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大学生村官考试申论热点:以人为本 走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解析

时间:2016-12-30 14:09:5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原因]

一是从发展阶段上来说,城市建设进入新阶段的需要。经过30年发展,我国城市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拐点”。目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接近55%,这意味着我国已经从“农村社会”迈入“城市社会”,势必带来城市管理模式、经济和社会结构以及文化形态的根本变化,城市发展理念、规划和管理体制亟须改革完善。

二是在我国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不少大城市患上了“城市病”,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生活成本居高不下,资源环境承载压力空前加剧。我们在发展中过分重“物的积累”、轻“人的发展”,重硬件建设、轻公共服务,重功能主题、轻文化责任,忽略了城市的非物质属性,忽略了“人”这一关键因素。着眼当下,更好处理城市与人、城市与城市、城市与自然的关系,“人”应当被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来。

三是发展模式上来说,城市发展相对粗放,“摊大饼”式的扩张建设成为普遍选择。如今,我们已经步入转型升级的关口,城市发展走向精细,优化治理,提升水平势在必行。“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从创造优良人居环境,到推进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领域配套改革,只有切实在城市工作的各个方面彰显“人”的价值,真正解决各项民生问题,让人们安居乐业,城市才会更有温度,也才能够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

四是从规划建设上来说,当前城市建设中千城一面问题尤为突出。凡是有点发展底子的,就都瞄着要建国际化大都市,在发展思路上急功近利,在城市建设上贪大求洋,破坏了城市原有的生命节奏与吸引力,更隐没了城市的文化维度,割断了人城之间的深厚情感。建筑是文化的载体,谋划城市的“成长坐标”,必须注重城市的内在文化肌理,多一些对历史的尊重与敬畏,保留城市风貌的整体性、文脉的延续性,让因地制宜成为遵循,让千姿百态成为追求。

[意义]

城市是人类的智慧创造,是人类文明的鲜明标志,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区域。让城市生活更美好,是城市建设、发展、治理的价值所在。实践充分证明,城市发展带动了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

从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看,我国现在开始进入城镇化较快发展的中后期。在这样的情势下,我们尤其要保持清醒头脑,清醒认识我国城市发展的问题和不足,直面规划建设重外延轻内涵、用行政命令取代法治以及“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只有致力于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才能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

[对策]

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根本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城,所以盛民也。”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是我们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城市的核心是人,关键是12个字: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解决好人的问题,是城市工作的价值指向;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是城市管理和服务的重要标尺。

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前提是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城市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有其自身规律。比如,城市和经济发展两者要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能脱离经济发展而人为大搞“造城运动”;城市发展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农业用地按相应规模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的过程,不能只要地不要人、只要白领不要蓝领;城市规模要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生态空间和建设空间比例失调,环境容量就不可避免变少,污染就必然加重。只有充分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才能做好城市工作。

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关键是坚持好“五大统筹”。统筹好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以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统筹好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以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统性;统筹好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以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以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统筹好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以提高各方推动城市发展的积极性。总之,城市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坚持集约发展,在统筹上下功夫,在重点上求突破,才能让城市发展更可持续更宜居。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村官考试省级导航 ★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 村官考试信息汇总 ★ 
 ★ 公务员考试试题汇总 ★ 
 ★ 省市县导航及其他考试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