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3-17 06:51:15
1、综合题 (12分)据美联社2014年2月2日报道,连日来寒潮给欧洲大部分地区带来了强降雪和极端严寒天气,白天气温降至零下10℃到20℃左右,到晚上气温可低至零下20℃至30℃欧洲许多国家的交通运输陷入停顿和瘫痪状态。读下图回答。
(1)有人说:“西欧似乎对冬季寒潮和冰雪完全准备不足”?试从气候的角度加以解释。(4分)
(2)导致图中甲处一月0℃ 等温线向北凸出的两个主导因素是什么(2分)
(3)2012年12月底,一艘油轮从世界上最大的产油区出发经苏伊士运河前往美国,这艘油轮预计航行一个月时间,试述当航行至地中海时常见的天气状况?以及当航行至丁海峡时航速较慢的理由是什么?(6分)
参考答案:
(1)西欧属温带海洋性气候(2分),终年温和,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2分),通常不会出现如此天气状况。
(2)洋流(北大西洋暖流)(1分);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分)
(3)大风、阴雨天气 ;逆风逆水(逆风)盛行西风与航向相反;存在密度流,海流与航向相反(6分)
本题解析:
(1)欧洲大部分地区出现强降雪和极端严寒天气,属于气候反常。西欧似乎对冬季寒潮和冰雪完全准备不足,也就是气候变化超出常规。可以从欧洲正常的气候特点来解释。
(2)甲处一月0℃ 等温线向北凸出说明气温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与影响气温高低的洋流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
(3)12月底及其以后一个月内,地中海始终是冬季,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多大风、阴雨天气。丁海峡为直布罗陀海峡,油轮从世界上最大的产油区出发经苏伊士运河前往美国,经过丁海峡是由地中海往大西洋,与盛行西风与航向相反,由于大西洋海水的密度比地中海小,存在密度流,表层海水由大西洋流向地中海,所以油轮再次逆风逆水,故航速较慢。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世界主要地区。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热岛强度是指城市和郊区两个代表性观测点的气温差值。读“我国某市热岛强度四季平均日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热岛效应最强的时间是
A.春季的白昼
B.夏季的夜晚
C.秋季的白昼
D.冬季的夜晚
【小题2】近年来,我国北方部分城市热岛强度有所增大,其原因最可能是
A.全球变暖影响
B.太阳辐射增强
C.市区排放热量和温室气体增多
D.城市绿地增加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温度差值越大,热岛效应越强。由图可知,冬季22-06时之间差值最大,所以,冬季的夜晚热岛效应最强。
【小题2】北方部分城市热岛效应增强,应该是城市热岛更显著了。促使城市更热的原因是市内工业或者人类干预,建筑反光等导致城市废热排放过多,温室气体过多,从而使热岛强度有所增大。选C。
考点:本题组考查全球气候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2012年7月21日至22日,北京及其周边地区遭遇近60年来最强暴雨及洪涝灾害。
小题1:读北京年内各月气温、降水量图及长江武汉径流量分布图,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北京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为常绿阔叶林带
B.北京冬春季节缺水严重,长江冬春季适宜向北京调水
C.长江的补给方式主要为雨水补给
D.7、8月份长江流域受锋面系统影响,多阴雨天气
小题2:在这次北京洪灾中,有部分游客被困在右图所示的山区,图中实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虚线为泥石流路线,游客此时正好位于O点,则其正确的逃生路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北京冬春季节缺水严重,长江径流量大,全年向北京调水;长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补给方式主要为雨水补给;7、8月份长江流域受副高控制,天气炎热干燥。
小题2:图示地带为河谷地带,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正确的逃生路线垂直于等高线向高处逃生。符合的是①。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以北京2012年夏季的暴雨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学生对气候类型、自然带、河流的补给方式及由此迁移考查了泥石流发生时逃生路线问题。围绕材料还可以涉及夏季暴雨的原因及洪涝的防治措施。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华北平原的农民在秋季晴朗的夜晚经常用干燥的牛粪、草皮一起燃烧,产生滚滚浓烟。下图是“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关系示意”图,图中箭头能表示其原理的是( )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秋季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易出现霜冻现象。燃烧草类形成浓烟可增强大气逆辐射,减轻霜冻危害。图中字母c表示大气逆辐射,故C正确。
考点:大气逆辐射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在下图中,甲图表示的是“某滨海地区陆地和海洋表面气温日变化的曲线图”,乙图表示的是“该地区海陆之间气流的变化图”,据此回答1—3题。
1.有关甲图描述正确的是2.由图甲推断,图乙中海风出现的时间约为3.产生甲、乙两图现象的原因是
A.曲线①表示的是海洋气温
B.曲线②表示的是海洋气温
C.曲线①日温差大主要原因是昼夜长短
D.曲线②日温差小主要原因是纬度高低
E.18时—次日7时
F.10时—当日14时
G.16时—次日8时
H.6时—当日18时
I.风带气压带的季节移动
G.海陆间热力性质的差异
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受地形条件的影响
参考答案:1. B
2. D
3. B
本题解析:1.海陆性质存在差异,海洋比热容大,气温变化幅度小,所以②为海洋气温变化,①为陆地气温变化情况。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海风出现时,海洋气压高,气温低于陆地,对应的时刻为6-18时,一般为白天。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3.产生甲、乙两图现象的原因是海陆间热力性质的差异,海洋和陆地比热容的差异。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