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12-20 14:13:59
95、扑火时为确保安全,不要迎风打火头,不要打上山火,不要在悬崖、陡陂和破碎地形处打火。( √ )
96、扑救森林火灾发生危险时,可以按规范俯卧避险,即就近选择植被稀少的地方卧倒,头朝火冲来的方向,用手扒开湿土,把脸放进小坑里,用衣服包住头,双手放在身体正面。( × )
97、峡谷里,峡谷越长越窄,风越大。( √ )
98、森林火险等级越高,发生森林火灾的可能性越小。( × )
99、下山火速度快,不要直接扑打。( × )
100、火场自救中,当点火和其他条件不具备时,切忌顺风跑,应选择已经过火或杂灌稀疏、地势平坦的地段,用衣服包住头,快速顺风冲越火线,进入火烧迹地即可安全脱险。( × )
101、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102、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完成后,即可发布实施。(×)
103、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事件发生时,公安机关应当立即依法出动警力,根据现场情况依法采取相应的强制性措施,尽快使社会秩序恢复正常。(√)
104、由于公共危机管理具有特殊性,所以在处理公共危机时不需要依法行政。(×)
105、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应当实事求是、及时准确。(√)
106、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
107、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作出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决定、命令,可以不予公布。(×)
108、预警级别的划分标准由省级以下人民政府制定。(×)
109、对即将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社会安全事件,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
110、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义务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111、有关单位未及时消除已发现的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隐患,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的,由所在地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人民政府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112、新闻媒体应当有偿开展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公益宣传。(×)
113、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所有单位都负有预防突发事件的义务。这里的所有单位,包括国家各级各类机关,但不包括各类企业、事业单位。(×)
114、国务院有关部门、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有关单位应当为专业应急救援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和器材,减少应急救援人员的人身风险。(√)
115、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其他组织应当按照当地人民政府的决定、命令,进行宣传动员,组织群众开展自救和互救,协助维护社会秩序。(√)
116、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传播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的虚假信息。(√)
117、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在应对突发事件中,不能征用单位和个人的财产。(× )
118、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置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结束后,应当向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出专项工作报告。(×)
119、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调查评估工有四大原则:客观公正、科学正面、公开透明以及目标合理。(√ )
120、救人最重要,因此在应急管理过程中,不需要注意应急管理的成本和收益问题。(√)
121、重大人身伤亡事故是指一次事故死亡3人及以上,或一次事故死亡和重伤10人及以上的人身伤亡事故;特大人身伤亡事故是指一次死亡10人及以上,或一次死亡、重伤20人及以上的人身伤亡事故。(√)
122、应急保障的内容技术保障、资金和物资保障 、人员保障。(√)
123、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124、火灾中逃生应注意的事项:注意熟悉环境、遇事沉着冷静、辨明逃生方向、小心烟雾毒气、防止引火烧身、寻求外援帮助。(√)
125、泡沫灭火的原理是隔离、冷却、降低氧浓度。(√)
126、国家标准规定的安全色有红、蓝、黄、绿四种颜色。(√)
127、根据突发事件的周期,应急管理可分为预测预警、识别控制、应急处置、善后管理四个过程。(√)
128、在突发事件中需要接受隔离治疗、医学观察措施的病人、疑似病人和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机构采取医学措施时应当予以配合;拒绝配合的,由法院依法协助强制执行。(×)
129、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当地政府可以采取停工、停业、停课的紧急措施。(√)
130、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决定,可以对甲类传染病疫区实施封锁。(√)
131、患鼠疫、霍乱和炭疽死亡的,死者的尸体可交予其亲属处理。(×)
132、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有权对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行为给予行政处罚。(×)
133、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造成其它严重后果的构成犯罪的应对有关人员追究刑事责任。(√)
134、消防车前往执行火灾扑救任务时,不受行驶速度、行驶路线、行驶方向和指挥信号的限制,其他车辆、船舶以及行人必须让行,不得穿插、超越。(√)
135、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拆除,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拆除的,强制拆除,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处五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可以责令停产整治。(√)
136、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单位)应在1小时内逐级报告事故灾难情况。(×)
137、心脏按摩与人工呼吸不能同时进行,必须先进行人工呼吸,再进行心脏按摩。 (×)
138、煤气中毒后,人往往会头晕、恶心、呕吐、心慌、皮肤苍白、意识模糊、严重者会神志不清、牙关紧闭、全身抽搐、大小便失禁、面色口唇出现樱红色、呼吸和脉搏增快。(√)
139、地震三要素分别是:发震时刻、震中、震源深度。(×)
140、震级反映地震本身的大小,只跟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它是用"级"来表示;而烈度则表示地震后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它是用"度"来表示。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烈度则各地不尽相同。(√)
141、地震灾害是群灾之首,它具有瞬间发生、破坏剧烈、次生灾害严重、监测预报困难、社会影响深远等特点。(√)
142、人防工程是封闭的,一旦出现火灾、高温、烟雾或毒气会迅速充满地下空间。 (√)
143、长期困在黑暗中的人员,在救出重见光明前,应用灯光照射检查其双眼视力,以免失明。 (×)
144、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是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骨干和突击力量,按照有关规定参加应急处置工作。(√)
145、突发事件发生后,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体负责组织突发事件的调查、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 (√)
146、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对公众开展突发事件应急知识的专门教育,增强全社会对突发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147、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 )
148、有事实证明不可能发生突发事件或者危险已经解除的,发布警报的人民政府应当立即宣布解除警报,终止预警期,并解除已经采取的有关措施。(√)
149、有关单位和人员报送、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可以迟报、谎报、瞒报、漏报。 (×)
150、应急处置与救援,是应对突发事件工作的核心环节,应当坚持“先避险、后抢险,先救人、再救物,先救灾、再恢复”的原则。(√)
151、未做好应急设备日常维护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的单位,只要给予一定金额的罚款处分就可以了。(×)
152、突发事件的关联性、耦合性以及不确定性,要求各项应急预案之间一定要有机衔接。 (√)
153、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传播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的虚假信息。 (√)
154、基层应急管理应以“五个早”的工作机制为重点,“五个早”是:信息早报告、苗头早预防、隐患早排查、矛盾早化解、事件早处置。(√)
155、对于工作和生活中出现的危急病人,要尽量避免在现场对其进行急救,而应及时去医院救治。(×)
156、对因本单位的问题引发的或者主体是本单位人员的社会安全事件,有关单位应当按照规定上报情况,并迅速派出负责人赶赴现场开展劝解、疏导工作。(√)
157、发布预警级别警报就意味着进入了预警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都要根据预警级别采取相应措施。(√)
158、发布突发事件警报的人民政府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发布预警级别,不得变更。 (×)
159、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
160、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可以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与社会安全事件发生后应当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是完全一样的。 (×)
161、获悉突发事件信息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或者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
162、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当地政府可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
163、患甲类传染病死亡的,死者的尸体可直接交予其亲属开追悼会。(×)
164、因水污染受到损害的当事人,有权要求排污方排除危害和赔偿损失。(√)
165、从安全生产角度,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
166、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单位和矿山、建筑施工等高危行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必须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 )
167、1、根据《水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单位和个人有保护水工程的义务,不得侵占、毁坏堤防、护岸、防汛、水文监测、水文地质监测等工程设施。 (√ )
16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的土地和岸线的利用,应当符合行洪、输水的要求。(√)
169、在紧急防汛期间取土占地、砍伐林木的,在汛期结束后应依法向有关部门补办手续;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对取土后的土地组织复垦,对砍伐的林木组织补种。(√)
170、河道管理机构和其他防洪工程管理单位可以结合平时的管理任务,组织本单位的防汛抢险队伍,作为紧急抢险的骨干力量。 (√)
171、建设用地管理,是指国家为了调整建设用地关系,合理组织建设用地利用而采取的行政、法律、经济和工程的综合性措施。 ( √ )
172、某农民新建住宅占用农用地,依法应办理农用地转用报批,并要缴纳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
173、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道路、广场、绿地、高压供电走廊和压占地下管线进行建设。( √ )
174、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城市规划的义务,并有权对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 )
175、已编制乡规划、村庄规划的乡村违法建设,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划法》规定立案查处,依法实施强制拆除。( √ )
176、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必须遵守城乡规划法。(√ )
177、《城乡规划法》所称的城乡规划是指覆盖全部国土面积的规划。(×)
178、城市和镇应当依照城乡规划法制定城市规划和镇规划。城市、镇规划区内的建设活动应当符合规划要求。( √ )
179、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应当遵守土地管理、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的规定。( √)
180、建设单位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可先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主管部门申请用地,后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