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3-17 07:20:28
1、综合题 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奥卡万戈三角洲(图中的A三角洲),亦称“奥卡万戈沼泽”,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三角洲,由奥卡万戈河注入卡拉哈里沙漠而形成。
材料二:奥卡万戈及其周边地区区域图。
材料三: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和海平面以下地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丙湖泊的形成原因?(2分)
(2)与乙地相比,甲地在图中所示季节降水量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4分)
(3)根据材料,试从外力作用的角度描述A三角洲(奥卡万戈三角洲)的形成过程。(3分)
(4)此季节,图示陆地西部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判断理由是 。(3分)
参考答案:
(1)板块的张裂作用(1分),地壳断裂下陷形成(1分)。(共2分)
(2)特点:甲地降水量大于乙地(1分),
原因:风由海洋吹向陆地(1分),地处迎风坡(1分),甲沿岸有暖流经过(1分)。(共4分)
(3)奥卡万戈河上游流域发生水土流失,土壤被流水侵蚀进入河流(1分);
通过河流的流水搬运作用,搬运至卡拉哈里沙漠北部的沼泽地(1分);
由于地形平坦,流速减缓,泥沙沉积作用形成三角洲(1分)。(共3分)
(4)特点:温和湿润(1分),
理由:海洋等温线向南弯(较高纬)、陆地等温线弯向北(1分),
表明时值南半球冬季,当地受盛行西风(西北风)控制(1分)。(共3分)
本题解析:
(1)读图,丙湖泊位于东非裂谷带,所以主要是板块的张裂作用,地壳断裂下陷形成
(2)读图,甲地盛行东南信风,风由海洋吹向陆地,甲地处迎风坡,多地形雨,甲沿岸有暖流经过,乙沿岸有寒流经过,所以甲地降水量大于乙地。
(3)奥卡万戈河上游流域发生水土流失,土壤被流水侵蚀进入河流。通过河流的流水搬运作用,搬运至卡拉哈里沙漠北部的沼泽地。由于地形平坦,流速减缓,泥沙沉积作用形成三角洲,易形成三角。
(4)读图,根据图例,陆地西部地区的海洋等温线向南弯,即凸向较高纬度,陆地等温线弯向北,说明南半球此时是冬季,图示区受盛行西风带控制,气候特征是的温和湿润。
考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主要气候类型特征、成因。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地理现象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 )?
A.云南路南石林的形成
B崇明岛的形成?
C.澳大利亚大堡礁的形成
D.基拉韦厄火山的喷发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塑造地表形态的地质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内力作用主要包括地震、变质作用、岩浆活动(火山活动)。外力作用包括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云南路南石林的形成是流水的侵蚀作用为主,崇明岛的形成是流水的沉积作用为主,澳大利亚大堡礁的形成是珊瑚的遗体堆积而成。只有基拉韦厄火山的喷发属于内力作用,故选D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熟悉各种地表形态的主要成因,由于考生可能对题目中地理事物的所在地不熟悉,不理解其成因而错选。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P岛是由沿裂谷溢出的上地幔物质堆积而成, 2010年春季,该岛的火山多次喷发,目前已进入火山喷发活跃期。读图完成。
小题1:造成图中甲、乙两处等温线发生明显弯曲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海陆分布、纬度位置
B.洋流、地形
C.太阳辐射、洋流
D.盛行风、地形
小题2:P岛多火山是由于其处于
A.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地带
B.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张裂地带
C.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地带
D.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张裂地带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根据图示图中甲处等温线向北凸出,温度较高,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乙处为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海拔高,气温低,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2:本题考查板块运动。P位于冰岛,处于板块的生长边界。位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张裂地带。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填空题 (12分)据中新网报道,2014年9月14日,冰岛巴达本加火山爆发,岩浆喷涌而出。巴达本加火山是冰岛第二大火山,根据记录,该火山最近一次爆发是在100年前。读下图回答。
(1)冰岛是欧洲西北部的一个岛国,处在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之间;从板块移动方向看,冰岛位于板块的________边界(填“生长”或“消亡”)。(3分)
(2)成因上,火山喷发所形成的岩石属于_________________。(1分)
(3)火山喷发时产生的火山灰云团,削弱了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反映在大气热量平衡示意图(右图)中相应的数字编号是________、________;增强了射向近地面的大气逆辐射,图中相应的数字编号是________。从理论上说,空中火山灰云团使得当地昼夜温差变________。(4分)
(4)在冰岛苔原带中的热泉附近分布有草甸,该地理现象反映的地理分异规律是_______________。(2分)
(5)冰岛火山喷发的烟尘缓缓向英国、挪威、德国、波兰等国飘移,“吹瘫”了欧洲空中交通,其原因主要是该地区受到________(风带名称)的影响。(2分)
参考答案:
(1)亚欧 美洲 生长(每空1分,3分)
(2)岩浆岩(1分)
(3)①②③ 小 (每空1分,4分)
(4)地方性分异规律(2分)
(5)西风带(2分)
本题解析:
(1)冰岛位于大西洋中部,位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之间,为生长边界
(2)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为岩浆岩。
(3)图中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②为吸收作用,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地面辐射。因此削弱太阳辐射的为①与②,火山灰可得当地气温日较差变小。
(4)冰岛纬度高,热量条件差,在热泉附近因受非地带性因素影响,改变了当地的热量状态,有草甸分布。因此反映的是地方性分异规律。
(5)北纬40度到60度之间为盛行西风带,受西风吹动,烟尘朝欧洲方向飘移。
考点:板块构造、岩石成因、大气的热力状况、三圈环流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地质勘探甲图B处有一大煤层。读下列甲、乙两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甲图中与③ 所示的地质作用相同的箭头是( )
A.①
B.②
C.⑤
D.⑥
【小题2】若沿⑦ 处向下钻探100米,发现地层由黏土、淤泥、岩石等物质组成,岩石中含芦苇化石。该岩石属于甲图所示的( )
A.A类岩石
B.B类岩石
C.C类岩石
D.难以判别
【小题3】下列各图所表示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于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示判断,A由岩浆直接形成,应为岩浆岩,B有煤层,应为沉积岩,由B到C的③为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由岩石相互转化可知⑥为变质作用,所以选D项。
【小题2】根据题意,岩石中有化石,应为沉积岩,根据上题分析,属于沉积岩的是B类岩石,因此选B项。
【小题3】观察图,图①为内力作用形成的褶皱,图②为风力侵蚀形成的风蚀地貌,图③为河流堆积形成的河口三角洲,图④为断层,综上应选A项。
考点: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岩石分类;地表形态的力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