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3-17 06:23:37
1、单选题 南迦巴瓦峰是喜马拉雅山东段一座高峰,临近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南坡出现“雨林”和“冰川”同现的独特景观。下图示意喜马拉雅山东段的地貌剖面。据图判断形成图中地貌的地质过程的先后顺序是( )
A.板块挤压----背斜成山、向斜成谷----风化、侵蚀----向斜成山、背斜成谷
B.板块张裂----向斜成山、背斜成谷----搬运、堆积----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C.板块挤压----向斜成山、背斜成谷----风化、侵蚀----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D.板块张裂----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搬运、堆积----向斜成山、背斜成谷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首先是板块挤压形成褶皱构造,形成之初背斜成山,向斜成谷,经过外力作用的风化,侵蚀后,背斜顶部被侵蚀掉,成为谷地,而向斜槽部比较坚实,两翼被侵蚀,从而形成山峰。
考点:地质作用、地质构造。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表示我国某水库年内逐月入库水量(a)、月均水位(水面海拔)(b)。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信息表明:2.对5月份水库出现最低水位的合理解释是:3.该水库可能位于:
A.1~7月流域降水量持续增加
B.夏秋季节水库水位随入库水量的减少而降低
C.冬春季节水库入库水量少于出库水量
D.6~12月水库水位随流域降水量的增多而升高
E.降水量少
F.入库水量少
G.蒸发量大
H.为防洪放水腾出库容
I.太行山地
G.秦岭山地
江苏省北部
云南省中部
参考答案:1. C
2. D
3. C
本题解析:该题考查考生读图、析图;提取信息、分析信息、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分布区域定位能力。关联考点:水位变化的原因分析;水文特点、气候降水。
1.a图中各月入库水量,3~7月持续增加,8~3月逐渐减少,入库水量主要集中在7~9月,A选项中“持续增加”的描述是错误的,1~3呈下降趋势。B图中各月份均水位变化:5~9月持续增加,10~5月持续降低,其中5月水位最低,9月最高。B选项夏秋季节入库水量并无降低趋势;D选项中入库水量、月均水位并非是一个不变的渐增或渐减过程。
2.水库水位的变化,原因可能是入流水量减少,也可能是出水量增加;由a、b图示可知,5月份在入流水量递增的情况下(即气候特点变化不大,降水、蒸发变化不大),仍出现低水位,则需分析可行的出水原因,如:灌溉、腾挪库容等。
3.分析其可能的大气降水作为该水库水补给形式,推敲该地降水主要集中在7~9月,且水库有行洪、泄洪、分洪需求,进而可筛选甄别出正确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图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读图,回答各题。
【小题1】该河谷
A.岩层②比岩层①形成年代早
B.岩层②比岩层①易受侵蚀
C.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背斜谷
D.是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
【小题2】本次洪水
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
B.水位下降时,河床淤积量增加
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
D.流量减小时,河流侵蚀作用增强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由该河谷断面图分析知,该河谷是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
【小题2】分析该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图知,水位下降时,河床淤积量增加;流量减小时,河流侵蚀作用减弱;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增强。
考点:考查地质作用知识。
点评:解题关键是理解地址作用的含义、运用地址作用分析问题。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其中,C为沉积物,B、F、G为沉积岩,A、D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而且该地没有发生过地层倒置现象。读图回答:据图判断该地发生过的地质作用有
①地壳运动 ②岩浆活动 ③变质作用 ④外力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因图中岩层发生了弯曲变形,可判断该地经过了地壳的水平运动;因有岩浆岩分布,可判断该地经过了岩浆活动;岩浆周围岩石受高温影响,发生了变质作用;沉积岩的形成是外力作用形成,岩层表面遭受外力侵蚀。故选D。
考点:地质构造、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中虚线(a→e或f)是地壳运动较稳定状况下的河流从上游到下游下蚀速度与侧蚀速度的理论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一般情况下,“V”型河谷在哪段曲线代表的河段上最典型?
A.ab
B.cd
C.de
D.df
小题2:df线最可能代表下列哪条河流的下游河段?
A.鄂毕河
B.圣劳伦斯河
C.莱茵河
D.黄河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ab段下蚀速度大于侧蚀速度,河谷形成“V”字形河谷;cd段表示侧蚀速度大于下蚀速度,河谷展宽,形成“U”河谷;de段表示一般发育成熟的河流在中下游,河床低平,流速平缓;df段表示河流泥沙含量大,流速平缓,下蚀和侧蚀作用都较小,河流沉积作用明显,由于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选项A正确。
小题2:由上题分析可知,该题选项D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