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12-02 08:18:19
15.【答案】D。解析:题干主要讲了社情和民情的区别与联系,强调社情与民情的联系。第一句说社情与民意不同,社情包含民意。第二句讲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最主要是了解民情民意。A项不是题干强调的重点,B项不合题意,C项太绝对,D项正确。
16. 【答案】C。解析:材料的主旨是最后一句,前面列举了古代诗句中关于良马名称的表述,“紫燕”和“飞燕”都是良马的代称,最后提到用“紫燕骝”或“飞燕骝”来命名铜马最为雅致贴切,所以C项合适。A项文中只是提到古代诗句中关于良马的表述,并没有说古代诗人善于写马。B项是论证主旨的一个材料,而不是主旨。D项属于无中生有,文中没有提到“南北朝文人都喜欢马”。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
17. 【答案】A
解析:此题是一个并列就够,从可可碱、咖啡因、苯丙胺三个角度说明了巧克力具有促进兴奋的作用
18.【答案】C。解析:这段话论述了比赛中失败的原因是在于没有战胜自己身上的包袱,比如骄傲、急躁、气馁、荣誉、患得患失、马虎大意等,内因是根本,强调要战胜自己,才能战胜对手。A项太笼统,B项太片面,D项太绝对,战胜了自己并不一定就能战胜对手。战胜自己只是战胜对手的一个必要条件。所以选C。
19.【答案】C。解析:这段话强调民主管理的两个方面,即对经营者的监督以及人民的主人翁地位。A项符合题意,B项也符合题意,D项也符合题意,C项太片面,所以选择C项。
20.【答案】D。解析:材料中乞丐不仅受到了一个外国人的帮助,并且他也将自己的爱奉献给了一位身患重病却无力支付医药费的女孩。选项A片面强调了乞丐的行为,而忽视材料中其他人的行为。选项B不够准确,文中提到乞丐近一天时间所获无几,选项C说法过于绝对。正确答案是D。
21.【答案】C。解析:这段话前两句陈述三峡电站的经济效益,后两句强调三峡电站的环保效益,说明从整体上看,与三峡电站造成的破坏长江流域生态,造成泥沙淤积相比,它 还带来了很大的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所以C项正确。A项不符合题意,B项属于无中生有,D项不符合题意,因为题干中已经做出了明确的评价。
22.【答案】A。解析:中国政府重申一贯坚持的原则,西藏、台湾都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表明中国底线外交中的清晰性,希望默克尔认错表明反馈性,而强调中德的战略伙伴关系则是表明底线外交的建设性,所以A项正确。
23. 【答案】D。解析:题干前面指出,“‘主权’意识正在被淡忘”,随后又说明文化侵略是“潜移默化、无声无息”的,结合段首“国家主权神圣不可侵犯”,因此,这段文字主要是为了提醒大家不能忽略了在文化上对国家主权的侵略。
24.【答案】B。解析:第一句讲父亲对于邻居对自家稻田造成的减产从无怨言,非常宽容。第二句讲父亲的宽容得到了邻居的回报。A项“以德报怨”不符合题中事实,题中讲的是投桃报李。C项不能全面概括题干的内容。D项只是强调退让,而没有提及回报,不合题意。所以选B项。
25.【答案】C。解析:第一句概括了大亚湾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第二句具体说明大亚湾的繁荣,两者有着因果联系。A项只是介绍了大亚湾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太片面。B项介绍了大亚湾的工业和旅游项目,不合题意。D项说大亚湾是一座现代化城市,太笼统,没有表达出这段话的意思,所以应选C项。
26. 【答案】B。解析:二级等差数列变式。
相邻两项差为3、6、12、(24)、(48),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21+24=45。所以选B项。
27.【答案】A。解析:典型和数列。前两项之和等于第三项,往后依次类推,答案为A。
28.【答案】B。解析:二级等差数列:相邻两项差为10、11、12、(13),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77+13=90。所以选B项。
29.【答案】C。解析:间隔组合数列,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12、14、16与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10、13、16的间隔组合。16+2=(18),16+3=(19)。所以选C项。
30. 【答案】C。解析:间隔组合数列,奇数项13,11,9,(7)为等差数列。偶数项是9,
6,13,(0),9×2+1=19=6+13,6×2+1=13=13+(0)。选择C项。
31.【答案】D。解析:间隔组合数列,偶数项和奇数项规律一样,前一个分数分子、分母都乘以2得到下一个分数,答案为D。
32.【答案】D。解析:和数列变式,第1项+第2项-1=第3项,依次类推,13+20-1=(32),20+(32)-1=51。所以选D项。
33.【答案】D。解析:组合数列,两两一组,后项减去前项的数,122-22=100,11221-1221=10000,(1112211)-112211=1000000,100、10000、1000000是公比为100的等比数列。所以选D项。
34.【答案】B。解析:间隔组合数列,公差为7的等差数列7、14、21和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4、8、16,( )=21+7=28,( )=16×2=32。所以选B项。
35.【答案】C。解析:典型等比数列,公比为,( )=20×
=10,所以选C。
36.【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此钢管锯一次要用4分钟,那么将它锯成8段要锯7次,需要7×4=28分钟。所以选D项。
37.【答案】C。解析:此题为最大公约数问题。根据题意可知:要使四边上每两棵树间隔距离都相等,这个间隔距离必须能整除每一边长。要种的树尽可能少(间隔距离尽可能大),就应先求出四边长的最大公约数。60,72,96,84四数的最大公约数是12,至少种的棵数:(60+72+96+84)÷12=26。所以选C项。
38.【答案】C。解析:第一次相遇时,乙比甲多行400米,第三次相遇时,多行1 200米,每秒多行1米,需1 200秒。所以选C项。
39.【答案】A。解析:由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长应是5cm,所以周长为5+2+5=12cm。所以选A项。
40.【答案】C。解析:设降价之前观众人数为1,一张票降价x元,那么10×(1+)=2×(10-x),x=4,所以选C项。
41.【答案】D。解析:此题为浓度问题。设酒精原来有x千克,40%x÷(x+4)=30%,解得x=12,再加入m千克纯酒精,(40%×12+m)÷(12+4+m)=50%,解得m=6.4。所以选D项。
42.【答案】A。解析:设飞机最多飞出x小时就需往回飞。1500x=1200×(6-x),解得x=。所以选A项。
43.【答案】D。解析:根据选项得出答案,根据题意可知:所求的数是3的倍数,加2是5的倍数,且加4是7的倍数只有D项符合。所以选D项。
44.【答案】B。解析:因所有棱长之和为72,故长+宽+高=72÷4=18,已知长宽高的比是4:3:2,所以长为8、宽为6、高为4,体积=长×宽×高=192。所以选B项。
45.【答案】A。解析:观察四个选项,每个选项中第三个数字的和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