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3-13 10:22:19
针对上述诸多做法,有专家认为:一座城市,看得见的,是面子:看不见的,是里子。在这一路走来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中国大多数城市建设者,各理各的管,各挖各的道,并且今天埋了的,明天重挖再埋,许多部门把地下糟蹋了,最后连个设计图都没留下来。这种急功近利、低成本的建设,已经给后人留下一个花巨资也难以收拾的烂摊子。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突飞猛进。我们的城市,楼房越来越高,市容越来越漂亮,但地下管网却越来越脆弱。这类基础设施工程,往往是利在千秋,功却不一定在当代,是看不见的民生问题。
如何关注窨井这个貌似小细节却关乎公民生命的大环节?杜绝窨井吃人,需从技术方面加以考量,更须提高职能部门的责任意识;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更须科学的制度做保证。技术再先进,公众参与再广泛,如果不从细节和制度上防范悲剧、捍卫生命的尊严,吃人案例便不会消失。
资料7
城市名片是城市形象的象征,承德的外八庙、景德镇的陶瓷、北京的故宫、上海的东方明珠……都成为城市亮丽的风景线。在日本,下水道的井盖已经成为鲜明的城市名片。19世纪50年代末,日本东京的工程师改善了井盖的表面纹路,增加了一些凹凸图案设计,这样既增强了表面摩擦力,又更美观。不同的花纹还有利于明确各行政主体的管辖范畴。市和区、町各级别政府管理的下水道,在井盖上分别采用市花、区花、町花,一旦维修,立刻就能识别责任主体。如果是私家用地的下水道,则会在井盖上标有“私”字,以示区别。最近,一些地区还在井盖上装上了卫星定位系统。
德国是个水灾频繁的国家,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让德国人痛定思痛,不断改进下水道。对于下水道井盖,德国人从设计到管理都做了周密的考虑。如:对井盖和井口的配合公差之精密和严格,需要使用块规(厚度精确的长方形金属块,是用来检验工件长度的工具)来计量,保证了井盖在汽车反复碾压下不变形、不破碎、不产生嗓音;为保证安全,德国一些地区将井盖等公共设施“承包”给附近的居民,居民们义务帮助照看,有损坏时随时报告给市政部门,市政部门了解问题后,若再出现市民安全事故,按照德国法律,市政部门就得负起法律责任;在修补下水道期间,市政部门会在警示标识牌到达之前,由穿着发光警示服装的市政工人拿着于持式警示牌站在下水道边指导行人,以免行人不小心落入水井;在维修期间,事故水井周边要围起二道“防护墙”;第一道“墙”直接用红白相间的警示带围住事故点,第二道“墙”则是1米高的厚重的立式栏杆墙,第三道“墙”则是在人行道前后两边竖起警示牌,表明“前方水井损坏,小心落井”,甚至对人行道旁的机动车道也实施不超过每小时30公里的限速。
目前,世界各国关于公共设施致害的赔偿责任立法在归责原则上虽然有所不同,但大都采取“无过错责任原则为主、其他责任原则为辅”的归责原则。无过错责任、也称无过失责任,是指当公共设施致害时,只要是发生了实际损害,国家就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而不问行政机关及公务人员在主观上是否存在过错。如在美国,不论水、电、气、污水、交通及电信,地下通道的管理统一归市政一家。如果出现问题,责任完全在市政。2004年,一名纽约市民在遛狗时不小心踩到了一个带电的铁质井盖面被意外电死。事后,纽约市长称,负责该井盖的统一爱迪逊公司对这起悲剧负有直接责任、但市政部门也应配合该公司保证井盖的安全。
为提高井盖的安全系数,纽约市环保局2012年宣布将在市内数十个下水道井盖下方安装电子监视器。目前,昆斯区和布鲁克林等地的21个下水道枢纽正在安装电子监视器。
此外,许多国家为避免行人误入窨井,有关部门会通过各种媒体向民众宣传安全常识:(1)遇到路面积水,尽量绕行,不要趟水;(2)遇到安装不牢靠的圆形井盖,尽量迈过去,不要踩过去,更不能踩在井盖上跺脚,那样是很危险的!而一旦落井,需要按照下述方法逃生:(1)找到某种光源;(2)站直身体前进;(3)等到深夜行动;(4)向“上游”移动。
资料8
150多年前,法国作家雨果曾在《悲惨世界》中发出“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的感叹。下水道作为城市的良心,井盖作为城市的名片,既是检验城市公共安全和公民幸福指数、城市是否宜居的重要尺度,也是检验城市管理者有无智慧和人本情怀的重要尺度。良心是一种责任,良心更须一种行动。修补井盖,就是修补良心;关注地下排水系统这种隐蔽的“形象工程”,就是关注老百姓翘首以盼的民心工程。
2013年3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的署名文章认为:抓住症结才能解决问题。但长期以来,一些管理者习惯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满足于应急之策,而不愿去改变造成结果的真正源头。比如,地面井盖丢失,往往忙于界定属于哪家单位,甚至不惜动用地下管线专家“会诊”,却没空想一想,为什么电力、电信、煤气、自来水、热力等都要“各自为井”?渐成常态的治标就这样代替了治本,以至于井盖管理应急处置中心都成了正式编制。而一提到治本,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出现,出了状况先以非常措施救救急,缓下来后,治本又被一再搁置。许多城市就这样成了生病的美人,地面光鲜靓丽,地下炎症不断,直到拖得转成慢性病,最后不得不移肝换肾。文章认为,管理者缺少治本的动力,甚至缺少治本的思维,原因就在于:为官一任,根治下水道这类事情,利虽长远,功却可能不在当下。这就造成了一种短视的行为:任上看不到成绩的工作不急,积重难返的问题往往是出了人命才能高度重视,媒体曝光才能协调出动,上面检查才能突击应对。文章指出,下水道问题,单靠指令或者单靠民意都无法根除。上级政府部门首先必须改变问标不问本的考核办法。有不少市长,因为大水淹死人而被问责,却没有哪一位市长,因为水漫城区而请辞。下水道等平时看不见的民生工程也应该严格纳入考核范围,通过立法或行政界定直径和深度等具体标准,确立阶段性目标,达不到就要问责。这就能够迫使城市管理者重新评估治本的价值。
申论要求
一、根据给定资料,分析频繁出现井盖“吞人”事件的原因。(20分)
要求:全面准确,条理清楚,简明扼要,语言流畅,不超过300字。
二、资料6中说:“一座城市,看得见的,是面子;看不见的,是里子。”资料1中说:“一个城市发展不能只重面子,不顾里子。”根据给定资料,谈谈何为城市的“面子”,何为城市的“里子”?二者是何关系?(20分)
要求:理解准确,分析恰当,条理清楚,文字简练。不超过250字。
三、资料7集中介绍了国外井盖管理的做法。这些做法,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有益的启示?(20分)
要求:内容确切、全面,分析恰当、合理,语言流畅、简洁。不超过250字。
四、资料8中说:下水道作为城市的良心,井盖作为城市的名片,既是检验城市公共安全和公民幸福指数、城市是否宜居的重要尺度,也是检验城市管理者有无智慧和人本情怀的重要尺度。请结合给定资料,以《“城市名片”与“城市良心”》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章。(40分)
要求:见解深刻,主题突出;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字迹清晰。不少于1000字。
答案解析:
一、根据给定资料,分析频繁出现井盖“吞人”事件的原因。(20分)
要求:全面准确,条理清楚,简明扼要,语言流畅。不超过300字。
【作答思路】
题干要求根据给定资料分析频繁出现井盖“吞人”事件的原因,考生由此可以判定,作答该题需要参考的给定资料范围是全部资料,作答任务是分析井盖“吞人”事件频繁出现的的原因,且答案要达到“全面准确,条理清楚,简明扼要,语言流畅”的要求,作答时要注意把字数控制在300字以内。
阅读材料,可知导致井盖“吞人”原因分为表层和深层两方面,考生按照这两方面组织答案即可体现条理性。
【^91考试网参考答案】
频繁出现井盖“吞人”事件的原因包括表层原因和深层原因。
表层原因是井盖和地下管线管理混乱,井盖丢失等问题频发。一是井盖设计有问题。路面上井盖密集、排列杂乱,带来了极大的管理难题和安全隐患;排水能力预测不足,导致井盖遇大雨易被冲走。二是权责不明,管理缺失。地下管线管理方式传统落后;城市井盖分属于多个部门,管理责任不明确,井盖丢失后不能及时修复;监管、验收不力,不能第一时间发现和补救。
深层原因是管理者存在短视行为。根治地下水道这类事情利虽长远,功不在当下。管理者缺少治本的动力和思维,往往任由问题积重难返甚至出了人命才会高度重视;只满足于应急之策,出现问题时只治标不治本。
二、资料6中说:“一座城市,看得见的,是面子;看不见的,是里子。”资料1中说“一个城市发展不能只重面子,不顾里子。”根据给定资料,谈谈何为城市的“面子”,何为城市的“里子”?二者是何关系?(20分)
要求:理解准确,分析得当,条理清晰,文字简练,不超过250字。
【作答解析】
从题干可知,问题要求对城市的“面子”和城市的“里子”进行解释,然后分析二者的关系。我们很容易发现,这两问与题干中引用的两则材料内容是相对应的,“面子”就是能看见的,“里子”就是看不见的,“一个城市发展不能只重面子,不顾里子”很明显就是阐述二者关系时的立足点。
本题既然是两问,通常就分两段作答,第一段解释城市的“面子”和“里子”,第二段阐释二者的关系,从而满足“条理清楚”这一作答要求。
【^91考试网参考答案】
城市的“面子”是城市形象的外在表现,显而易见且在短期内即可见到成效,如市容市貌等;“里子”则是城市形象的内在体现,不容易看见的且见效缓慢,如基础设施城市服务等民生问题。
“面子”与“里子”是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就像穿衣服,不能只注重光鲜亮丽而忽视舒适度,城市的健康发展不应只停留于表面而忽视城市中的人。对民生的重视程度是评价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准,而城市“里子”的丰富完善对提升城市形象往往作用更大,所以只有通过夯实“里子”,才能真正赢得“面子”,二者的有机结合相互统一才是对城市形象最完整的诠释。
三、资料7集中介绍了国外井盖管理的做法。这些做法,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有益的启示?(20分)
要求:内容确切、全面,分析恰当、合理,语言流畅、简洁。不超过250字。
【解题思路】
通过阅读题干,我们知道,本题是一道综合分析题,题目要求回答“由国外井盖管理的做法,我们得到的启发。”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先归纳国外井盖管理的做法的基础之上,总结出启示。要注意,启示和做法的区别,总结出做法只是第一步,高屋建瓴地分析出启示才是本题的难点所在。由题干可知,作答要点集中在给定资料7中。
【^91考试网参考答案】
国外井盖管理的做法,启发我们,城市管理必须提高安全意识,为公民安全出行担责。
一、重视宣传教育。通过媒体向公众宣传安全常识,避免其误入窖井。
二、加大城市精细化管理力度。如,日本改善井盖设计的纹路,既增强摩擦力,又美观,更有助于区别行政主体;德国的井盖设计精密、严格。
三、加大智能化管理力度。如,日本在井盖上装上卫星定位系统,纽约安装电子监视器。
四、由政府担责,加大监管力度。如,德国调动居民参与监督,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在事故现场,围起三道“防护墙”;美国地下通道的管理统一归市政一家,出现问题,由市政完全负责。
四、资料8中说:下水道作为城市的良心,井盖作为城市的名片,既是检验城市公共安全和公民幸福指数、城市是否宜居的重要尺度,也是检验城市管理者有无智慧和人本情怀的重要尺度。请结合给定资料,以《“城市名片”与“城市良心”》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章。(40分)
要求:见解深刻,主题突出;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字迹清晰。不少于1000字。
【写作思路】
本文要求结合资料8中“下水道作为城市的良心,井盖作为城市名片,既是检验城市公共安全和公民幸福指数、城市是否宜居的重要尺度,也是检验城市管理者有无智慧和人本情怀的重要尺度。”这句话,以“城市名片”与“城市良心”为题写一篇以论文章。从题干中可看出,考生写作之前必须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这句话点出的重要点是:下水道、城市良心、井盖、城市名片、公共安全、幸福指数、城市宜居、城市管理、人本情怀等等。综合归类后大致是:下水道和井盖归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安全、幸福指数和宜居归为一类,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