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3-17 04:59:32
1、单选题 如图为不同纬度四地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玫瑰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示四地纬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2.冬至日图中四地白昼时间由长到短依次是
A.①③④②
B.②①③④
C.④②①③
D.③④②①
E.①④③②
F.②①④③
G.④③②①
H.③②①④
参考答案:1. B
2. 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1.根据四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判断,①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判断位于北回归线到北极圈之间;②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0,判断该地为北极圈上;③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90°,判断位于北回归线;④在北半球冬半年,有两次正午太阳高度为90°,判断该地位于赤道到南回归线之间。
2.结合上题结论。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故全球昼长越往南越长。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亚洲某地(约27°N,86°E),蓝天与白云交织,雪山与湖泊辉映……读图回答题。
1.该地所属的气候类型是2.该地的相对地理位置位于3.该地属于亚洲地理分区中的
A.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高原山地气候
D.地中海气候
E.德干高原北部
F.喜马拉雅山脉南侧
G.阿拉伯海沿岸
H.地中海沿岸
I.南亚
G.中亚
西亚
东南亚
参考答案:1. C
2. B
3.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通过题文“蓝天与白云交织,雪山与湖泊辉映……”及经纬度位置(约27°N ,86°E )等信息,可推知该地气候类型为高原山地气候。
2.结合该地区的经纬度位置(约27°N ,86°E )判断该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南侧。
3.该地区应位于印度境内,故属于南亚地区。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和区域定位。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能抓住材料的经纬度、气候特征等基本信息即可判断,注意利用北回归线的位置区别德干高原北部和喜马拉雅山脉南侧的差异。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经国家体育总局批准,2010年厦门(北纬24°27′,东经118°06′)国际马拉松赛事于北京时间1月2日上午8点鸣枪开赛。下图为2010年厦门国际马拉松赛路线示意图和某女运动员比赛过程即时素描图。当该女运动员到达全程赛事终点时,她的身影向正北并大致与身高相等。结合下图回答小题。
1.假设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南北移动速度是均匀的,当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可能是2.据右图女运动员身影的相对方位,判断此时她可能跑到赛程3.该女运动员的参赛成绩测算结果应为
A.23°26′S
B.20°33′S
C.11°52′S
D.23°26′N
E.5.0千米附近
F.18.5千米附近
G.40.3千米附近
H.41.7千米附近
I.4时00分00秒
G.3时52分24秒
4时07分36秒
4时08分24秒
参考答案:1. B
2. C
3.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由题干可知,当天是1月2日太阳直射南半球,运动员身影朝向正北时,其长度身高相等,即正午太阳高度为45度,利用正午太阳高度公式计算得出结果。当地纬度是北纬24°27′,那么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就是20°33′S。
2.本题旨在考察太阳方位、物体影子与行走路线之间的关系。由运动员此时的身影可知在其左前方,5千米处影子应该在其右前方,11.7千米处影子也应该在其右前方。18.5千米处影子应该在其左后方。只有在40.3千米处运动员向东北方向跑,接近正午,影子应该在其左前方。
3.已知开赛时的北京时间,由当地的经度,可求出开赛时当地的地方时,到达终点时,影子朝向正北,当地地方是为12时,由此可以算出运动员所用的时间。即北京时间使用的是120°E的时间,厦门的经度为118°06′E,地方时应该比北京时间晚7分36秒,当北京时间为8点,厦门地方时为7点52分24秒,到达时,厦门地方时为12点,成绩当为4时07分36秒。
考点:本题组借助材料考查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组考查的知识点涉及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太阳方位与物体影子之间的关系、地方时的计算等知识点,综合性强,难度较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1)明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o-纬度差。(2)明确物体影子朝向与太阳方位相反。(3)地方时的计算遵循东加西减的原则。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如图是60°所作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问题。
1.有关图中四海域相关概况的说法正确的是2.有关图中地形的说法正确的是3.本区中最大的国家海岸线漫长,但本国却以铁路和管道运输为主,其原因是
①大部分海岸线纬度偏高,沿岸气温较低,港口易封冻,航运时间较短
②本国以内需为主,无需大量跨海运输
③陆地地形平坦,管道及铁路更易铺设
④货流以煤、石油、天然气、木材、建材和粮食为主,铁路和管道运输快捷安全
⑤有些海岸线沿线地区政治复杂,不易通过4.有关①所在国家地理概况正确的是
A.C海域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区
B.E海域表层海水大致自西向东流
C.F海域沿岸地区季风气候盛行
D.D海域四地中温度最高
E.A山位于板块张裂地带,地壳运动活跃
F.B山为二大平原的分界线,同时也是洲界线
G.②③二地形区的大致分界线是一条自北向南流的河流,属于北冰洋水系
H.④地形区森林广布,枝叶繁茂,生物循环快
I.①④⑤
G.①③⑤
①③④⑤
①②③④
人口过亿,但人口增长速度较慢
本国以工业为主,工业部门齐全,主要分布在B山以东
地广人稀,资源丰富,不需要进口自然资源
农业主要分布在②③地区,以商品谷物农业为主
参考答案:1. C
2. B
3. A
4. 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地理。
1.,结合图示的经度变化,判断该60°纬线为60°N,图示范围主要为北欧和俄罗斯的北部地区。故世界盐度最低的海洋为E(波罗的海);C为大西洋;F为鄂霍次克海;D为北太平洋。故C项正确。
2.图示A为斯卡的纳维亚山脉,位于板块内部,故A项错误。B表示乌拉尔山脉,为俄罗斯的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分界线,正确。C项②③两大地形区之间的河流自南向北流;错误。D项④地区的森林为亚寒带针叶林,生物循环慢;错误。
3.图示最大的国家为俄罗斯,虽然大河较多,但由于所处纬度高,河流结冰期长;不利于水运;且由于俄罗斯的货运多为东西方向,而俄罗斯的河流主要为南北流向,故河流航运价值低,而该国的交通运输,主要依靠铁路运输。
4.①所在国家为俄罗斯,A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某日日出时间为7:20(北京时间),白昼长14小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如图所示(P<90°),甲地的位置可能为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65°N,100°E
B.23.5°N,120°E
C.69°N,155°E
D.45°N,85°E
E.①日到②日期间,地球自转的速度逐渐变慢
F.甲地在②日正午太阳方位可能位于正南或正北
G.甲昼长14小时的日期可能为③日
H.③日到④日,甲日出时的影长逐渐变长
参考答案:1. D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甲地白昼时间为14小时,计算日出地方时为(12-14/2)=5:00,北京时间为7:20,该地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2小时20分,则该地经度为85°E,该地纬度无法确定,根据P<90°,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2.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①日到②日期间,正午太阳高度变大,且达到最大,所以②日期为北半球夏至日,地球公转速度不断变慢,而地球自转速度与公转位置无关,自转速度不变,A选项错误;②日为北半球夏至日,甲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方位位于正南方,B选项错误;甲地昼长14小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所以可能为③日,C选项正确;③日到④日,日出时太阳高度为0°,所以日出时影长不变,D选项错误;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