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在职不在岗”有何警示(四)

时间:2013-05-03 18:31:0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91考试网提醒您关注最新招考信息:

大学生村官不接地气的真问题

从舆论导向来看,很多人乐于把大学生村官不接地气归咎于大学生责任意识匮乏、工作积极性不高。殊不知,大学生村官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的存在,必依附于客观现实之中。因此,对其存在的问题也就不能单向度归因。抛却大学生自身原因不论,在我看来,大学生不愿到岗上班,还与以下诸多原因有关。

一是农村熟人社会的阻隔。乡村社会的本质其实就是一个熟人社会,在亲属关系的影响下,每个乡村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排外”现象。也正如采访中的那位大学生村官所言:“我所在村的老百姓特别‘抱团’,我是外地人,冷不丁凑上去聊天,人家还以为我臭显摆,神经有问题。”表面上看,这仅是一个交流上的障碍,但更深层次上,却是熟人社会对陌生人的天然排斥。这种排斥既体现在对权力的天然认同上——习惯于“本村事务,外人勿扰”的传统模式,又体现在村民对一个才毕业的学生的极端不信任上,凭什么把一个村的事务交给你?

在这样的尴尬现实中,一些大学生村官便找不到融入农村圈子的路,失去了存在感的他们,有些选择逃避,有些选择“混日子”,如此现状之下,再多的“大学生村官不上班”似乎也不足为奇。

二是大学生村官选拔的不接地气。在现行的选拔机制下,许多考核完全脱离了农村具体实际。从表面上看,一纸试卷下的选拔,被选上的似乎个个优秀。然而,到了农村以后,有些村官居然闹出“分不清青草和麦苗”的笑话,专业知识与所服务的农村不对口的现象更是比比皆是。这种脱离实际的选拔与任用,在很大程度上也打消了大学生服务基层的积极性,违背了我国制定大学生村官的初衷,使得一些大学生村官成了农村的摆设。

三是考核机制的不接地气。很长时间以来,许多地区对大学生村官的考核都是采取单一的量化指标,大学生村官合格与否不是村民说了算,而是由主管大学生的乡镇逐级向上报送考核材料,这就造成了大学生村官只对上级负责而不对村民负责的畸形现象。考核机制的不完善,为大学生村官不上班提供了客观条件,使得更多的大学生村官在职却不在岗。

河南濮阳深入到农村对大学生村官进行考核无疑值得赞许。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更多的视角去反思大学生村官不上班的诸多现实原因。当下之急,乃是建立一个更健全的选拔机制、更完善的考核体系、更人性化的融入策略,而不是将棍子单向地打在大学生身上。(新华每日电讯)


Make yourself necessary to someone. 使自己成为别人需要的人.
If wishes were horses,beggars might ride. 如果愿望是马,乞丐也有马骑.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村官考试省级导航 ★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 村官考试信息汇总 ★ 
 ★ 公务员考试试题汇总 ★ 
 ★ 省市县导航及其他考试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