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12-13 11:40:50
最近,苏州一个24岁的工程师,不抽烟不喝酒,无不良嗜好,却因为加班频繁而猝死。就在这两天,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也传来两位正值壮年的医生猝死的噩耗。(12月11日央视网)
看了这个报道,笔者认为,要消减当前的“过劳死”困境,需破除很多企业已经根深蒂固的“加班文化”。
“过劳死”指的是长期慢性疲劳后诱发的猝死,即“由于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加重导致精疲力竭,甚至引起身体潜藏的疾病急速恶化,继而出现致命的症状。如今“过劳死”越来越普遍,超时加班成为摧残劳动者生命健康的主要“元凶”,其根源与如今很多企业“加班文化”大行其道,让劳动者“不得不过劳”成为一种艰辛和无奈的现实有关。
如今“加班文化”成了一种畸形的、可怕的企业文化。尽管我国的《劳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了八小时工作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2008年就通过了,但多年来,在很多单位仍是一纸空文。究其原因,一是老板把加班作为衡量员工品德和工作态度,经常加班的员工会受到老板的鼓励和夸奖,甚至以此作为他们评优晋级的依据。而按时下班的员工则被视为“不够敬业”而遭领导侧目。二是员工尽管心不甘情不愿加班,但是上司的压榨、同事间的激烈竞争,让其无法不选择投入更多精力更多时间在加班上。三是违法超时加班执法发现难、企业违法成本低、惩罚力度不大、劳动者维权难等,都是造成“加班文化”盛行。
要消减当前的“过劳死”困境,需破除“加班文化”。一是目前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中还没有“过劳死”的概念,只有“工伤”的概念,因此国家应该尽快对“过劳死”立法立规,对企业进行规范。二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反思,社会进步的目的在于给予人、给予生命最大限度的尊重。健康是人才可持发展人的根本。人才由于“过劳死”,浪费了人力资源,造成有经验的高端人才枯竭。让关爱生命,珍惜生命,尊重劳动者应成为一种敬畏,而不是一种文件上的“口号”。三是每个劳动者都有明白,世界上从来没有永动机。在工作与休闲、成就与健康之间,还是应该找到一个平衡点,珍爱生命,就应该有意识地远离过劳。遵循生态规律生存是一种健康常识。生命只有一次,无论多少金钱都是买不到它。个体的生命与时间的长河相比,只是短暂的一瞬,我们更应该倍加珍惜,用全部的热情与真诚去拥抱它、呵护它! 遇到身体不适和疲惫的时候,切不可强迫性的工作或忍耐压力,应该及时休息和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