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大学生村官行测备考指导:近义易混词辨析(二)

时间:2014-11-17 18:02:5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91考试网提醒您关注:

选词填空,又名逻辑填空,是大学生村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中一项很重要的题型,很多考生在排除两个后会在最后两者答案中徘徊,有些词意思是相近的,但用法与语境却截然不同,这就给考生们带来很大的困惑,有时甚至在上面浪费的很多的时间,为此,村官考试网收集了一些近义易混词,将其对比辨析,希望能够给广大考生带来帮助。

51、陡峭、峻峭:前者侧重于山的坡度大而陡直,后者侧重于山势的高而险。

52、电讯、电信:前者指用电话或电报传播的消息;后者指用电话或电报传播消息的通讯方法。

53、独立、独力:前者指不依靠别人;后者指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某项任务。

54、典雅、高雅:前者指优美而不粗俗;后者指高尚而不粗俗。

55、抵制、抵御:前者指阻止有害的事物,使不能侵入或发生作用;后者指抵挡、抵抗。

56、对于、关于:都是介词,前者引进对象或事物的关系者。后者指(1)引进某种行为的关系者,组成介宾作状语;(2)引进某种事物的关系者,组成介宾作定语,后面要加“的”.注意:表关涉,用“关于”不用“对于”,指出对象,用“对于”不用“关于”,兼有两种情况时可以互用;“关于”有提示性质,用“关于”组成的介宾,可以单独作标题,用“对于”组成的介宾,只有跟名词组成偏正短语才能作标题,如对于政策的认识。

57、戴、带:“戴”作动词的一个意思是把东西放在头、面、颈、胸、臂等处。如“戴帽子、戴红花、戴袖章”.引申出来了有关的词如“戴高帽子、戴绿帽子”.“不共戴天”的“戴天”是头顶着天,“戴罪立功”的“戴罪”是顶着、承担着罪名。“戴孝”是身穿孝服、臂缠黑纱等表示哀悼,也常常写作“带孝”.在实际运用中,说“带孝”或“带着孝” 更为常见。因为有的人并不一定作“戴孝”的穿着,只是一定的期间里很多方面有所节制而已。

58、度过、渡过:“渡”的本义是“横过水面”, 如“渡河、渡江”,也可引申为“由此到彼”,如“渡过难关、过渡时期”等。而“度”的其中一个义项虽也是“由此到彼”、“过”的意思,但专指时间,如度日、欢度春节、度假、虚度光阴等。不过,在文言文中,“度”有时也通“渡”;如《南史·孔范传》:“长江天堑,古来隔绝,虏军岂能飞度?”而“渡”却不能通“度”,二者是混淆不得的。

59、到、倒:为了避免混淆,特别要注意这几点。(1) “倒霉”,也作“倒楣”,里面的“倒”不用“到”.(2) 副词“到底”跟“进行到底”里都是用“到”,如“你到底去不去、这里面到底有什么问题”.(3) 副词表示跟意料相反的“倒”,不能写成“到”.如“这样一来倒省事了、听你一说我倒想起来了、我倒要听听”.(4) 副词表示让步、转折的“倒”,不能写成“到”.例如:“我有倒有,可是不在身边。”“学倒学过,可是早忘了。”(5) 表示催促、追问的副词“倒”,不能写成“到”.如“你倒快唱呀、你倒会不会呀”.这里的“倒”是“倒是”的意思,不是“到底”的意思。以上几句中的“倒” 都可以说成“倒是”.

60、而后、尔后:都是连词,常用于书面语言。而后:以后,然后,表示在某事之后。尔后:从此以后,此后。“尔”有指代义,相当于“这”“此”.

61、恩惠、恩赐:前者是名词,给予或受到的好处。后者是动词,泛指因怜悯而施舍。

62、偶然、偶尔:前者指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相对于必然)。后者指间或,有时候(副词,相对于经常)。

63、幅、副:都作量词,“幅”是巾旁,跟巾帛、呢绒等有关,因此用来形容布匹、面料的宽度,如幅面、单幅、宽幅。有时泛指宽度,如:幅度、幅员。“幅”用作量词时,一般修饰布料、丝织品,也用来表示图画、布匹等。 “副”的意思是居第二位,属辅助性的,如副业、副官、副产品。当它作量词时,表示成套的东西,如:一副对联、全副武装;有时也用于表示面部表情,如:一副笑脸。

64、发奋、发愤: “奋”本义指鸟振翅飞翔,后来引申为振作、鼓动。 “愤”指因为不满意而感情激动。“发奋”指振作起来,如发奋努力、发奋有为等。发愤指决心努力,如发愤忘食、发愤图强等。“发奋”强调精神振作;“发愤” 突出精神受到刺激而产生向上的内动力。“发奋”使用的范围要比“发愤”大,“发奋”可以指个人,也可以指群体或国家,而“发愤”一般指个人。功能上,“发奋”可以说“奋发”,而“发愤”则不能说“愤发”.

65、抚养、扶养:都有“供养”之意。前者包含“教养、爱护”之意,多用于长辈对晚辈。后者多用于晚辈对长辈、平辈之间或对残疾人;或用于法律关系(父子、夫妻等)。

66、发现、发明:前者词义侧重于找到,后者词义侧重于创造。

67、法制、法治:前者指有关的法律制度。后者表示根据法律来治理国家。

68、复员、复原:指军人退出现役而转入地方。指病后恢复健康或事物遭破坏后恢复到原来的善状况。

69、风气、风俗、风尚:“风气”指社会上或某个集体流行的爱好和习惯;“风俗”指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的总和,范围较大;“风尚”指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70、妨害、妨碍:前者指有害于事物发展(程度重);后者指使事物不能顺利进行。

71、肤浅、浮浅:前者指学识浅,理解不深;后者指浅薄。

72、反映、反应:“反映”指把情况告诉、传达到有关部门(多用于对上级);“反应”指由外来刺激引起的某种活动或回应。

73、富裕、富余:前者指财物充足;后者指足够而有剩余。

74、赋予、付与:前者指(上对下)交给,是特殊用法;后者指拿出、交给,是一般用法。

75、废除、废黜、解除:“废除”指取消、废止(法令、制度、条约等);“废黜”指罢免、革除(官职),现多指废除特权;“解除”指去掉、破除(警报、顾虑、武装、职务等)。

76、凡响、反响:“凡响”指平凡的音乐;“反响”指事物所引起的回响,反应。

77、负心、腹心:前者指背弃情谊(多指转移爱情);后者指(1)比喻要害或中心部分(2)比喻极亲近的人(3)比喻诚意。

78、抚育、哺育、抚恤:“抚育”指照料、教育儿童或照管动植物;“哺育”指喂养,比喻培育;“抚恤”指(国家或组织)对因公受伤、牺牲或残废人员的家属进行安慰并给以物质帮助。

79、分辨、分辩:“分辨”是指把两个以上的人或事物区分开,有分析辨别的意思。而“分辩”指为消除所受的指责而进行解释、说明,与“辩解”意思相同。

80、进、改善:搭配对象不同,前者常与“工作、方法、技术”搭配;后者常与“关系、条件、生活”搭配。

81、沟通、勾通:两个词都有相通连的意思,但后者是贬义词,指暗中串通、勾结。

82、公然、公开:前者指公开的,毫无顾忌的(贬义);后者指(与秘密相对)不加隐蔽的。

83、关注、关照:前者指关心重视;后者指关心照顾。

84、灌注、贯注:前者指用液体浇灌;后者指精力集中,有贯穿下去的意思。

85、光临、惠顾:前者是敬词,称宾客的来到;后者是商店对顾客的敬词。

86、工夫、功夫:前者一般用来指时间、时候;后者指本领、造诣,主要指耗费的精力。

87、贯穿、贯串:前者指穿过、通过(较具体的事物);后者指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

88、过度、过渡:前者指超过适当限度;后者指由一个阶段转入另一个阶段。“过渡句”决不能用“度”.

89、给予、给以:前者是书面语,也作“给与”,读jiyu;后者所带宾语只说所给的事物,不说接受的人,并且多为抽象事物,读geiyi.

90、聒(guō)噪、鼓噪:“聒噪”是方言,指声音杂乱,吵闹;“鼓噪”古代指出战时擂鼓呐喊,以张声势,今泛指喧嚷。

91、观察、观测:前者指仔细察看客观事物或现象;后者指(1)观察并测量(天文、地理、气象、方向等)(2)观察并测度(情况),如:观测敌情。

92、国事、国是:前者指国家大事,后者指国家大计,国家的大政方针。用后者的地方一般也可用前者,但反之却不一定,比如较具体的事务,就不能用“国是”.

93、功效、工效:前者指作用、效果或功能;后者指工作的效率。

94、化装、化妆:“化装”有两个意思:(1)假扮;(2)指演员为了适合所扮演的角色形象而修饰容貌。“化妆”的含义:(1)特指艺术范畴,适用对象是指特定的表演者,有通过修饰、打扮而改变原来面貌的意思。该词义与“化装”是可以通用的。(2)指生活化妆,有用脂粉等妆饰品修饰容颜,使容貌美丽的意思。前者侧重于装扮,后者侧重于打扮。

95、含糊(含胡)、模糊(模胡):前者指(1)不明确、不清晰;(2)不认真、马虎;(3)示弱(多用于否定)。后者指(1)不分明、不清楚;(2)混淆。

96、侯、候:“侯”,可以指统属于天子的国君,秦汉以后,“侯”也指仅次于王的爵位;古时士大夫间也常以“侯”作为尊称,“侯”相当于今天的“君”.“候”一般指“等候”“等待”,也可指“问好”,还可指随时变化的情状,如“时候”“气候”“火候”等。

97、痕迹、踪迹:前者指(1)物体留下的印记;(2)残存的迹象。后者指行动所留下的痕迹,重在行动后留下的。

98、合计、核计:前者指(1)盘算,商量;(2)合在一起计算。后者指核算(成本)。

99、焕发、激发:前者指(1)光彩四射;(2)振作。后者指刺激使兴奋。

100、荒芜、荒废:前者指(田地)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后者指(1)该种而没有耕种;(2)荒疏(学业等);(3)不利用,浪费(时间)。

对于近义易混词辨析,村官考试网还将继续更新。希望广大考生多多关注,查漏补缺,弥补自己的不足。


Empty vessels make the most sound. 满瓶不响,半瓶响叮当.
Do not do to others what you would not have them do to you.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村官考试省级导航 ★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 村官考试信息汇总 ★ 
 ★ 公务员考试试题汇总 ★ 
 ★ 省市县导航及其他考试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