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3-17 04:57:29
1、多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企业生产的本质是为了追求更高利润
B.? 发达国家的企业内部交易成本较高
C.? 东亚地区是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较好的目的地
D.? 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往往是单一的
参考答案:A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表反映了2002~2003年间,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大东北“四大经济圈”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2题。?
1.四大经济圈2002~2003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
[?]
A.第一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三产业比重下降
B.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
C.第一、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下降
D.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
2.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长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调整中,下列工业的比重将上升的是
①劳动密集型工业②资金密集型工业③技术密集型工业④资源密集型工业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参考答案:1、B
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读沿我国30°N分布的四种自然地理要素数值变化趋势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能代表我国地势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在100°E附近,四种地理要素变化最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为因素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结合经度在100°E附近为横断山脉,110°E附近为巫山。①第三阶梯比第二阶梯大,故错,③④第一阶梯较小,故错。
小题2:根据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结合经度在100°E附近为横断山脉,处于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交界处,地势起伏大,变化大。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阅读所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我国资源的空间分布很不平衡,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为了尽快改变这种局面,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先后制定了若干跨区域资源调配方案。下图为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
(1)图中属于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是?工程,属于能源调配的是?工程和?工程,沿线气候变化最显著的是?工程。(4分)
(2)工程建设有利于我国东西互补、南北相济、资源共享,请写出我国水资源、能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3分)
水资源分布的南北差异:
能源供需的东西差异:
经济发展水平的东西差异:
(3)进一步开发天然气,对西部地区开发的主要意义?(3分)
(4)西气东输工程对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产生什么影响?(3分)
参考答案:(1)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西气东输?
(2)水资源南部多、北部少;?西部地区能源供大于求,东部地区能源供不应求;东部经济比较发达,西部经济相对落后;
(3)加快西部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利于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吸收和积累资金带动西部经济发展。
(4)优化东部地区的能源的消费结构,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本题解析:(1)我国的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南水北调;我国的能源调配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和北煤南运。西气东输工程从温带大陆性气候经温带季风气候到亚热带季风气候,沿线气候变化显著。(2)由于我国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故水资源南多北少;注意“供需”差异,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于西部,故能源消费东部大于西部,而我国的能源资源主要分布于西部地区,故西部能源供大于求,而东部供不应求。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于西部。(3)西部天然气的开发对西部的意义,主要从资源开发、促进经济和保护环境等方面分析。(4)对东部地区的影响,主要从为东部提供大量天然气,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状况;改善能源消费;促进经济发展;并减少了煤炭的使用,可减少大气污染,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等方面分析。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主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概况;调用课本相关内容掌握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D地地处黑龙江、松花江和__________三条河流汇合处,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_,与华北平原相比,该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自然劣势是__________。(4分)
(2)与华北平原相比,该地区4-6月份并不存在“春旱”现象,土壤表层经常处于湿润状态,简 要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3分)
(3)2005年11月13日,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监测发现苯类污染物流入第二松花江,造成水质污染,污染带历时一个多月后,于12月21日整体移出松花江,根据自己的认识,谈谈污染带滞留时间长的原因(3分)
参考答案:(1)乌苏里江(1分);春小麦(1分);热量不足(2分)?
(2)气温回升幅度小,蒸发较弱;春季有积雪融化,缓解旱情;冻土层广泛分布,防止了地下水的下渗(3分)
(3)污染源地距松花江入海处距离远;冬季河流水量小,并且有结冰期,流速慢(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