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3-17 05:05:13
1、单选题 (10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半岛西海岸峡湾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 并简述的形成过程。(3分)
(2)分析甲半岛西海岸冬季多雾的自然原因。(3分)
(3)说明甲半岛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
(1)冰川侵蚀作用(1分),冰川侵蚀形成(U型)谷地,后气候变暖,冰川消退,下端被海水入侵淹没,形成峡湾。(2分)
(2)冬季受来自海洋的(西风)暖湿气流影响,(1分)且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水汽充足(1分),陆地温带较低,水汽易凝结成雾。(1分)
(3)①东南部纬度较低,气候较温暖;(1分)②M半岛大部分地区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东南部(1分);③东南部临海,渔业资源丰富(1分),④海运便利(1分)。
本题解析:
(1)甲半岛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其峡湾地貌的形成主要是冰川侵蚀作用。由图可知刚开始时冰川侵蚀会形成谷地,后来冰川在气温升高的情况下逐渐融化,海水进入谷地,从而形成峡湾。
(2)多雾要从暖湿的水汽遇冷导致水汽凝结来分析。冬季时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西部受到中纬西风的影响较强,中纬西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暖湿气流;此外沿岸北大西洋暖流流经,给沿岸起到了增温增湿的作用;冬季时陆地上气温相对较低,这样暖湿水汽遇冷易凝结成雾。
(3)影响人口分布的原因要从气候、地形、水、交通、资源来分析。甲半岛纬度位置较高,东南部纬度位置相对较低,气候相对较温暖;由图中的海拔高度分布可知:该半岛东南部主要以平原为主;此外东南部渔业资源丰富;海运便利都适合人口的居住。
考点:峡湾地貌的形成、雾的成因、人口分布原因的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某地地质地形剖面图(图4—33),图中1.2…3 4 5、6为地层编号,并表示地层由老到新。据此判断10~13题。
图4--33
10.若该地在我国境内,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该地区主要位于北方地区
B.该地区水资源贫乏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长期性因素
C.该地区曾经发生过强烈的地壳运动
D.该地区的地质构造为:①处是背斜,②处是向斜, ③处是地堑
11.图中的沙丘主要是哪种外力作用形成的 ( )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搬运作用 D.风积作用
12.若图中①处与②处的相对高度为10米。图中所示的沙丘为流动沙丘,为了治理沙漠化应该在哪里种草植树最合适 ( )
A.① B.② C.③ D.④
13.若图中4号地层为含油地层,则开采石油的最佳地点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10.D 11.D 12.D 13.A
本题解析: 分析岩层的弯曲形态和断层两侧岩块的位移情况可得。
沙丘是风力堆积作用的产物。
从沙丘的形态看,风向从①处来,③处无法植树,②处地势低,植树无用,④处可固定和阻止沙丘继续前移,是植树的最佳去处。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③处的含油地层已破坏。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地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根据甲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处的岩石名称可能是大理岩
B.在A处采煤可能出现的事故是透水事故
C.C处的岩石名称可能是大理岩
D.在B处采煤可能出现的事故是瓦斯爆炸
小题2:据乙图分析判断下列关于该地区地质结构及地貌说法正确的是(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地形)
A.①③⑤⑦处为向斜成谷
B.②④⑥处为背斜成山
C.⑧处是褶皱
D.⑥处地貌的形成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导致的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据图可知,C处岩石处于岩浆上升路径上,且附近为石灰岩,则石灰岩很可能在岩浆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形成大理岩;A处背斜成谷,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因此容易发生瓦斯爆炸;B处为向斜成山,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因此容易发生透水事故。
小题2:读图可知①③⑤⑦均为谷地,地下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构造,地表为谷地则为背斜被侵蚀成谷,根据这两个条件①、⑦岩层上弯其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了背斜谷地;②④⑥处为山地,但②⑥为向斜山,只有④处为背斜山;⑧处岩层不连续且下降,说明断裂下陷,地质构造为断层;⑤在地表形成断层谷。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图中丁处地质构造名称是 。(1分)
(2)乙地质构造是 ,顶部缺失的原因是 (2分)
(3)若该地区富含石油、天然气,应在乙、丙、丁三处中的 处开采合适。(1分)
(4)在乙、丙、丁三处中,若建设地下隧道,从地下水运动状况、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考虑,应选择在 处为好,其中 处最不适合建设大型工程。2分
(5)下列各序号所代表的水循环的环节分别是:
② ,③ ,⑤ 。(3分)
参考答案:(满分9分)
(1)向斜(1分)
(2)背斜 顶部受张力作用,岩层破碎易被侵蚀(2分)
(3)乙 (1分)
(4)乙 丙(2分)
(5)蒸发 水汽输送 地表径流 (3分)
本题解析:
第(1)题,图中丁处地质构造名称是向斜,因为岩层向下弯曲。
第(2)题,乙地质构造是背斜,顶部缺失的原因是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层破碎易被侵蚀。
第(3)题,若该地区富含石油、天然气,应在乙、丙、丁三处中的乙处开采合适。乙为背斜,背斜有油气。
第(4)题,在乙、丙、丁三处中,若建设地下隧道,从地下水运动状况、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考虑,应选择在乙处为好,因为乙处为背斜,背斜不易积水入隧道,也防止施工时有地下水渗透。从物理学的角度讲,岩层上拱,顶层岩石不会崩解,承受的力量较大。其中丙处最不适合建设大型工程。
第(5)题,本题考查水循环的环节。
水循环的主要类型及环节:
故题文中各数字代表的水循环环节为②蒸发,③水汽输送,⑤地表径流。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的判断与应用及水循环对应知识点。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属于常规知识点的考查。解答本题需注意:(1)背斜谷的成因。(2)地质构造的应用。(3)开凿隧道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渗漏问题;二是塌方问题。因此,开凿隧道要选择在背斜处,因为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渗流,不容易发生渗漏问题;并且,背斜为穹形构造,不易塌方。(4)水循环的环节与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示意一种大洋板块边界。据此并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在这种板块边界上最易发生的地质灾害是( )
A.地震
B.火山喷发
C.滑坡
D.泥石流
【小题2】位于这种板块边界上的国家是( )
A.新西兰
B.日本
C.菲律宾
D.冰岛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由图可知:图中板块运动方向相反,故当地位于板块张裂边界,且有岩浆由地球内部向上喷出,故当地易发生的地质灾害为火山喷发,故选B。
【小题2】新西兰、日本、菲律宾都位于板块消亡边界附近,冰岛刚好位于板块生长边界附近,故选D。
考点:地质灾害及板块边界的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