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3-17 05:49:34
1、单选题 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这是由于
? ①北方正午太阳高度低? ②南方白昼长,北方白昼短? ③寒冷的冬季风对北方影响大
[? ]
A、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关于森林在保护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提供大量木材
B.净化空气、吸烟滞尘
C.美化环境、调节气候
D.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森林作为一种环境资源,它具有净化空气、吸烟滞尘、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等重要作用。此外,对于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减弱噪声也有重要作用。提供大量材料是森林的经济效益。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表代表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省区的危害程度(☆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据此回答16~17题。
| ? | 甲 | 乙 | 丙 | 丁 |
| 广东 | ☆☆ | ? | ☆☆ | ☆☆☆☆ |
| 四川 | ☆☆☆ | ? | ☆ | ☆☆☆ |
| 新疆 | ☆ | ☆☆ | ☆☆☆☆ | ? |
| 山西 | ☆☆☆☆ | ☆☆☆ | ☆ | ☆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根据甲代表的环境问题在山西(黄土高原地区)最严重,而新疆最弱,判断为水土流失;丙代表的环境问题在新疆最严重,四川和山西较弱。判断为土地荒漠化。故选C项。乙类环境问题在山西和新疆较严重,判断为寒潮,而广东由于纬度低,距寒潮源地远,故影响小,而四川盆地由于北部山脉阻挡了冷空气入侵,故受寒潮影响小,选B项。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图中甲图为“中国生态环境脆弱区图”,乙图为“‘八五’末期我国部分省区贫困人口数量图”。甲、乙两图的关联性体现如下关联图所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若此关联图发生在图甲中的A处,则上图空格中?①表示_______,②表示_______,其主要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此关联图发生在图甲中的B处,则上图空格中?①表示_______,②表示_______;该地区综合整治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贫困人口最多的三个省(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甲中,C、D两处共同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产生的自然背景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图中,省是我国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自然原因和社会经济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土地荒漠化 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农牧业生产受损,破坏生态环境,影响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水土流失 破坏植被、轮荒 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
(3)云南省 贵州省 四川省 森林破坏 土壤侵蚀 生物多样性锐减
(4)土壤侵蚀 C暖温带半湿润黄淮海平原 D亚热带丘陵地区
(5)云南 自然原因是地形崎岖,自然灾害频繁,耕地面积小;社会经济原因是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本题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贫困人口分布与生态环境脆弱区的关系。
(1)A处是我国内蒙古高原的东部,本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由于过度放牧、过度开垦造成的土地荒漠化。从关系图可知,①表示土地荒漠化,②表示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2)B为我国的黄土高原区,本区的主要环境问题是由于破坏植被、轮荒而造成的水土流失。
(3)读乙图可知,贫困人口最多的三个省(区)是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它们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有森林破坏、土壤侵蚀、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4)C为暖温带半湿润黄淮海平原,D为亚热带丘陵地区,两地区由于不合理灌溉或降水较多,土壤侵蚀严重。
(5)读乙图可知,云南省是我国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自然原因主要有地形崎岖,自然灾害频发和耕地面积小;社会经济原因主要有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读“我国天山北麓古绿洲、旧绿洲和新绿洲分布示意图”(公元1~17世纪期间开发的绿洲称古绿洲,公元17~20世纪中叶期间建立的绿洲称为旧绿洲,建国以后开辟的绿洲称为新绿洲),完成下列问题。 
(1)制约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的稀缺性资源是________________,该自然资源匮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元1世纪至今,天山北麓绿洲面积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其形态呈现出由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再到___________的演变特点,其空间拓展表现为__________。
(3)近几年该地区位于河流下游的绿洲出现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请将以下选项的序号填入空白框内,完成“河流下游绿洲生态系统环境退化成因示意图”。
a.土地盐碱化 b.上中游绿洲扩张,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c.绿洲萎缩,土地荒漠化现象加剧d.植被衰退 e.农业扩张,耕地面积剧增,灌溉用水量超出环境承载力 f.土壤肥力下降 g.下游来水减少
(4)从长期来看,要改善流域下游绿洲的生态环境,全流域要共同发展_________型农业。
参考答案:(1)水资源 地处内陆,远离海洋,地形闭塞,降水少
(2)不断扩大 点状(星状) 分散的斑块状 连续的片状(带状) 东西方向沿天山北麓连接成片,往北向沙漠延伸
(3)从上到下,自左向右为cdagbef
(4)高效节水
本题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为新疆的一部分,然后分析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天山北麓绿洲面积的变化特点可以通过读图进行推断;通过因果联系推导绿洲生态系统环境退化的成因。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