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答题模板《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六)

时间:2020-03-17 05:35:0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该图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2.我国西藏的墨脱县位于喜马拉雅山区。2010年12月15日,墨脱公路的嘎隆拉隧道贯通,结束了墨脱县不通公路的历史。修建墨脱公路的主要目的是
A.相对高度大,纬度低
B.坡向朝南,纬度低
C.坡度大,纬度低
D.海拔高,降水多
E.改变墨脱的生态环境
F.加强墨脱与外界的联系
G.保持墨脱经济发展的特色
H.促进墨脱的产业向外转移


参考答案:1. A
2. B


本题解析:1.由图可知珠峰南坡相对高度大、基带的纬度低,海拔低,水热条件在垂直方向变化幅度大于北坡,故南坡自然带丰富。故选A。
2.修建墨脱公路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墨脱与外界的联系,加强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区际联系,而不在于改变其生态、保持经济发展的特色。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图甲中H区域是世界生物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图乙为该区域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M自然带的类型最可能是2.与河谷干旱灌木林的形成有关的是
A.高山针叶林
B.高山草甸
C.高山草原
D.高山雨林
E.冬季风风向
F.山地走向
G.山地坡度
H.土壤有机质含量


参考答案:1. A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由图可知M自然带处于常绿阔叶林带和高山灌木林带之间,海拔较常绿阔叶林高,气温较低,热量较少,所以最可能是高山针叶林带。选项A正确。
2.由图甲可知,H区域为横断山区,该地深受南亚季风(西南季风和东北季风)的影响。河谷出现干旱灌木林主要因为该区域山地呈南北走向,山地东侧的河谷处在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稀少,从而形成河谷干旱灌木林带。所以选项B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自然带的相关知识,以此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牵一发而动全身”说明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差异性
B.整体性
C.综合性
D.区域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整体性的表现。①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各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如:水土流失的实例
②“牵一发而动全身”: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如:热带雨林的砍伐、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地球上可以找到两个自然状况相同的区域  
B.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和温度带分异是全球性的地域分异
C.在春节的时候黑龙江的居民从寒冷的北方可以到温暖的南方海口过节
D.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同,水热组合不同,可以形成相同的气候类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在地球上不可能找到两个自然状况相同的区域,海陆分异和温度带分异是全球性的地域分异,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图中,A是绿色植物,据此回答题。
1.图示内容造成的结果有
①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②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③改变化学元素的存在形式?④把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2.图示内容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E.调节功能
F.平衡功能
G.整体功能
H.生产功能


参考答案:1. D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有图示内容可知: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①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②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③改变化学元素的存在形式、④把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故本小题选D。
2.图示内容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绿色植物的作用。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一类生物,它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它的生命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并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和水循环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题难度:困难




首页 上页 5 6 7 下页 尾页 6/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