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试题《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九)

时间:2020-03-17 06:45:2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人口迁移受许多因素影响,有些来自迁出地,有些来自迁入地,还有些是中间障碍因素。读下图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完成1~2题。

1.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 ]
A.①
B.②
C.③
D.⑥
2.导致美国老年人口从东北部向西部、南部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
A.①
B.②
C.④
D.⑥


参考答案:1.C
2.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图中甲、乙、丙是我国三个不同地区。读图,回答14~15题:

小题1:有关甲、乙、丙三地区当今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国际人口迁移
B.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
C.人口主要由乙、丙两地迁往甲地
D.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
小题2:近几年,由于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 (?)
A.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
B.扩大了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
C.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
D.给迁入地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迁移。根据三地的经纬度判断:甲大约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乙大约位于长江三角洲附近。丙大约位于珠江三角洲。
小题1:三地相比较而言,甲地经济较为落后,乙丙两地经济较发达,故三地区当今的人口迁移主要是由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迁移。
小题1: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对迁出地:利于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增加了经济收入,但可能造成人才外流。对迁入地: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支持了当地的资源开发、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但也给当地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如:交通拥挤、住房困难、失业率上升、社会治安混乱等等。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8分)
近年来,“民工荒”的惊呼之声占据了媒体的大幅版面。“广东缺100万民工”,“珠三角惊呼民工短缺”。
据《南方日报》报道,广东省和4个市的劳动就业服务中心有关领导都认为广东省劳动力市场仍是供大于求,就业难与个别企业招工难并存,“有人没事干”和“有事没人干”同在;而且表示,广东省的确缺少一些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技工,但是从来不缺少普通民工。
由于劳动力市场仍然供大于求,许多民工在城里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于是纷纷打道回家。
“回流”,不是自动离弃造成的荒缺,而是被动淘汰后的黯然退出。只是在他们退出之后,高素质的、能满足现实需求的民工尚未及时补上。
由此笔者想到社会学家孙立平的“断裂社会”理论。他认为中国目前的社会是一个断裂的社会,断裂的各层处于不同的发展时代,新创造出的工作位置并不会给失业或下岗者提供多少就业的机会。就拿这次“民工荒”来说,在民工和高素质劳动者之间,又形成了断裂,这是一种“知识断裂”。“断裂”的社会,使经济状况悬殊的各阶层无法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因此导致“知识断裂”。而“知识断裂”的结果之一,就是民工“回流”,就是“民工荒”惊呼。“民工荒”是假的,“知识断裂”的残酷现实却是真真切切的。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三条)(3分)
(2)造成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民工的盲目流动给城市带来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造成民工“回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5)你认为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改变由“知识断裂”而导致的“民工荒”?(4分)


参考答案:
(1)农村流向城市,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内地流向沿海和工矿区
(2)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收入要高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的就业机会要多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的生活环境要优于人口流出地区
(3)失业人口增多,带来一系列不安定因素
(4)社会的发展导致产业升级,技术发展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提高,而民工素质较低;国家对农业的补贴政策
(5)对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技能。


本题解析: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农村流向城市,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内地流向沿海和工矿区。
(2)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收入要高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的就业机会要多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的生活环境要优于人口流出地区。
(3)民工的盲目流动给城市带来的问题:失业人口增多,带来一系列不安定因素。
(4)随着社会的发展导致产业升级,技术发展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提高,而民工素质较低;国家对农业的补贴政策及乡镇企业的发展导致民工“回流”。
(5)对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技能,才能改变由“知识断裂”而导致的“民工荒”。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民工荒”和孙立平的“断裂社会”理论为背景材料,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我国的民工流的特点、原因、盲目流动给城市带来的问题、民工“回流”的原因及改变由“知识断裂”而导致的“民工荒”的措施。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
A.逐步增强,是主要因素
B.逐步减弱,仍是基础因素
C.逐步减弱,甚至没有影响
D.逐步减弱,不算基础因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逐步减弱,仍是基础因素。
点评:本题考查影响人迁移的因素的动态变化,难度较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在减弱,但仍是基础因素。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36分)图为北半球某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据图示有关地理要素,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图幅范围内:①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是______;
②冬季气温分布的总体特点是______。(6分)?
(2)根据环境条件,说明甲盆地内城市间交通联系适宜发展航空运输的理由。(6分)
(3)乙城市在国内最大粮食批发市场基础上,建立了国家粮食交易中心。试分析乙城市布局国家奖粮食交易中心的有利区位条件。 (8分)?
(4)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丙地所在的大地形区对我国夏季降水的影响。(8分)
(5)图幅最南与最北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差异明显.试比较两地区在发展种植业方面的不同。(8分)


参考答案:

(4)(8分)丙地形区(青藏高原)阻挡东南季风、西南季风深入内陆(2分),使西北内陆地区降水稀少(2分),在丙地形区东南缘形成丰富降水(2分),丙地形区西北部降水稀少(2分)。
(5)(8分)最南地区:水田农业,熟制一年两熟或三熟(2分),粮食作物水稻为主、热带经济作物(2分);
最北地区:绿洲农业,熟制一年一熟(2分),粮食作物小麦为主、经济作物棉花(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