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九)

时间:2020-03-17 05:21: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关于田纳西河流域内生态环境问题及社会问题产生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田纳西河流域内过度开垦、乱铲草皮导致了土地退化
B.流域内由于过度采挖铁矿,地表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
C.环境污染主要来自炼铁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硫
D.大量排放高浓度的二氧化硫,形成酸雨,污染了土壤和水体,使许多生物消失绝迹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读黄河流域图,回答问题。

小题1:黄河流域有丰富的能源,其上中游是“西电东送”北线的能源输出地,上游提供的能源以________为主;中游地区分布着丰富的________资源;下游地区分布的主要能源是________。
小题2:调查显示图中长城一线及其以北地区荒漠化情况较为严重。请简要分析我国西北地区防治荒漠化的主要措施。


参考答案:
小题1:水能?煤炭?石油。
小题2: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退耕还牧;多渠道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中图例分析判断:黄河流域有丰富的能源,其上中游是“西电东送”北线的能源输出地,上游提供的能源以水能为主;中游地区分布着丰富的煤炭资源;下游地区分布的主要能源是石油。
小题2:调查显示图中长城一线及其以北地区荒漠化情况较为严重。我国西北地区防治荒漠化的主要措施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退耕还牧;多渠道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
点评:西电东送分北、中、南3 条通道:北部通道是将黄河上游的水电和山西、内蒙古的坑口火电送往京津唐地区;中部通道是将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水电送往华东地区;南部通道是将贵州、广西、云南三省区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以及云南、贵州两省的火电资源开发出来送往广东、海南等地。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一次能源供应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称为能源强度。根据能源强度的高低,把我国各省级单位进行了如下区域划分,读表回答。
? (1)随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能源消耗强度呈____趋势。
(2)山西省碳排放系数位居全国首位,是因为其能源消费结构以_______为主。
(3)根据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填出下列空格中各字母所表示的内容。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河南作为中能耗省份,也应为中国的节能减排做出贡献,从减缓全球变暖趋势的角度,为河南工业发展提出几点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下降
(2)煤
(3)毁林;燃烧矿物燃料;两极冰川融化;沿海低地(城市)被淹
(4)更新设备,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高耗能企业的比重;调整工业结构,发展高科技工业;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综合题  全世界对保护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呼声高涨,试问保护亚马孙热带雨林的有效措施有哪些?(12分)


参考答案:
1)、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
2)、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3)、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4)、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
5)、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6)、加强雨林缓冲区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


本题解析:通过教材相关内容的学习,知道了亚马孙热带雨林所具有的全球性的环境效益、其生态的脆弱性及其目前的开发所产生一系列生态环境境问题,对其实施生态保护势在必行了,结合教材中所学的内容可知保护亚马孙热带雨林的有效措施主要有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加强雨林缓冲区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教材相关内容的理解与记忆能力,试题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处理好了新教材相关内容的教学教学方法问题,但以这样的方式做为期中考试题,有些把教材处理得过死的趋势,有明显的让考生死记教材的趋势,试题属于典型的死记硬背的题目,与高考要有较大的差距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湿地有“地球之肾”之称,也是鸟类集中的栖息地,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分析“长江中游湿地50年的变迁”图(阴影部分表示湿地)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区域的平原名称是_______和_______。与东北的三江平原相比,它们作为商品农业基地的自然区位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图中长江中游湿地的变化,并分析导致其变化的人为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扼要说明长江中游湿地变化对自然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至少答出三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位于我国的亚热带,纬度低,气温高,热量条件更好,一年二到三熟,复种指数高
(2)湖泊数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湿地面积大幅下降。人为原因:大规模的围湖造田是导致湿地面积减小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还有上游地区对森林的砍伐,使水土流失加剧,含沙量增大,也加快了河湖的淤积。
(3)加大了旱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削弱了湖泊对长江洪水的调蓄功能;使水分的蒸发量减少,影响当地局部地区的小气候;压缩了生物的生存空间,使源有的水生生物大量灭绝(答出任意3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