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3-17 05:08:17
1、单选题 下列省区中与所属经济地带对应一致的是( ?)?
A.吉林、辽宁、浙江——东部经济地带
B.内蒙古、陕西、西藏——西部经济地带
C.江西、福建、上海——东部经济地带
D.安徽、湖南、山西——中部经济地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对文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1) 表中是云南地区两种特有现象,说出其反映的当地自然环境特点。(8分)
参考答案:
(1)
本题解析:
(1)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边陲,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地表起伏大。岩石主要是石灰岩,容易被水溶蚀,是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分布区,有许多溶洞,峰林,地下河,铁路修建困难,道路弯曲,桥梁、隧道多,车速慢。汽车相对来说,机动灵活,所以较快些。才有了火车不如汽车快的说法。这里是热带气候,一年四季度季节变化不明显,特别是云贵高原地区,四季如春,气温年较差小。这里天气变化大,加上地形的影响,“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所以要四季衣服同穿戴。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中各城市的大气最大降温高度(距地面高度),是连续三年中最强的15次冷空气影响的统计平均值。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据图反映的变化趋势,对下列各地最大降温高度的推断,正确的是?
A.辽河平原小于洞庭湖平原
B.北京小于上海
C.合肥大于南宁
D.长江三角洲小于珠江三角洲
小题2:形成图示趋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距冬季风源地远近
B.获得太阳辐射多少
C.下垫面性质的差异
D.对流层厚度的不同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根据图中的最大降温高度数值可以分析,纬度高的地区,最大降温高度一般较高,纬度低的地区最大降温高度数值较低。辽河平原在北方,洞庭湖在南方,所以辽河平原大于洞庭湖平原,A错。北京应大于上海,B错。合肥在安徽,纬度高,南宁在广西,纬度低,合肥大于南宁,C对。长江三角洲应大于珠江三角洲,D错。
小题2:形成图示趋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高,离冬季风的源地近,受冬季风影响大,所以最大降温高度高。纬度低,离冬季风源地远,相对来说受冬季风影响 较小,A对。获得太阳辐射多少不只受纬度影响,还有海陆位置,下垫面,天气等多种因素,所以获得太阳辐射多少,下垫面性质与最大降温高度有关,但不是主要影响因素,B、C错。这些现象都是在对流层底部发生的,与对流层厚度无关,D错。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伊利集团是我国一家知名的奶制品企业,集团下设多家奶牛场,并与许多牧场建立联系,以当地鲜奶为原料,就地加工,产品销往全国各地。20世纪90年代以后,伊利集团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先后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基地企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大。
材料二
?
小题1:20世纪90年代以后,伊利集团生产和销售模式为材料二中的______(填字母)模式。
小题2:伊利集团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生产布局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
小题3:伊利集团在许多大城市拥有生产基地,这些基地的奶源地分布一般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小题4:伊利集团生产基地所在自然区生态环境脆弱,该自然区当前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其产生的人为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请从草场资源开发利用角度就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答3点就可)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接近原料地
小题3:近郊区?近公路
小题4:土地退化?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等?退耕还草,保护天然草场,合理放牧,划区轮牧,合理利用水资源等。
本题解析:考查区域地理综合特征。
小题1: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加,伊利集团生产和销售模式由原料指向性转变为市场指向性。
小题2:伊利集团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生产模式为原料指向性,在布局上主要靠近原料地。
小题3:在很多大城市近郊区和邻近公路的地方都发展乳制品加工业。
小题4:伊利集团生产基地所在自然区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土地荒漠化比较严重,导致此问题的主要原因为过度的行为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需要采取退耕还草、合理放牧、合理利用水资源等措施。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28分)2012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攀西-六盘水”(攀枝花-西昌-六盘水)资源富集区成为国家规划的西部重点开发区之一。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攀西-六盘水”资源富集区示意图
材料二:甲河段水文站测绘的2001-2011年输沙量变化图
材料三:攀枝花钒钛产业多呈中小企业零星分布,产品主要是钛白粉、高钒铁等,以含钒钛材料为主的机械制造业仍处在起步阶段,同时,一些关键技术瓶颈尚未突破。
2011年攀枝花工业产值统计表
| 产业 | 2011年产值(亿元) | 比上年增长(%) |
| 钢铁产业 | 456.32 | 23.1 |
| 化工产业 | 72.58 | 41.7 |
| 能源产业 | 236.76 | 32.5 |
| 钒钛产业 | 66.54 | 46.7 |
| 工业 | 969.33 | 34.0 |
参考答案:
(1)贵州(2分)?煤炭(2分)?水能(2分) ?
(2)滑坡或泥石流(2分)?水土流失(2分)
(3)钢铁(2分)?钒钛(2分)?原料(2分)
(4)变化特征:呈下降趋势(2分)
主要成因:流域植被覆盖率提高,入河泥沙减少(2分);水利工程拦截泥沙作用明显。(2分)
(5)加大科技投入,提升技术创新力;扩大钒钛产业规模;促进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建设、完善产业园区,打造企业集群;实施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答对其中三点得6分)
本题解析:
(1)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攀西-六盘水”(攀枝花-西昌-六盘水)资源富集区包括四川、云南和贵州三省,该地区优势能源主要水能和煤炭,注意审题是“优势能源”,而不能错答图中其它资源。
(2)此问注意对概念“自然灾害和生态问题”的理解,难度不大,资源富集区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最容易产生的滑坡或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和水土流失生态问题。
(3)根据材料三表中信息可知,钢铁产业的产值最大,攀枝花工业中主导产业是钢铁产业,钒钛产业比上年增长率最快,钒钛产业发展速度最快,该地区钒钛资源丰富,影响其发展的主导因素是原料。
(4)根据材料二可知2001-2011年甲河段年输沙量的总体呈下降趋势,这说明该地区河流流域植被覆盖率提高,入河泥沙减少,水利工程拦截泥沙作用明显。
(5)全力打造“中国钒钛之都”,可以从科技创新、扩大规模、完善交通、提高产品附加值等方面来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