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3-17 05:25:34
1、单选题 读我国局部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单位:KW.h/m2)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对该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特点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
A.地形地势
B.纬度位置
C.地表植被
D.天气因素
小题2:与b地相比,a地(? )
A.自转角速度更大
B.自转线速度更大
C.流水侵蚀作用更弱
D.气温日较差更小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影响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大气状况等。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呈现由南向北递增的趋势,很显然这不是由于纬度造成的,因而最可能因素是大气状况,所以D正确。
小题2:a和b纬度相同,从理论上讲上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应该相同,,但是由于b的位于四川盆地地区,地势较低,反而线速度比同纬度的a所在青藏高原要低,所以B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该图为“甲、乙、丙、丁四地12月某日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表示黑夜。回答问题。
小题1:甲、乙、丙、丁四地中纬度最低和最高的分别是
A.甲、丁
B.乙、丙
C.乙、甲
D.甲、乙
小题2:当丙地日出时,世界标准时是
A.当日18时
B.次日18时
C.昨日18时
D.当日6时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纬度越低,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小。
小题2:根据图示丙地的昼夜分布判断,其日出时间为北京时间的2点,世界标准时为0时区区时,较北京时间晚8个小时,故计算得前一天的18时。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昼夜长短分布与纬度的关系、区时计算的方法:所求区时=已经区时+时差,东加西减。在平时的学生中应及时总结规律,应用规律解题可掌握方法。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我国探月卫星“嫦娥2号”于北京时间(东八区)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此时伦敦时间(零时区)为
A.9月30日10时59分57秒
B.10月2日1时59分57秒
C.10月1日1时59分57秒
D.10月1日10时59分57秒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伦敦时间比北京时间晚八个小时,故嫦娥2号”于北京时间(东八区)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成功发射时,伦敦时间(零时区)为10月1日10时59分57秒。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区时的计算方法,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遵循“东加西减”的原则。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在劳动节到儿童节这段时间内,南京
A.昼长夜短,且白昼不断增长
B.昼长夜短,但白昼不断缩短
C.昼短夜长,且黑夜不断增长
D.昼短夜长,但黑夜不断缩短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昼夜长短。从劳动节(5月1日)到儿童节(6月1日),太阳直射点始终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故南京昼长夜短,且昼变长夜变短。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下右图,已知N地比P地先见到日落;此刻,图中70度纬线以内为极昼,再过8小时,N地太阳高度达当日最大。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此刻,太阳高度角最大的地方可能是
A.一处世界著名渔场
B.一处世界著名油田
C.一片暖流流经地区
D.一片热带沙漠地区
小题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季节,一海轮由波斯湾开往新加坡顺风顺水
B.此刻,图中大部分地区为黑夜
C.此日后,图中各地白昼逐渐增长
D.此季节,N地原野一片枯黄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时间东早西晚,再结合题意N地比P地先见到日落,可知N地位于P地的东侧,由此可判断该图示位于南半球,极点为南极点;N地的地理位置为30°S,30°E;结合题意图中70°以内为极昼,根据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与极昼的最低纬度互补,可得出太阳直射20°S,在根据再过8小时,N地太阳高度角达到当日最大值,可知此刻,N地与太阳高度角最大值所在经线相差8小时,即相差120°,所以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150°E,由此可得出太阳直射点所在的位置为20°S,150°E;该地位于东澳大利亚,是一片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流经的地区,C项正确。
小题2:此时为南半球的夏季,南北季节相反,北半球此时是冬季;冬季北印度洋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洋流流向为逆时针方向,所以海轮从波斯湾开往新加波逆风逆水,A项错误;由于太阳直射20°S,150°E,可判断图中大部分地区为黑夜,B项正确;根据题意,太阳直射点可能向北移动,也可能向南移动,所以次日后,图中各地白昼不一定逐渐增长(当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时,图中各地白昼逐渐缩小),C项错误;此季节是南半球的夏季,N地原野草原生长茂盛,应是一片绿油油,D项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