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3-17 05:00:34
1、综合题 (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材料一
2013年10月6日,浙江、福建沿海受到强台风“菲特”影响,中午时浙江温州、瑞安等验潮站的潮位已经超过橙色预警级别。浙江沿海多处在6日晚上22点至23点出现天文高潮位,浙江沿海最高水位出现在7日凌晨2点前后。
材料二
甲图台风菲特路径示意图
(1)浙江7日凌晨2点前后出现最高水位的原因。(2分)
(2)台风“菲特”实际产生的降水A地大于B地,解释其原因。(8分)
参考答案:
(1)天文大潮(1分),台风引起的风暴潮(1分)
(2)A地位于台风北部,吹偏东风(2分),从海上带来充足的水汽,受山地抬升,多地形雨(2分)。
B地位于台风南部,吹偏西风(2分),地形抬升作用不明显,降水少(2分)。
本题解析:
(1)根据资料显示,浙江沿海多处在6日晚上22点至23点出现天文高潮位,并且受到台风印象,两因素叠加造成浙江沿海的高水位。
(2)台风的不同方位风向不同,A地位于台风北部,吹偏东风,受山地抬升,多地形雨。而B地位于台风南部,吹偏西风,地形抬升作用不明显,降水少。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舟曲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岷山山脉贯穿全境,与四川省南坪县接壤,处在汶川地震活跃带上。2010年8月7日22时左右,舟曲县突发特大泥石流灾害,泥石流长5000米,宽500米。泥石流涌入县城,所经区域被夷为平地。
材料二 舟曲县城泥石流流域图
(1)试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方面,简要分析舟曲地区发生特大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6分)
(2)简述该地在防灾减灾方面应采取的主要措施。(4分)
参考答案:(1)自然条件:位于板块边界处附近,地质活动频繁,岩体破碎,松散物质多;县城周边山体松动、断层发育;高山峡谷地貌,水系发育,落差大,汇水速度快;降水丰富,持续的特大暴雨成为泥石流爆发的触发条件。(任答2点以上4分)人为条件: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植被破坏严重。(2分)
(2)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报;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实施护坡工程;植树造林,恢复植被。(任答两点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读2013年1月29日全国雾霾区分布图和该日济南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面问题。
小题1:此日雾霾影响严重的省区有
A.鲁、皖、豫
B.晋、陕、宁
C.苏、赣、浙
D.鄂、湘、贵
小题2:雾霾形成和消散与低层大气的稳定性密切相关,随着近地面气温上升,低层大气中的污染物随上升气流而逐步消散。该日济南近地面空气质量出现好转的时段是
A.5时至8时
B.8时前后
C.12时至15时
D.5时至20时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由图中图例分布看,影响严重是深色地区,明显不对的省区有:陕、宁、赣、鄂、湘、贵。正确答案是A。
小题2:根据题目介绍“随着近地面气温上升,低层大气中的污染物随上升气流而逐步消散”,之后空气质量出现好转,说明是逆温现象结束之后。由图中看到,8时的时候,空气的温度为恒温,12时之后开始,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大气正常对流处于稳定状态。正确答案是C。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两幅图示,分析回答(8分)
(1)Ⅰ地区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与其他地区相比,Ⅳ地区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
(2)综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
(3)列举我国加强防灾减灾所采取的措施。(不少于三项)
参考答案:⑴旱涝、盐碱化;地质灾害
(2)地处最大大陆、濒临世界最大大洋,多台风、寒潮;山区面积广,地形坡度大,多地质灾害;多样气候、土壤、植被,多生物灾害。
(3)加强意识;宣传灾害相关知识;建立预警机制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1)图示Ⅰ位于我国华北地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旱涝、盐碱和风沙;Ⅳ地区为我国西南地区,由于地势起伏大,且位于板块交界处,岩石破碎;受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故该处为我国地震、滑坡、泥石流最多发的地区。(2)影响外国的自然灾害包括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等,故主要从我国所处的海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等方面分析。(3)可从工程性措施,如加强水利工程建设、防护林工程建设;和非工程建设,如加强对防灾减灾的宣传、实施灾害保险、建立预警机制等方面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我国冬天在北方地区沙尘暴的原因(?)
A.气旋
B.反气旋
C.台风
D.暖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常见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我国北方沙尘暴产生的原因主要受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影响,风速大,引起沙尘暴。高压即为反气旋。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