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0-29 10:24:37
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 )
2.关汉卿的代表作是《窦娥冤》。 ( )
3.提炼主题的基础是语言。 ( )
4.在某一职位上,如果有权无责,容易导致权力滥用。 ( )
5.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征。 ( )
6.宏观调控手段系统是由税收杠杆、信贷杠杆、外汇杠杆、价格杠杆组成的。 ( )
7.资本主义世界三大社会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是分析和判断资本主义历史趋势的客观依据。( )
8.有限责任公司就是股票不能流通和股东不承担什么责任。 ( )
9.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在19世纪60年代。 ( )
10.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调整和完善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解决基本矛盾。( )
11.一般认为,引进硬件,引进成套设备,属于比较低级的引进方式。 ( )
12.社会主义法制实质上是制度化、法律化了的社会主义民主。 ( )
13.市场经济是相对于产品经济而言的,讲的都是资源配置问题。 ( )
14.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稳定物价,这种稳定是绝对的。 ( )
15.公文处理是指对公文的撰制、传递处理与管理,是使公文得以形成并产生实际效用的全部活动。 ( )
16.财政部对国务院其他部委的财政收支和财务活动、财政税收政策、法规和规章的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属于职能监督。 ( )
17.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1919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新青年》。 ( )
18.行政制裁措施在同一事件中只能使用一次,不能反复使用。 ( )
19.党员违法犯罪后受到国法追究,可不再受党纪追究。 ( )
20.工会、共青团、妇联受同级党委以及其上级组织的双重领导,以上级党委为主。 ( )
第二部分 主观题
四、案例分析题(共10分)
认真阅读案例,并根据案例回答所附问题。(每小题5分)
1. 黄某9岁丧父,与母亲一起生活。一天邻居单某家的鸡少了一只,说是黄某所为。后其母亲与单某发生争吵。黄某因而对单某怀恨在心。一日,单某来黄某家串门, 黄某假装为其倒茶,将其事先准备好的一包剧毒农药倒入茶中。单某回家后毒发身亡。经查,黄某在作案时仅差5天就满14周岁。
问:黄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2.某刑警队侦察员邢某着便装执行任务时,看到熊某正在商店购买东西。邢某上前要熊某跟他走一趟。熊某知其是侦察员,于是撒腿就跑。邢某抬起警棒,朝熊某喊“站住”。随即朝熊某砸去,正中脑部,将其打倒在地,熊某死亡。
问:
(1)根据《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国家是否对熊某的死亡承担赔偿责任?
(2)谁为赔偿请求人?谁为赔偿义务机关?
(3)对邢某应如何处理?
五、公文改错题(共10分)
请将下面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关于推荐陈雨等九位同志参加××考察活动的请示报告
×财发[2002]07号
省外办:
根据你办《关于组织××省第九届对外交流考察活动的通知》精神,经我局研究决定,同意推荐陈雨等9位同志参加××考察活动,名单附后:
××行 李 强 高级会计师
××所 陈 雨 所长
报告当否,请批示。
××市财政局
2002年2月10日
六、综合分析题(共10分)
“九 五”期间,我国经济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市场经济秩序的混乱也令人触目惊心: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偷税、骗税、走私、商业欺诈、财务失真、文化市场混 乱……这些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给国家、企业经营者和消费者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构建社会信用体系、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已迫在眉睫。
阅读材料请回答:
(1)市场经济秩序混乱的种种表现违反了市场交易的哪些原则?
(2)说明假冒伪劣屡禁不止的原因并分析其后果。
(3)就构建社会信用体系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B 【解析】处级副职,县级副职,助理调研员属八至十一级。而县长属县级正职,因此B项不可能属于行政八级。
2.B 【解析】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则是我国权力机关。这点考生必须注意。
3.B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在戊戌变法中,改良主义者设立了京师大学堂,宣传维新思想。
4.C 【解析】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惟一特性,而意识则不是客观实在的。
5.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政府管理职能的运行过程。其中计划职能就是在政府管理中,围绕目标,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6.D 【解析】生产力是一切问题的最终根源,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同样离不开发展我国的生产力。
7.A 【解析】注意这里问的是基本目标,B、D 都是其目标之一,C是不可能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有一定的失业率,而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在于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8.A 【解析】生产力包括劳动者、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三要素,其中劳动者是主体要素,居于主体地位。
9.C 【解析】只有C是最全面地概括了一定时期一定的社会上层建筑的内容,他是一系列要素的总和,注意选择最佳答案。
10.A 【解析】政府职能的实施有赖于多种手段的采用,包括行政、经济和法律及其他,其中最主要的是依法行政,即通过行政立法、执法实施其职能。这也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11.D 【解析】《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七条明确规定为三个月。故选D。
12.D 【解析】这是因为我国的主要矛盾是社会发展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因此这两者决定了我们国家的中心任务,也成为我们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和工作重心。
13.C 【解析】这是因为我们国家的性质为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因此我国的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而这种性质和利益上的一致性,必然要求法的实现主要依赖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遵守。
14.B 【解析】这一原则是我国刑事立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我国《刑法》明确规定罪刑法定原则,但社会生活和犯罪的现实是多样的,在适用法律的过程中,也并非一概不考虑客观形势。而A、C、D都已显得过于极端化。刑法原则不是僵硬死板的。
15.C 【解析】对党员的违法乱纪行为的处理决定权应该在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而不是行政机关内部的监察部或者各级检察厅等,这是由党员纪律管理的特殊性决定的。
16.D 【解析】结合材料很明显可以看出,这些议案实际上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对基本政治权利的行使,是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批评和建议的权利的行使。
17.C 【解析】对立统一规律是联系和发展的根本规律,也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最基本的规律。由这个规律延伸出来其他的辩证法的观点,如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规律、发展和全面的观点等。
18.A 【解析】根据我国《国家机关组织法》,最高人民法院是国家的最高审判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同时也是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最高监督机关。
19.C 【解析】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则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20.B 【解析】根据我国的《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不服判决的被告人上诉或者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期限为10天。
21.C 【解析】这是党的基本路线中明确提出的奋斗目标,也是我国各族人民的愿望。但这不是一项基本国策,只能说是理想和目标,因此④是错误的。
22.D 【解析】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是1946年诞生的埃尼阿克,火车是在19世纪初期发明的,因此只有①、③、④项正确。
23.A 【解析】非政府成员的行政领导者的产生可用委任制或者称任命制,故选A。
24.C 【解析】这里需要法院审理后决定是否受理,而不是必须或者不能、应该,法院可以受理也可以不受理,应该根据具体复议的事项和管辖的范围以及是否超过了法定的期间决定。
25.B 【解析】形而上学的观点就是否认运动和发展的观点,因而看不见物质的运动性。
26.B 【解析】了解平行文的概念就不难做出正确的选择。平行文是指向同一组织系统的同级机关或非同一组织系统的任何机关发送的公文。故B项正确,考生应注意概念的把握。
27.D 【解析】我国《继承法》明确规定,法定继承中前一顺序的继承人排斥后一顺序的继承人,这是正确的,但同一顺序之中不分先后,平等享受继承权。
28.A 【解析】此题要求牢记概念,参见《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教材。
29.A 【解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指的就是公民在法面前无特权,不论性别、民族、职业、地位等都平等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并承担相应的义务,这充分体现了法律上权利的平等性。
30.D 【解析】加班费显然不属于奖励之列,应该是工资的形式之一,是劳动的报酬。
二、多项选择题
1.ABD 【解析】按照我国国家机关的分类,按设置属性分为三种即领导机构、办公机构和派出机构,而议事机构不在此列。
2.ABD 【解析】根据公文写作的要求,上下级之间是不允许联合行文的,同级政府之间或者政府与同级党委或者人民团体之间是可以联合行文的。
3.ABCD 【解析】我国新颁布的《公务员法》明确规定了公务员的纪律要求。选项A、B、C、D分属于第五十三条中的(一)、(二)、(十四)项。
4.ABC 【解析】人们发现和掌握真理受到社会实践水平、历史条件和主体认识水平的限制,但不受客体条件的限制,因为虽然客体具有无限性,但人们认识真理的过程也是无限的,所以这不是限制条件,故选A、B、C。
5.BC 【解析】根据我国的宪法和国家机构组织法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
6.ABCD 【解析】这是江泽民同志在西安考查时的谈话内容,应选A、B、C、D。
7.ABCD 【解析】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都具有社会公共管理职能,而这里的四个选项都是社会性的公共职能,应当全选。
8.AB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公文的一种具体形式的要求,调查报告是一种重要的行政公文,应该多加注意。D项不正确,调查报告目的不在于一般的传播信息或者授人知识。
9.AC 【解析】行政职权的产生和方式只有原始性的职权或者通过有职权的行政机关的依法授权,而内部和外部行政则是依据行政行为的对象和关系进行的划分。
10.ABCD 【解析】这要求理解社会主义目标的实现途径,四个选项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故全选。
11.ABCD 【解析】法的作用包括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虽然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法对于公共职能仍有广泛的作用。
12.AB 【解析】量变不等于只有统一没有斗争,矛盾无处不在的原理告诉我们,在事物的量变之中仍是对立和统一的结合,C则为质变,不合要求。
13.BC 【解析】根据《民族区域自治法》的第二十条的规定,应该是停止或变通执行,而不能简单地拒绝执行或退回。
14.ABC 【解析】现代公共政策制定体制是一个完备的有机体系,一般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构件:公共政策制定的中枢系统、咨询系统和信息系统。
15.ABCD 【解析】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之一就是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发展的,其中物质的运动是和静止对立统一的,理解静止和运动的辩证关系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和方法。四个选项从不同的角度正确的分析了此观点。
16.ABC 【解析】我国新颁布的《公务员法》对公务员辞职的限制性条件有明确的规定,A、B、C三项内容属于第八十一条中的规定,而D项则属于辞退的范围。
17.ABCD 【解析】我国法定的规范性文件包括五种:条例、规定、通告、办法和决定等。
18.AB 【解析】所谓直接经验就是亲自实践获得的认识和知识,间接经验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认识和知识。而由于具体主体的时间和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亲自实践,更多的是间接经验。至于它们的可靠性则不能简单地判定。
19.ABC 【解析】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主要应该看党的理 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故答案为A、B、C。
20.ABCD 【解析】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有四个:竞争性、平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社会主义条件下推行市场经济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