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在家上学”需要立法规范

时间:2016-09-23 14:09:4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背景链接

2016年8月,一则题为《女儿成为“父亲教育实验品”,21岁女儿考不过初中试卷》的新闻,引发媒体热议。对此,《北京青年报》发表评论认为,四川泸州居民李铁军对女儿教育模式的最大问题是,完整的家庭结构被破坏,李铁军的妻子不仅离开,而且还曾提起诉讼,要求李铁军把女儿送回学校,而女儿独自学习和成长,其间没有可交流的小伙伴,人际关系几乎虚无化,孩子就此生活在一个封闭世界中。

综合分析

[综合分析]

近年来,我国舆论针对“在家上学”和“私塾”教育的看法很纠结:当孩子成长得不错,知书达理时,舆论往往给予高度肯定,认为这是勇敢摆脱应试体制,而当某个家庭的“在家上学”效果不好时,舆论又抨击父母把孩子作为“私人财产”,自搞一套是行不通的,学校教育才是孩子的归宿。

那么,“在家上学”究竟何去何从?当前,因父母对教育的需求更加多元与个性,而学校教育千校一面,我国选择“在家上学”的适龄学生,近年来逐年增多。保守的调查估计,至少有3万名学生选择“在家上学”。但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我国“在家上学”存在诸多严重问题。

首先,“在家上学”涉嫌违反《义务教育法》。我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适龄学生都要接受义务教育,家长作为监护人,必须履行义务送孩子去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很多选择让孩子“在家上学”者,是打擦边球,给孩子找一所学校挂学籍,然后以生病的理由休学“在家上学”。这也是我国《义务教育法》执行的难点之一。

其次,“在家上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堪忧,父母各行其是。一些家长根本不懂教育,只是因为对学校教育不满而把孩子领回家,就会走极端,与学校教育完全对着干,搞与学校教育完全不同的另一套。近年来,一些“私塾”办学很热闹,迎合的就是这些家长的极端教育需求,有的根本不学数学,有的则根本不上外语。

针对“在家上学”存在的这些问题,我国有必要采取务实的态度进行治理。不能简单地“一刀切”否定“在家上学”,也不能对“在家上学”乱象视而不见,任其在灰色地带生长。从个性教育与多元教育角度看,“在家上学”如果规范发展,可以为有个性教育需求的学生,提供更个性化的选择。

[参考对策]

专家总结,要通过立法方式规范“在家上学”。这既能给“在家上学”合法地位,也把对“在家上学”的父母教师资质、教育内容、学生身心健康和学籍管理问题等都纳入法治框架进行系统治理。如此,就既可以满足部分家长对孩子进行在家个性化教育的需求,也可让“在家上学”以“微型学校”的方式,与其他规模化办学的公立学校、私立学校一样,规范发展,促进教育多元化与个性化。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村官考试省级导航 ★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 村官考试信息汇总 ★ 
 ★ 公务员考试试题汇总 ★ 
 ★ 省市县导航及其他考试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