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3-17 06:43:38
1、单选题 读海底深度与其岩石年龄关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甲处的岩石类型和地形分别是
A.变质岩海盆
B.侵入岩海沟
C.沉积岩岛弧
D.喷出岩海岭
小题2:下列地区所处的板块边界与甲处类似的是
A.日本群岛
B.地中海
C.新西兰南北二岛
D.冰岛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大洋中,岩浆从海岭处不断涌出,堆高成为类似陆地山脉的海岭,并且推动两侧板块张裂运动,距海岭越远,岩石年龄越老,图中就反映出了这一特征,所以D项正确。
小题2:海岭为板块生长边界。日本群岛、地中海、新西兰南北二岛的板块边界都属于消亡边界类型,只有冰岛位处板块生长边界。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北半球某地东西向的褶曲、断层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从图中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处水资源丰富,适合修建水库
B.②地的成因与华山相同
C.③处地质构造易储存地下水
D.④处是由于地壳受挤压力向上拱起形成山地
小题2:①、③为同一条河流,且①、③处河流为南北流向,结合其堆积物等图上信息判断
A.①河道比③狭窄,①位于③的上游
B.①处流量一定大于③处
C.该河从图中断块山北侧绕过
D.该河从图中断块山南侧绕过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①处有断层,地质基础不牢固,不适合修建水库;根据两侧岩层的关系分析,②地岩体相对上升,属断块山,成因与华山相同;③处地质构造属背斜不易储存地下水;④处是向斜成山,由于岩层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地。故选B。
小题2:仔细观察图中①、③两处河底堆积物的分布,有堆积物的一侧流速较缓,泥沙堆积。该河位于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河水向右偏,右岸以侵蚀为主,左岸以堆积为主。由此判断,①处东岸有堆积,东岸为左岸,河流应向南流,③处西岸有堆积,河流应向北流,因为③处地势比①处高,只能是③流到①,也就是说③是上游,往北流,从图中断块山北侧绕过,流经①往南流。故选C。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在河流入海口,形成的沉积地貌一般是(?)
A.冲积扇
B.冲积平原
C.三角洲
D.黄土谷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冲积扇一般出现在山前平原,多个冲积扇连接就形成冲积平原,黄土谷地发生在黄土高原,它是侵蚀地貌。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图表示某地区多次地震的震中到海岸线的距离与震源深度的关系。图中纵坐标为震源深度,横坐标表示震中到海岸线的距离,其中0表示的是海岸线位置,-800表示震中位于海岸线以西800km,200表示震中位于海岸线以东200km,图中的点表示各次地震的震源位置。
小题1:总体上看,震中到海岸线的距离与震源深度的关系是
①在海岸线的西侧,震中离海岸线越远,震源越深
②在海岸线的东侧,震中离海岸线越远,震源越深
③在海岸线的东侧,震源深度限于一定的范围内
④在海岸线的西侧,震中到海岸线距离与震源深度关系不明确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小题2:对这种震源分布特征的合理解释是
A.大洋板块发生了张裂运动
B.大陆板块内部发生了张裂运动
C.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
D.大洋板块俯冲至大陆板块之下
小题3:符合这种震源分布特征的板块活动可发生在
①太平洋西部岛弧②北美大陆西海岸③北美大陆东海岸④南美大陆东海岸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可知,在海岸线的西侧,震中离海岸线越远,震源越深,在海岸线的东侧,地震次数少,震源较浅,震源深度限于一定的范围内。
小题2:大洋板块俯冲至大陆板块之下,导致该地区海岸线两侧发生地震的震源深度不同。
小题3:由上题的结论,大洋板块俯冲至大陆板块之下这种现象发生在环太平洋地区,所以符合这种震源分布特征的板块活动可发生在太平洋西部岛弧和北美大陆西海岸地区。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板块构造和地震。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图7,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A代表?板块, E代表?板块。
(2)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位于大洋上的是?板块。
(3)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填图中字母)板块和?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形成的。
(4)红海是B板块和C板块的?边界,它是两大板块?(填运动方式)形成的。
参考答案:(7分)
(1)亚欧?美洲?
(2)太平洋(或D)?
(3)A? C?
(4)生长?张裂
本题解析:由图可知,(1)A为亚欧板块,B为非洲板块,C为印度洋板块,D为太平洋板块,E为美洲板块,F为南极洲板块。(2)几乎全部位于大洋上的是太平洋板块。(3)喜马拉雅山脉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相互挤压碰撞形成的。(4)红海处于生长边界,它是由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形成的。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