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练习备考及答案四

时间:2016-12-19 11:42:0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下列关于使用价值和价值的选项中,正确的有:(   )

A: 使用价值是抬物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而价值是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 B: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而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C: 使用价值是具体劳动创造的,而价值是由抽象劳动形成的 D:

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它不会随商品经济的消亡而消亡,而价值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它会随着商品经济的消亡而消亡

答案: ABCD

2:使用价值、价值、交换价值的关系是:(   )

A: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 使用价值是不同质的,价值是同质的

C: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或内容 D: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答案: ABCD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它强调:(   )

A: 人们在改造世界活动中认识世界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D: 认识有能动性,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答案: ABCD

4: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主导性的平等原则应该是:(   )

A: 经济平等 B: 社会平等

C: 机会均等 D: 利益均等

答案: C

5:所有的社会问题都是源于“文化价值上的冲突”这是社会学中(   )理论流派的观点。

A: 文明冲突论 B: 社会解体论

C: 文化失调论 D: 价值冲突论

答案: D

6:社会变迁是指:(   )

A: 社会由无序向有序、由低级向高级的演进 B: 社会结构的变化与调整。

C: 表示一切社会现象,特别是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的范畴 D: 社会渐进性的平缓变化过程

答案: C

7:(   )是对垂直分化所产生的各阶级、各阶层之间关系的集中概括,指的是各阶级、阶层对相对稀缺的社会价值物在占有量和获取机会上存在着差异性。

A: 阶级趋同 B: 社会化

C: 社会分化 D: 社会不平等

答案: D

8:社会差别是社会成员之间基于社会属性的差别。在这里,具有社会意义的社会属性就叫作(   ),指的是社会关系空间中的相对位置以及围绕这一位置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A: 社会结构 B: 社会地位

C: 社会分层 D: 社会类别

答案: B

9:在同一劳动时间内,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产出的商品数量和单位商品价值量都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是:(   )

A: 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B: 商品数量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增大

C: 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减少 D: 商品数量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答案: C

10:市场体系的三大支柱是:(   )

A: 商品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 B: 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

C: 资本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劳动力市场 D: 生产资料市场、期货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

答案: B

温馨提示:加大学生村官考试交流QQ群:204581754 或者关注微信“cgksoffcn”可以和更多考友交流、获取更多备考资料、免费视频课等资料哦~

11:恩格斯指出:“只有通过竞争的波动,从而通过商品价格的波动,商品生产的价值规律才能得到贯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这一点才能成为现实。”这就是说,只有通过竞争和价格波动:(   )

A: 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才能实现 B: 商品才能实现等价交换

C: 价值规律才能表现出来 D: 价值才能决定价格

答案: ABC

12:商品和产品的区别是:(   )

A: 体现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凝结为价值,而物化在产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不形成价值 B:

商品不仅具有产品的自然属性即使用价值,而且还具备产品不具有的独特的社会属性即价值

C: 产品是存在于一切社会的永恒范畴,而商品是一个历史范畴 D:

产品的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而商品的使用价值则不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答案: ABC

13:作为商品的计算机软件,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   )

A: 软件磁盘本身 B: 软件的有用性

C: 购买软件的货币 D: 应用软件的计算机

答案: B

14:必然王国是指:(   )

A: 人们摆脱了盲目必然性奴役。成为自然界、社会和自身的主人的社会状态 B: 人们已经获得了自由的社会主义社会

C: 人们受盲目必然性支配,受自己所创造的社会关系奴役的社会状态 D: 人人自由平等的原始社会状态

答案: C

15: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虽然社会分化发生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但是其中最主要的对社会分化起决定作用的是:(   )

A: 人们的社会政治地位的分化 B: 人们社会经济领域中的分化

C: 社会生活领域中社会流动的加速进行 D: 社会生活领域中社会结构的变动

答案: B

16:社会运行的决定性条件是:(   )

A: 政治条件 B: 人口条件

C: 生态环境条件 D: 经济条件

答案: D

17: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的关系问题。

A: 思维和存在 B: 人和自然界

C: 主体和客体 D: 实践和认识

答案: A

18: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是:(   )

A: 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 B: 全面观点和片面观点的对立

C: 发展观点和静止观点的对立 D: 是否承认矛盾和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答案: D

19:量变和质变的辩证转化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   )

A: 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 前进性和重复性的统一

C: 连续性和阶段性(飞跃性)的统一 D: 直线性和循环性的统一

答案: C

20: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先的基本的观点是:(   )

A: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 B: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C: 对立统一的观点 D: 实践观点

答案: D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村官考试省级导航 ★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 村官考试信息汇总 ★ 
 ★ 公务员考试试题汇总 ★ 
 ★ 省市县导航及其他考试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