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3-17 07:20:04
1、单选题 世界主要的乳畜产品出口国是(? )
A.美国
B.法国
C.荷兰
D.新西兰
参考答案:CD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中以畜牧业为主的有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在阿根廷最为显著,乳畜业在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有利于牧草生长的地区。荷兰和新西兰是世界重要的乳畜产品出口国。世界主要的乳畜产品供应国有荷兰、丹麦、新西兰等。所以本题选择CD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图所示区域是中国是最大的葵花籽生产区,其中甲市有中国最大葵花油生产基地。其产品销往国内外,近几年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市场对葵花籽需求量大大减少,有些地区还出现葵花籽滞销现象。
材料二:向日葵原产热带,但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强,是一种喜温又耐寒的作物。它植株高大,叶多而密,是耗水较多的作物。喜欢充足的阳光,其幼苗、叶片和花盘都有很强的向光性。日照充足,幼苗健壮能防止徒长;生育中期日照充足,能促进茎叶生长旺盛,正常开花授粉,提高结实率;生育后期日照充足,子粒充实饱满。
材料三: 2013年3月8日下午,随着冷空气前锋不断逼近,蒙古国中部出现沙尘暴。14时,新疆淖毛湖出现强沙尘暴。晚上,内蒙古地区中南部出现扬沙,局地还有沙尘暴。“大风将沙尘卷向空中,在高空西北气流作用下飘向华北平原地区”。 西北农牧区过度樵采是荒漠化原因之一,荒漠化加剧了沙尘暴,成为北京的沙尘暴重要沙源地,北京“雾霾未去、沙尘再起”。
(1)据图分析图示区域种植向日葵的有利条件。(10分)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该地区是否应该继续大力发展向日葵种植,请说明理由。(8分)?
(3)结合材料三分析如何有效解决沙源地农牧区的生活能源问题,以缓解北京的沙尘暴天气。(8分)
参考答案:
(1)该地区位于半干旱和干旱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4分)?
位于黄河附近,有充足的灌溉水源;(2分) 接近消费市场;(2分) 交通便利。(2分)
(2)观点1:应继续大力发展向日葵种植。(2分)
理由:确保就业,(3分) 增加收入,(3分) ?
观点2:不应该大力发展向日葵种植(2分)。
理由:向日葵生长耗水量较大,(2分)当地水资源缺乏,种植向日葵使当地水资源更为紧张(2分),且目前葵花籽处于滞销现象。(2分)(两观点取其一)
(3)积极开发新能源(2分);推广省柴灶(2分);兴建沼气池(2分);营造薪炭林(2分)(每点2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1)图示景观为沙漠,所以该地区位于半干旱和干旱地区,晴天多,光照充足,适合喜光的向日葵的生长,,昼夜温差大,利于植物有机质的积累;黄河穿越此地区,为向日葵的生长提供灌溉水源;甲市有中国最大葵花油生产基地,有葵花籽的消费市场;有铁路经过,交通便利。
(2)从赞成的观点分析,因向日葵的种植,需要的劳动力较多,所以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因种植向日葵的经济效益高,所以可以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从反对观点分析,因向日葵植株高大,叶多而密,是耗水较多的作物,而当地降水少,水资源缺乏,大量种植,会加剧水资源紧张;又因目前葵花籽处于滞销现象,大量种植会更加出现积压现象。
(3)可从开源节流两方面去分析,从开源角度分析,因该地多晴朗天气,光照条件好,又多大风,所以可积极开发与之有关的新能源;积极营造薪炭林,专门用于薪柴;从节流角度分析,因植被稀少,当地农民可烧柴草较少,所以可以推广省柴灶,缓解生活能源的不足;兴建沼气池,可以提高生物能的利用率。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农业生产成果是通过对自然因素的改造而取得的是(?)
A.城市农业的重点转向以蔬菜、肉、蛋、奶以及园艺业为主
B.通过改造地形,我国将小麦的种植高限发展到海拔4000米的高度
C.通过大棚、玻璃温室,生产反季节蔬菜
D.农业在大范围内形成区域专业化生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城市农业的重点转向以蔬菜、肉、蛋、奶以及园艺业为主是因为市场的变化;我国将小麦的种植高限发展到海拔4000米的高度是通过培养良种实现的;通过大棚、玻璃温室,生产反季节蔬菜,是对热量的改造。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比较甲乙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比较甲乙所在区域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差异及各自特点。(10分)
(2)比较图中A、C两农业带农作物类型的差异。(2分)
(3)甲图所示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2分)
(4)限制乙图所示区域农业生产发展的因素及其形成原因是什么?(4分)
(5)我国类似于乙图中的农业区有?农业区等。(2分)
参考答案:
(1)甲为商品谷物农业(2分),特点有:农业生产区域化,专业化,机械化,现代化,粮食商品率高(3分)。乙为混合农业(2分)农场内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可保持土壤肥力,形成良性的生态系统;有种植业和畜牧业两种生产方式,在时间上可做到忙闲错开,这样便于合理、高效地安排农事活动;农场主可根据政府的农产品政策和市场需求,决定种植与放牧的规模,经济收入比较稳定(3分)?
(2)A为春小麦,C为冬小麦(2分)?
(3)甲图区域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农业生产成本太高,资源耗费太高,生态环境恶化(2分)
(4)水资源缺乏,位于大分水岭的雨影区,降水稀少(4分)?
(5)珠江三角洲(2分)
本题解析:
据图判断:甲为美国中央大平原商品谷物农业。乙为澳大利亚达令墨累盆地的混合农业。
(1)甲为商品谷物农业,特点有:农业生产区域化,专业化,机械化,现代化,粮食商品率高。乙为混合农业农场内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可保持土壤肥力,形成良性的生态系统;有种植业和畜牧业两种生产方式,在时间上可做到忙闲错开,这样便于合理、高效地安排农事活动;农场主可根据政府的农产品政策和市场需求,决定种植与放牧的规模,经济收入比较稳定。
(2)根据两者的纬度差异进行分析:A为春小麦,C为冬小麦。
(3)甲图区域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农业生产成本太高,资源耗费太高,生态环境恶化
(4)限制乙图所示区域农业生产发展的因素是水资源缺乏,原因是位于大分水岭的雨影区,降水稀少。
(5)我国的混合农业区主要有珠江三角洲农业区。
点评:混合农业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非洲的南非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主要是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的混合农业。其优点是:农场内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可以保持土地的肥力;两种生产方式在时间上做到忙、闲错开,便于合理、有效地安排农业生产活动;可以根据国家政策和市场情况,农户及时调整种植与放牧的规模,保证稳定的收入。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图示意某国部分地理事物分布。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国乙区域农业地域类型的农作物主要为(?)
A.玉米
B.水稻
C.葡萄
D.柑橘
小题2:造成甲乙两地区农业生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甲区终年温和湿润,乙区夏季高温少雨
B.甲区地势低平,乙区地势较高
C.甲区城市密集、邻近市场,乙区远离市场
D.甲区技术水平高,乙区生产历史悠久
小题3:M河为该国重要的河流,沿该河谷有铁路线布局。以下叙述正确的有(?)
①该河西侧几乎没有支流注入可能是由于气候干旱?
②该河西侧几乎没有支流注入可能有陡崖存在?
③铁路沿河谷布局主要是水源充足?
④铁路主要沿河流东岸布局是因为东岸地势平缓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A
小题1: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小题1:图示乙位于地中海沿岸,受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的影响,适宜种植葡萄。
小题2:图示甲处位于大西洋沿岸,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草类茂盛,适宜发展乳畜业,而乙地受地中海气候影响,形成地中海式农业,故气候条件的差异是主要原因。
小题3:结合图示的河流西侧无支流,且河段平直,故判断M河流西侧应可能为断崖,而铁路主要分布于河流东侧,在山区地形是影响河流走向的主要自然因素,故选②④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