建起若干支可以有效发挥图书监督和阅读指导作用的专业队伍,指导儿童的读书行为,从而防止“黑暗童话”对孩子的侵蚀。
3.1.填在空格处的语词恰当的一项是()
A. ①橡皮泥 ②幽灵似的 ③汩汩的黑水 ④砧板
B..①橡皮泥 ②汩汩的黑水 ③幽灵似的 ④砧板
C. ①砧板 ②汩汩的黑水 ③幽灵似的 ④橡皮泥
D.①砧板 ②幽灵似的 ③汩汩的黑水 ④橡皮泥
3.2.根据文意判断,“黑暗童话”的最主要特征是 ()
A.“黑暗童话”源自网络文学加注了拼音
B. 安徒生童话被人恶搞
C.美好的童话故事被篡改了结局
D.“黑暗童话”吞噬着孩子们幼小的心灵
3.3.根据文意,填在“甲”处的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善良的情感
B.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C.读书习惯
D.正确的荣辱观
3.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A.决不能让“黑暗童话”毁了孩子
B.一个人的品性取决于童年时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C.儿童时期需要接受正确的价值观教育
D.解决“黑暗童话”问题需要有切实可行的方案
3.5.对本文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段首先列举在风行的儿童读物中存在的种种“黑暗童话”现象,然后阐明“黑暗童话”的危害,为中心论点的提出奠定立论基础
B. 第二段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意在强调童年时期培养善良情感的重要性
C.第三段引用王蒙的话意在说明“黑暗童话”的编造者应该肩负起社会的道义与责任
D.本文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谬法、反证法等,阐述了“黑暗童话”对儿童的巨大危害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风是人们司空见惯的一种自然现象。人类对风的认识,更多的集中在它的破坏力上,至于说到对风的利用,只好用屈指可数来形容了。
1978年的夏天,在加利福尼亚的海滩上,绿色和平国际的前总干事斯蒂文?索耶和他的朋友立起了一只实验用的风力发电机,居然使风能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能源之一。在过去的20多年里,风电平均每年以约30%的速度增长。截至2004年底,世界风力发电装机容量总和为4604.8万千瓦。其中德国名列榜首,总装机容量1650万千瓦;美国第二,总装机容量68万千瓦。风力发电在世界能源格局中已占有一席之地。
目前,风电这个词在很多国家是能源领域具有"超前意识"的代名词。尽管在电力专家眼里尚无任何一种能源利用方式是纯粹环保的,比如说,石油和煤炭等化石燃料污染空气,核电站的核废料存在安全隐患,水力发电影响渔业,风力发电则会影响到鸟类的生存等等。但在环保主义者眼中,风能发电堪称是近乎完美的能源利用方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